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城頭,遠望天地,天上一片晴空,地面則是長江奔涌,又見遠處羣山連綿,這種種元素最終組成了一副壯麗的山水畫面。
若是有詩人登臨此地,難免要睹物思懷作下一首壯麗詩篇。
但站在江陵城頭的劉備,卻完全沒有這個興致,他不像曹操那般有著詩之才,此時此刻也完全沒有那種閒情逸致,就算真的讓他作,做出來的詩作肯定不會是《觀滄海》《短歌行》這般壯麗慷慨的作品,而只有滿腹憂思哀愁可以寄託。
不論眼前的山河再怎麼壯麗,在此刻的劉備眼裡,也不過是江河日下的落魄而已。
蜀漢已經行至末路了,匡扶大漢的使命更是無從談起,就連給二弟三弟報仇似乎也完完全全變成了一種奢望。
劉備清晰的意識到,此時此刻,正是自己人生事業的末路。
這種時候若是讓劉備用詩作抒發情感,也只會是李煜那一江春水向東流而已。
城外的蜀軍已經集結完畢,六七萬的大軍已經在這江陵屯駐數月,如此才遏制住佔據襄陽的呂蒙可能的更進一步,保證了荊州腹地的安危。
當然,與此相同的,還有駐守在武陵郡的孫權,同樣是防備着蜀中的烏力張魯。
無奈的是事到如今,他們已經不能再這樣繼續的龜縮下去了,長期的堅守早已經耗空了他們的儲備糧草,如果不想活生生餓死的話,他麼那隻能主動求變了。
而這個關頭,前線果然傳來了不那麼好的消息,長沙的周瑜與他們一樣陷入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不得不尋求與黃巾的正面決戰,便來信請援以求集合全部兵力,奮全力以一戰。
城門之下,大軍已經集結,接下來他們就要奔赴長沙,做最後的決戰了,所有的一切都要在這一戰塵埃落地。
“陛下,大軍已經集結,我們該走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徐庶悄悄來到劉備身邊。
劉備點了點頭,惆悵且無奈的看了一眼身後的城池:“是啊,該走了,都已經躲了幾個月了,終究是到了不得不面對的時候。”
徐庶沉聲道:“此去決戰,我軍三十多萬大軍未必不能爭取一線生機,尚未到絕路之時,陛下切勿消沉!”
劉備看了看他,只是淡淡一笑。
究竟還有沒有那一線生機,劉備豈能不明白,現在的吳蜀只不過是不肯認命的苟延殘喘而已,此行與其說是往前線會戰,不如說是赴死以給自己一個交代。
匡扶大漢已經無望,爲關羽張飛報仇更是幻想,那麼把生命終結在前進的道路上,或許是自己最好的答案。
“我軍走後,想來呂蒙就該率軍進入南郡了吧。”劉備望向襄陽的方向,似乎已經能預見到大軍撤離之後,呂蒙隨後進駐接管一切的局面。
徐庶落寞的點了點頭:“我軍糧草將盡,已經不能堅守了,只能讓出土地。”
劉備搖搖頭,又道:“想來武陵郡也該是如此了,孫權撤離之後,烏力張魯也會隨之進入,到頭來咱們死守數月,還是什麼都守不住。”
徐庶聞言一陣沉默,對此他其實也十分難受。
此次應對黃巾的南征,從開始到現在整個過程不可謂不長,但吳蜀大軍其實從沒有正面與黃巾有過正面的大戰,即便如此,形勢卻不知不覺就全面倒向了玄夏。
黃巾甚至不必尋求決戰,只是通過各種戰術調動就能讓吳蜀大軍手忙腳亂,一路被牽着鼻子走都不曾打個酣暢淋漓的大戰,吳蜀就發現土地就已經陸續丟光了。
這種感覺,就像是有力無處使,一拳打在棉花上一樣難受。
到頭來,最後也還是避免不了要主動尋求決戰,而也就是現在,他們才終於是意識到一些問題所在了。
劉備悠悠長嘆,有些自責起來:“未戰先怯就已經輸了一半,我們從一開始就走錯了,如果沒有一味避戰奢望把敵軍擋在對岸,而是主動放他們進來尋求決戰,或許更能有希望能取得勝利。”
徐庶苦笑一聲:“陛下說的是,只是事已至此,我們也只能接受現實了。”
徐庶當然明白,就算一開始就按照劉備說的那樣主動引黃巾渡江決戰,事情也未必能有多好,這只不過是劉備在失敗之後不甘的一種幻想而已。
當然,他也不會去戳破劉備的這種幻想。
整個過程打的這樣被動吃力,並不是因爲什麼做錯了選擇,而是因爲雙方巨大的實力差距。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掙扎都沒有任何意義,玄夏的實力和吳蜀完全就已經不是一個層面的了,能苟延殘喘到現在,已經算是不錯了。
劉備還想說些什麼,但嘴巴一張開便頓住,然後落寞的搖搖頭。
這個時候說什麼都無濟於事了,到底還是要如徐庶所說一樣接受現實,就算最後的這段路是末路,自己也該走完纔是.
“走吧,去會會許辰。”
劉備整了整自己的衣衫,勉強振作精神,終於是有了幾分帝王威嚴,便往城下走去。
徐庶緊緊跟隨在後,兩人一前一後走下城頭,然後在親衛的拱衛之下騎上馬,慢悠悠的騎馬出了城門,往城外已經列隊完畢的大軍會合。
數萬蜀軍的目光全都聚集過去,所有人都看着劉備。
這是他們所效忠的君主。
被劉備親自率領的這一部分軍隊,正是他最爲核心的兵力,這些士兵也對他保持着足夠的忠誠。
畢竟劉備在當世諸侯之中,也頗有仁義之風,可以讓很多人都甘心追隨,這是獨屬於他的人格魅力。
劉備自認,自己信奉的仁義之道就是王者正道,所以自己能夠凝聚人心,自己也應該是最後的勝利者。
他是這麼信奉的,也一直都是這麼做的,確實也取得了成效。
若是此去面對的是其他敵人,手握這樣的大軍,就算局面再困難,劉備也有信心可以戰勝敵人。
但是如今面對的敵人,卻很難讓他再有什麼信心。
因爲,就算是比仁義,那個人也遠遠比自己仁義,而且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仁義,連自己最擅長最舒適的道路都遠遠落於人後,他不知要如何才能戰勝對方。
悠悠蒼天,何薄於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