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龍奪心(上) 第1頁

已經數不清有多久沒寫序了,我會寫序主要因為下面兩個原因。

第一︰這是我第一次寫三十年代的故事,光查資料足足查了兩年,有關于民國時期的書看了不下四十本。此外有一些外國同時期的史料還不算,那些或是原文或是翻譯的書加起來也有好幾本,另外還有厚達近五百頁的網路資料,也都是在這兩年間不同時期列印下來的,集合起來也有一整盒,有些還只是看看,並沒有列印下來,所以真正的數量可能還不止。

總之,這套上海五龍堂破了我找資料書的記錄,而且有些書還來不及看,書本實際上的數量至少有七十本吧?我猜。原本我想一一列出來讓有興趣的讀者,也有機會欣賞一下那個時候的風情,無奈礙于族繁不及備載,況且有些書真的很難找,除非剛好住在對岸,不然可能沒幾本找得到,外文書籍就更不用說,所以不方便一一列舉,也算是遺憾。

第二︰這是我創作以來,第五十及五十一本的作品,也稍稍值得紀念一下,所以特別寫序為自己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喝彩,居然還可以撐到這個時候,哈哈!

一直以來,煓梓就是個有自己主張的人。

我不跟流行,不跟市場,只寫我自己想要的東西。我筆下的人物,也大多不是市場喜歡的類型,我的男女主角都有很嚴重的人格缺陷,配對也常常不合常理(至少不是市場要的常理)。從某一方面來說,會做這樣的堅持,可以說是因為想練筆,把筆練熟了,到時候要怎麼變都沒有問題。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還得要有讀者和出版社的配合,在此要很狗腿地向讀者和出版社深深一鞠躬,感謝大家的遷就和支持,讓我一路走到現在。未來我仍以不受市場歡迎、不拘泥于市場的配對形式繼續走下去,希望讀者們一本初衷,繼續支持。也拜托出版社,拿出當年哥倫布不怕死的精神,讓我繼續乘著風發現新大陸,這就是我的第五十本書感言,CCC

另,這本《悍龍奪心》,是本系列的第一本,由于架構過于龐大,只好將它寫成上下集,也請讀者耐心閱讀。

韋皓天和郝蔓荻這一組配對,屬于同質性很強的配對。同樣的強悍、同樣的不肯認輸、同樣的善于保護自己、同樣的不會表達感情。不同的是韋皓天比郝蔓荻多了些敏感,多了些自大和自卑。

當一個人自卑過頭就容易衍生出自大,自卑和自大困在同一具軀體里往往就產生令人痛苦的沖擊。這樣的沖擊不只會傷害到自己,也會傷害到別人,更會使彼此的愛情路走得辛苦崎嶇,相對地沖擊出來的火花卻也更加眩目燦爛,韋皓天和郝蔓荻就屬于這樣的配對。

基本上,上海五龍堂並不是寫給年輕讀者看的書。煓梓可以運用很多筆法,寫不一樣主題和調性的東西,但上海五龍堂絕不是適合年輕讀者閱讀的小說。當然啦!如果有年輕讀者認為自己夠成熟,可以接受這樣的題材內容,還是很歡迎你們閱讀的。

因為是序,所以稍微寫多一點,看不下去的讀者可以直接跳過去看本文,煓梓不會太介意,只會釘稻草人詛咒你們而已。

開開玩笑。

還有,這本書所出現有關于三十年代的用語,我要稍微解釋一下。有些在書中已有解釋,有些卻因為礙于情節,無法立即解釋,在此說明。

說明如下︰

僕歐︰取自英文的boy,類似今日的男服務生。

水汀︰取自英文的steam,暖氣。

大菜︰大餐。

火腿店︰外國妓院。

巡捕房︰今日的警察局。

姆媽︰女乃媽、家中年紀稍長的女佣人。

牽絲攀藤︰不正面得罪,婉轉讓對方知道真正的心意之意。

布爾喬亞︰資本主義的崇尚者。

鮑事房︰辦公室。

萬年筆︰鋼筆。

可能還有一些遺漏的地方,大概就這些,因為考慮到現代人閱讀的方便性,我不會使用太多三十年代的字眼,不然會有距離感。

下次見。

楔子

上海;東方巴黎。

黃浦江邊各式各樣的大型建築林立,既像怪獸吞噬了這個城市,也像權力的象征,充滿對于中國人的侮辱。

從黃浦灘南端的洋涇濱走起,你會先看到亞細亞火油公司,接著看到上海總會,里面有著上海年代最久遠的酒吧。再過去就是有利大樓、日清大樓、中國通商銀行大樓、電報大樓……等等。這些集合了希臘式、羅馬古典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近代西方式、折衷主義式還有中西糅和式的各式建築,恍若萬國建築博覽會般地矗立在外灘及上海各個角落,既新奇也諷刺,亦帶有些許的無奈。

上海也是冒險家的樂園。

太多來自異國的年輕小伙子,下船的時候口袋空空,憑借著個人的膽識和滑不溜丟的油嘴,創造了巨大的財富,甚至成為上海灘的傳奇,在上海市民口中不停被轉述、歌頌。

只要身在上海,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野心。

上海有太多值得去努力爭取的事物,這些事物的背景或許不光彩,卻像嗎啡一樣地引人上癮。

上海提供了無數的可能性。

只要肯努力,夠幸運,人人都有可能在這光怪陸離的城市里闖出一片天,也有可能相反地成為一文不名的窮光蛋,端視各人的運氣。

「大伙兒一起努力,加油!」

位于華懋飯店八樓的會客廳,有五個年輕人同一時間伸出手,為彼此加油打氣。

大家都想在這上海灘頭搶得一席之地,成功的人,就可以像他們五個一樣,站在上海的最頂端。失敗的人,則會墜入他們腳下的黃浦江,在滾滾江水里頭沉淪,一輩子再難翻身。

他們五個人的目光,一致看向他們腳底下的大上海。這片繁華的上海灘已經為他們帶來許多的財富和機會,但他們仍然覺得不夠,仍有更多的夢想,依然立志闖出一番更大的事業。

人人都匿稱他們是上海五龍。

人們之所以會如此稱呼他們,不只因為他們五個是比親兄弟還親的好朋友,更是因為他們手頭上的事業。

他們年紀輕輕,就分別掌握了許多重要的事業,以年紀最大的韋皓天為例,他個人就有鐵路、電車、面粉廠、銀行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銀行。那是他快速取得財富的捷徑,他那快狠準、吃人不吐骨頭的殘酷作風,一直受到非議,甚至是他卑微的出身,都受到人們熱烈的討論,是一個傳奇性的人物。

相對于韋皓天的出盡風頭,年紀稍減韋皓天半歲的辛海澤,就顯得低調許多。他沉默寡言,盡一切所能回避報社的追蹤采訪,許多不得其門而入的報社記者,挖了老半天的消息,就只能確定他不是上海人,多年前打從外地來,在上海做過挑夫,還干過旅行社職員。靠著自己的努力和機運,沾上了船舶業、旅游業及運輸業,近幾年在煤礦業也多有斬獲,事業版圖的範圍觸及東北,經常上海、天津兩地跑,極為忙碌。

而年紀剛好夾在中間的傅爾宣,則是個標準的北方人,卻在上海闖出一番大事業。他是滿清的後裔,屬正黃旗,在清朝是上三旗之一,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分支。民國建立以後,由原先的愛新覺羅改姓傅,並由北京的大宅院舉家遷至天津。傅爾宣因跟父親不和,也不想繼續再待在天津過著前朝遺老、醉生夢死的生活,因此在多年前帶了一筆為數不少的資金來到上海闖天下,並憑借著個人敏銳的嗅覺和擋不住的好運,在廣告業里面闖蕩出一片江山,並開設了幾家洋行,著實大撈一筆。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