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看到這里,如果你是先偷看後記的人,乖,回頭先把小說本文看完吧。
回歸正題。
我得說,我真的挺替禾馬出版社的詹姊、小鄭鄭、袁美眉及大編小編們感到同情的,他們怎麼會遇到「凌淑芬」這樣的一個作者?
我好像總是在挑戰詹姊的容忍程度(可憐的詹姊,請大家一起陪凌某人懺悔兩秒鐘),要不就是一整個系列不肯痛痛快快寫完,總要拖個一兩年才可以;要不就是一天到晚拖稿。更糟糕的是,還老是寫出一堆很奇怪的東西。
我想,繼上一本金虎兄(大王不敵太後)的「言情小說之最台男主角」之後,詹姊應該已經虛弱地認為,我再寫也寫不出比這個更不符合言情小說主角的人物了。
瞧,這不就來了嗎?
當當,「言情小說之最老女主角」!
一開場就三十五歲高齡了(女主角本人堅持永遠的三十四)。
三十五歲高齡還不打緊,這位小姐還是個帶拖油瓶的;帶拖油瓶不打緊,她的拖油瓶還不是跟本書男主角生的。這這這,這可是言情小說里的大忌呀!冰清玉潔的女主角怎麼可以跟其他男人生過小孩呢?
炳哈,這會兒讀友明白凌某人開宗明義,請大家先看完小說再來看後記的用意了吧?
如果您還沒看小說,您倒是說說,看到這里,您老可還會想翻開書本嗎?
(呃啊,不要走!拖住讀友的腿兒哀哭)
所以,再度地,請各位讀友陪凌某人排成一排,一起低頭向詹姊懺悔兩秒鐘。
嚴格說來,我覺得《傳說》比較像是女性自我認同發展史,女主角有著看似光鮮成功的人生,其實一生都在追尋親人的認同。男主角佐羅說得對,她其實是一個超級沒自信的人。而這樣的人,在你我生命中,其實很多。
有時想想,甚至我們自己可能就是這樣的人。
不斷地取悅別人是很辛苦的事,但要說到完全不在乎旁人,又不太可能。最起碼,我們會希望自己的父母和親人是認同我們的。很可惜的是,東方人的教育方式習于以責罵取代鼓勵,即使孩子做得很好,大人也往往不習慣直接說︰「哇,你好棒,你做得不錯哦!」而習慣轉個彎兒來說︰「吼,看不出來你這種兩光大王,也有偶爾靈光的時候。」
好端端的一個贊美,倒弄得像挖苦一樣了。
以前念書時,和一位外籍老師聊天,他以自己教學經驗提出道︰「相較于西方學生,東方學生比較缺乏自信,很少會在課堂上主動參與討論,或提出意見。」
想想也是,起碼直到凌某人這一代的教育觀念里,大多停留在上述的「挖苦哲學」,只希望接下來的世代們,能夠有一個更正向的教育環境。
本書的女主角凌曼宇,大抵上也是在類似的教育環境里長成的(但是她的年齡不代表人家的年齡啦,不要亂猜,嗚嗚嗚)。最後,作者安排了她親愛的父親大人以一封信和她和解了,雖然那封信還是很挖苦就是了(本性難移嘛)。
也希望各位曾經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讀友們,自己能和自己和解。
啊,一不小心又扯到太嚴肅了。
以前就說過,凌某人不是一個喜歡用很嚴肅的口吻跟大家說︰「好,你們排排坐下來听我說大道理。」的人,畢竟自己實在也沒有幾分料。所以在下筆時,我喜歡寫些詼諧的故事,用輕松的筆調帶過一些硬邦邦的話題。
如果在後記里偶爾不小心發作一下,請讀友們見諒則個。
來談點輕松的好了。回回讀者提出的一些疑問。
好久沒有在前言後記回問題了,這次又整理了一些。
首先,關于上本書《大王不敵太後》──
米亞問︰
「凌淑芬,妳哦!大王是king,太後是motherofking,兩個怎麼會是一對呢?」
凌某人回答︰
《大王不敵太後》里的大王,並不是king的意思。其實在章回小說如《水滸傳》里,「大王」這個名詞是「綠林好漢」的意思。
所以我們常見書里稱山賊為「山大王」,又或者寫到一些平民老百姓被搶劫,撲通一聲跪下來,哀求那個強盜︰「大王饒命,大王饒命!」
換言之,這里的「大王」就是混黑道的啦!咱們金虎兄,可不正是現代版綠林好漢嗎?
至于太後……唔,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同感,在江家,最高階級的應該是那陰險美麗的江夫人,其次才是「丈夫是天」的江金虎,第三階才輪到我們可愛的女兒江日暖。
若論輩分,江金虎是一家之主的話,江夫人絕對是垂簾听政的太後無誤,所以這本書名才會叫做《大王不敵太後》,翻成語體文就是︰混黑道的杠不過他家那個垂簾听政的母老虎之意。
人家不搞啦!
還有,米亞,妳名字好可愛,所以我在《傳說》里也寫了個叫做米亞的漂亮女生,雖然戲分不多(因為主要角色的名字都固定了),還是謝謝妳的貢獻。
Axxxn(A讀友說,如果我要在後記回答問題,請不要寫出她的全名,所以凌某人幫她打個馬賽克)︰
「凌淑芬,請問妳是不是很喜歡外國人?因為妳寫的很多小說都是以外國人為主角。」
凌某人回答︰
咳,是這樣的,凌某人支持天下為公,世界大同,處處地球村。
不過被A讀友一說,我自己回頭翻翻,發現真的有好幾本書是拿外國人當主角,以前倒是沒有特別去注意這點。
其實,如果讀友們記得的話,凌某人在之前的後記中曾經說過--我喜歡寫反差大的角色。
這種反差性不只是在外貌、性格上,也包括背景的對比。所以當我塑造角色時,我會傾向去找背景或文化差異很大的人物。除了亞洲地區不同國家之間彼此會有一些文化差異之外,東方人與西方人的文化差異更是明顯。這也是我在塑造角色時,會去直接抓的點。
即使這些文化差異,我不見得會在每本書里特別點出來,但是它在我腦中的角色塑成時期極為重要,如果沒有這些反差,可能寫出來的又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故事。
像之前也有讀友來信詢問過關于「男女主角訂婚」的這件事。
在東方人的社會里,雖然「訂婚」沒有法律效力,但是它在民俗傳統里幾乎就等于結婚的前身,除了那些一天到晚搞分分合合的藝人之外,一般社會里的訂婚都是大事;會走到訂婚這一步,小兩口八九不離十就是要結婚了。
接下來又要做餅送餅,又要發喜帖什麼的,如果有人訂了婚,最後沒有順利結成婚的,兩方家人只怕都給震得東倒西歪。
相形之下,美國人的訂婚就隨興多了。在這里不敢用「西方人」,是因為凌某人不敢說對所有西方國家都特別瞭。
一般美國人,兩個交往的男女彼此看對眼,晚上出去喝酒吃飯,順便經過首飾店,買個戒指互相套上,隔天逢人就可以說︰「Weareengaged.(我們訂婚了)」如果哪天吵翻了,戒指互相一退,逢人又可以說︰「Ibrokeupwithhim.(我們分手了)」一切干淨俐落,不拖泥帶水。
Engage對他們而言,只是從dating(約會)晉升一級,更認真一點的看待這段戀情,但不像東方人這樣隆重的表示兩個人結定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