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天命在北

茅廬的木門被緩緩推開,劉備隨後便從中走出,在院中等候的關羽徐庶兩人頓時看去,然後他們就愣住了,他們在劉備的臉上,看到了明顯的無奈和失望。

看這模樣,此次交談的結果,似乎並不怎麼喜人啊。

徐庶與關羽面面相覷,隨後一同迎上去,他們從門裡看去,可以看到諸葛亮正搖着扇子慢慢飲茶,神情淡然且平靜。

關羽皺起眉來:“大哥,如何?”

徐庶也面有疑惑:“陛下?”

劉備停下腳步,先看了兩人一眼,隨後又回頭看了一眼屋中,搖了搖頭,就往前行去。

關羽徐庶也只得跟上。

待走遠了些,劉備才嘆息一聲開口說話:“朕已向這位臥龍發出邀請,若他願意,大可在我漢國居以高位享食俸祿。”

徐庶聞言,更是疑惑:“那他又是如何迴應呢?”

劉備看向徐庶,苦笑一聲:“他說,屋中之對已經是他給出的答案,既有答案,則他本人便已無用,也就不必竊居漢國空食俸祿,而此方略對與不對用與不用,皆看漢國自己取捨抉擇了。”

院中一片安靜,這個結果,讓關羽和徐庶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好一會兒,關羽看向徐庶:“元直不是說,只要陛下願意親往,陳明志向,那麼他一定會願意跟隨嗎?”

徐庶一下尷尬起來,想說些什麼又不知道說什麼好。

他只能說,他的確是這麼想的。

以他對諸葛亮的瞭解,有這麼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對方應該不會拒絕才對,說到底士人一生所學,多是追求事業而已,諸葛亮也不例外。

雖然說蜀漢這個臺子不那麼穩當,但放眼天下,也沒什麼別的好去處了。

他疑惑的看了一眼屋中的那個身影,心道難道你就真的願意一輩子歸隱山林嗎?

眼看徐庶無言以對的尷尬模樣,劉備最終還是爲他打了個圓場。

“雲長倒也不必質問,元直也是一番好意而已,怨不得他,是朕不配而已”

劉備話語中的幽怨,關羽和徐庶都能明顯聽得出來。

此行,確實讓劉備十分失望和慍怒,失望的地方不是這位“臥龍”拒絕了自己,而是他想象的尋訪大才爲蜀國逆轉局面的希望落空了,事實證明這位“臥龍”根本就沒有能力做到這種事情。

當然,失望歸失望,劉備還是願意放下身段招引人才的,哪怕這傢伙斷言蜀國最多隻有十年很讓自己不舒服。

可自己都已經如此誠意了,這諸葛亮還是拒絕了自己,這就讓劉備有些不高興了,當然他也不會因此就發作什麼,權當沒來過就是了。

劉備可以不在意,但是徐庶卻不甘願就這麼算了,隨後他就問起諸葛亮究竟是獻出如何方略。

劉備雖然已經無心逗留,但還是耐着性子陳述了屋中的對話。

這番話說出之後,徐庶直接就沉默了。

他忽然就有些意識到,爲什麼諸葛亮會拒絕在蜀漢出仕了,這番對答已經足夠說明諸葛亮對漢吳兩國未來的悲觀態度了。

可是,他還是無法理解,在他的認知裡,諸葛亮從來不是那種屈服命運的人,反而是更願意去抗爭命運的人,哪怕只有一點希望,也絕不會知難而退。

只是徐庶並沒有想過一個事情,或許在諸葛亮眼裡,這其實是一點希望也沒有的事情了。

“主公在此稍待,容臣下親自與他一敘!”

徐庶立即向劉備請示起來,如今天下局勢危如累卵,這種局面已經讓他對自己深感無力,若說有誰能有希望扭轉局勢的話,他能想到的人也就只有諸葛亮一人了。

就算諸葛亮已經明言拒絕了,他也還是要做最後一番努力。

劉備其實已經對諸葛亮失望了,但是看到徐庶這懇切的模樣,他還是嘆了口氣答應下來。

徐庶不再多言,立即轉身往屋中行去,而當他邁入屋中,就看到諸葛亮已經沏好新茶,顯然是預料到徐庶必定會再度前來。

“元直且安坐,你我許久未見,今日正好敘舊。”諸葛亮微微笑着往對面一引,示意徐庶坐下。

徐庶皺起眉頭,雖然心中有些急切,但還是坐了下去:“吾主在外等候,可沒有太多時間供我敘舊,我只想問,孔明你爲何會拒絕了吾主之請?”

諸葛亮仍是不慌不忙,笑道:“元直爲何以爲我一定會答應呢。”

徐庶肅然道:“因爲吾主有匡扶社稷之志,因爲吾主有仁義愛民之德,因爲北有惡賊危害天下,難道這些還不足以打動孔明兄嗎?”

諸葛亮聞言,神色仍然鎮定,只是搖頭:“元直,漢帝已降,社稷早亡了。”

徐庶不以爲然:“吾主正是中山靖王之後,縱然前帝不在,吾主亦能順應法理匡扶社稷,吾主既在,則大漢未亡。”

諸葛亮無奈一笑,這種法理性的問題,倒是沒有什麼爭論的必要,無非只是各執一詞而已。

說到底,這也不過就是個藉口,如果自己願意出仕,那蜀漢在自己眼裡自然就是有法理的。

既然徐庶非要詢問到底,諸葛亮也就直言相告了:“元直,事不可爲而已。”

徐庶聞言,先是一愣,隨後沉聲答道:“如何不可爲,如今吳漢兩國結盟合作,只要勤於練兵,精於治民,總能一點點挽回局面,只是我才能淺薄不足以應付艱難,唯有孔明兄可擔此大任而已。”

諸葛亮飲下茶水,看向徐庶,微微一嘆:“元直何必自欺欺人,你當真覺得還有希望嗎?”

徐庶一下僵住,嘴巴微微張開。

突然被這麼一反問,他才猛然驚覺,自己似乎沒有認真回想過這個問題,但隨後他就審視內心。

這一下內心得出的答案,讓他沉默了。

連他自己,都說不出還有一絲希望的話。

但他仍是不甘:“世事維艱,總歸要做的,孔明兄若是願意出山,便也不強求結果,但求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聽天命?”諸葛亮聞言,只是無奈嘆息:“元直,可天命就在北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