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賈珩:所以,湘雲菀菀類卿?

榮國府,榮慶堂

賈母坐在羅漢牀上,蒼老面容上掛着慈祥的笑意,看向史家來人,問道:“今日怎麼想着過來?”

史鼎的夫人周氏坐在下首,笑道:“這不是老爺聽說珩哥兒班師回京了,老爺高興的跟什麼似的,說着同在軍機處任職,怎麼也得過來看看珩哥兒,一同小酌幾杯。”

賈母佯怪道:“珩哥兒才歇息幾天,我還說着讓他回來多歇歇,在外忙着宮裡的事兒,沒少操勞,鼎兒還過來找他談什麼事兒,也不讓人好好歇歇。”

不過,賈母對自家孃家侄子的“抱怨”,更顯幾分凡爾賽的親近之意。

周氏笑了笑,也沒將這話當真,而是說道:“姑母這話說的,珩哥兒他就是想歇着,這宮裡還有滿朝文武都不答應呢,老爺說國家大事一天都離不了他。”

賈母詫異道:“珩哥兒他是武勳,現在不打仗了,不該好好歇歇,這國家大事離不了他又是怎麼一說。”

衆人都是看向周氏,說白了,知道賈珩現在權勢煊赫,但其實……榮寧兩府對賈珩究竟多大的權勢,沒有建立一個概念。

周氏笑道:“老太太,我家老爺說,珩哥兒他現在是軍機大臣,可不是簡單的武勳,珩哥兒他不僅會帶兵打仗,處置其他事務還是一把好手,許多事兒,宮裡都會聽他拿主意。”

事實上,軍機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隨着賈珩在河南總督軍政,抗洪治河,在其他方面顯示存在感,已經不能僅僅以武勳衡量,在大漢朝廷序列中,已經正式成爲軍機輔臣那一撮。

如論爵位,忠靖侯、保齡侯還是侯爺,但差不多是閒散侯爺,哪怕是尋常的一個六部郎中都可以難爲史鼎。

但賈珩現在的江湖地位,縱是內閣首輔都要慎重。

賈母也明白過來,笑道:“也是宮裡器重他,他也爭氣。”

周氏笑了笑,然後看向在下首繡墩上坐着的湘雲,說道:“雲丫頭在您這,還聽話吧?”

“雲丫頭在我這兒乖巧聽話的很,和她們幾個姊妹也很親密。”賈母笑着說道。

周氏看向黛玉、探春、迎春幾個小丫頭,笑了笑說道:“老太太您這邊兒年輕姑娘多,雲丫頭在這兒住着也能有人玩着,我們家年輕姑娘是要少一些。”

湘雲凝眸看向自家嬸子,旋即低下頭去,粉嘟嘟的蘋果圓臉上不見往日嬌憨笑意,分明有些擔心周氏來喚着自己回去。

好在就在這時,周氏輕笑說道:“雲丫頭既喜歡在這兒,那就多住一段時日,親戚也親密一些,我聽說珩哥兒還教着雲丫頭騎馬了?”

賈母笑了笑,看了一眼湘雲,說道:“這個我就不知道了,珩哥兒疼她們幾個小姑娘,有時候由着她們胡鬧。”

周氏笑了笑,目光溫和地看向湘雲,說道:“我們是武侯之家,雲丫頭能學些騎術也是好的。”

鳳姐瞥了一眼周氏,眼中現出幾分玩味。

記得前段日子,這周嬸子好像還說湘雲太過調皮,一直待在外面住着不像話,催促着讓湘雲回去,現在又是親戚親密一些,又是學些騎術好的。

黛玉聽着幾人說話,那星眸瞧了一眼周氏,拉了拉明顯一副“飛行模式”的湘雲的小手,努了努嘴,似是在說,還擔心着會叫你回去呢?

湘雲抿了抿脣,擡眸看向黛玉,眉眼間的喜色流溢出來。

賈母也不是懵然不知,笑道:“鼎兒尋珩哥兒是有什麼事兒嗎?”

此言一出,王夫人、薛姨媽都看向周氏,心頭有着幾分好奇。

周氏笑了笑,說道:“也不瞞您老,這不是珩哥兒從河南過來,河南就缺了個主事的,我家老爺現在軍機處閒着也是閒着,看珩哥兒的意思,能不能派過去做一任巡撫,也能爲朝廷分分憂。”

賈母皺眉問道:“這朝堂的事兒,老身也不大懂,這一省巡撫不小的官兒,珩哥兒也能舉薦?”

薛姨媽、王夫人聞言,心頭都是一驚。

王夫人手中捏着的佛珠微動,眉頭緊皺,眼眸中閃過一絲思忖。

老爺好像也在通政司待了半年了,當初那位珩大爺胸脯拍的震天響,說着將來可以外放,眼下這不是機會?

這如是能派到河南做巡撫,這可是從二品的封疆大吏。

“老太太,珩哥兒他先前在河南總督一省軍政,爲封疆大吏,只要他說上一句話,宮裡也會慎重考慮。”周氏笑道。

賈母想了想,道:“這個還是看珩哥兒的意思。”

周氏笑了笑,點頭稱是,也不好繼續往下說。

鳳姐聽着幾人的敘話,柳梢眉下的丹鳳眼中滿是怔怔失神。

聽史家夫人的意思,一省巡撫都能決定,珩兄弟這官兒做的真是越來越體面尊榮了。

可以說鳳姐是看着賈珩,從當初柳條衚衕的普通旁支族人,一步步走到現在的永寧伯之位,心頭的感觸可想而知。

卻說另外一邊兒,賈珩換了一身衣裳,來到書房中,正值午後,日光慵懶地照耀在庭院中。

史鼎一身麒麟服,並未戴冠,坐在小几旁,正端着茶盅小口品着,其人四十出頭,儀表不凡。

忽而聽到腳步聲,情知是賈珩,連忙起得身來,看向賈珩,笑道:“珩哥兒,過來了。”

當初史鼎曾被賈珩舉薦至軍機處,初始對賈珩的四大家族的當家人未必服氣,但隨着時間過去,賈珩威勢日隆,原本一些心結也徹底爲其拋之腦後。

賈珩點了點頭,道:“世伯請坐。”

哪怕也有讓這史鼎前往河南暫且頂上一任的想法,他也不好主動開口。

史鼎笑了笑,落座下來。

“這一晃也有兩個月,珩哥兒在河南還有淮安府做的不錯,給咱們武勳漲了臉,現在我聽那些老親提及珩哥兒你,都是挑大拇指。”史鼎恭維說道。

賈珩道:“哦,不知世伯說的是誰?”

шωш▲TTkan▲C〇

史鼎笑道:“還不是咱們幾家老親,像平原侯家的,錦衣伯家的,還有繕國公家的,知道珩哥兒你與南安家的還有理國公家的不對付,不對付就不對付吧,氣性不合倒也不必強行攪合在一起,不過,這幾家嘴上不說,心裡也未嘗不對伱服氣。”

寧榮兩府真是祖墳冒青煙了,眼看要沒落了,突然出來這麼一個人物,現在勢頭迅猛,儼然成爲大漢軍方第一人。

“只是虛名而已,不足爲道。”賈珩對史鼎的話,面色平靜,不爲所動。

自速定河南之亂後,軍機處就經過了一波調整,首先是理國公柳彪之孫柳芳被攆到北面押送糧食,再之後就是西寧郡王之子也被清理出軍機處,剩餘的那些四王八公勳貴,崇平帝也是出於平衡朝局需要,並沒有再作調整。

“珩哥兒,你現在大勢已成,軍機處就是你這樣年輕人的天下了。”史鼎笑了笑,說道。

賈珩道:“現在說這些爲時尚早,內亂易平,外患難定,等稍稍歇息幾天,我就會積極備虜。”

對東虜的備戰,現在就要開始着手籌備,情報先行,減少戰爭迷霧,軍械以及整訓後續都要跟上,儘量做到廟算多這勝。

史鼎目光咄咄,輕笑了下,說道:“這個,珩哥兒將略無雙,我倒是不擔心。”

說着,轉而整容斂色,說道:“珩哥兒,實不相瞞,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賈珩面色淡淡,端起茶盅,呷了一口,靜待其言。

“珩哥兒想來也早知我心志,一直想爲疆臣,代天子牧守一方。”史鼎笑了笑,許是覺得不能取信賈珩,嘆了一口氣,說道:“說一句不怕珩哥兒你笑話的話,我這個年歲,早年在西北打着順風仗,再加上聖上體恤,得了個三等侯,但我自己幾斤幾兩,心裡比誰都清楚,與東虜對戰,這兵兇戰危的,一個不慎,再吃了敗仗,半生英名盡喪不說,還連累了家人,再說我已爲武侯,立下再大的功勞,還能封國公不成?東虜不好對付,強行領兵,反而誤軍誤國,倒不如爲宮裡牧守一方,咱們四家,未來就是屬於你這樣的年輕俊彥的。”

賈珩聞言,點了點頭,道:“史世伯能有此想,倒也無可厚非。”

這史鼎爲了顯示誠意,給他打起了感情牌。

賈珩道:“史世伯,河南方經戰亂,百廢待興,亟需良臣鎮撫,如世伯巡撫河南,先前又無出鎮地方的經歷,如是出了紕漏,京中的人都在盯着,那時,我力薦了世伯,也要受時人所譏。”

“珩哥兒,這個你放心,我在河南一定本本分分,不學那些文官兒亂折騰,你有什麼主張,只管和我說。”史鼎連忙保證說道。

賈珩沉吟片刻,說道:“世伯如果去河南,如何施策?”

他並不懷疑史鼎會以他馬首是瞻,四大家族同氣連枝不是說着玩的。

而且,史鼎如果想要在河南坐穩疆臣位置,離不他這位中樞軍機輔臣的鼎力支持,否則朝野上下的御史彈劾,都能將其撅回來。

史鼎想了想,道:“獎勵農耕,與民休息,興修水利,嚴明律法,就是珩哥兒你在河南做的那些事兒。”

顯然,史鼎來之前做了不少功課,這想要外放封疆大吏,可謂是苦心孤詣。

賈珩默然片刻,說道:“世伯,河南之地爲大漢腹心,不能再如先前那般賊寇一鼓譟,百姓羣起響應,世伯巡撫河南之後,還是要待民以寬,治吏以嚴,否則再是釀成民變,比之直面東虜,險惡不下分毫。”

史鼎先讓他去河南頂一陣,之後賈政外放,也可去河南爲參政,鍛鍊一下實務能力。

沒辦法,他倒是想任人唯賢,但翻箱倒櫃也沒什麼人才。

史鼎道:“珩哥兒放心,我醒得利害,不說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話,還是少折騰,與民休息。”

賈珩點了點頭,道:“既是這般,待後天朝會,我向朝廷舉薦世伯,不過河南巡撫的位置,齊浙兩黨也在盯着,勢必有所行動,還需看聖心。”

文臣肯定不會默認河南一省是他的自留地,反而會形成某種默契,共同壓制於他對地方事務的人事權。

中樞大員在地方的威信如何體現?就是靠着地方的支撐。

史鼎聞言心頭大喜,激動說道:“珩哥兒有你這句話,我不說十拿九穩,也穩當了一大半。”

滿朝文武誰不知道,聖心屬意賈子鈺?只怕眼前少年一句話,河南巡撫的位置就會落在他身上,再說他是武侯,大亂之後的中原之地還有比一位武侯鎮撫更合適的?

賈珩眉頭皺了皺,道:“史世伯不要太言之鑿鑿,回去也不可太過張揚此事。”

史鼎點了點頭,鄭重道:“珩哥兒說的是。”

賈珩與史鼎敘說正事,也伸手從小几上端起茶盅,抿了一口,嗯,有些渴了,寶釵終究有些鹹了。

史鼎忽而笑問道:“我聽說湘雲那孩子跟着你去了河南?”

賈珩放下茶盅,將蓋碗放在茶盅上,說道:“雲妹妹她沒出過什麼遠門,出去走走也沒什麼壞處。”

史鼎聞言點了點頭,繼而嘆了一口氣說道:“湘雲這孩子打小就沒了爹孃,身世孤苦,你這個當表兄的對她好,也是她的福氣。”

如果不是眼前少年已有了正妻,等湘雲大一些許給他,史賈兩家親上加親也是好的,他的姑姑現在不就是榮府的老太君?

賈珩眼前似浮現湘雲笑意嬌憨的樣子,輕聲說道:“雲妹妹天真爛漫,喜愛說笑,我也喜歡她的性子。”

史鼎笑了笑,說道:“雲丫頭性子是有些活潑,有些像姑母年輕時候。”

賈珩:“……”

心頭隱隱有些古怪,所以,湘雲菀菀類卿?嗯,這都是什麼鬼?

兩人在一起坐着說了會話,就在這時,嬤嬤來喚道:“大爺,史老爺,老太太打發了人來喚。”

賈珩起得身來,說道:“世伯,一同去看看吧。”

史鼎笑道:“正要去問候問候姑母。”

就在賈珩與史鼎商量着河南巡撫人選之時,神京城,韓宅——

後院之中,內閣次輔韓癀坐在花園內的一方八角涼亭中,隔着一方棋坪,與一個着書生衣衫的中年對弈着。

對面是神京國子監司業顏宏,也是韓癀的妹夫。

此刻,其人秀逸面容上現出凝重,低聲說道:“兄長,如今永寧伯一回京,河南巡撫、南河總督悉數出缺兒,齊黨這次還想讓手下人填充職事,聽說左副都御史彭曄有意到河南巡撫軍政,漕運總督杜季同孜孜以求兼領南河總督,最近京中暗流涌動。”

韓癀目光深沉,捏起棋子“啪嗒”放在棋盤上,淡淡說道:“河南巡撫出缺兒,我已屬意於德,但比之彭曄的資歷還要差上一些,廷議沒有優勢,不過,如果有永寧伯上疏,此事就不難。”

顏宏聞言,眼前一亮,欣然說道:“兄長此法甚好,如果廷推之時得永寧伯舉薦,勢必十拿九穩,永寧伯先前爲河南總督,身負平亂之功,安撫河南更爲聖上屬意,其一人一言,勝旁人千言萬語。”

都不是傻子,都知道賈珩這個前河南總督的舉薦話語權分量頗重。

“但……”韓癀捏起一個棋子,放在棋坪上,說道:“讓其上疏舉薦,難吶。”

一省巡撫爲封疆大吏,位高權重,不付出一些代價,人家豈會心甘情願幫着舉薦?

而且,縱然舉薦了,也要考慮宮裡聖上的觀感,此事沒有這般容易。

顏宏皺了皺眉,凝聲道:“兄長,他岳丈以一司郎中朝擢工部侍郎,當初如非兄長在廷推時極力舉薦,只怕難遂其願,再說那賈政升任通政司右通政,同樣系賴兄長之力,如今他投桃報李,也是應該的罷。”

韓癀搖了搖頭,說道:“秦業升任工部侍郎,爲兄我並非力薦之人,再說聖上也不想再將工部再由齊浙兩黨插手,故而有意以秦業充任戶部,至於賈政,前些時日,翰林侍講徐開履任河南,永寧伯多有照顧,現已知汝寧府事,算是還過人情了。”

嗯,現在這位韓次輔,還不知道他一心拉攏的江南士族後進,如今已經投入賈珩門下。

顏宏默然片刻,沉聲說道:“兄長,齊黨咄咄逼人,對永寧伯屢次三番刁難,如果不是兄長初始迴護,他也不會安然以致今日,雙方雖未明言,但對抗禍國殃民的楊黨中人,都是心照不宣。”

韓癀道:“彼時永寧伯未用事,雖結了幾分善緣,但永寧伯能有今日,多是聖上寵信重用,至於齊黨攻訐,他經中原平亂,南河洪汛,已然羽翼漸豐,而且似有爲外戚輔國之相,齊黨已經動不得他了。”

顏宏聞言,面色微變,驚訝道:“這……”

“是不是覺得難以置信?”韓癀面色幽幽,放下棋子,目光眺望遠處,語氣有些複雜道:“爲兄思量來,也覺得難以置信,這纔多久?可這就是如今的朝局,永寧伯晉爵一等伯之後,已經完全主導北疆國策走向,可謂大勢已成,縱然齊浙兩黨現在聯合一體,也動搖不得他。”

顏宏聞言,面色變幻,齊浙兩黨聯合都動搖不得,這……簡直匪夷所思。

韓癀感慨道:“他是一步一步因事功而獲得聖上信任,聖上經京營速定中原叛亂以後,對其信任就已經無以復加,等到安治河南,他通過大張旗鼓地抗洪備汛,以能臣幹吏之相示以天下,經此以後,聖上對其已經徹底離不得了。”

顏宏目光閃了閃,道:“兄長所言甚是,在中原平亂之前,聖上對永寧伯還是有所疑慮的,當初不少御史彈劾,但中原平亂之後,京營軍力昂揚,聖上就對他幾乎言聽計從……之後,他在河南抗洪、備汛,又是露了好大的臉,至此,徹底奠定其纔不僅在於兵事,似還通達政務……”

顏宏說着,自己都嚇了一跳,因爲這是賈珩權勢急劇膨脹的半年,起因都是假捷報,然後速定寇亂。

可以說,賈珩通過中原平亂以及隨後高頻率的奏疏刷存在感,反覆拉扯,徹底將崇平帝的聖眷刷到信而不疑的地步。

本身就是有計劃的刷好感度行爲,因爲……對虜戰事,需要君臣一心,上下同欲。

顏宏思忖片刻,目中閃過一道冷光,說道:“除非……”

除非永寧伯在對虜戰事上吃了敗仗,否則,在其不敗金身沒有打破之前,朝堂幾無人抗衡。

因爲這是宮裡聖上用來平衡朝局的一把刀,齊浙楚三黨哪個不聽話,都能以永寧伯鎮壓之,而齊浙楚三黨反過來又能制衡永寧伯。

韓癀嘆了一口氣,道:“東虜之事,大漢經不起一場傷筋動骨的大敗了,永寧伯勝了之後,其他還能再作計較,但如是兵事大敗,天下震動,社稷危殆,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顏宏聞言,心思複雜,語氣不無嫉妒說道:“他纔多大,就已是軍機輔臣,一人干係天下蒼生,兄長都……”

“自古英雄出少年,他做的事兒也不是尋常少年能夠做出來的。”韓癀面色平靜,輕輕感慨一句,說道:“永寧伯能否上疏舉薦,還是需要去探探口風,看他有什麼條件。”

顏宏想了想,說道:“讓暉兒過去問問。”

韓癀點了點頭,說道:“我也正是這個意思。”

想了想,說道:“就怕白忙活一場,聖意又是如京兆府尹一般。”

京兆府尹出缺兒,崇平帝在拖延了兩三個月後,在京察之事抵定以後,並沒有從齊浙兩黨挑人,而是任用了不屬齊浙兩黨的廣東按察使饒以周,相當於又從邊遠省份調了一人赴京。

而前左都御史許廬就是從雲南按察使任上,平調到京兆府尹觀察京城風向,之後執掌風憲。

這等在邊遠省份調撥而來的官員,往往沒有在南北省份以及中樞爲官的履歷,在朝中根基淺薄,政治派系簡單,入京之後,只要腦子不蠢,肯定第一時間圍攏在皇權周圍,實心用事,這樣就能爲崇平帝所用。

可以說,崇平帝已經爲齊黨退場之後的朝局一步步做起佈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