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霖鈴 第28頁

那伸出的手像要揪住他的心,在這個時侯,不接是牽牽扯扯徒傷感,接了反而有壯士斷腕的豪邁。

征豪二話不說的取餅那斑駁可憐的串鈴子,有他遠了、舊了的少年的夢,然後,他跨出廂房的門,也走出他夢中女孩的生命。

攸君在風中愣愣地站了許久,也為方才發泄過的怒氣而昏昏沉沉,她現在只剩下張寅青了……以他的聰明機智,攸君相信他能逃過此劫,把她帶離這個比想像中更教人窒息的紫禁城。

十月份,漕船有一半穿過北運河起點的通州。但這一年,船沒有繼續南下,全都聚集在黃淮,幾百艘揚著帆的舟簇擁塞在河面、江面,形成一幕前所未見的奇異景觀。

闢府緊張極了,這漕工們各個血氣方剛,若弄不清來龍去脈,必定會引起暴動。而要軍隊鎮壓容易,但人船毀了,明年漕船糧食運不成,才是最大的問題。

于是,運河兩岸的客棧,每天都有會議在開,最後弄明白,原來大家是在等漕工的頭頭張寅青,而這重要的人物此刻卻被關在刑部大牢里!

「沒有寅青,我們絕不回南方!」漕工們喊著。

船集塞,妨礙了黃淮冬季的疏浚;起暴動,會毀了漕運;不南歸,誤了明年的運糧,這件件都是令人頭痛的事,所以,漕幫幾個祖輩的人都趕上來處理。

張寅青披抓的真正原因,只有顧端宇、潘天望和許得耀,及透露消息的林杰知道。

「荒唐!竟為了一個女人闖下大禍,這還有出息嗎?」顧端宇憤怒地說︰「這小子真要把我們一生的心血都毀了!」

「顧祖,你別生氣,寅青只是想神不知、鬼不覺的帶出攸君姑娘,沒料到事情並不順利……」林杰解釋著。

「寅青一向思緒縝密,好壞結果都會考慮到,你干萬別被他玩世不恭的態度給騙了。」許得耀也說︰「他呀!早算準有漕工們替他做後盾,才敢大了膽子,有恃無恐!」

「依寅青的脾氣,一定是非常中意吳姑娘,才不顧她是滿人,也不怕犯了幫規而往虎穴里沖。」潘天望又故意加一句,想緩和氣氛,「他真不愧是侯爺的愛徒,頗有乃師之風呀!」

「我可沒像他鬧得天下大亂。」顧端宇搖搖頭說︰「吳姑娘不只是滿人,還是吳三桂的嫡親孫女兒。」

「那麼,傳聞是真的了?」許得耀臉色一變地說︰「玉瑤若曉得真相,絕對會受不了的。因為阿絢格格,她對滿州人還少點反感,但……吳三桂的孫女兒,這恐怕就超過她的限度了。」

「寅青知道嗎?」潘天望問。

「知道,他也因此斷了娶吳姑娘的念頭。」顧端宇說︰「結果這一年來,他根本是心意沒變,還撤了我們的防備,情況才會一發不可收拾。」

「這就是寅青!他一旦有了目標,誰都阻擋不了他。」許得耀說︰「吳姑娘是第一個他言明要娶的女孩,我們本就不該掉以輕心,玉瑤那時還覺得奇怪,他怎麼會如此容易就妥協,原來是還有內情。」

「看樣子,他是要我們為他起義反清了?」潘天望笑笑說。

「天望,那孩子的脾氣都是跟你學的,弄不清是認真或不認真!」顧端宇悻悻然的說︰「現在吳世蟠自殺,三藩亂平,清軍開始齊集東南,根本不是起義的時機,你該懂的!」

「可是漕船塞道,北京又不放寅青,僵局若打不開,怎麼辦?」林杰問。

「只好和總督及河督們談判了。」潘天望說。

「這還太慢。」顧端宇沉吟著說。

「對,十一月疏浚期轉眼就到,要談就直接和滿清皇帝談。」許得耀說。

「滿清皇帝?怎麼談法?」林杰張大眼楮問。顧端宇不語,潘天望和許得耀則同時說︰「阿絢格格!」

阿絢和當今皇帝有一段深厚的姐弟之情,十多年前她失蹤後,北京還派人四處查訪。後來,岱麟親王和芮羽福晉再到格格堂祭祖,阿絢才修家書請托帶回,一封給忠王府,一封給太皇太後,報告自己的平安。

在大半的時侯,阿絢不管政治,但她常暗自祈禱中土的永久和平。她當然不希望顧端宇反清,但又不能阻止,只有冀盼大清能富國愛民,讓漢人能心悅誠服地歸順。

若能讓雙方達成某種程度上的共識,阿絢願意傾自己所有的力量。

養心殿內,皇上坐在案前,眉頭緊蹙,手里翻閱的是太皇太後給他的,來自阿絢格格的一封密函。

每當一想及阿絢,他仿佛又回到那初初登基的少年,充滿孺慕之情。盡避他已經二十八歲,是身經百戰,強健勇猛的大男人了;而阿絢也選擇走出滿洲家族,去委身于與他為敵的顧端宇。

但阿絢仍是阿絢,她從前對他的愛護永難磨滅,多年來,至少他已能自嘲,阿絢至少嫁的還是個角色,比那個耿繼華還教人舒坦一些。

她的信提到了漕船和張寅青的問題。

漕船的事,已有地方官員上報,但沒想到局面會嚴重到這種地步;而張寅青夜闖公主府一案,是當雲南奸細在處理,結果全不是這麼回事。

追根究柢,不過是為了一個女人,當然,這女人也是令他一直頭疼的攸君。若他沒有處理好,在歷史傳下去,豈不是有傷他一心想建立的康熙盛世嗎?

其實,他接到信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武力鎮壓,他大清軍隊既能除去蠻橫跋扈的三藩,區區的漕工又有何懼?

但南懷仁及時提醒他︰「漕工是平民百姓,不是造反的三藩,不能鎮壓,只能安撫,否則群眾會更離心離德,我們西方的賢明君主,都已重視這些細節了。」

賢明君主是他的目標,他要當中國前所未有的統治者,不只是滿洲皇帝,還要漢人、蒙古人、西藏人,甚至羅剎人都視他為聖王,所以他才能靜下心來讀阿絢的信。

阿絢信中的大意是,天下人都知道當今皇上尊重漢文化,讀漢書到咳血,只想一心為民,不分滿漢,由各地幾乎消失的反清復明行動,就可證明他的努力有了結果。

另外她又說,顧端宇心已不在權勢之爭,多年來只維護漕運,促進江南經濟繁榮。

所以,三藩及台灣之亂,江南都未參與,此乃顧端宇及漕幫為民著想之功。

最後她說,大家愛戴的不是哪一家、哪—姓的王朝,而是真正能愛民如子的君主。君主賢明,百姓乖順;君主昏訾,百姓自然造反。統治國家,帶的不過是人心,漕工既要張寅青,而張寅青又是無辜,何必為一人而誤全局呢?

阿絢不愧是聰明,用辭遣字都面面俱到,表面信上說,漕工都支持他,而暗里又有話,說不放張寅青,江南有可能偏倒台灣,造成另—揚亂局。

漕幫真有如此的力量嗎?皇上召來為他采訪民情的官員,對方坦白說︰「回皇上的話,接黃河、長江的南北運河全都為他們所掌控,別說他們可以左右京城糧食的供應,若沒有打點好,所有官員的船都到不了南方。」

「包括朕準備南巡的船他們都敢踫?」皇上仍不太相信。

「漕幫人士各個知水性,若他們潛入河中在船身上鑿個洞,大家都無可奈何。」那位官員照直說。

好!放了張寅青,安撫漕幫,但張寅青要攸君,征豪又該怎麼辦?

皇上正是為這件事在煩惱,征豪是他的愛將,對攸君的痴情也是眾所皆知,如果在指婚後又被強迫放棄,這不也是讓他出爾反爾,臉面掛不住嗎?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