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第24章

林文华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林叙和宿舍的同学相处很融洽。

因为对大家来说,能参加高考、能读书的机会都是很难得的,30多岁的老三届也很难和17、8岁的同学产生利益上的冲突。

班会之前,政治指导员何老师已经把课本领了过来,《高等数学讲义》《普通物理学》《数学分析》《理论力学》……虽然他们都经历过高考的艰难才来到了交大,可看到课本上的内容,大家还是倒吸一口凉气。@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对基础不够扎实的新生们来说,课本和天书毫无区别。

看到这副场景,何老师笑道:“咱们的数理基础课在全国都是多的,各位同学,大家都要做好心理准备。”

第29章

大学生涯

第二十九章

林文华什么时候回去的, 林叙都没来得及问,准确地说, 开学之后,林叙和林培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参加完开学典礼、班里的同学互相见面之后,大家就进入了学习模式。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开学后的第二个周末,他和林培讲了交大的课程设置€€€€相比交大,海城大学的课程量也不遑多让,两人这一学期都要上大学英语,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看得人头都痛了。

“那单词是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林培哀叹一声,“我还自信高中学过英语呢, 结果课本讲了什么,我一篇都看不懂。”

所以两人决定,最近几周的周末都不见面了, 专心t€€跟上课程节奏再说。

……

交大一年级的授课以基础学科为主, 船舶专业先学的主要是数学物理两科的知识, 《数学分析》《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理论力学》这些是必学,还要学《大学英语》,等到了二年级以后,船舶专业的课程, 比如《船舶设计原理》《流体力学》《船舶阻力》就会成为学习的重点。

林叙领了书,自己排了张班表贴在床头,他观察了一下,这一学期课程安排得相当满, 只有周四上午有睡懒觉的时间, 不过想睡懒觉是不可能的€€€€大一新生每天早晨必须晨练、做广播体操。

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的时间安排比他备考那阵还要规律。

周一上午第一节 讲《数学分析》, 林叙觉得自己已经起得够早了,结果天才刚亮,宿舍其他人都已经起了,大家收拾得速度相当快,这个年代也没有什么穿衣搭配的讲究,大家都是匆匆洗了把脸,就去食堂抢座了。

“吃完饭得赶紧去占座,这门课还有机械系的要上,去晚了只能坐后排了。”

一个宿舍7个人行动显得浩浩荡荡的,林叙他们宿舍就分了“朝三暮四”组,上午的课起得最早的三个人去占座,下午的课另外四个人去占座,占的可不是最后一排的黄金位置,而是正经的第一排,这样方便找老师提问。

《高等数学》《数学分析》都是大课,在大教室上,位置坐得靠后些,老师说的话就听不清了。

他们这届新生理论基础都不是特别扎实,老师却都是正经的国家人才,虽然老师已经放慢了进度等着他们,可稍不注意就会跟不上。

林叙起得早,但是吃饭慢,他才吃到一半,宿舍的老大哥卫强已经扒完了饭,看林叙还在喝粥,他又去窗口多拿了一个包子。

卫强是东山人,今年31岁,宿舍人齐了之后,他就被自动推举为宿舍长。

考上交大之前,卫强在西山的矿上挖矿,干了几年之后,他因为有些才华,就转到了文字岗,也在西山那边成了家。

“人家看了矿冶宣传片都报了煤矿专业,我是说什么都不干。”@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矿上的苦,一般人都难以想象。

卫强老家离大连近,这个年代大连船厂也是鼎鼎有名,建国后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济南号就出自大连船厂。

到后世,船运行业的南船北船之分,北船的扛把子就是大连船厂,而南船这边,海城是航运业的重点城市,海城交大输送了大量人才,卫强原本想报大连的海事学院,机缘巧合之下却被海城交大给录取了。

毕业之后,他还是想回老家,最好能分配到大连。

“你家离得近,到时候去南江造船厂就行。”

林叙笑道:“得分配到那儿才能去。”

林叙粥喝完了,怕卫强等得急,他就拿了一个鸡蛋揣进兜里,上课之前吃也行,等会课间休息吃也行。

他早饭吃得不算少了,一节课上下来却还是会饿,主要是课程都是干货,老师不讲废话,哪怕某一堂课的切入点比较轻松,也只是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课程运用的手段罢了。

这一堂《数学分析》课,讲课的吴老师一边讲知识点,一边结合板书让他们理解,林叙高考复习虽然涉及到了函数,可和大学课程相比,他复习的那部分知识点还是太简单了。

林叙一边听课,一边在书上写写画画做笔记,他们每门课有专门的练习本,林叙嫌那个练习本太薄,专门准备了本厚的。

两节课90分钟,可只要老师开始讲课,林叙根本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利用威尔斯特拉斯定理证明,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设S为……”

一节课上完,板书能有足足六黑板,林叙的笔记也记得满满当当。

“这堂课下课之后,各位同学请把课后的习题完成。”

课本后面是有练习题的,针对这数学课,学校也发了专门的数学习题集,林叙带的那个鸡蛋终归没能吃成,他趁热打铁把课本后面的习题集做了,虽然没附答案,不过只要把今天学的内容掌握了,课后习题基本不成问题。

“林叙,你有吉米多维奇习题集吗?”

“没有。”

“你要不要?”

出声的是同宿舍的华洋,本地人,交大二代,也是本班最富有的同学之一。

林叙刚回了声要,一本习题集就飞了过来。

《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是苏联出的一套书,交大版的是吴老师和另外一位老师一起翻译的。

林叙他们入学的时候就听说了,交大预计在这两年筹备应用数学系,系里的老师为这事忙得不可开交,可对他们这批新生的教学,老师们没有一个是敷衍的,眼下数学和物理的教材还不够完备,他们好几门课的教材都是老师自己编的。

《数学分析》课上完之后,下一节上的是《大学英语》,提到这门课,除了华洋这种本身有基础的,其他人都是一脸头痛。

等于说他们没有经历初中英语、高中英语的系统学习,一上来就是大的。

林叙他们高中倒是教英语,但高考都停滞了好几年,必考的几门课教学都很松散,更不必说高考不考的英语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英语老师和他们开玩笑:“别的专业不学英语可行,你们专业可不能不学。”

高考恢复之后,上级领导就对船舶专业提出了要求€€€€“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以此换取外汇,求得自身发展。”(注1)

在这个年代,尽管很多人不相信船舶能换到宝贵的外汇,多数人还是懵懵懂懂去做了,那自然地,要和外国人打交道,不会英语怎么行?

“船舶工业皇冠的三颗明珠”,一是航母,二是LNG运输船,三是豪华游轮,三颗明珠到现在没有一颗是他们能摘下来的,专利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甚至不提直到21世纪都是三颗明珠的这三类船,在70年代末,华国的船根本接不到什么海外订单。

林叙坐在教室里,脑子里想的却是未来造的LNG船,还有山辽福三艘舰船,还有爱达魔都号,若非来自未来,他也很难想象,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这群同学将亲眼见证或亲自参与整个行业的惊人变化。

如果林叙说出他亲眼所见的未来,只怕所有人都觉得他在做梦吧?

当然,未来是未来,眼下他还是得全力对付课本上的单词。

林叙是真的头大,刚那节课上的数学分析,哪怕是基础差一点的同学,只要课后多提问多练习,知识点基本都能掌握,英语就不一样了,满篇课文上都是横线€€€€横线代表不认识的单词。

这还只是单词,至于词性、语法、音标,都在他们的知识盲区。

不过虽然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还是要硬着头皮听,英语老师其实挺顾及他们的基础,一开始并没有直接讲课本上的内容,都是从最基本的开始讲,讲了几节课之后才开始讲课文。

和数学物理这些科目不同,眼下的英文教材很稀缺,放在后世,又有专门的英语培训班,课外教辅一抓一大把,他们都不需要愁了。

林叙看了一圈,他周围的同学学英语用的都是笨办法,准备个小纸头,把单词抄在纸头上,吃饭排队的时候背一背,早上做完操掏出来背一背,睡觉之前再背一背。

他们学的都是不张嘴的英语,先理解词义再说,把基础英语学了,之后才能再去学船舶专业相关的英语。

上午的课上完之后,林叙和舍友们一起去食堂吃饭,到了这个时间,食堂都是乌泱泱一群人,林叙拿着粮票排在队伍的后方,前面排队的学生虽然多,却几乎没有人聊天,大家都拿出纸头抓紧时间背单词。

课本上有什么,今天就背什么,零碎时间不够用的话,就早起去图书馆门口背,晚上在宿舍楼下背。

食堂的伙食确实不错,有米饭有面条,菜也不是每天都一样,时不时还会换一换,其实现在食堂供应的面条比米饭多,据说海城这边集体食堂进了不少面粉,林叙喜欢吃米,但是面条他也不挑,这阵子食堂还更新了菜单,做了不少包子花卷之类的面食,面食带了些甜咸味,林叙吃着就更满足了。

“林叙,去不去打球?”

“走了走了,别犹豫了,去晚了就没地方了。”

和林叙慢慢熟了t€€之后,舍友们就嫌他速度慢了,总在林叙做决定之前就替他安排好了。

因为大家能看出来,林叙不是那种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的人,就是干什么之前都要思考思考,显得性子特别慢。

第30章

只要提起船

第三十章

大一上学期的前两个月, 林叙忙得不可开交。

每一门课都有难点所在,不是随意糊弄就能糊弄过去的, 晚上没安排课的时间,林叙大半在抢自习室€€€€只要晚饭吃得稍微晚一些,自习室里必然坐满了人,晚上和白天还不一样,到了晚上,宿舍其他人有运动和服务的活动,没法帮他占座。@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如果可以的话,林叙真想把饭盆带到自习室去。

据说真有人这么干过,被其他学生投诉到教务处了, 之后饭盆就不允许被带进教室了。

“咱们写信给学校吧,看能不能再建一栋楼。”

“那样能管用?”

“管他有没有用,写了再说。”

林叙和舍友华洋, 还有另一个舍友杜润华找了很久, 才找到一个能让三个人坐在一块的位置。

林叙抱着几本物理书到了自习室, 数学这一科他掌握得还不错,物理就要差一些了,课堂上掌握不了的知识点,私下不加强可不行。

“你今天不回家吗?”林叙问华洋。@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华洋是本地人, 也是他们宿舍最常回家的那个,杜润华和林叙是老乡,都是苏省人,不过他家在宁安隔壁市, 和红河村的直线距离相当远。

“再回家就跟不上进度了。”华洋道, “我没想到大家会这么用功。”

几人简单聊了几句,便都专心致志投入到复习上了。

卫强本来也会加入他们, 可卫强被学生会的宣传组叫过去了,负责出宣传板报,他不想因为这些耽误自己学习,可他属于他们这届新生里板报经验比较丰富的,拗不过老师的盛情邀请,卫强最终还是去了。

入学已经有两个月,他们这批新生已经慢慢跟上了节奏,上课的日子里,林叙一般早上6点多起床,锻炼之前先背一背英语单词,之后就是上课,当天上课的内容前一天晚上会先预习,当天晚上则通常用来回顾当天所学。

林叙并不觉得自己卷,因为每个同学都是这样的。

林叙人读了大学,复习方法和高中时候依然没什么区别,就是一个小阶段一个小阶段地磨,他从来不把知识点留到第二天€€€€新学的知识点太多了,前面拖慢了,后面堆得太多,复习起来会更累。

林叙慢慢翻着书,根据书里的理论画着图,教室里的灯光不算明亮,林叙画图的时候相当仔细,他用的铅笔笔芯比较粗,图也更容易看清。

大一的时候,老师们已经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画图能力,现在还没用上所谓的制图软件,图纸都靠手绘,掌握画图能力很有必要。

自习室里人很多,甚至可以用密集来形容,但因为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林叙反而体会到了难得的安定感。

在一群奋斗的人中间,不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懈怠。

一直到9点半,林叙才收起了《理论力学》这本书,开始看下一本。

和他隔着一个座位的华洋和杜润华同样一脸认真,华洋在做数学习题集,杜润华和林叙一样在看物理,遇到难懂的知识点,他就和华洋换个位置,给林叙传小纸条讨论。

课程很多,每天学习的时间很长,但出乎意料的是,林叙一点也不觉得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