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噤若寒蟬(三)

西北秋風吹皺了京城官場一池水,風過水無痕,可水面之下,已是暗流洶涌。

繼盧道林、元虢之後成爲禮部尚書的司馬樸華,迎接完了那位跋扈至極的年輕藩王,返回趙家甕那座與兵部毗鄰的衙門,古稀之年的老人顯得格外氣態衰弱。

重建於永徽初的尚書省六座衙門並排而設,離陽朝左尊右卑,主官被譽爲天官的吏部自然位於最左端,當時擔任兵部尚書的顧劍棠,出人意料地把衙門選在了最右端,故而從東至西,依次是吏戶刑工禮兵,以此可見,禮部在永徽年間是如何的不受待見,最初京城一直有“禮部侍郎賤如別部員外郎”的說法,隨着盧道林元虢兩任尚書的執掌禮部,禮部這才逐漸日子好轉起來,如今就更不用說了,館閣學士出禮部,已是不成文的規矩。

司馬樸華自祥符二年起,每次朝會腰桿子挺得比年輕官員還要直,哪怕時下是深秋時分了,也給人滿臉春風的感覺。可是今天老尚書回到衙門的模樣,落在猴精似的禮部官員眼中,就跟丟了魂差不多,老人病怏怏地進了屋子落座後,開始長吁短嘆,以至於左侍郎晉蘭亭和新任右侍郎蔣永樂聯袂而至,老尚書都不曾察覺,還在那兒唉聲嘆氣。

蔣永樂看見這般光景,頓時心涼了一截,地方官員只知道他這個原本執掌禮部祠祭的清吏司,之所以能夠升遷爲侍郎,是殷茂春和陳望兩位大佬主持的京評中得了上佳考語,這才從禮部品秩相當的一撥同僚中脫穎而出,可是芝麻綠豆大的京官都心知肚明,他蔣永樂能夠撈到這個越來越讓人眼紅的右侍郎,無非是當年在爲徐瘸子死後的諡號一事上,他蔣永樂極其狗屎運地賭對了先帝心思,提出的“武厲”諡號得以通過,所謂的京評出彩,不過是朝廷的一層遮羞布罷了。一些個瞧不上眼蔣永樂的京城公卿重臣,那可是直截了當喊他一聲狗屎侍郎的!先前蔣永樂也懶得計較什麼,也計較不出個花樣,他在京城爲官多年,始終根基不深,否則當時也不會攤上裁定諡號的那樁禍事,在蔣永樂看來,水漲船高的侍郎官身才是實打實的,不服氣你們也去踩狗屎啊,能讓你們的官補子變成繡孔雀嗎?只是當侍郎大人冷不丁聽說武厲諡號主人的兒子,新涼王徐鳳年毫無徵兆地闖入京城,蔣永樂就嚇懵了,本來他還有幾分偷偷摸摸跟晉蘭亭一較高下的念頭,希冀着不小心再踩一次狗屎說不定就能真當上禮部尚書了,現在哪裡還敢如此囂張?尚書的座椅是讓人眼饞,可小命更要緊啊。因此這一路結伴而行,蔣永樂的姿態擺得比六品主事還要低,心想着今兒一定要跟這位左侍郎請教取經,如何才能做到跟北涼處處爭鋒相對還依舊官運亨通。

老尚書終於回過神,伸手示意兩位副手入座,看着這兩個侍郎,司馬樸華以往是不太舒服的,一個歲數能當自己兒子,一個更過分,都能當孫子了,可官品不過相差一階而已,只等自己致仕還鄉,其中某人胸前的官補子就該換成二品錦雞了,只是年邁老人今天沒了這份小心思,倒是生出一些同病相憐的心情,老尚書輕輕瞥了眼屋門,咳嗽一聲,潤了潤嗓子後,這才緩緩說道:“今日本官突然奉旨迎涼王入城,想必兩位大人都是知道的。”

蔣永樂使勁點頭,如同小雞啄米。

因蓄鬚明志一事在太安城傳爲美談的晉蘭亭,神情不變,不愧是被譽爲“風儀大美”的晉三郎。

接下來司馬樸華說了些平淡無奇的官場話,這樣的官腔,如果是平日裡的衙門議事,古稀老人能夠說上一兩個時辰都不帶喘氣的,這就是公門修爲了。但是今天老尚書沒有絮絮叨叨個不停,止住話頭,伸手撫摸一方御賜的田黃鎮紙,沉默片刻,一句話似乎用了很大氣力才說出口,“分別之際,那位藩王跟本官說了,有時間會來咱們禮部坐坐。”

晉蘭亭泰然處之。

蔣永樂則目瞪口呆,也不知是不是錯覺,他總覺得尚書大人說完後有意無意看了自己一眼,其中飽含憐憫之色,如同在看一個臨刑的可憐蟲。

司馬樸華眼皮子低斂,不溫不火地添了一句,“那人還說,要敘敘舊。”

晉蘭亭眯起眼,捋了捋保養精緻的鬍鬚,微笑道:“哦?”

蔣永樂汗如雨下,敘舊,是找晉蘭亭?還是找自個兒?或者是把禮部上得了檯面的官員給一鍋端?

老尚書那兩根乾枯如柴的手指,下意識摩挲着那方質地溫潤的田黃瑞獅鎮紙,不知是跟二八芳齡的新納美妾肌膚相似的緣故,還是在感受皇恩浩蕩。

年輕藩王說要來禮部坐一坐是真,說要敘舊也是真,只不過司馬樸華漏說了一段,其實新涼王在這之外,跟他這位二品高官客套寒暄了不少。現在高亭樹範長後這撥“祥符新官”大概都不知道,只有資歷更老的“永徽老臣”才曉得,太安城官場早年有個不小的笑話,那是北涼道進貢了一批出自纖離牧場的戰馬,司馬樸華當時擔任禮部員外郎,看到過手的奏章上寫着北涼大馬高近六尺後,忍不住捧腹大笑,就立即跟一大幫禮部同僚分享這個趣聞,司馬樸華不忘點評了一句“北涼這大馬還真是夠大,都能比得上咱們太安城拉糞的騾子了,天下之大,真真是無奇不有,又數這北涼最奇怪”,結果等到涼馬入京,一輩子都沒握過刀的讀書人司馬樸華,才明白戰馬高度不是以馬頭算的,而是僅至戰馬背脊!

鬧出這麼個天大笑話,害得司馬樸華擡不起頭好些年,只不過隨着司馬大人的官品越來越高,也就越少被人提及。不曾想就在今天,那個年輕藩王又揭開這個傷疤,笑着跟尚書大人說了一句“尚書大人,不知京城裡頭哪裡有高近六尺的拉糞騾子,本王一定要見識見識,纔算不虛此行,對不對啊”。

當時司馬樸華還能如何作答,就只好低眉順眼乾笑着不說話,難不成還點頭說是?

此時老尚書越想越憋屈,一向自認養氣功夫不俗的老人,不知不覺五指攥緊了鎮紙。

蔣永樂已經開始盤算着要不要託病告假,實在不行,就咬咬牙結實摔一跤,摔他個鼻青臉腫!

晉蘭亭終於開口說話,只是言語卻讓蔣永樂一頭霧水,“尚書大人,下官府上剛收了幾籠產自春神湖的秋蟹,正是最爲肥美之時,無論清蒸還是槐鹽,皆是不錯。大人何日得閒,與下官一起嘗一嘗?”

老尚書嗯了一聲,臉上有了笑意,“聽聞有詩中鬼才之稱的高榜眼,新近作了一首傳遍京華的品蟹佳作,堪稱絕唱。有酒有蟹有詩,三兩好友,何其美哉!”

蔣永樂當上禮部右侍郎有運氣成分,可是在人人繞圈子打啞謎功夫無與倫比的禮部衙門廝混久了,修爲其實不差,略微回味,只比尚書大人略慢一籌就聽出了晉蘭亭的言外之意。

老尚書提及的新科榜眼郎高亭樹那首詩中,有畫龍點睛一語:但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只是蔣永樂立馬就又憂心忡忡起來,理是這個理,可眼下燃眉之急,是那隻氣焰囂張的西北大蟹馬上就要闖入禮部衙門,你司馬樸華在太安城根深蒂固,又有顯貴超然的尚書身份,而晉蘭亭則是先帝作爲儲臣交給當今天子的大紅人,有皇帝陛下撐腰,你們兩個熬得過去,可我蔣永樂只是一個官職不上不下的右侍郎,一旦那藩王真要大打出手,不找我找誰?姓徐的到底橫行到幾時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老子極有可能要很快橫着離開禮部衙門了!

晉蘭亭率先告辭離開,蔣永樂欲言又止,老尚書已經朝這位右侍郎擺了擺手,下了逐客令。

失魂落魄的蔣永樂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離開屋子的,在院子廊道發呆。

不同於夏日滿城的蟬聲刺耳。

入秋後,蟬鳴依稀漸不聞。

趙家甕六部衙門按律不植高木,此時此刻的深秋時分,這座院子早已不聞一聲蟬鳴。

蔣永樂頹然靠着廊柱,沒來由倍覺寒蟬悽切。

————

禮部兵部雖是鄰居,隔着其實並不算近,對禮部官員而言,是不幸中的萬幸,要不然起了紛爭,秀才遇上兵,一個用嘴巴說理一個用拳頭說理,自然是後者更“佔理”。而對兵部來說,對於這幫官階高低不同但都屬於酸文人的禮部官員,屬於一幫看着厭煩打了都不顯能耐的繡花枕頭,所以兵禮兩部素來是尚書省內最不沾邊的兩座衙門。但是兩部此消彼長之下,習慣了只樂意對吏部正眼相看的兵部大老粗,難免心中鬱難平,同樣是短短几年內走掉三位尚書,兵部是顧劍棠,陳芝豹和盧白頡,禮部是李古柏、盧道林和元虢,可未來幾年的走勢,顯而易見,兵部如今連尚書之位都空着,換禮部試試看,若是司馬樸華突然有一天死了,那還不是第二天就有權貴重臣在朝會上提出人選?更讓兵部感到英雄氣短的一個事實,是左侍郎許拱甚至都不在京城,直接給皇帝陛下攆去遼東了!只剩下一個從地方上調來的右侍郎唐鐵霜,是個一天京官也沒當過的外來戶,如何能夠在盤根交錯的京城左右逢源?加上連京城老百姓都知道唐鐵霜是顧老尚書的心腹嫡系,而前任尚書盧白頡又不得陛下的心意,說是平調,明擺着是貶謫去廣陵道,連京官外放常見的明升暗降都算不上。兵部衙門羣龍無首就已經難以在廟堂上擡頭了,暫時領頭的人物還自身難保,哪來爲下屬謀些恩惠福利的本事,廣陵道戰況不利更是火上澆油。

兵部官員真是一夜之間成了孫子。

這日子,真他孃的是遭罪啊。

在這種危殆形勢下,高亭樹和孔鎮戎兩位逆流而上的晚輩就極爲矚目,這兩個名聲鵲起的年輕人,榜眼郎高亭樹更爲風流恣意,本身是一甲出身的讀書人,靠着晉蘭亭等人的推波助瀾,詩名逐漸傳遍朝野上下,先前大柱國顧劍棠返京,來兵部衙門舊地重遊,衆目睽睽之下,高亭樹在顧盧先後兩位尚書面前談笑風生的場景,讓人至今歷歷在目。高亭樹的飛黃騰達,毋庸置疑,現在就看需要幾年光陰積攢聲望、以及會以哪個新設館閣作爲下一個臺階去鯉魚跳龍門了。相比高亭樹,沉默寡言的孔鎮戎就要爲人低調許多,只不過據說這個北涼出身的年輕人早年跟某位皇子親近,即使算不得一條潛龍,也能是一條不容小覷的幼蛟了,再者孔鎮戎和嚴池集是公認的鐵打關係,那位黃門郎可是皇帝陛下的小舅子!

不同於其它五部左右侍郎不在一屋,兵部兩位侍郎歷來同處一室,甚至在顧廬時代,顧尚書自己都不例外,後來等到陳芝豹成爲尚書省的夏官,才闢出一棟獨院。許拱唐鐵霜的兩張書案在兵部大堂一左一右,呈東西對峙之勢。當下右侍郎唐鐵霜坐在那張西邊書案後,正在處理政務,偶爾擡頭看一眼天色,並不去計較堂中諸多官員的竊竊私語。京畿西軍三大營七千人馬的調動,便是唐鐵霜親自負責敲定的,現在年輕藩王大搖大擺入了京城,安西將軍趙桂和胡騎校尉尉遲長恭的人馬,一起淪爲保駕護航的滑稽人物,別說唐鐵霜註定會迅速成爲官場笑柄,整座兵部也都跟着丟人現眼,完全可以想象明日早朝各部官員的異樣眼神了。

至於涼莽戰事的真實情況,右侍郎唐鐵霜不開口,其他人就不敢觸黴頭地妄自議論,涉及軍機要事,在公開場合,還是乖乖修煉閉口禪微妙。

在一名武選清吏司主事的帶領下,兵部大堂出現幾張陌生面孔,個個龍驤虎步,哪怕踏足兵部重地也毫無不適。

有冷麪閻王綽號的唐鐵霜破天荒露出笑臉,起身後大步走向那幾人,根本無需那名下官介紹,一拳重重砸在其中一名魁梧男子的胸膛,大笑道:“老董,你們這幫傢伙,要不來就一個都不來,要來就乾脆湊一堆,約好了的?”

那幾人沒有身穿官服,被右侍郎稱呼老董的中年男人撇了撇嘴,“知道你是窮鬼命,要是一個一個來找你,你請得起酒喝?”

董姓男子身邊的一個粗壯漢子玩笑道:“侍郎大人,你們這兵部衙門可真難進啊,跟防賊似的……”

唐鐵霜瞪了口無遮攔的傢伙一眼,隨即笑道:“出去說,帶你們四處逛逛。”

滿屋子官員都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沒聽說兵部有調令要從兩遼邊軍中提拔入京爲官啊。

車駕司員外郎孔鎮戎不在兵部大堂屋內做事,只是恰好來找郎中稟報一份軍務,看到這一幕後,僅是有些詫異,也未深思,等着唐侍郎帶人離開後,才走出大堂。

突然被人喊住,孔鎮戎停步轉頭望去,竟是剛剛從武選清吏司主事升任員外郎的高亭樹,兩人從無交集,孔鎮戎不知這個在京城名氣比許多侍郎還要大的同齡人有什麼事情,淡然問道:“高大人,有事?”

氣宇軒昂的高亭樹微笑道:“聽說孔兄喜好收集兵書,恰好前不久我無意間撿漏到一部奉版《虎鈐經》,坦白說,若是忍痛割愛送給孔兄,還真不捨,但是孔兄取走借讀個一年半載,我還是樂意之極的。”

如果是剛離開北涼入京那個時候,孔鎮戎二話不說就一拳頭砸過去了,如果是一兩年前,孔鎮戎都不會讓這位榜眼郎說完後就會立即轉身,可現在,孔鎮戎不動聲色地等高亭樹說完,搖頭笑道:“我是個粗鄙莽夫,但在京城待久了,也聽說過讀書人之間‘借書如送妻,送書如贈妾,故而書送得,唯獨借不得’的趣談,怎麼,高兄要打破常例?”

高亭樹愣了一下,爽朗笑道:“孔兄真是妙人,罷了罷了,送書便送書,我也打腫臉充胖子闊氣一次,明兒我就親自捧書去孔兄家裡頭,還望孔兄看在我割肉的份上,打賞幾杯酒喝啊。”

孔鎮戎咧嘴笑道:“吟詩作對,要我的命,喝酒嘛,我在行,怕就怕高兄酒量一般,不夠盡興。”

高亭樹哈哈大笑。

高亭樹沒有立即離去的意思,而是跟孔鎮戎結伴而行,低聲道:“孔兄可知那三人的身份?”

孔鎮戎搖了搖頭。

高亭樹湊近幾分,嗓音亦是更低幾分,“我知道些,也猜到些。”

孔鎮戎輕聲道:“願聞其詳。”

高亭樹沒有故作高深賣關子,緩緩說道:“雍州刺史田綜,泱州副將董工黃,青州水師都督韋棟。好像朝廷有意要在咱們兵部添設一名侍郎,專職處理京畿戎政,簡單來說,就是跟某些四鎮四平大將軍手裡頭拿回一點兵權,不出意外,董工黃會擔任此職,雖說只是由從三品提到了三品,但是從地方上的一州軍伍二把手,升入京城成爲獨掌一部兵馬大權的兵部侍郎,自然是高升了。而田綜田刺史,多半會平調成爲韓林留下的刑部侍郎位置,但是刑部柳尚書身子骨是怎麼個情況,咱們都一清二楚,田綜之前程遠大,毫不遜色董大人,甚至猶有過之。至於本該待在青州水師大軍中輔佐蜀王陳芝豹的韋棟,爲何會突然離開廣陵,又會擔任什麼,畢竟咱們太安城可沒有適合水師將領坐的座椅,我也琢磨不透。”

孔鎮戎思索片刻,說道:“也許是來兵部和朝廷過個場子,升遷肯定升遷,只不過很快就返回廣陵道,成爲廣陵水師的大都督,說不定同時還會兼任舊職。”

高亭樹認真想了想,點點頭,笑道:“當是如此,孔兄高見!”

這位武選清吏司員外郎,沒有讓孔鎮戎看到他一隻手瞬間握緊又鬆開。

兩人又聊了些無關痛癢的兵部事務,難得忙裡偷閒的高亭樹就說要回屋子處理政事。

廊道上,兩位官階相同年齡相仿的年輕人,背道而行。

高亭樹走出一段路程後,扭頭看了眼那個高大背影,重新轉頭後,自言自語道:“呦,原來不是真的缺心眼啊。”

孔鎮戎始終沒有轉身,面無表情。

這個昨夜被父親厲聲斥責不許前往下馬嵬驛館的年輕人,前程錦繡的車駕司員外郎,狠狠揉了揉臉頰。

年哥兒。

曾經的兄弟四人,嚴吃雞成了國舅爺,也像他小時候希望的那樣,安安心心做起了文章學問。

而我孔武癡,也會做官了。

我和他還是兄弟。

曾經最怕死的李翰林,竟然當上了涼州關外遊弩手的都尉。

跟着你一起上陣殺敵。

你們還是兄弟。

我只想知道,我們和你們,還是兄弟嗎?

年哥兒,這些年我在太安城幫你搜集了六十多套兵書,你還願意要嗎?

————

正如高亭樹和孔鎮戎所說所想,田綜韋棟和董工黃三人繞過兵部審議的悄然入京,三人的官場升遷路途,便是那般。

唐鐵霜拉着三人四處閒逛,沒有說任何國事軍政,都是聊些雞毛蒜皮的地方風俗,甚至都沒有一次提及他們的共同恩主,大柱國顧劍棠。

雍州刺史田綜,當年覆滅舊南唐,他拿下了渡江首功。

泱州副將董工黃,跟田綜一樣沒有跟隨大將軍入京,而是留在地方上,上任初始就杖斃了姑幕許氏的三公子,迎娶了江南大族庾氏的嫡女。

與現任青州刺史早早成爲姻親的“韋龍王”韋棟,跟吏部侍郎溫太乙、以及比他們更早入京的青州將軍洪靈樞,關係深厚。

如果加上已是兩淮節度使的蔡楠,和就站在三人身邊的兵部侍郎唐鐵霜。

應該足以讓看到這一幕想到這一層的京城官員,感到濃重寒意。

顧廬是沒了,可顧劍棠依舊手握離陽王朝規模最大的兩遼邊軍,當年不同於徐驍,近乎隻身一人進入兵部的顧劍棠,舊部很早就被打散,但是除了此時位高權重的四人,還有更多昔年的嫡系心腹不曾浮出水面。

唐鐵霜突然沉默。

離陽先帝分散顧部將領,是放。當今天子收攏顧部舊人入京,是收。

不能說先後兩位皇帝誰的手腕更加高明,因時而異罷了。

解決了北涼道,就等於完成了削藩大業的一半。

那麼整肅完畢顧部留在地方上的勢力,何嘗不是完成了抑制地方武將的大半任務?

真正讓唐鐵霜傷感卻不會流露絲毫的事情,不是皇帝陛下要拿他們制衡張廬舊部文官的制衡手段,也不是利用他們這幫武人震懾以及一定程度上阻斷永徽老臣與祥符新官聯繫的帝王心術。而是早年在沙場可以換命的

幾個老兄弟中,也許除了老董,田綜和韋棟都對此次升遷,個人的驚喜,遠遠超過對大將軍處境的擔憂。

唐鐵霜很快恢復正常,笑了笑。

這就是廟堂,這就是人心。

明知道高處不勝寒,還是人往高處走。

離陽版圖上的衆多武將,從楊慎杏閻震春這撥春秋老將到他唐鐵霜這些,成了某雙手隨意擺弄的棋子。

文官也不好受啊。

張鉅鹿一去,齊陽龍一來,其實就是一場變天。

隨着隱約成爲江南道士子領袖的盧白頡失意南下,許拱也被雪藏在邊關,以遼東彭家領銜的北地士子開始崛起,如今分崩離析的青黨又有抱團復甦的跡象,江南豪閥這兩年無比高漲的氣焰立即就熄了很多。更有姚白

峰之流在中樞穩穩佔據一席之地。

原本各方陣營涇渭分明的那張棋盤,徹底亂了。

唯一不亂的,只剩下那個重重幕後的下棋人。

亂中有序。

唐鐵霜不知道這盤棋,先帝、當今天子、張鉅鹿、元本溪,四人中誰貢獻更多,誰心血更多,唐鐵霜根本分辨不清。

只是這屈指可數的下棋之人,除了姓趙的,下場如何?

然後唐鐵霜想到一個年輕人,笑意歡暢。

一枚位置被擺放死死的棋子,有一天竟然能夠噁心到下棋之人。

奇了怪哉!

何其快哉!

————

唐鐵霜暫時不在的兵部大堂,得知一個消息後徹底譁然。

下馬嵬驛館那邊出現了一場對峙?!

高亭樹嘀咕了一句:“可惜不能殺人,不過一個自恃武力的藩王,不小心淹死在江湖裡,也算說得過去吧?”

隨着時間推移,禮部,工部,刑部戶部吏部,趙家甕六部衙門都沸騰了。

然後是中書門下兩省,國子監,翰林院,六座館閣……

其中桓溫和趙右齡不約而同都給了“胡鬧”兩個字。

不過坦坦翁是說年輕藩王的舉動不符身份,而趙大人則是惱火幼子趙文蔚竟然跑去下馬嵬那邊看戲。

唯獨中書令齊陽龍無動於衷,置若罔聞,老人一手拎着那本被朝廷列爲禁書又給他拎出來的詩集,看得津津有味,一手時不時從桌上小碟子裡抓出幾粒花生米,吃得亦是津津有味。

那本並無署名的詩集中,那個一輩子都不曾走入江湖的張姓讀書人,原來也能寫出“我有匣中三尺鋒,有蛟龍處斬蛟龍”這般肆意詩句,同樣也作得出“但願白首見白首”這般婉約詩句。

咦?碟子空了。

至於寫詩之人,早已死啦。

老人悵然若失。

————

皇宮一座氣勢森嚴的大殿內,此時沒有朝會,也沒有隨侍的宦官,但是龍椅上坐着一個身穿龍袍的年輕人。

空曠寂靜的大殿,皇帝坐北朝南,用自己才能聽到的嗓音說道:“你知道不知道,只要北莽多死一個董卓和二十萬人,你們北涼也多死十萬人,那麼這個天下,就是太平盛世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