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砸!狠狠地砸!
廖伊伊的手术非常成功,杨平也没有太多去关注这个病例。
毕竟只是一个阑尾炎,虽然已经做出花样,也还是一个阑尾炎而已。
杨平坐在自己办公室,整理手上的论文,发现还有两篇再稍微修改一下也可以定稿,于是决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再加两篇,再投11篇出去。
三大顶级期刊——Cell、Nature、Science,简称CNS,能够在上面发表文章,说明学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顶尖。
对杨平来说,证明学术水平只是次要的方面,更重要的是,杨平需要依靠这些论文来积累系统积分,现在系统实验室进行的干细胞研究,已经进入攻坚期,消耗积分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不想办法积累积分,迟早有一天积分见底,实验不得不中止。
所以,对杨平来说,系统的积分才是最重要的,论文只是一个积累积分的手段而已。
杨平盘点一下这些论文,论学术质量和文章质量,完全可以发表在CNS上,说不定还能弄个封面文章。
这种自信也不是无缘无故,系统图书馆海量的期刊已经被杨平几乎扫光,有些还研究了很多遍,CNS的文章当然会被当做重点照顾,所以杨平的论文书写水平不输任何人。
干细胞研究仍在进行,一直没有松懈,肌肉的精微解剖已经完全获得解析,干细胞培育的肌肉细胞也已经非常成熟,现在需要突破的技术难题是用细胞构建一块真正的完整的肌肉。
不管是生物3D打印还是培育技术,目前都遇上瓶颈。
生物3D打印技术只是将细胞堆积成器官的形态,然后依靠生物支架来维持这种三维形态。
这样打印出来的“器官”,细胞与细胞之间不存在生物连接,只是简单的堆积,而且这种“器官”完全没有该有的附属结构,比如神经血管。
所以这种器官不可能具备真正器官的功能,但是也可以在一些功能要求比较单一的领域应用,比如新药的研究,这种打印出来的器官可以代替动物进行新药某些测试。
要突破生物3D打印技术的瓶颈,首先培育出来的细胞质量必须与人体肌肉细胞一样,其次,必须设计一种全新的生物3D打印机,这种打印机不仅可以用细胞塑造器官的形态,还能塑造器官所有的精微结构,塑造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生物连接。
这种生物3D打印机与现有的产品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技术,难度非常大。
离体培育技术也面临瓶颈,使用动物寄生技术培育出来的“器官”也只是细胞堆积而成,同样细胞之间的连接存在问题,也没有附属结构。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破解细胞有关这方面的基因信息,了解它是如何自动分化,如何发育生长,细胞与细胞之间如何自我连接,形成三维空间结构,也就是研究干细胞如何变成一个复杂的器官。
究竟是脱离苹果树培育出一个苹果容易,还是人造一个苹果容易?
两种技术路线究竟谁优谁劣,谁先到达彼岸,杨平现在还不知道。
目前,两个方向的实验杨平都在做,科技树一旦点错,想要回头很难,但是杨平根本就不想二选一,他两种技术路线都要,两棵科技树全都点上,到时候哪棵长得好就选谁。
设计生物3D打印机,这明显是自己的弱项,但也不是不可行,起码系统实验室的任何设备可以积分购买,瞬间获得,然后可以进行终极拆解研究,系统的图书馆里,相关书籍也是应有尽有,这为设计新一代的生物3D打印机提供了可能。
离体培育器官,整个过程不涉及非生物技术,这是杨平的强项,但是解析基因编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谓解析,并非只是知道有哪些基因片段,还要知道它们有什么用,是怎么表达的。
杨平查看系统空间的积分,已经落到八百多万分,这样实验很难再继续下去,维持不了多久。
为了获取积分,杨平只有拼命发文章。
现在系统的规则就是这样,依靠现实中的行为来取得积分,比如做手术、改进术式、发明新术式,创造新理论——
而且按照这个顺序,做手术获取的积分最少,创造新理论的积分最多。
理由很简单,原有的术式,你做得再好,效果也有天花板;而如果能够发明新术式解决原来术式的不足,那么手术效果肯定提高很多。
比如颅底上颈椎治疗,以前的医生不管水平多高,难以获得很好的效果,不是死就是瘫,能够成功那么几例,就是大牛级别。
而后来经过医生的努力,不断改进手术方式,现在这种手术非常成熟,基本上不会再出现死亡或瘫痪,这就是创新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收益。
再好的马,速度比不上飞机。
再好的视力,比不过雷达的探测。
这就是系统规则奖励创新的原因,系统规则还认为,如果杨平有创新成果,这个成果必须由现实中的规则来认可,你如发论文就是一种认可方式,如果你没有发表论文,或者发表论文的期刊档次很低,获得的积分就低,如果发表顶级期刊,获得世界认可,积分就非常高。
为了获取大量积分,将自己的研究课题顺利推进,杨平最快的方法,就是用论文去爆这些顶级期刊。
这次把11篇砸过去,一定要爆出大量积分,这就跟玩游戏爆金币一样。
不,12篇,杨平想着想着,又从抽屉里拿出一篇稿子,这篇稿子还需要大幅度修改,他决定好好改一下。
砸!狠狠地砸!为了积分,杨平只有爆CNS,谁叫他们是世界顶级,金币最多。
——
杨平来到唐顺的干细胞实验室,这个东大的高材生确实是个不可得多的人才,杨平给了他一张A4纸,上面是实验室计划的草稿。
他按照实验计划,很快培育出肌肉细胞,还有组成神经血管的各种细胞。
唐顺按照国际标准,对这些细胞进行监测,细胞的质量非常高,与人体正常肌肉细胞没有差别。
“按照计划,我们的实验还差最后一步,研究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空间导向,这一步我暂时没有好的想法,需要等一段时间。”杨平对唐顺说。
唐顺在东京大学读书的时候,东京大学的干细胞实验室也没有提到空间导向这个概念,他们的实验重点在3D生物打印和异种寄生培养。
其中异种寄生培养培养,被日本人视为未来可以获得巨大突破的技术。
这种技术是将新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注射到猪的胚胎中,再将胚胎移植入代孕母猪体内,这种含有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猪胚胎,发育成嵌合猪胎儿,最终成功实现人源化器官的异种体内再生,按照相关伦理规定以及国际惯例,这种胎儿必须在3-4周胎龄内终止妊娠。
日本人围绕异种嵌合进行大量的研究,不断延长人器官在猪的体内生长的时间,让器官的功能结构也逐渐成熟。
总之,日本人比较擅长这种人猪嵌合研究,所以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在东京大学读书期间,从未听说过干细胞“空间导向”这个概念。
“教授?空间导向,我从未听说过呢?”唐顺很疑惑。
杨平觉得有必要跟他解释解释:“我们培育器官走的是离体路线,而不是异种寄生,离体路线有几个好处,几乎不受伦理限制,而且无需为了消除动物的排斥反应去修改某些基因片段。但是离体路线明显难度要高很多,伱发现没有,干细胞离体培育,始终是发育成散落的目标细胞,它不具备自我空间搭建成器官的能力。”
唐顺仔细想想,的确是这样,所以大家才寻找动物寄生来培育器官。
“不管是人体自然发育,还是动物寄生培养,都需要借助胚胎来实现各种细胞自动搭建器官,可见干细胞里藏着的基因密码,只有完整地搭建人体的空间导向能力,不具备局部空间导向能力。”杨平继续说。
唐顺越听越明白:“教授,你的意思是我们将朝局部空间导向这方面研究?希望找出整个人体细胞的空间组织基因和表达方式,然后再通过基因修改技术来实现局部空间组织的能力?”
“对!”杨平肯定他的理解。
这是一个全新的思路,从理论看,确实这样,人体一个受精卵开始发育,所有的细胞有没有眼睛,也没有自主意思,为什么这些细胞可以进行三维空间的组织,最后发育出各种器官,直到发育成复杂的人体。
这些细胞背后的建筑工人是谁?是谁在以细胞为“砖”,搭建人体这个奇妙复杂的“建筑”。
第一次接受这个新思路,唐顺有点激动。
“我建议你用肿瘤细胞、畸胎瘤细胞和正常人体干细胞做三个研究模型,然后找出他们之间的差异,我们实验室以前建立过细胞库,里面存有这三种细胞。”杨平给唐顺建议。
因为杨平现在系统空间就在做这三个模型的差异化研究,要在现实中实现系统空间的技术,让唐顺提前准备,免得到时显得很突兀。
“教授,你的意思是——肿瘤细胞胡乱生长,完全不具备空间搭建能力,畸胎瘤细胞具备部分空间导向能力,而人体正常胚胎细胞在胚胎环境具备完善的空间导向能力?你要我从三者找出差异,这样可以明白空间导向的能力究竟在哪?”唐顺一点就明白。
聪明人,不愧是世界一流干细胞科学家的博士生,除了女朋友多点,这人好像没什么缺点。
“就是这样!”
杨平竖起大拇指,本来还想详细解释,哪知道说几句,唐顺就知道怎么回事。
“你先开始研究,具体的实验计划我想好再告诉你。”杨平交代唐顺。
唐顺明白,实验计划一出来,到时又是一张A4纸,那可不是普通的实验计划,而很可能又是直达目标的计划。
如果真的找出这个什么“空间导向”基因,这个研究成果的价值可不是一般。
这可是诺奖级别的世界顶尖成果,将超过目前所以干细胞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总和。
跟唐顺聊完,杨平又回到自己办公室。
——
梁胖子敲门,杨平让他进来。
他进来后,反手轻轻地关上门,神神秘秘的样子。
“有什么事?”杨平问他。
胖子颇为为难的样子:“教授,能不能帮个忙,急救直升机的费用就不要算廖伊伊账上,我来出这笔费用,行不行?”
“就这事?”杨平问胖子。
梁胖子点点头。
“放心,这笔账肯定不会记在廖伊伊的账上。”杨平告诉他。
梁胖子好像还有什么话说,但是想说又不说的样子。
“胖子,你怎么变得婆婆妈妈,这不是你梁博士的风格,有什么话就说。”杨平还有事,催促他。
梁胖子支支吾吾地:“教授,还帮一个忙,能不能跟那边打个招呼,给个折扣价?”
急救直升机飞一趟,可不是一点点钱,这笔费用怎么的也得好几万块,对于一向精打细算的梁胖子,简直就是割肉。
“还有事没?”杨平问道。
梁胖子想了想:“没有了。”
“费用不用你出,直升机免费给你用一次,梁博士这点面子还是有,没事多去廖伊伊那查查房,我这几天就不去查房,你多多代劳。”杨平笑着说。
免费?
怎么可能呢?
急救直升机是医院的,又不是杨教授私人的,怎么可能说免费就免费呢。
梁胖子一头雾水。
杨平解释道:“放心吧,程老板已经帮你支付费用,我说过了,梁博士这点面子还是有的,快去查房吧,我们做医生的,要有责任心,一天多查几次房,多跟病人沟通,要将病人当亲人,知道吗?”
梁胖子瞬间明白,立刻退出办公室:“谢谢教授,谢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