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議價

第14章 議價

翰墨齋中——

賈珩道:“世面流行的三國故事,皆是散亂難束,在下書稿,故事情節絕不同於外間,後文之精彩紛呈,尤在開篇之上。”

劉通沉吟了下,笑道:“關於後文,誰也不知……”

賈珩笑道:“要不待我將書稿盡數寫出,再予劉老先生一觀?只是那時,能不能在老先生這裡售賣,尚在兩可之間了。”

劉通不由失笑,道:“今日已是讓老朽歎爲觀止,老朽自是相信賈公子的才情。”

“賈公子欲賈價幾何?”劉通道。

賈珩道:“劉老先生能給多少?”

劉通沉吟了下,笑了笑,伸出了四個手指頭。

賈珩道:“四百兩?”

劉通不由再次失笑,凝聲道:“四十兩。”

賈珩皺眉道:“劉老先生,剛纔那一回目,如此之多的字,費了好一番功夫,在下就是與人寫條幅、斗方,也能得個一二兩吧。”

這時代,一兩大致兌換銅錢一千文到一千五百文不等,不同時期,根據銀兩成色以及銅錢的大小,也有波動,不像後世幣值穩定。

至於物價,一兩銀子可賣三百多斤大米,上好豬肉百斤。

在賈珩心中,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大概相當於人民幣一千多,四十兩也就是四五萬元,這個價錢買斷一本一百二十回、近六十萬字的書稿,怎麼說呢,明顯有些低了。

當然,劉通作爲生意人,肯定還留了一定的還價空間。

至於按冊分成,其實不具有可操作性,因爲賈珩不可能知道翰墨齋究竟能賣多少冊,他也無法派人監測。

這時代畢竟是書商在主導圖書印刷、銷售的產業鏈,除卻極少量名家付梓出版,還能談談分成外,大量的作者幾乎都是買斷。

要不說,文字窮三代,著書毀一生呢?

寫書之人,多在窮困潦倒中……

劉通道:“這如何能比,再說賈公子恐怕不知行情,縱是秀才相公的潤筆之資,寫這些也不過一二兩銀子呢。”

賈珩笑道:“劉老先生,你我不妨坦誠一些,開誠佈公如何?”

他的心理價位是三百兩,也就是三四十萬元。

畢竟是四大名著,若是在後世,這種傳世名著,起碼讓他一書實現財務自由。

“賈公子想要多少呢?”劉通笑了笑道,身爲生意人,有時候就喜歡這等你來我往的議價。

賈珩道:“就四百兩吧。”

劉通不由失笑,手捻鬍鬚,說道:賈公子可真敢開口,四百兩?賣完這本書,都未必得利四百兩。”

這就是信口開河了。

賈珩道:“劉老先生何必瞞我,此書若刊行天下,得利何止幾千兩?”

在他看來,三國演義出版,多半是要風靡天下的。

這是四大名著的魅力。

劉通苦笑一聲,說道:“哪有那般多?僱人印製、作封,如此種種,無不需要成本,翰墨齋能得四百兩之利,就已經了不得了,再說鄙號只在京中、金陵、浙江、福建等幾省有着分號,如何刊行天下?”

賈珩笑了笑,說道:“老先生既是覺得盈利不足四百兩,不若你我這般如何,一本書若賣一本,賈某就得五錢銀子的利,老先生此議如何?”

這就是分成模式,賈珩自己都不看好分成,當然這就是一個由頭。

劉通訕訕一笑,說道:“賈公子說笑了,賈公子不知,刊版此書,鄙號也是承擔着莫大風險,刻版、用料,哪一項不需糜費,若是賠了,難道還要尋公子找補不成?”

賈珩一時沉吟,這就是分成難搞的緣故,成本幾何,還不是翰墨齋說了算?

這和後世某文運營費用的純利潤分成,有何區別?

又經過一番脣槍舌劍,你來我往的磋商,直到晌午時分,賈珩的《三國演義》終究以二百四十兩的價格賣給翰墨齋,算是一回二兩。

也告訴賈珩一個道理。

寫書,大概是會餓死的。

“三國演義這樣的傳世名著,竟只賣二百四十兩,這些黑心書商……”

賈珩心中雖然無語,但也無可奈何。

主要還是他沒有名氣所致,想來這一本過後,見到銷量,再出新書,就有議價之權了。

當然,單論起來,二百四十兩也算不少了,若在中等人家,也足夠支應一年了。

據他所知,這時代出版業已經是一套完整的產業鏈,官刻、私刻就不需多說,坊刻已然十分發達,像翰墨齋這種集產銷一體的書商,都有自己的作坊,他們的印刷成本幾乎微乎其微。

所需工費,皆在雕版刻印。

當然,賈珩不知,以嘉靖年間出版的《豫章羅先生文集》爲例,凡刻八十三片板,上下兩帙,共一百六十一頁,刻工酬勞是二十四兩銀子。

再以汲古閣雕刻爲例,每百字需銀三分五釐,可以說,雕版刻印也是成本低廉。

而書偏偏定價又極貴,一部都是三五兩,尤其是通俗讀物,更是暢銷。

在賈珩前世的出版歷史上,清人金纓《格言聯璧》曾言:“賣古書不如賣時文,印時文不如印小說。”

就可窺見通俗小說之風靡。

賈珩進入翰墨齋,不一樣是徑直奔向時文專區?

但書商,所佔就是這渠道之利。

哪怕是後世,黑心的某閱渠道費分成百分之一點四,某作者給自己打賞一百元,後臺到手一元四。

“賈公子,餘下書稿,還請在月底前按時交齊。”劉通一邊拿起紙筆,寫好約稿文契,一邊擡頭笑着對賈珩說道。

這位老者笑容都是慈祥了許多。

這單生意,翰墨齋保守估計可賺兩千餘兩,如何不爲之心情欣然?更不用說,若將此新書稿稟之於主子,必受激賞。

翰墨齋已經許久沒有遇到好稿子了。

但此刻的賈珩也好,翰墨齋也罷,都沒有意味着《三國演義》究竟意味着什麼。

賈珩沉吟了下,道:“老先生,不若先交十五回目罷,這幾日就給老先生送來。最近,在下諸事纏身,脫不開手腳。”

三國演義全書近六十萬字,他就算抄寫,也需要時間,他最近要跟着謝再義學習騎射,又要準備迎娶秦可卿,諸事繁忙,每天估計只能抽空寫兩個時辰。

劉通笑道:“不急,我們翰墨齋以十五回一部出書,這月月底前賈公子能將十五回目送來就成。”

十五回一部,賈珩暗道好一個奸商!

一部書至少定價三兩銀子,以翰墨齋的德性,說不得製成精裝版,定價五兩都敢,一套《三國演義》下來,就是四十兩,這誰買得起?

他這個原作者都買不起幾本!

不過,這定價並不算誇張,史料所載,嘉靖年間一套百回目的《西遊記》,大概就是四十兩。

可以說,這等書,客戶都是讀書人和薄有家資的仕宦之家。

至於普通百姓,受限於識字率,多半是從落第秀才轉行的說書先生中聽得故事,然後等到盜版重印,價格下降……

翰墨齋眼下則是第一輪銷售,走的是高端市場…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