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月猶豫良久。
她從小在青樓長大,念過很多的書,什麼詩詞到了她手裡,她能斷出好與壞來,她並不是怕被陸落坑。
她是捨不得花錢了。
正如陸落所料,華月並非月華樓的東家,她是替人經營華月樓。
可外頭沒人知曉,都以爲她就是東家,這個誤會華月也沒有去解釋過。
月華樓的東家,等於是將這生意送給了華月,唯華月總覺得錢不是自己的。
不是自己的錢,花起來就瞻前顧後。
“是什麼詞,我能看看?”華月問陸落。
陸落笑了笑:“您這話問得有點外行了,您如此聰穎,我將詞給您過目了,您記下來了,您反悔不買了,我去哪裡哭?”
“那我也不知詞的好壞,如果買了下等的,豈不是白白吃虧?”華月道。
陸落笑道:“我是信得過您的,也知道您有文才,能有欣賞的眼力。這麼說吧,寫這三首詞的人,他的詩詞天下傳唱,就是你們青樓,十個姑娘裡,也有九個會唱他的。”
華月眼睛轉了轉。
當今第一詞人,是晉王府的三太尉安玉岫。
安玉岫雖然是天潢貴胄,卻從來不講究,他親自給名妓寫詞,都是常事,陸落卻說作詞的朋友不願意和青樓沾邊,自然就不是安玉岫了。
除了安玉岫,其他出名的詞人,華月隨便就能列出七八人。
這七八人中,包括湖州知府陳容楓。
華月倏然眼眸一亮。
陳容楓以詞和書法而聞名。可到了湖州府之後,他不知是忙於政務,還是避嫌。兩年多沒有新作問世。
而這兩年裡,安玉岫又有三首驚才絕豔的詞,傳遍天下,聲名早將安玉岫遠遠甩在身後了。
“......早就聽聞陳家家風嚴,陳容楓又是父母官,律法規定官員不能涉足風月之所,他的詞不便流入青樓。也是爲了避嫌。
陸姑娘從湖州府來。又是聞樂喜的外孫女,她手上的詞,極有可能就是陳容楓的大作了。”華月心想。一雙美目滴溜溜轉了轉。
若是陳容楓的詞,五萬兩銀子三首,倒也不貴。
華月這邊想着,陸落又道:“我信得過您。只要您願意買了,同意我的價格。我可以先把詞給您瞧。您瞧好了,再給我錢,瞧不好可以不給。”
華月的猶豫一掃而空,她立馬道:“好。我買了!”
陸落微笑,心想又做成了一筆買賣,心情頗爲不錯。
她讓華月拿了紙筆給她:“我把三首詞謄寫出來。給您過目......”
華月就親自就端過來紙墨,放在陸落的案前。
陸落伏案疾書的時候。華月退到了旁邊,略微等了等,陸落終於寫好了。
陸落吹了吹墨水,交給華月。
華月拿起來,入目的是陸落那手歪歪斜斜的字,跟螞蟻爬似的。華月打聽過陸落,知曉她是官家千金,突然瞧見她這首字,華月很吃驚。
太醜了!
字雖然醜,字跡也不算工整,卻不影響
一共三首,華月掃了眼:“《如夢令》、《蝶戀花》、《水調歌頭》.....”
都是常見的曲牌名,不刁鑽。
只要不刁鑽,就能唱,而且可能紅,華月比較滿意,就仔細一首首往後讀。
第一首是《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華月原本悠閒的身姿,突然就坐正了,她眼睛倏然亮了起來。
青樓女子,賣得是才華和愛情,華月從小就讀過很多書,鑑賞能力不亞於某個秀才甚至舉人。
她讀到這首《如夢令》,猛地就被驚豔到了。
這是一首小令,節奏明快精煉,急唱急轉,酣暢淋漓,最適合綺兒的性格。
而這首小令,寫得是遊興,行文流暢自然,將一個活潑機靈的少女,貪玩誤了時辰的焦慮,鋪陳在紙張,生動有趣。
“誤入藕花深處”,這句更是讓華月驚喜,她彷彿聞到了荷的清香,藕花深處的世界,神秘而幽杳,令人嚮往。
華月自然不知道這首《如夢令》流傳了千古,她只能從她暫時的判斷,這首詞能唱紅。
若是珠淮來唱,未必行得通,卻最適合綺兒。
華月非常滿意。
她帶着這份滿意,就有了期盼,繼續往下看。
而後,她看到了《蝶戀花》,忍不住就驚呼道:“好詞!”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首詞是寫暮春之景,雖然有點失落之意,可詞驚豔綺麗,婉媚綽約,又空靈蘊藉。
此詞一旦問世,必然要大受追捧,華月已經很多年沒見過如此精緻綺靡的詞了,只怕可以成爲一種流傳了。
“陸姑娘,這首詞是誰作的?”華月有點激動,她好似看到了綺兒的未來。
有了如此好的詞,綺兒肯定能出人頭地。
綺兒雖然性格活潑,可這首歌也不是一味的傷感,倒也和綺兒端莊起來的時候相配。
“您看完了?”陸落笑問。
華月這纔想起,還有一首呢。
剩下的《水調歌頭》,是蘇軾的明月幾時有,千年以來被評爲中秋詞的絕唱,地位冠絕文壇。
華月看完之後,這下子卻不說話了。
她已經被震驚得不知如何評說。
她緊緊握住了這張紙,半晌之後,激動的情緒平復,她立馬起身:“陸姑娘,我馬上拿銀子給您,您這詞就賣給我了!”
她生怕陸落反悔!
這三首詞,不管賣給哪個青樓,都是對方揚名的資本。
華月一定要買下來!
“我原就是賣詞的,您既然要買我的,我就不貨與二家了。”陸落笑道。
華月非常高興,急匆匆回屋。
這次,她不僅將五萬兩銀子拿來了,還將卦金剩下的一萬四千兩,也給了陸落。
陸落從月華樓,賺了七萬兩銀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