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道統

第91章 道統

黃巾挾大勝而歸,乃漁陽軍民共慶的喜事,雖然戰爭帶來的犧牲給這份喜慶增加了一分沉重,但生活終究是要往前行進,即便是遭受傷痛的百姓家庭,也只能收拾心情爲生活奮鬥。

戰爭勝利,是他們安定生活的保障,現在是所有人享受勝利成果的時候。

春耕已經結束,百姓日日觀察莊稼長勢,每日都要下地除草除蟲,只期盼秋日到來能有個好收成,這種安定生活,已經是他們所追求的幸福了。

家有良田,沒有苛捐雜稅來打擾自己,不必擔心戰爭降臨,這就足夠了。

百姓的生活平靜安定,黃巾的工作卻也輕車熟路,此一戰盡得平谷、潞縣、獷平三縣,有了許辰在漁陽修煉完全的內功,此時不必他事事操心,組織也能自行運轉。

原本在漁陽安置不下的諸多黃巾,立即被補充到三縣當中,然後分置軍屯,開始清理豪族,問罪用刑,並清查資產分田製法,一切都與漁陽如出一轍。

這一套操作下來,黃巾以最快的速度收攏幾地人心,然後開展組織建設。

其餘三縣人口不一,最終黃巾按照人口,另在三縣共置軍屯二十二個,合漁陽七個軍屯,則黃巾治軍屯二十九個,共治人口近十三萬,實實在在控制住了漁陽半郡之地。

當然要把這些工作全部做完,並不是短短几日之功,只能留待黃巾慢慢去做。

倒是許辰這個教主,卻是在戰後少問事務,隻日日請來張仲景密談,其中所說內容完全不爲外人所知。

但其實兩人說所,只不過是延續曾經在軍醫營的話題而已。

靜室之內,許辰與張仲景相對而坐,旁邊是一個炭爐煮着茶水,兩人中間則是放置着一卷卷的空白竹簡,張仲景知道,這是許辰要創作《自然經》的文字載體。

自己之所以出現在這裡,是因爲許辰委託自己幫他記錄文字。

按照許辰的說法,是他這個教主不擅文字,只能讓自己來幫忙了,如今自己和他關係尚好,也不好拒絕,便也答應下來。

如今竹簡備好,旁邊也擺放着筆墨,只待許辰誦述經文內容,他就可提筆撰寫了。

其實他也很好奇,許辰這《自然教》究竟是個什麼路子,較之張角老道信奉的《太平經》究竟誰優誰劣。

《太平經》由於吉創作,乃二十多萬字的鉅著,實則是當世一時顯學,在黃巾起事之前,天下士人乃至宮廷大儒,都對此經頗有研究。

此經不僅僅只是道家信仰論述,實則也可以認爲是道家對皇帝獻出的治事方案,是道家往皇權靠近的一次嘗試,只不過最後結果不是皇帝採納《太平經》以道代儒,反而是張角這個反賊頭子扯着太平道的名號開始造反。

若是張角成功當了皇帝倒也還好,那麼往後道家治世則成必然,道家的努力也就成功了。

只是如今黃巾大業隕落,《太平經》的地位一下就變得尷尬起來,如今已然成爲大漢禁書,即便是現在冒出來個許辰打着黃巾旗號,想的也不是繼承《太平經》衣鉢,而是要借殼上市另起爐竈。

以張仲景對《太平經》的瞭解,這部道家著作實則很有水平,不然也不會成爲一時顯學。

許辰這麼個毛還沒長齊的傢伙,真能創做出超越《太平經》的東西來嗎?

這一點他十分懷疑,如果許辰做不到超越的話,那麼另起爐竈就顯得有些可笑了。

太平經不僅有道家對世界認識的經典論述,也有對君主治事之道的論述。 當然,儒道彼此互相抄襲融合,裡面少不了有許多和儒家觀點相合的理念,比如儒家講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而太平經也說德仁義禮文武法,這些內容雙方查重率十分之高。

但不管怎麼說,太平經對世界、社會、國家、君主都有自己的一套完整解釋,絕對算得上是一套優秀的治世之說。

也就是現在學術端被儒家牢牢把持住了,不然換上這一套,一樣能指導社會運轉。

不是張仲景看不起許辰,而是他知道要完成這樣的著作,必定需要對世界和社會乃至國家有足夠深刻的認識,這都是需要閱歷的。

你一個十五六歲的傢伙,憑什麼超過於吉大半輩子的嘔心瀝血之作。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許辰微微一笑,隨後安靜的房間裡,便響起他平靜且自信的聲音。

“自然神者,不可名狀,不具意識,是爲道理法則,始有法則,方有萬物演化。

宇宙萬物,不論星辰生滅、日月輪轉、四季更替、生老病死,皆由法則定理而生演運行,唯觀察歸納總結認識法則定理,而可窺見萬物機理。

求索真理,明知世界,此人類者修行自強之道。

證得三道,凡人利工事;證三十道,凡人消疾疫;證三百道,凡人安享富足,突破桎梏,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證三千道,凡人化神,無所不能,執掌真理,鞭策宇宙!”

說到這裡的時候,許辰的聲音停頓,然後看了過去。

張仲景這纔回過神,然後默默的蘸墨開始撰寫,只是他越是寫,臉色也就愈發古怪起來。

他當然明白,這是許辰或者說是自然道的世界觀。

對於任何一個完整的學說來說,這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至少要說出或者編出一套東西解釋這世界怎麼來的,人家才能信你的其他東西。

只不過,只是這樣的話,未免有些太簡單了吧。

雖然儒家在這一方面也不怎麼行,但這並不妨礙張仲景心裡質疑。

伱一個道士,乾脆就把道家那一套抄去用也不丟人,幹嘛要自創這麼個不倫不類的玩意兒來。

當張仲景慢慢撰寫完畢,許辰看到他的古怪的臉色,便是笑了笑:“我教世界之說,仲景覺得不妥?”

張仲景猶豫了一下,還是選擇直言相告:“倒並非不妥,只是太過簡略,恐怕難以使人信服。”

許辰聞言,不僅不惱,反而哈哈一笑:“仲景說的不錯,這的確簡略,但完成此經並非本座一人之功,而要合人類羣體智慧世代努力共同完成,或許百年千年萬年過去,此經也依然不能全書。”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