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分內之事,不敢居功

第249章 分內之事,不敢居功

敘完諸省剿寇一事,衆人還是將注意力投入邊事,議論紛紛。

賈珩而後問道:“不知我大漢水師幾何?”

杭敏面上現出思索,而後道:“我大漢因襲前明,至太宗時重整水師,但如今戰船不修,只有八百多艘巡船,四百多艘戰船,船隻主要以福船爲主,樓船,艋艟,鬥艦各具不等。”

“可有寶船?”賈珩凝眉問道。

他的想法自是籌建一隻無敵艦隊,在天津衛沿着渤海灣,直抵建奴國都盛京,而哪怕是風平浪靜的渤海灣這等內海,水文複雜。

而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可以下南洋的寶船,無疑是最佳之選。

杭敏道:“據本官所知,前明弘治年間,兵部尚書劉大夏焚《鄭和出使水程》,其內寶船圖爲之一炬,之後再無寶船。”

說着,詫異問道:“子鈺難道打算以水師克敵?”

賈珩沉吟片刻,說道:“東虜造船技藝不如我大漢多矣,向使能以寶船載千師,襲擾敵後,或能一改敵攻我守之頹勢。”

想要和東虜相持,非舉全國之力不可。

“這……千里奔襲,如何行得?”職方司員外郎面帶震驚,與一旁幾位官員交換着眼色,說道:“未免有些太過異想天開了吧。”

他本來以爲他們就夠天馬行空的,眼前這位少年權貴更是異想天開。

然而杭敏眼前一亮,說道:“如有寶船在,或能履海如平地,攜水師十萬,威逼敵都,無疑是一條制勝之策。”

賈珩沉聲道:“只是眼下,舟船不備,水師不精,水文不明,軍需不繼……此事需得慢慢籌謀纔是。”

杭敏聞言,深以爲然說道:“雖有難度,但也是一條良策,周令史,你搜集一些我大漢諸省衛、港水師、舟船細情,由子鈺斟酌籌謀。”

其他兩位兵部主事,也是投過欽佩的目光,暗道,果是通達軍務之士,能提出戰略者衆,但意識到其中困難,並針對解決的纔是治事之才。

賈珩在職方司待了一會兒,及至午時,笑了笑道:“諸位,吉祥樓用飯。”

賈珩在兵部職方司受此歡迎,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因素,出手豪爽。

當然要想和這些文官玩到一起,關鍵還是身份認同,賈珩現在除卻功名,其他各項條件都是高配。

杭敏笑道:“走,一同去罷。”

不提賈珩與兵部職方清吏司的幾人前去用飯,

卻說柳芳離了兵部衙門,在戚建輝和孫紹祖二人的勸慰下,望着離此有兩箭之地前軍都督府而去。

前軍都督府,官廳之中,人頭攢動,穿着各級品階官服的武官來往匆匆,因是午時,有不少三五成羣,一同去用飯。

前軍都督北靜王水溶與後軍都督南安郡王嚴燁,在偏廳之中的軒窗下坐着,二人正在下着象棋,旁邊還圍攏着幾人。

分別是後軍都督僉事侯孝康,以及前軍都督僉事,繕國公之孫,一等鎮軍將軍石光珠也是揹着手看着,還有三等威遠將軍馬尚,在一旁支着招兒。

不時傳來輕笑聲,乍一看,倒還有幾分文恬武嬉的架勢。

北靜王水溶明顯棋力不如南安郡王嚴燁老辣,被吃了一個“車”,還有一個“炮”,正在苦苦支撐。

而在這時,就聽得外間傳來喧鬧之聲,不多時,一個書辦入得偏廳,聲音帶着幾分惶恐,拱手道:“王爺,柳同知回來了。”

北靜王倒沒聽出什麼異樣,笑道:“好了,先不下了。”

嚴燁六十左右,頭髮灰白,聞言,爽朗笑道:“賢侄,別介啊,這局老夫都快要贏了。”

北靜王英俊的面容上同樣現出笑意,說道:“那世伯,小侄這局,認輸就是。”

嚴燁笑了笑,如洪鐘般的聲音響起,道:“豈能棄子認輸,縱是投降,也勢必要殺至一兵一卒啊,這還未到山窮水盡之時。”

北靜王笑了笑,輕聲道:“那這局棋先放在這裡不動,等會兒再接着下。”

嚴燁笑着應允下來。

卻不知二人之對話,竟有讖語之詭悚,如果按着《紅樓夢》中,南安郡王最終確是戰至一兵一卒方被敵國俘獲。

然而二人說話的空當,柳芳以及戚建輝,還有背後捨不得離開,亦步亦趨跟着的孫紹祖,也進入官廳。

北靜王擡起秀逸的面容,凝眸看去,見着柳芳臉上的淤青,心頭一驚,問道:“柳世兄這是怎麼了?臉上的傷,是怎麼回事兒?”

南安郡王也是斂去臉上笑意,濃眉之下的虎目就有幾分驚怒,問道:“柳賢侄,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卻是誤會被兵部衙門的人欺負。

柳芳怒聲道:“王爺,老王爺,兵部還有賈珩小兒欺我太甚!”

說着,就將自己去兵部辦事,被賈珩所傷一事說了。

毋庸置疑,都是站在自己立場而敘述。

“賈珩小兒目無長輩,心頭全無我等老親,我和他爭論幾句,他就出腳將我絆倒在地,我一時大意,沒有閃開,摔了一跤!”

戚建輝聞聽柳芳一番“掐頭去尾”、“避重就輕”的話,目光閃了閃,嘴脣翕動,想要補充一下,一旁的孫紹祖卻是給自己狂使眼色。

“好賊子!小人得志、跋扈猖狂!”

南安郡王首先就是破口大罵,這位郡王本來就是性烈如火,也就是上了年紀,脾氣才收斂了幾分,行事穩重了許多。

先前對賈珩容忍,彼時賈珩雖和四王八公集團只是疏離,但還沒有騎上他們頭上。

眼下卻是騎在他們頭上了!

四王八公,同氣連枝。

一旁的孫紹祖聞言,面色頓了頓,也不知爲何,聽着南安郡王的話,卻有幾分異樣。

北靜王水溶同樣是眉頭緊皺,俊朗、的面容上現出霜冷之意,縱是性情謙和如水溶,驟聞此事,同樣有些不悅。

柳芳忿忿說道:“王爺,他仗着立些微末之功,倖進爲三品將軍,現在就將尾巴翹上天去,渾然不將我等親朋故舊放在眼裡,現在一心去舔文官的腚眼子!”

石光珠附和道:“這等倖進之徒,恩侯兄那邊兒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如何讓這等小人堂而皇之成爲賈族族長?”

“那賈珩小兒氣焰正盛,恩侯兄上次喝酒還和我說過,此人現在東西兩府,仗着族長的身份,想罵誰罵誰,想訓誰訓誰,藉口都是冠冕堂皇的,連賈家那位銜玉而誕的寶玉,都被訓斥的和孫子似的。”一等將軍石光珠皺眉說道。

水溶聞言,俊逸面容上現出一抹疑惑,說道:“那位銜玉而誕者,本王也聽說過,都說是個天資聰穎,如寶似玉的人物。”

石光珠輕笑了一下,譏誚道:“如寶似玉?聽說被這位賈族族長罵其無情無義,癡頑如石。”

治國公馬魁之孫,現襲三品威遠將軍馬尚,凝眉道:“王家不是剛剛得了聖上的信重,眼見回京就大用了,這賈珩怎麼也敢?”

提起王子騰,廳中衆人臉色都不好看。

北靜王嘆了一口氣,看向南安郡王,道:“王爺,現在怎麼說?”

南安郡王這會也壓下心頭怒火,沉聲道:“讓柳家的老太君先去西府論理,至於這位賈雲麾,他既是族長,再過不久就是年底,親戚串門來往,我等與其不來往就是了,上次封爵,本王還隨了禮,如今看來,人家是鐵了心要和咱們劃清界線了。”

北靜王點了點頭,道:“先這般罷,對了,王子騰兄再過不久從北邊兒回返,整頓京營是個什麼章法,需得議明白纔是。”

南安郡王道:“此事在理,月前重華宮那次,京營整頓勢在必行,但怎麼整頓,需不能由那些不通軍務的文官亂插手,否則,北邊兒是怎麼兵敗的?不就是這幫只會紙上談兵的文官搞出的爛攤子!”

說到最後,南安郡王也有幾分激憤。

“是啊,王爺,我等先祖出生入死,威名赫赫,保北疆太平幾十年,再看看現在,特麼的,國家怎麼成了這個樣子!”侯孝康紛紛說着,就是罵了一句娘。

衆人都是紛紛附和。

柳芳怒聲道道:“文官誤國,當年不是上皇信重那隻會誇誇其談的文官,遼東怎麼會丟!建奴怎麼會坐大?”

南安郡王皺了皺眉,連忙止住了柳芳的“控訴”,說道:“柳賢侄,上皇也是一時受譚縉這等無能之輩的矇蔽。”

戚建輝靜靜聽着,心頭嘆了一口氣。

當年不是四王八公皆言遼東不可守,也不會有時任兵部尚書譚縉等主戰派,說動太上皇兵發遼東。

幾人說着,北靜王也注意到戚建輝,笑着招呼道:“戚兄,許久不見。”

戚建輝抱拳說道:“王爺,末將從雲南而來,正欲往兵部侯旨,卻不知短短三個月,京中竟出了這麼多事兒。

水溶笑道:“戚兄回來的正好,京營近期將會有一番大整頓,你在雲南立的功勞,本王都聽說了,如今天子正欲收強將以礪勁兵,本王和老王爺明兒個就向聖上保舉,由你接任奮武營都督一職。”

戚建輝聞言,目光微動,面上倒無多少喜色,拱手說道:“末將多謝王爺。”

先前就已是二等男,官居奮武營都督同知,去趟雲南立些功勞來,再如何調整,京營也有他一席之地。

而後北靜王說着,又是看向身形魁梧的孫紹祖,好奇道:“這位壯士是?”

孫紹祖一見北靜王目光投來,心頭大喜,陪着笑臉道:“王爺,小的孫紹祖,世襲山西大同府指揮,祖父初始是榮國公的部將,到了卑職這代,襲了指揮,沒領正經職事,現在兵部候缺兒,還請王爺提攜。”

北靜王見其身形雄壯,但卻如此諂媚,原本的好感就散了大半,心底卻有幾分不喜,道:“京營年後將有整頓,正是武人效命之時,你多往兵部跑跑就是。”

說着,看向戚建輝,笑道:“戚兄,等下一同用午飯。”

孫紹祖見北靜王態度轉冷下來,也不知哪裡出了問題,只好唯唯諾諾稱是,見幾人也沒有延請自己的意思,只得悻悻然,告辭離去。

出了五軍都督府官衙,牽着馬走在大街上,臉色刷地陰沉下來,如狼一樣的眸子,幽幽閃爍。

“他孃的,這小白臉不識英雄!”

孫紹祖心頭憤恨,暗罵了幾聲,摸摸了懷中的拜帖,“罷了,一會兒到榮國府去問問,多花點銀子打點打點,先在京城安定下來再說。”

他孫家在山西經營當鋪生意,家資富饒,有得是銀子,他就不信在這神京城,闖不出一片天地,大不了豁出一百多斤,尋家高門大戶的庶女,擡一擡門楣。

不提孫紹祖爲了在神京發跡,如何投機鑽營。

卻說賈珩領着職方司的幾人用罷午飯之後,重又返回兵部衙門,及至傍晚時分,終於見着了從宮裡返回的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李瓚。

在司務廳的偏廳中,二人品茗敘話,賈珩就將先前初擬的經略安撫司的構建章程遞了過去。

李瓚接過簿冊翻閱着,有不少都是這幾天討論過的內容,倒也沒有太多疑問,擡頭,目光溫和說道:“照章辦理吧,子鈺這段時間也辛苦了。”

賈珩拱手道:“閣老面前,不敢言辛苦。”

李瓚笑了笑,道:“明日聖旨就會降下,你派人取了勘合,就領着果勇營,緝捕三輔諸縣的賊盜,兵部也會行文於地方州縣予以配合,你手中有尚方寶劍,應能節制諸軍與地方州縣無礙。”

賈珩點了點頭,神情鄭重,說道:“下官於前日地方都司剿寇一事,有疑惑和閣老請教?”

李瓚詫異了下,笑道:“哦?”

賈珩就是將先前與職方司郎中杭敏等人所言敘說了。

李瓚聞言,漸漸面色凝重,道:“是老朽疏忽了,這就和地方都司、州縣官長行文。”

說着就喚着兵部右侍郎鄒靖過來,令其着文吏擬製函文,然後行之諸省。

賈珩見此,面現敬佩之色,道:“閣老雷厲風行,在下佩服。”

不是任何人都會在旁人指出疏漏時,第一時間糾正。

李瓚擺了擺手,自嘲一笑道:“原本是想在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之前,將地方州縣匪寇清剿一空,如今看來,卻是有些操之過急了。”

賈珩嘆了一口氣,說道:“在下和杭郎中他們商議過,如今邊事艱難,邊關需要填補的銀子如無底洞般,故,地方州縣苛捐雜稅多如牛毛,百姓困頓不堪,匪寇只怕一時難靖啊。”

李瓚聞言,也是面帶愁容,說道:“內閣又何嘗不知?如今,上上下下都是勒緊了腰帶過日子,就說河北諸縣爲東虜掠奪,方方面面都需要撫卹賑濟,如不是剛得了東城一筆進項,國庫只怕還要打饑荒,此事還多虧了你,解了內閣的燃眉之急。”

賈珩朗聲道:“分內之事,不敢居功。”

李瓚目光欣賞地看着賈珩,心道,真是不驕不躁的少年,國家有此武勳,社稷幸甚。

笑了笑道:“通政司那邊兒從揚州鹽院遞來的奏疏,提議兩淮鹽務可得整頓,以增稅銀,內閣也有這麼個意思,但怎麼除弊,還沒個章法,如鹽稅每年能收五六百萬兩,大家也都能喘口氣。”

這話說得就有幾分驚濤駭浪。

大家是誰?

自是江浙、湖廣這些重稅區,對陳漢的“轉移支付”早就怨言不斷。

賈珩聞言,心頭卻蒙上了一層陰霾。

整頓鹽務,豈是那般容易的?不用想,一旦動手,就是血雨腥風。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