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有家学渊源,想要成为知名的庖丁,也要经过练习的。
可是,普通人家谁又会拿出食材来供一个人来练习厨艺呢?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真正善厨的女子也是十分难得的。李恒成也是回了次长都,参加了数个宴席后,才突然意识到舒锦的手艺有多难得。这次来江兴,便再次开始派人找起了舒锦,李恒成决定,一定要想法子让她为我所用,最起码,也要留在一品阁。
可是想要找人,又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呢?在江兴他是有一定的人脉,却不够广阔到让他很快速的随便找到某个人的地步。“柴夫人”一直没有找到,仲秋时他是定然要赶回长都去的,行程就定在这两天。李恒成本以为这次没机会了,没成想,倒是让卓显在大街上遇到了舒锦。于是,请了人来,他便同舒锦谈了请她加入一品阁掌厨的事情。
舒锦答应了,可当两方达成共识时,却不是他预先所想的那样。
李恒成的本意无非是像雇佣罗师傅等名厨一样,雇舒锦在店中掌厨,但是舒锦拒绝了。理由是,她要的是合作。
不是雇佣关系,舒锦要的是以一个跟他平等的地位的合伙人的身份参与进一品阁的经营。最初李恒成等人都觉得舒锦的提议有些荒谬。
一个妇道人家,无钱无势,仅有一手不错的厨艺,难道还想吃下他半个一品阁吗?这不是狮子大开口吗?
可是面对他们的质疑,舒锦却丝毫不乱,接着就提出一条条的想法。听到后来,李恒成等人佩服之外,却又觉得,自己确实没有吃亏。舒锦提出的那些,听来确实都是双赢的条件。
“当然,一品阁如今已经是江兴数一数二的酒楼,我们合作,看来我还是占了便宜的。但其实本来我也有自己开一家酒楼的想法的。相信假以时日,想要达到一品阁的规模也不是达不到,不过是时间问题。但既然有合作的机会,倒是更好。也免了我从头开始的麻烦。按照我说的这些,我可以把一品阁提到个更高的高度,相信我们合作的话,能达到最好的结果。”
这是舒锦的原话,可以说是毫不客气的言语。甚至是狂妄。而整个谈判过程,从始至终,舒锦可以说很强势。她的态度很明显:要么合作,要么拉倒。
但是她确实提出了许多值得试上一试的法子,最主要的是,她有独一无二的手艺,而她所说,也完全是以她自己的厨艺为依托。合作,还是任由舒锦自己开店去?
李恒成的选择似乎不难做。毕竟,他手下的营生可不止一个一品阁。舒锦的那些法子。确实是值得一试的。
于是,两方初步敲定了合作意向,然后接下来是由李恒成准备书面合作文书,并且找人做公证。明日两方签订,便算是确定合作了。
“若是这些真的能成,我们便不用非得守在小小的江兴了。也许,我们可以把一品阁开到长都去。”卓通道。
李恒成闻言点头。也正因为这样,他才会同意合作。舒锦给三人画下了挺大一张饼呢。
舒锦跟柴衍峰在县里的客栈歇了一晚,翌日签好文书。
双方的正式合作,从仲秋后。李恒成自长都回来后才正式开始。中秋之后,作为合作的第一步,舒锦会在一品阁推出一款新酒,以及两道新菜。舒锦回村过中秋节的同时。也要开始着手准备这些了。
两人买了节礼,便雇了车回了玉屏镇。舒锦回了他们在玉屏的房子,小心的采了院中已经成熟的葡萄,又去卢记的杂货铺买了不少的山葡萄,这才再次雇车,带着一大堆东西回了山宁村。
家酿的葡萄酒口感或许不如后世的干红一类。但是依旧味道醇美,早在答应一品阁合作以前,舒锦就已经打算好了入秋后酿些来喝,多的可以拿去闻香阁卖钱。不过因为定下了跟一品阁的合作,这酒自然回头要销去一品阁了。
葡萄陆续成熟的这些日子,舒锦已经酿制了一批,如果成功的话,中秋后就能上市。这次又弄了葡萄回来,舒锦跟柴衍峰两人就趁着无事的时候,把葡萄洗净晾干,净了手,然后把葡萄捏破捏碎放到坛子里,然后按比例放入糖,搅拌均匀。
坛口密封好就是等待发酵,通常经过二十到三十天的发酵后,葡萄的汁液跟葡萄皮籽就会分离,到时候用纱布过滤下,留下的汁水就是葡萄酒,然后放到坛子里继续保存。
葡萄本身就是汁水多的水果,出酒率能达到百分之六十,所以用来酿酒还是很合适的。
秋季是葡萄的成熟季,舒锦便一批又一批的酿制葡萄酒。她把每一批的坛子上都做好标记,以便区分。这酒是越陈的越香的,期望到时候能卖个好价钱。
无论是在哪一个时空,秋天都是硕果累累的季节,收获在这一季节开启,田里山里都是忙碌的景象。
舒锦同柴衍峰之前一直呆在镇上,如今回来,便同其他的山宁村人一样家里家外的忙了起来。山宁村的人是奔波于自家的田地跟家里,而舒锦是奔波于家里跟山上。
前些时日下了几场秋雨,山林间冒出了许多的可食用菌类,舒锦每日可以采回不少。隐秘山谷的作物也都渐渐成熟,山林间李子来不及收的已经掉落到地上,枝头上所剩无几;山楂正当季,红彤彤的挂满枝头,只要被舒锦看到的,她全没放过,都采回家;柚子已经有些成熟的,舒锦拿了大袋子装了许多回来;大柿子也有一部分已经红透了,舒锦采了打算做成柿饼;还有板栗,秋梨,芥菜的块根被叫做芥菜疙瘩的东西等等等等……
因为可以收获的用来吃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舒锦刚一回到山宁村就忙的不得了。柴衍峰跟舒锦分家时没有土地,结果到了这个时节,舒锦竟然也没落闲。甚至看来比那些村里的农人们还忙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