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第3章

就算不恢复高考,那么多知青找不到工作,还有不少知青到现在都待在农村,总要想个办法安置了这些人。

林叙和林文华一起去派出所,林正祥和林文华商量,把林培叫上,到公社学校的老师家里去,打算替孩子们找点复习资料。

林正祥平时为人和气,也重视读书,就算老师被批斗最严重那几年,林正祥都对老师客客气气的,林家本家这块小孩多,他和老师交道打得也不少。

没过多久,他就和林培抱着一摞书回了家,语文数学各个科目都有,还有农业基础知识和工业基础知识这一类的实践书目。

去完派出所的林文华被惊住了:“哪来这么多书?”

“人家老师给的,还有几本是从城里寄过来的。”

“小叙改名办过了?”

“办了。”林文华喝了口水,“人家徐大华知道我们家的情况,没多问就盖了章。”

男女平等,和爹姓和妈姓都一样。

这个年头农村没什么事,也没什么娱乐项目,最大的乐子就是听谁谁谁家的八卦。

林叙的工作被后妈儿子顶了这事虽然不大,不如婚外情亲家斗殴公婆互撕之类的八卦有吸引力,却也相当引人关注。

不管怎么说,他好好的城里人当不了了,只能来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人家既觉得他可怜,心里难免也有点幸灾乐祸。

城里人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到农村来了?

林叙去派出所的时候,作为事件的主人公,他着实受到了不少瞩目。

仔细说来,他确实倒霉,但是顾国前和王书梅这事干得合法合规,没什么值得指摘的地方。

顾国前和王书梅是合法婚姻,顾征上了顾国前的户口,关系一栏填的是父子,户口上一家三口整整齐齐,倒显得林叙这个亲儿子成了外人。

林叙姓改完了,到了高考那时候,他应该就能用林叙这个名字去参加考试。

派出所那边没告诉他什么时候才能用新名字,不过徐大华是林文华的同学,林叙这个业务他肯定会尽快办完。

这个年代没有联网,连身份证都没有正式发行,只要把林叙新改的名字重新登记,再放进他档案袋里就行。

改完名,林叙接下来就可以专心备考了。

“家里只有吃饭的桌子,我有空给他们打张书桌。”林正祥和林文华嘀咕,“明天上完工,你来帮我一起打。”

“行哎。”

……

林叙和林培一起整理手头的复习资料。

他高中时候的课本都还在,搬到外公外婆这边之后,王书梅把他的东西都t€€收拾了带过来了,在这种事上王书梅从不给自己找麻烦,只要能把林叙打发走,就算林叙多要点钱她也愿意掏。

宁安市和红河村这边都是苏省人民出版社出的教材,内容都一样,不过老师讲解的重点还是有区分,虽然宁安市是地级市,老师的水平未必比红河村强太多,红河村这边的公社老师有好几位是下放的名校毕业生,还有一些老三届的高中生,基础是很扎实的。

“还有这本?”

看着其中一套书的封面,林叙不禁叫出了声。

“这本怎么了?”林培一脸茫然。

大名鼎鼎的《数理化自学丛书》!

这本书对高考的影响,丝毫不亚于现在的《五三》王后雄薛金星,堪称7、80年代的高考宝典,林叙当年高考的时候,全城抢购《自学丛书》都抢购不到,书店门口全是排队求购的。

出版这套丛书的海市科技出版社只能开足马力加印,可需求实在太大,到了高考开始之前,只印了这套书的第一册 《代数》。

林叙怎么也想不到,在红河村这个偏僻的乡下,居然会有这套书的踪迹。

林叙对高考的印象只有这套书和当年的高考作文题《苦战》,1977年高考是各省自主命题,1978年之后则是统一命题的全国卷,《苦战》这个作文题来自于一首诗“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注1)

虽然林叙有重生的优势,但对他而言,他真正掌握的也就是比别人提前知晓的一个月时间而已,有四门功课等着他复习,时间很紧。

不过,也正是因为经历过70年代,林叙比旁人更懂,参加高考、考上大学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林叙而言,对无数参加高考的学子而言,这是他们的命运转折点。

第4章

复习开始

林正祥借来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有十几册,光数学一科就有《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三角》四册,林叙一翻书页,只看到密密麻麻的一排小字。

和后世不同,这个时代的教科书和辅导书没有太多花里胡哨,全是满满的干货。

林叙慢悠悠地翻着《代数》第一册 €€€€虽说他对高考满心期待,可事实上,他已经有几十年没碰书了,对自己能不能考上这事毫无把握。

何况1977年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届考试,考生涵盖了66、67、68老三届以及77年之前的全部高中毕业生,参考人数有足足一千多万。

林叙记得很清楚,这一年高考一共招录了27万大学生。

2.7%的几率,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毫不夸张。

但既然老天给了他一次重来的机会,他还能再次踏入高考考场,林叙必然不会再辜负。

上辈子外公外婆是带着遗憾走的,小舅和舅妈也没能等到他和林培有出息的那天,林叙不想报复顾国前和王书梅,但他想让关心自己的亲人为自己感到骄傲。

……

“咱们真就开始复习了?”

林培皱着一张苦瓜脸:“我没听他们说恢复高考的消息啊。”

林正祥速度很快,他一个半天就打完了一张大书桌,搬到了屋后的杂物间里,小舅舅妈住东间,林培住西间,杂物间在后面,农村闲话多,被人家看到容易惹事。

“你信他们还是信我?”

林培和林叙关系一直很好,林培虽然冲动又大大咧咧,却也知道他和林叙才是一家人,林叙都替他躲过不少次揍了,只要林叙在,他爸的拳头都比平时轻一些。

“信你,信你。”

林培“嘿嘿”一笑,就见林叙拿起数学课本,对照着《代数》第一册 做起了笔记。

林叙这人平时很好说话,可做起事来却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尤其这次进城之后,虽然两人相处还和平时一样,他总觉得林叙变成熟了很多。

这会儿林叙一笔一画地做着笔记,脸色看起来格外严肃,他不是故意装出的严肃,而是不知不觉间显露出来的,林培都不敢和他说话,生怕打扰到他。

他只伸长了脖子,去看林叙做的笔记。

有理数、代数式、整式和分式……林叙在纸上画了张大图,把公式的关系列得清清楚楚,还配了例题,《代数》书里也有练习题,不过题目少,他就把手头有的所有复习资料翻出来,只要是涉及到的习题,他全都标了页码,复习完一个知识点,他就找题来练。

林培依稀记得,他们数学课上学的内容,好像比林叙列的要简单点。

这一个下午,林培看着林叙把一册《代数》翻了又翻,笔一直没停过,他想插话又不好意思,只得学着林叙的样子从数学课本的第一页看起。

他虽然不如林叙看得认真,但慢慢也就看进去了。

……

虽说许多年不碰课本,可《数理化自学丛书》是从初中阶段的知识点开始讲的,上手并不难,何况书里有“自学”两个字,林叙自己摸索也能摸索出门道来。

林叙上学的时候数学成绩并不差,他原来还担心自己会忘光那些知识点,但或许是18、9岁的大脑太灵活,林叙发现,不管理解知识点还是练题都没有他以为的那么难。

他们这几届高中生接受的教育远不如老三届扎实,这个年代就算读高中也只是混毕业证而已,没惦记考大学的事,学生学起来也相当敷衍。

林叙练完了书上的题,就把自己做的复习笔记给林培看:“这些题你也练一练。”

“这么多?”

林培刚要拒绝,就见林叙黑黢黢的目光朝他看过来,这一眼和林文华像了个十足十,林培一缩脖子,乖乖接过林叙的笔记,顺便问他:“我的书你要看吗?”

“拿过来。”

林培:“……”

林叙好凶。

这样的复习林叙经历过不止一次,算上77、78两届的高考,至少有两次,可前两次因为外公外婆的去世,他心里憋着一股气,身体和心理都是紧绷的,一门心思要考个好大学,根本接受不了自己的失利。

他想靠高考翻身。

但这辈子,林叙心态很放松,外公外婆都还在,他打开杂物间的门就能绕到外公的后院,后院长了两颗银杏树,还没到落叶的季节,林叙看书累了可以去后院休息休息。

他怀疑这种心态反而对复习有利,也可能是因为经历过两世,林叙清楚,高考并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就算没有考上大学,他还是要好好活着。

林培的课本和林叙是同一套,不过老师发下来的课后作业有些不同,两人手头的资料实在太少,到这时候,课后作业反倒变得有用了起来。

也幸亏两人学校的老师们大多淳朴踏实,虽说高考这条路断了,学生们也没有考学的想法,老师们该教的还是会教。

林叙从下午一直学到晚上,《代数》第一册 的前三章他居然都看完了,题量林叙觉得不太够,不过现在条件有限,他只能再多想想办法。

舅妈郭萍过来看过几次,眼见得天都快黑了,两个孩子依然在认真看书,她就没有打扰,等到了吃饭的时候,桌上的菜色明显比前几天好了一些。

这个年代农村的生活条件确实不如城里,想吃什么也难买,不过小舅舅妈都是会过日子的人,偶尔在田间地头发现的野鸡野兔,小舅都会偷偷带回家,门口河里的鱼和田螺他也经常去摸两把。

外公外婆家和小舅家都养了鸡鸭,公社不许多养,但因为林家孩子少,林叙和林培还能经常吃到鸡蛋,村里孩子多的人家连蛋都舍不得吃,大多是攒起来,等家里来了客人再吃,要么就是过年过节送礼用。

林叙也觉得生活太难,如果他重生到8、90年代,或许还能像其他小说的主人公一样赚点钱,或者提前了解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动向,可现在个体户这个词还没兴起,万元户股神之类的都是几年之后才会有的名词,他本身又不擅长这些,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搞钱的方法。

在林叙印象里,顾征这两年似乎赚了不少。

80年以后,深市被列为特区,全国的目光和资产都向着深市涌去,宁安市虽未享受到深市发展带来的红利,可宁安市铁路的职工们却凭借着便利的交通从深市运来一批商品,更有不少人直接下海做起了生意。

顾征倒没有下海,却参与到了其中,他有一个好岳父,带给他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助力,也有身为一线职工所没有的资源助力。

到后来,顾征羽翼丰满,自然又一次背叛婚姻,可那时候他岳父早已退休,对他的掣肘相当有限,林叙虽然和铁路宿舍那边再没有联系,不过偶尔也会听到一些和顾征有关的消息。

据说他妻子也闹过,却只收到了离婚威胁,为了儿女不得不t€€忍让。

当然,对现在的林叙来说,顾征实在太远了,最重要的还是几个月后的高考。

光复习数学一科自然不够,理科一共四张考卷,语文一张,政治一张,数学一张,理化一张,相较之下,数学还属于挑战性低一些的科目,理化两科林叙日常接触得实在太少了,虽然他读书的时候这两科成绩都不错。

他的心思都在复习上,因而并不清楚,他那一封举报信在车辆厂里引发了不小的风波。

到了77年,社会的舆论已经渐渐放开了,知青回城把儿女丢在乡下这事屡见不鲜,还有不少考上大学之后抛弃乡下老婆的陈世美,顾征这样得陇望蜀的也不在少数。

但坏就坏在他新谈的是主任的女儿。

厂主任在车辆厂扎根多年,自然能替闺女谋个更好的女婿,论家世,顾征家在铁路宿舍那片不是最好的,顾国前虽然是七级工,但不是行政领导,加上顾征不是顾国前亲生的,他接了顾国前工作这事,厂里不少老人都颇有微词。

今天给顾国前塞了继子进厂,明天是不是就能有领导亲戚挤了普通工人的职位?

“这个顾征倒是会替自己谋,工作有了,领导闺女谈了,怎么好事都落在了他头上?”

“人家这叫有本事,你羡慕不来。”

“我可没有那种亲儿子不要,替人家养儿子的癖好,嘿。”

厂里的议论顾征自然听得见,这还不是最麻烦的,麻烦的是,之前他谈的对象全家挨个找上了门,在他们厂门口大骂不休。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