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大捷

第900章 大捷

大捷!

少有的大捷!

大周,北榮,西涼,三方集結超過十萬人的兵馬,在大草原上的打了一場大會戰。

這一戰,持續近半個月的時間。

魯侯親自督戰,裴蒙爲先鋒,正面剛北榮騎兵。

劉詔摔邊軍側翼包抄,半路伏擊西涼。

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天地爲之變色!

青青草原,被鮮血染紅。

勝利的天平倒向了大周。

隨着西涼敗退,北榮不得不選擇退兵,退守到草原深處。

休養生息,擇日再戰。

大規模野戰,贏了北榮西涼,這在大週上百年的戰爭史上,都屬罕見。

過去,守住關隘,城池,不投降堅持到援軍到來,就是勝利。

而今,大周軍隊主動走出關隘城牆,並且贏了這場戰爭。

數年練兵終於取得了輝煌成績。

大周軍隊不僅能打野戰,還能贏得戰局。

消息傳到京城,全城歡呼,家家戶戶張燈結綵。

難民營更是難得的,殺了上千頭肥豬,全體難民人人有份,大家一起打牙祭。

幾十萬難民手舞足蹈。

吃着肥膩的豬肉,油汪汪,全身每一個細胞都在狂歡興奮。

數月不知肉味,對美味的肥肉十分想念。

雖然每人只能分到幾片肉,還有一碗骨頭湯。

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發自內心的真誠笑容。

“朝廷軍隊贏了,這仗快打完了吧。這個時候趕回家,還能搶種一季。”

“先別想着回家。只是暫時打退了北榮和西涼,遲早這兩個狼子野心還會率兵南下。”

“照你這麼說,這仗打不完了?”

“沒聽人說嗎,北榮窮得都沒吃的,不劫掠我們大周,他們就得餓死。只有殺光北榮人,這仗纔算完。”

“北榮有多少人啊?”

“不清楚。那麼多部落加起來,少說也有七八十萬人吧。”

“不止!早些年,北榮從邊關城池擄掠了數十萬人百姓,這麼多年繁衍生息,怕是早就有了百萬人口。我大舅子的連襟的表兄的叔叔就是當兵的。聽說這次北榮南下,衝在最前面的都是那些當年被擄掠到北榮的漢人。”

“漢奸走狗!”

“數典忘祖!”

“連祖宗都忘了,這種人該死。”

難民們義憤填膺。

“這麼多年過去,那些被擄掠的人的孩子都已經成年。如今北榮沒糧食吃,首先殺的就是老邁不堪的漢人奴隸。”

“北榮殘暴不仁,殺人以節省糧食,該死!”

“最好殺光所有北榮人,連帶那些數典忘祖的漢人。”

“想要殺光北榮人,可不容易啊。”

“不容易也得殺。”

“還有西涼。兩面三刀,不是個東西。”

“大皇子殿下威武。聽說帶着一羣才操練半年多的邊軍,竟然硬生生阻截了西涼兩萬騎兵。打得西涼人屁滾尿流。”

“這回大皇子殿下功勞最大。報紙上都說了,若非大皇子提前敗退西涼,一旦西涼騎兵同北榮匯合,西北軍這回必定大敗而歸。魯侯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別聽報紙上瞎吹。我就不信,操練半年的邊軍,能比得上威名赫赫的西北軍。即便西涼同北榮匯合,西北軍照樣能拿下這一局。”

“吹牛不打草稿。西北軍再厲害,也不可能獨扛西涼和北榮,能保存實力徐徐退兵就不錯了。”

“不管你們怎麼說,在我眼裡,西北軍最強,魯侯威武。”

難民因爲誰的功勞大,爭論不休。

朝廷的態度卻很統一,也很沉默。

大捷,值得慶賀。

但是,這場大捷,不能將功勞算在魯侯頭上,更不能替魯侯父子張目。

魯侯旗下的西北軍,本就尾大不掉,聽調不聽宣。

宣傳魯侯的功績,就是給自己找麻煩。

朝廷不會幹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事情。

那麼宣揚大皇子劉詔的功勞,如何?

朝臣們俱都沉默,這得看陛下的態度。

陛下沒有意見的話,將大皇子殿下拉出來宣傳一波,未嘗不可。

好歹壓一壓西北軍的威風。

如今總算有支能打的軍隊,朝臣們也終於擺脫多年來被西北軍支配的恐懼。

不過看陛下的態度,似乎,好像陛下不太高興啊!

打了勝仗都不高興,陛下可真難伺候。

朝臣們暗自腹誹,卻沒有人站出來爲劉詔說一句公道話。

只是,打了勝仗,就必須論功行賞。

不賞,怕是會寒了人心。

朝臣們彷彿文德帝肚子裡的蛔蟲,知道文德帝捨不得賞賜爵位,就主動提議。

“不如效仿去年,賞賜金銀。”

戶部有點不太樂意,卻也沒提出反對意見。

比起爵位,金銀好歹是一錘子買賣。

然而出人意料,文德帝竟然沒有應聲。

衆臣驚訝。

莫非吝嗇的文德帝,不僅不願意賞賜爵位,連金銀也不肯給嗎?

“還請陛下定奪,究竟該如何賞賜有功之臣。”

文德帝不發一言,直接拂袖離去。

常恩一聲唱喝:“退朝!”

然後也跟着跑了。

朝臣面面相覷。

諸位皇子內心偷偷發笑。這

劉詔立了大功又如何,還不是得不到父皇的信任和寵愛。

還不如他們這些留在京城的兄弟,既不用去前線過苦哈哈的日子,還能時常在父皇面前刷臉。

文德帝是在爲賞賜有功之臣生氣嗎?

不完全是。

文德帝回到興慶宮,有眼睛的人都看的出來,他並沒有動怒。

“密摺到了嗎?”

常恩躬身點頭,拿出一個上了鑰匙的木匣子。取出鑰匙,當着文德帝的面打開。

文德帝取出木匣子裡面的密摺。

最終,文德帝還是派太監前往邊關監軍。

他手中的密摺,就是遠在前線的監軍寫回來。

翻開密摺,文德帝細細看起來。

戰爭情況,不再是戰報上面的簡短几句。

密摺裡面,詳細講述了所見所聞,雙方的矛盾,如何達成合作等等內容。

事無鉅細。

文德帝一邊看一邊思考。

“成立西北大都督府,還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能遏制住西北軍的擴張。”

“陛下英明。”

“劉詔不管政務,只管練兵打仗,實在是不應該。”

常恩低頭,嘴角抽抽,內心偷偷腹誹:大皇子殿下真敢插手地方政務,陛下又該急了。

“魯侯着實跋扈,然而能力毋庸置疑。這回作戰計劃,就是魯侯制定。很有大局觀,也算是居功至偉。奈何,朕賞無可賞。”

“陛下可否效仿上次的辦法,賞賜金銀。”

“如此大捷,單單賞賜金銀,已不足以酬勞功臣。”

“陛下言之有理。”

常恩不敢多嘴多舌。

文德帝揹着雙手,在大殿內走來走去,獨自思索這個問題。

功臣要賞,但是該怎麼賞,是個很大的學問。

魯侯的爵位,至少在文德帝這裡已經到頂,不可能給他升到國公。

不過裴蒙,身先士卒,理應厚賞。

還有劉詔,立下如此大功,將來壓制西北軍還要靠他,也不能不賞。

文德帝心頭已經有了主意。

“召陸愛卿,朕有要事同他商量。”

陸大人前往興慶宮面聖。

君臣二人關起門來,談了足足兩個時辰。

無人知道具體談了什麼內容。

次日,文德帝又召見了各位皇子皇孫,考教學問。

御哥兒很低調,儘量表現得平庸一點。

文德帝對此不置可否,也沒拆穿他。

反而板着臉呵斥他,“年紀不大,想法倒是挺多。爲何不想進宮讀書?”

御哥兒偷偷腹誹:明明他已經上本陳述過理由,怎麼又突然問起。

面上御哥兒還是老實回答,“啓稟皇祖父,山河書院有大儒。孫兒想要印證夫子們的觀點。”

真能胡扯。

文德帝鬍子抖了抖。

只是隨口一問,“你打算找誰印證?”

“回稟皇祖父,孫兒打算找三元公,還有孫先生印證。”

“想法不錯,就是太任性天真。你這是不合羣,懂嗎?”

“孫兒謹記皇祖父教誨。”

文德帝擺擺手,沒有深究。而是繼續考教皇子皇孫的功課。

朝臣們都弄不清楚,文德帝這是唱的哪一齣。

不急着決定封賞功臣,反而有心思考察皇子皇孫們的功課,朝臣們大搖其頭。

“陛下莫非是在逃避?”

或許有可能。

“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如此大捷,不賞會寒了人心。”

“御前請命,何人願往?”

“同去,同去。”

朝臣們最愛乾的一件事,就是逼宮。

若能逼得皇帝妥協,那成就感,那滿足感,簡直無與倫比。

當然,逼宮也是有代價的。

遇到一個暴躁的皇帝,說不定咔嚓一下,人頭落地。

所以,逼宮一定要講究時機和策略。

現在時機剛剛好,相信那些勳貴武將都會站出來幫忙。

問文官爲何如此積極替一幫武將爭取賞賜,有那麼無私大方?

當然不是!

文臣的根本目的,是想試探文德帝的底線。

事關魯侯,事關大皇子殿下,兩個人都是皇帝心頭的繞不過去的坎。

大好機會,不借機試探一番,這麼多年的官場豈不是白混了。

文官們雞賊得很,上本逼宮。

文德帝一律留中不發。

文官們就越興奮,大有要將文德帝逼到絕路的架勢。

正當他們摩拳擦掌的時候,兩道旨意,猶如兩道晴天霹靂砸下來,將朝臣們給砸暈了。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