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賈珩:……向朝廷報捷!

傍晚時分,汜水關前的京營兵卒正在打掃着戰場,收攏箭矢、斷兵、旗幟,掩埋屍體,一切都在安靜中透着一股肅殺,不時有山林中的烏鴉盤旋飛過,啄着地上的死屍,大快朵頤,忽地見着一小股騎卒從官道疾馳而過,受驚之下,飛至山林。

在整個下午,京營騎卒以五十人一隊,分成數十股,對散落在漫漫無際的原野上,亡命狂奔的賊寇展開追殺,隨着夜幕降臨,逐漸返回。

城門洞處,賈芸一身漢軍紅色號服,外罩玄色盔甲,手中按着一把雁翎刀,舉目眺望着遠處官道,目光越過不時趕來的京營騎卒,等待着果勇營參將瞿光返回。

雖然賈芸是瞿光的親兵,但其實很少上陣提刀廝殺,因爲是賈族族人,哪怕賈珩從來沒有說過軍將要特殊照顧,賈芸也從未以此自居,但瞿光仍會有意無意的關照。

真的應了那句話,京營打仗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

「將軍回來了。「就在這時,城門樓上,站得高,望得遠的兵丁高聲喚着,隨之城門樓上傳來歡呼聲。

賈芸聞言,連忙擡眸看去,只見從東南方向的官道上,煙塵四起,遮蔽視線,一對對騎卒恍若洶涌澎湃的潮水,從遠處飛奔而來,七八十騎呼吸之間已是來到近前,只是未打着旗/,一些軍士也無精打采,面現倦色。

領着親衛追擊高嶽殘兵而還的瞿光,挽着馬繮繩,近得汜水城關前,「籲「地一聲,緩緩降下馬速,身後騎卒也漸漸跟着進入城門洞。

賈芸連忙一路小跑着跟着騎卒進入城門,抱拳說道:「將軍,回來了。」

瞿光翻身下馬,將馬交給賈芸,道:「讓人飲喂清水、草料。」然後拖着沉重的身子,向着修建在城關中的營房而去。

這時,原在府庫查點輜重的副將康紹威,聞聽瞿光返回,連忙領着一隊親兵風風火火迎了上去,抱拳道:「瞿將軍,可曾追到匪首高嶽?」

瞿光臉色不大好看,目光冷漠,忿忿道:「領着人一路追到鄭縣,誰想碰到一夥兒接應的賊寇,和他們廝殺一陣,折了一些兵丁,那匪首就逃到中牟縣而去,那邊兒賊寇勢大,我帶的兵少,倒也不好深入了。」

康紹威聞言,暗道一聲可惜,轉而隨着瞿光向着營房進入。

瞿光進入營房,拿起茶壺對着壺嘴「咕嘟嘟「地大口喝着半溫不熱的茶水,然後擦了擦鬍鬚上的水珠,大聲問道:「是否向節帥那邊兒送着軍報?」

康紹威道:「過了響後,擊潰敵寇後,已經吩咐幾路快馬報送過去了。」

瞿光問道:「本將走後,戰況如何?」

「賊寇除少數一兩百人逃至山林,手下斥候還在搜檢外,或死或俘,幾近全軍覆沒,聽俘獲的賊人說,這次是高嶽領着老營過來偷襲,他們手下原有着六千人,帶到開封府四千,現在損失了大半。「提及此事,康紹威語氣中也有幾分興奮,自京營成軍以來,還未有過這樣的大勝。…

而且最關鍵的是,對蟠踞在開封府的賊寇數目,已有了一個基本判斷,一共去了四千人。

瞿光連忙問道:「現在開封府有多少賊人?」

康紹威道:「賊寇虛張聲勢,除卻高嶽所部外,開封府那邊兒真正能戰的也就萬餘人,這些不少都是盤踞在河南西部的匪寇還有一些山東來的匪寇,至於其他的都是一些剛剛放下鋤頭的民夫,加起來五六萬,號稱十萬。」

瞿光皺了皺眉,說道:「那也也不少了,五六萬人,這哪裡還是疥癬之患,分明是心腹之憂。」

康紹威似有些遲疑,但還是說道:「還有一些投降的河南都司官軍,納了投名狀,被打亂編進賊寇,倒也不多,大約有五六百人。」

瞿光臉色陰沉,低聲道:「等到收復了開封,朝廷自有處置。」康紹威聞言,也不再繼續提此事。

瞿光道:「事不宜遲,康副將,你即刻領三千騎向北北渡河,在延津一帶遏敵北遁之路,雖勉強勝了一場,但也不能壞了節帥的佈置。」

這也是瞿光先前與康紹威提及過的,防止賊寇遇警而逃的策略,不能等待賈珩過來汜水關派兵佈置,即刻主動封堵。

康紹威道:「末將這就出發。」

說着,再不耽擱,就起身離去。

瞿光說着,面色難看,仍有些懊惱低聲說道:「此戰雖剿滅賊寇主力泰半,但也難保不會讓賊寇遁逃別省,要是拿下匪首…..…」

這時候,身旁的親兵,賈芸接話說道:「將軍不必懊惱,我軍都是騎卒,縱是敵寇四潰遁逃,以輕騎剿捕賊寇殘部,也不用擔心他們糜爛其他州縣。」

瞿光擺了擺手,點了點頭,說道:「此事只能如此。」河南府,鞏義縣城

將近傍晚時分,西方天際晚霞瀰漫,染紅了整個西方天際,賈珩率領的兩萬多騎卒並未進入縣城,而是在縣城西南三裡外的平原上,下馬稍作休整,給馬休息吃草料,人吃乾糧,因急行軍所致,隨身帶了三天干糧,此刻勉強對付着晚飯。

「汜水關瞿將軍的軍報。「就在這時,一個錦衣校尉,手中帶着一封軍報,一路小跑來到賈珩與一衆親衛近前。

錦衣千戶劉積賢連忙伸手接過,轉身遞送過去:「節帥。」

賈珩詫異了下,伸手接過軍報,垂眸看去,眉頭漸漸皺了起來。

軍報大略記載汜水關一戰的起因、經過、戰果,瞿光與賊寇匪首高嶽所帶的三千賊寇交手,大獲全勝,一舉剿滅賊寇大部,而匪首高嶽也逃亡開封府,瞿光親率親兵前往追擊。

「先生?「咸寧公主在一旁好奇地看向賈珩,見其臉色凝重,放下手中牛皮紙包着的蔥油烙餅,遞給一旁的夏侯瑩,暗道,難道關城那邊兒出了什麼事兒?」

在咸寧公主身側按刀而立的夏侯瑩,接過烙餅,柳葉細眉凝了凝,一雙清眸明亮熠熠,目光落在賈珩手中的軍報上。

賈珩將軍報遞給咸寧公主,笑道:「殿下也看看,汜水關剛剛與賊寇交手,殲敵寇三千。」…

部署歸部署,戰場之上瞬息萬變,高嶽既如此不智,瞿光此舉並無不妥,至於其他的,再想別法就是。

「哦?「咸寧公主驚訝說着,然後迅速接過軍報,垂下美眸閱覽,驚喜道:「汜水關下一戰剿滅三千騎卒,俘獲無數?」

其他幾位圍攏的將領也傳閱着,興高采烈議論着,一時間傳揚開來,原本有些疲倦、士氣低落下去的騎卒,重又恢復昂揚鬥志。賈珩看着這一幕,暗道,這般也好,起碼士氣昂揚,等到了開封府,將校奮勇爭先。

咸寧公主想起賈珩方纔的皺眉,關切問道:「先生,這是否讓賊寇提前有警?棄開封府城,而逃遁他處,是否有些擾亂了先前部署?」

賈珩輕聲道:「兩軍對壘,戰機稍縱即逝,也不能囿於部署,如今當務之急,還是需隨機應變,再作佈置。」

戰略上可以提前部署方略,但戰術上就不能「機槍向左移動五米」的微操,而且戰場局勢原就根據雙方交戰情況隨時變化,誰能想到二師師長李雲龍在淮海直接打穿,亂成一鍋粥?

咸寧公主點了點頭,道:「瞿將軍在軍報說已有補救措施,揀派騎卒三千前往延津一線,監視賊軍北遁路途。」

賈珩沉吟道:「現在賊寇傷筋動骨,我倒不擔心北面,其不是向山東地界逃遁,就是南下江淮,這兩地要提前防備,所幸,我們帶的騎卒多,機動性強。」

原先的擔憂是擔心高嶽領着手下馬匪奔襲,如果打破縣城就有些尷尬,但現在其主力喪盡大半,這種危險性就降低不少。

咸寧公主粉面上見着驚訝之色,問道:「那以先生的意思,賊寇可能會從開封府向南遁逃?」

賈珩搖了搖頭道:「賊寇逢此大敗,多半心生疑慮,但如果說丟下好不容易聚攏的亂民,只怕也不是輕易捨棄,當然也不得不防,現在仍是要提前封堵,不過如今賊寇騎卒被掃蕩一空,機動性受制,已經難以對江淮、潁川等地構成威脅,等到了汜水關,就派精騎截斷開封和汝寧一線,還有雎縣等地,不能等進駐鄭縣再行調撥了。」

所以瞿光這次勝利在於主動出擊,一戰盡歿賊寇大半主力,那種可亂一省的軍事力量被削去大半,但同時也將賊寇徹底打醒,讓一網打盡的完美設想效果多了幾分不確定性。

後者,只能通過對應策略防範調整,但思路大抵不變,還是以圍剿全殲爲上。

「吃過飯後,需得加快行軍。「賈珩看向面現思索的咸寧公主,然後又看向一旁的劉積賢,吩咐道:「讓錦衣和京營軍卒,以飛鴿、急遞,向朝廷報捷。」

不管如何,擊潰了賊寇主力,算是開門公,也能稍稍安安天子和朝臣的心。

劉積賢拱手稱是,領命去了。

深夜時分,汜水關城被夜色籠罩,天空中一輪明月皎潔如銀,灑下萬道光輝,城門樓上松油火把發出「啡裡啪啦」的燃燒聲音,而在城門垛口下,黑色炭火盆中一團團火焰,隨着晚風跳動不停,也將城門樓垛口左近的漢軍士卒臉膛映照的通紅。

在關城一片鱗次櫛比的房舍中,其中一座正是汜水關的關衙官署,而庭院後方,廂房之中,瞿光坐在賈芸以及幾個親兵的幫助下,爲後背上着金創藥,包紮傷口,肩頭上赫然見着一道清晰可見的刀傷,那時與高嶽交手時爲其大刀所傷。

方纔瞿光進入關城前,擔心影響軍心,就沒有向副將康紹威提及此事,而傷勢就在後背爲披風遮擋,康紹威也沒有察覺出不對。

瞿光在佈置了對汜水關關城的兵力防守後,這纔回到住處,吩咐着親兵幫忙上着金創藥。

「將軍,傷口上了藥,一天換着兩次,三五天應該就能結疤了。」賈芸此刻幫着瞿光纏好白色紗布,將金創藥小瓶放到一旁的皮箱,接過親兵換下的毛巾,擰了擰一盆熱水,洗了洗手說道。

瞿光一邊兒穿好衣裳,一邊笑問道:「賈二郎,你這一手醫術是跟誰學的?」

賈芸洗了洗手,笑道:「家中舅舅開了一間藥鋪,從小到那裡玩要,見着裡面的坐堂郎中診治過。」

瞿光笑着鼓勵道:「好小子,怎麼不讓節帥給你安排個軍醫職事?如是救治的人多了,一樣也能封妻廕子。」

「還是跟着上陣廝殺,建功立業,更爲實在,再說這一路跟着將軍,對這打仗,感覺越是琢磨,門道越多。「賈芸擦了擦手,俊秀的面龐上笑意憨厚。

瞿光情知這是賈芸在向自己委婉提着出戰忌諱,遂笑了笑道:「那將我教你的那套槍法,能完整演練一遍?」

賈芸那張酷似「孫十萬」的面容上現出笑意,道:「將軍,我已能演練一遍。」

「好。「瞿光正要說些什麼,就在這時,忽而聽到外間傳來親兵的聲音,「將軍,節帥大軍已至關城之外,還請將軍前往迎接。」

瞿光面色一動,連忙起得身來,拿過桌子上搠起的雁翎刀,對着賈芸道:「走,過去迎迎,本將尋思着這會兒也該過來了。」

然而當瞿光領着一衆親兵前往迎接來人時,卻是見到了領着三千騎兵趕來的蔡權。

此刻蔡權在親兵的扈從下,翻身

下馬,笑道:「老瞿。」說着,上前抱着瞿光,拍着肩膀。

瞿光「嘶「得喊了一聲。

蔡權面色微變,連忙問道:「老瞿,這是?」

「和那匪首高嶽交手,被他手中刀劃了下。」瞿光解釋說着,看着蔡權身旁空無一人,問道:「節帥呢?」

「節帥還在後面,估計要明天早上才能過來,節帥聽說關城這邊兒抽調了不少人前往延津,就派了快馬催我趕緊過來相援。「蔡權笑了笑,說着,吩咐着身旁的幾個千戶,領着兵馬前去安置。

瞿光聞言,在兩旁松油火把的照明下,領着蔡權向着關衙而去,問道:「先前軍報節帥可曾收到?怎麼說?」

蔡權道:「還能怎麼說?讓我率軍馳援,說你瞿將軍這邊兒防守空虛,別出了岔子。」

「我以一千兵馬鎮此,縱賊寇來十萬大軍,我也不懼。「瞿光面色一肅,朗聲說道。…

「瞿將軍豪氣!「蔡權大笑說着,然後隨着瞿光進得關城。

……

……

夜色深深,萬籟俱寂,唯有明月照耀下的梧桐樹在春風的吹拂下,發出沙沙之音。

開封府,衙堂後院書房中,邵英臣一身青色長衫,負手而立,眺望着窗外的靜謐夜色。

「邵先生,還沒睡着?「就在這時,伴隨着一聲沉穩、堅定的聲音,高嶽手下將領詹惟用,邁着厚重的步子,進入書房,問道。邵英臣轉頭看向來人,問道:「詹兄弟,城內防務都安排妥當了?」

他眼前這位二十七八歲年紀的紅臉膛將領,同樣是高嶽手下三十六騎之一,因性情沈重、練達而被將軍委以看守開封重任,而且是少有的沒有積年匪盜習氣的將領。

「安排好了,也已經按着先生的意思,嚴禁騷擾本地商戶、百姓。「詹惟用說着,眉頭緊皺,冷聲道:「一些人也太不像話,原本當百姓時被官軍欺壓,現在進了城,倒比那些官軍還要狠毒,簡直如同禽獸!先生,這聚攏的人越來越多,倒是愈發不好約束了。」

隨着高嶽所部打下開封城,原就是打家劫舍慣了的賊寇燒殺搶掠,還有一些原是官府囚牢中的江洋大盜,此刻加入高嶽所部,更是軍紀敗壞,無法無天,開封府這座府城迎來了一場浩劫,可以說開封府百姓對賊寇幾是恨之入骨。

而先前邵英臣在勸說高嶽卻爲其搪塞後,仍沒有放棄試圖約束賊寇軍紀的想法,讓留守在開封的詹惟用可,對開封城中的各路江湖豪傑嚴加約束,彈壓不法。

詹惟用素來敬服邵英臣這位軍中的智囊,對其依言行事,這一天與各路江湖豪傑、綠林好漢沒少發生衝突。

「先生,就在剛剛,我手下的人和一些投靠大哥的猛虎幫那夥人衝突起來,殺了對方五六個人,對方這才罷休。「詹惟用面色如霜,眉頭緊皺,搖頭說道:「自從進了城,感覺一些老弟兄也變了,要麼是吃酒耍錢,要麼就是領着手下兄弟在城裡找那些大姑娘、小媳婦兒糟蹋,我等跟隨大哥起兵,是爲了奉天倡義,如今什麼人都來開封入夥兒,不成樣子。」

這就是這幾天開封淪陷後的場景,基本的社會秩序已經混亂,這也是高嶽爲何急急出兵汜水關的原因,因爲拖得時間越長,越無法約束這些英雄好漢。

邵英臣嘆了一口氣,道:「原先在汝寧府就見着一些,如今到了這等省城,更是變本加厲了。」

「可不是,按着這個,還不如在雞頭山不下來,原本是殺那些貪官污吏,現在比那些貪官污吏還要壞上十分。「詹惟用冷哼一聲,說道。

隨着高嶽所部如滾雪球一般壯大,尤其是打下開封府後,聲勢無兩,手下隊伍反而魚龍混雜,此刻開封城盤踞着整整十幾夥大大小小的勢力,而且

各有地盤,原本高嶽老營中的老弟兄也被帶壞了風氣。

邵英臣憂心忡忡,說道:「如今就看將軍,如果能打下汜水關,威脅洛陽城,就可對這些人進行整編。」…

說着,又問道:「將軍那邊兒還沒有傳來消息?「

詹惟用端着茶呷了一口,放下茶盅,說道:「還沒,不過按着常理,也差不多拿下汜水關了。」

邵英臣搖了搖頭,憂心忡忡道:「難說吶。」

「邵先生是擔心大哥那邊兒會出差池?「詹惟用皺了皺眉,擔憂問道。

邵英臣面色凝重,目光明晦閃爍,嘆了一口氣,道:「今日我又思量了下局勢,只怕朝廷再是遲鈍,再開封府被破後,也應該有所察覺,將軍此去..…..只怕不能如願出其不意攻破汜水關。」

自高嶽領着手下一衆兄弟打算奇襲汜水關後,他就有些提心吊膽,甚至有些後悔,先前沒有勸住高嶽。

詹惟用聞言,面色微變,急聲道:「先生之意是,朝廷增援的大軍已經到了?」

邵英臣嘆了一口氣,說道:「縱然沒有增援的大軍,河南府方面豈能不派兵防守關隘?原本想着試上一試,如今卻覺得有些冒失了。」

主要也是先前高嶽不死心,非要嘗試一番,事實上,誰也忍不住,洛陽城就在眼前,又領着三千甲冑軍械齊備、王氣高昂的騎卒,未必不能一戰而下,況且,這種富裕兵力,高嶽在這麼多年以來根本就沒有打過!

一旦搶佔汜水關,後續數萬大軍跟進,席捲河洛,打下洛陽,想想都熱血沸騰,然而註定是一場幻夢。

正在兩人議論着時,邵英臣皺了皺眉,詫異地看向外間,分明是外間傳來躁動之音,在安靜的子夜時分,顯得清晰無比。

詹惟用面色微變,喚着廊檐外的親兵,道:「去看看怎麼回事兒?」

然而,親兵剛剛來到月亮門洞,忽而聽到外間幾人喊着,「大當家回來了。」

哪怕是進了城,這些來自雞頭山的賊寇,仍是不改先前對高嶽的稱呼。

「邵先生,大當家回來了。「詹惟用驚喜說道。

邵英臣卻眉頭緊皺,心頭「咯噔」一下,這個時候回來.只怕不是好事兒。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