孔撫此時徹底地懵了,素來沉着的他,完全方寸大亂,聰明如他,到了現在,已經意識到自己被王簡坑了。他敢明目張膽的反對冉明這個君父嗎?這可是儒家的倫理綱常,反對冉明這不是自己抽自己的嘴巴嗎?況且此時不是原來獨尊儒術的時代。此時已經出山的法家、墨家,還巴不得儒家跟皇帝對立起來呢?
此時儒家不是冉明治國的唯一選擇,法、墨、陽陽、縱橫諸家都等看笑話呢,如果真惡了皇帝,讓冉明學秦始皇禁儒,那麼他孔撫就是儒家千古罪人。
孔撫和一衆儒家大臣都冷汗直流,甚至不少人都心裡直接問候王簡家中的女性“能不能再坑點?”
誰讓冉明對領土的胃口永遠止境呢?佔了漢朝時開創的西域並不滿足,持續西征,提前三百多年把大唐打下來的安西給弄到手了。至於中南半島,這個地方中國曆朝歷代都沒有完全征服,偏偏滿朝嘉慶皇帝還在法國佬的蠱惑下允許越南分裂了出去,當然滿清做的破事不止這一點,太多了懶得說了。
不過,王簡的話倒是給了冉明一個提醒,華夏曆代都是按照九服制度進行制定國策的。對於蠻族,就是可以利用的角色,像漢朝時期的羌、越、俚、獠都是屬於這一類,需要表面臣服,稱臣納貢,聽說好說,不聽話就可以揍你。夷,就是敵視國家,不存在溝通可能。像匈奴就是這一類,逮住機會就可勁打,直接打死打滅了。鎮,這個其實不好說,魏國在南洋土著部落行使的其實就是周朝的鎮(既鎮壓)距離夠遠,你可以在你家裡玩泥巴。敢放肆就出兵打你。藩國,其實周朝時期的藩國非常操蛋,而後世的藩國更加操蛋了。這個魏國給更改了。
冉明沒有正式提出了魏國的九服制度,不過在內心裡其實已經在勾勒輪廓了。魏國的王畿不是千里爲中心,而是以晉朝二十三州,包括交州、幽州、涼州在內的州郡。候服則是像庭州、楚州、信州、平州、營州、夷州、金州以及中南三州。這樣的地區都是在魏國一朝新吞併的,爲了維持統治,會給原本土著部落一定的權力,而且會把魏國重臣封國封地劃定在內。
至於其他夷、蠻、鎮、藩,冉明則沒有考慮,因爲沒有必要,因爲國家與國家的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像明太祖倒好,把日本列爲不徵之國,結果倭寇橫行江南周邊。這樣其實是不對的,要魏國採取還是夷、蠻、鎮、藩的待遇,要看這些國家和部落的表現,表現不好,候服照滅不誤。
冉明的治國思想是內聖外王,一手孔儒,一手孫武,面帶商君微笑,腳踩白起之步。
徐州治所彭城,彭城自古便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雲集中心,一直是淮海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上彭城因楚霸建都於此而聞名天下。
此時魏國因冉明曾賜封彭城王,又因彭城靠近魏國南北運河樞紐,變成了商業重鎮。美洲代表團抵達彭城的時候,彭城已經入夜。
在沒有電燈的時代,只要入夜,大部分城池都陷入了黑暗之中。可是由於這裡是商業重鎮,所以徹底無眠。
赫斯特第一次看到燈火通明的城市,感覺異常震撼。朐縣雖然繁榮,不過是一座新興縣城,和千年古都彭城相比,顯得太沒有底蘊了。彭城原本的歷史上是南北對峙的前沿,所以城牆修得非常高大堅固,各種城防設施齊全。
赫斯特突然跪在了彭城的大街上用結結巴巴的漢語道:“我終於來到了天國,看到了天國的繁華。”
隨行魏國官員嗤笑道:“沒有見過世面的土包子,彭城和鄴城相比算個屁啊!”
過了彭城,就進入了華北平原,華北平原就是黃淮海平原,這裡是中國東部最大的平原,也是最重要的產糧區。華北平原地勢平坦,河湖衆多,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自古即爲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積約佔中國五分之一。
當然,在周朝的時候,華北平原東部其實已經屬於東夷和淮夷的統治範圍了。在華北平原上生活了大大小小數十個部落,已經融合成了華夏民族。美洲代表團出了彭城一路沿着通濟渠。進入樑郡境內。
在後世一直認爲是隋朝楊廣直接修通了京杭大運河,事實上這個觀點也是錯誤的。京杭大運河是一個歷代工程,各個朝代都開始修建,直到楊廣時期這纔算是真正聯通起來。作爲京杭大運河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通濟渠,而通濟渠的前身就是汴河,而汴河的前身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溝。鴻溝是戰國時期陸續開鑿成功的,是當時中原大規模的水利工程。這條長達一千餘公里的古代運河,到楊廣時期事實上已經流淌了一千多年。站在通濟渠運河的車輪船上,看着兩岸一望無際的麥田,美洲代表團已經被震撼得說不出話來。
要說美洲物種資源確實非常豐富,無論是後世我們熟知番薯、豆薯、馬鈴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菜豆、利馬豆、西洋蘋果、菠蘿、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參、番木瓜、陸地棉、菸草等近三十種植物流傳到了中國。可以說這是大自然對美洲的饋贈。但是身爲美洲人擁有無數高產的農作物,卻因爲沒有成熟的種植方式,低產低收,甚至出現無數饑荒,這不是不說是一種莫大的諷刺。不過明末穿越小說都會把什麼土豆、玉米作爲萬金油,可以解決明朝的饑荒問題。事實上這也是一種理想的想法。
自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引發了歐洲人對這塊所謂“新大陸”的注意。在美洲成功殖民後,美洲農作物先開始移植到了歐洲,然後又傳到了中國。不過最開始的時候,無論是土豆、還是玉米,產量並不高,等到後世那種土豆畝萬上萬斤的時候,這是經過十數代人辛苦培育的結果。從這些美洲作物引進中國,到成爲中國主流農產品的時候,這個時間是歷經了近三百年的時間。
美洲人的種植技術更加落後,幾乎和南洋土著一樣的種植方式,反正土豆和玉米的生長週期都非常短,再加上中美洲氣候溼潤、天氣溫暖,他們在大部分的時候,還是可以完成自足的。當美洲人的糧食不夠吃的時候,美洲人就會以自己的方式減少人口。這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非常野蠻而又血腥的“血祭”,一場血祭少的時候會殺掉幾千人,多的時候就是數萬人,這樣以來,千百年來,美洲人口始終控制在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結果美洲人就慢慢從世界的民族之林中消失了。
其實要說像西方殖民者的這種民族屠殺,中國也歷經數次,無論是五胡亂華(據統計被屠殺近兩千萬人口)蒙古帝國的興起,這次屠殺空前絕後,已載入世界吉尼斯記錄。估計中國直接死於屠殺的有六千七百多萬。連同中亞西亞和東歐共死亡約兩億人。如果當時漢人的人口仍是三四千萬,估計漢人當時也被殺絕了。不過那個時候漢人人口已經超過億萬,殺了一大半,仍沒有亡族滅種。至於滿清入關,那種屠殺則更加發指,不過因爲漢人那龐大的人口基數,不可能像其他小部落和民族一樣,直接被殺光滅淨。
五月的麥子已經開始抽穗授粉,空氣中瀰漫着一種誘人的甜蜜氣息。魏國農業已經擁有了相當超前的技術,首先是在病蟲害的防治方面。原來歷史上中國一直缺乏對於菌類和蚜蟲的防治手段,只能靠天收成。不過在冉明重點扶持農業科技發展時,魏國道教煉丹術士,就配置了多達三十餘種化學農藥,這樣的農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病蟲害對麥子的傷害,也可以降低麥子減產。此時正是麥子全蝕病第三個高發期,全蝕病是小麥上的毀滅性病害,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降低有效穗數、穗粒數及千粒重,造成嚴重的產量損失。輕者會減產兩成,重者會減產過半,甚至絕收。
這些農民眼看着豐收在既,但是麥子的全蝕病也有越來越重的趨勢。無數負責農業的官員和技術人員進入鄉間田地中,針對各區病發程度不度,幫助農民進行調配農藥,處置害蟲。
有人噴灑農藥,有的人則是利用抽穗期,給缺水的麥田灌溉。在更遠的地方,一羣羣的人正在河邊安置巨大的水車,有官吏騎着馬四處巡視,來往不絕的馬車,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讓美洲代表團爲之汗顏。
美洲那些城邦何時擁有過如此繁忙的躬耕情景?這些美洲代表心思各異?玉米是美洲人的主食,事實上玉米的口感並不好,偶爾吃一次倒不錯,讓你天天吃,對胃剖功能將是一種非常大的負擔。其實麥子也是一樣,以往的時候,麥子不是用來磨成粉蒸饅頭和做麪條的,而是直接放進鍋加水煮,最後煮成麥粥,味道的話,可以自行腦補。
不過此時魏國卻拋棄了做麥粥的生活習慣,原來人們不是不知道麿成麪粉口感好,容易消化,只是他們的糧食太少,捨不得浪費那些麥麩。現在隨着魏國糧食收入的增加,人均擁有可支配的糧食增多,人們也開始改變生活習慣了。麥粥已經完全退出了百姓的生活中,一些河流落差大的地方,就建立了巨大的水力石磨,用來磨麪粉。精粉用來吃,而麥麩則用來養牲畜。反正勤勞的漢人是不會浪費一粒糧食的。
隨着魏國糧食產量(有很大一部分糧食都是劫掠而來)增加,從而引起魏國養殖業的興起,普通一個村子,哪裡都是豬減遍地跑,雞鴨吱吱叫,這些家畜和家禽的養殖,一部分會被賣掉換錢,一部分也會進入百姓的口腹之中。
此時羽蛇神大祭司已經被魏國通濟渠沿岸出現的各種器械給迷住了,這些散發着古老東方智慧的器具,不但簡單,而且實用。
對於美洲代表團表現出來的消息,都會通過皇家特衛的消息渠道第一時間送進冉明的案前,冉明經過這些美洲代表團的表現,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其實美洲代表團受到華夏文明的影響非常小,如果不是他們的智力退化了,那麼就是殷商遺民遭遇了不測。不過這並不是冉明關心的問題。
政治這個東西,就像是尿壺,需要的時候,它必須出現的需要的地方,不需要的時候,可以扔掉,丟棄。從內心裡來講,冉明也不想把美洲人拉進華夏這個民族的大家庭中,不過爲了統治的需要,這個情感,必須拋棄。
有道是帝王無情,不是帝王沒有情感,而是因爲,有了情感,就會有太多牽絆,有了這些牽絆,就無法去一步步實現自己的意圖。秦始皇爲了統一,焚燒了六國文字典籍,把不屬於秦朝的任何文字記錄都焚燬了,對於歷史傳承來說,這樣做是非常嚴重的錯誤,但是對於一個帝王來說,這麼做就是最符合秦國利益的事情。如果秦始皇沒有鐵石心腸,恐怕中國到現在還像印度一樣,擁有一百八十多個民族,擁有二百多種語言以及一百多種文字,萬千信仰,整個國家就是一盤散沙。
中原歷史上,無論是秦始皇,是唐太宗,都是絕情之人。只有無情他們纔開創了創世的偉業。冉明搖搖頭試着將他腦袋中的各種情感拋出腦外。
此時夜已經深了,太武殿中卻燈火通明,人影交綽,冉明舉行了內閣擴大會議,不僅內閣成員全體參加,就連在鄴城五品以上的官員,也都參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