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第55章

“你说你平时不迟到,怎么就偏偏赶在今天迟到了?”

“我去你办公室看了好几回了,就不见你人。”

“这次就算了,下次再有这情况,扣你半天工资。”

林叙:“……能不扣吗?”

他现在拿的就是最底层工资!

顾大成:“……过两天给你涨点,你水平毕竟摆在这。”

技术科长顾大成是林叙的师兄,在南江厂已经有十年了,施家望不是交大毕业,他在哈工程读的船舶,早年间跟在苏联专家后面学过造船,两人平时对新人颇为照顾,对林叙迟到这事倒也不至于上纲上线。

两人早就听说了林叙在荣光厂的辉煌战绩。

林叙人还在荣光厂,施家望和技术科这边就已经制定了对林叙的培养计划,林叙既然能在荣光厂独当一面,那回了南江厂,他自然还是要独当一面。

两人其实是希望林叙早些回南江厂的,觊觎林叙的单位实在太多了,其中不乏能和南江厂过上两招的好单位,□□光厂那边居然不肯早早放人,一会儿说要林叙指导技术,一会儿又说生产离不得林叙。

施家望都无语了,在宋仁发左一句“离不t€€得”右一句“他很重要”之后,他终于忍不住问:“到底你是厂长还是他是厂长?”

结果他还是低估了宋仁发的厚脸皮程度,对方居然在电话里说:“林叙要是愿意当厂长,我这个厂长让给他做也行啊。”

对方居然使出了厂长诱惑,林叙不回来是绝对不行的!

施家望一边给荣光厂那边施压,一边敦促厂里早点把林叙要回来,一番推拉之后,终于夺叙成功。

林叙从未意识到,自己竟然如此重要。

对林叙在荣光厂创造的战绩,施家望和顾大成心里都挺高兴,他们南江厂招收的年轻人拿得出手,这也是南江厂实力的体现。

当然,导弹艇被海军订购这事还是大大出乎施家望两人的意料,知道林叙会有好表现,却没想,林叙直接来了个爆/炸般的成绩。

“林叙本来就比同批进来的年轻人成长得更快。”顾大成道,“我这个技术科长后面恐怕就是他坐了。”

“没想到宋仁发都想让他当厂长了。”施家望笑道,“这可不行,人一旦当上厂长,早年间的技术就忘光了,拍板可以,搞研究还不如普通职工呢。”

“他想得太美。”荣光厂和南江厂一直有往来,早年间顾大成也和宋仁发打过交道,“林叙都给他造出一艘船来了,他就想把人当包身工用,这儿给他造点东西,那儿再造点,荣光厂不就能稳住了吗?”

南江厂给林叙的权力或许不如荣光厂,但南江厂有一个好处是荣光厂拍马也赶不上的€€€€船的品类齐全。

军船、民船,还有冷门一点的测量船、科考船,这几年各大船厂都在争赚外汇,南江厂甚至考虑过造海上运动艇。

81年帆船帆板运动协会成立,这项运动在国内不普及,可国外这方面的爱好者可有不少,除了帆船帆板外,还有摩托艇,58年的时候,海城成立了摩托艇队,当时的训练基地就在南江造船厂。

现在国内在这个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南江造船厂完全可以往这方面尝试。

这些与船舶相近却又不同于传统船舶的门类,施家望这辈人不太关注,南江厂毕竟是造大船的,没有这种制造小型舰艇的机会,还是林叙他们这批年轻人进厂之后,厂领导才逐渐产生了类似的构想。

主要是一开始没想过造这些能卖钱。

可林叙居然一本正经地告诉他,造帆板和摩托艇这些,利润率不比造大船低。

国内没法消耗这些产品,甚至不用卖到欧美,直接卖给隔壁日子国就行,日子国泡沫经济即将起航,诞生了一批热爱西式生活方式的年轻人,抓住这个商机,能卖出去的东西有不少。

总而言之,年轻人进厂之后,老人们的思维也变活跃了。

从前技术科的水准是固定的,领导一个任务交代下去,技术科会给出什么样的结果,几位厂领导心里都有数。

但从77届毕业生开始,连续几届大学生进厂,大学生思维上更活跃,也敢想敢干,替厂里想了不少招数,虽说绝大多数都没什么作用,还有人提议在船上装个大喇叭,这样就能穿着喇叭裤跳迪斯科,时髦。

老员工们:“……”

放在以前,这就是流氓,不能招摇过市的。

虽然装喇叭的提议被驳回,在造船上,厂里的年轻人还是提供了不少想法。

林叙的想法倒是不太多,不过他的知识基础是公认的扎实,他刚进厂那阵子,新员工被分到各个科轮转,林叙早前就在南江厂实习过,要比其他人更了解南江厂的运转,他适应起来自然轻轻松松。

从一开始,他就正式投入到车间的运作中。

他成熟得很快,成长更是迅速。

第63章 造大船

“早啊林叙, 刚从荣光船厂回来?”

早上林叙刚到技术科,同事们就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

“很久没见你了, 你看着又瘦了。”

林叙笑道:“没瘦,那边伙食比咱们厂里好。”

他们技术科的员工经常出差,出差回来之后,被批判最多的永远是食堂€€€€南江厂太大了,食堂做的是大锅饭,自然不如一些能吃到小炒的单位香。

“确实。”听了林叙的话,技术科的一位同事感慨道,“不过咱们厂其实可以了,吃不饱的日子还没过几年呢。”

林叙闻言点了点头。

刚回到77年那阵, 家里连白米饭都吃不起,外公外婆把饭省下来给他和林培两个长个子的吃。

那样的生活离现在的林叙很远,但仔细想想, 也才没过几年。

同事们围着林叙瘦了这个话题扯了两句, 但事实上, 林叙不是瘦了,而是整个人看起来更干练坚毅了。

在荣光厂一众干部职工口中,林叙帮忙做了不少事,但于林叙自身而言, 在荣光厂这段时间也让他成长了很多。

……

技术科是南江造船厂所属的一个大部门,科长顾大成是交大船舶系毕业的高材生,技术科的员工们同样藏龙卧虎,厂里任何一种船舶的设计和建造, 都离不开他们技术科的身影。

林叙原本是技术科里最年轻的员工, 他去荣光厂这段时间,科里又分来一位更年轻的大学生, 同样是交大船舶系的,林叙的学弟。

南江造船厂有自己的技术学校,50年以后创办的,不过相较交大船舶系设置的课程,技术学校教的主要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船舶制造与修理这门课,偏向的就是修理,而非制造。

早晨过来,科里没什么事,林叙把办公桌擦干净,摊开一本杂志慢慢看。

南江造船厂不缺钱,技术科更是重视员工技术水准的培养,除了常见的《舰船知识》《船舶工程》之外,还订购了不少海外的船舶杂志。

林叙大学期间恶补了一番英文,他看文学类的书籍还需要摆一本词典在手边,看专业相关的书籍杂志却轻松多了。

进入技术科之后,他们这些新员工会接到一些小项目,这些项目的设计图纸基本是英文的,林叙大学期间的积累帮了大忙,让他在看图纸时没有任何阻力。

林叙看杂志的期间,技术科人来人往,大家手头都有任务在做,唯有他刚从外地回来,手里没有在忙的业务。

“林叙,忙吗?”

来人是隔壁办公室的一位同事:“我们这有个工艺的翻译不太确定,你能帮忙看一看吗?”

“我来看看。”林叙合上杂志,跟着对方走出去。

海外过来的文件和合同,有些词出现的频率太高,而有时候,同一个词所指代的并不是同一个意思。

技术科这边都知道林叙英文好,也知道他业务能力强,他不忙的时候,科里其他人总爱找他去帮忙。

林叙翻了翻文件,很快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我们也觉得是这个,但就是不敢确定,谢了。”

等林叙回到办公室,发现科长顾大成居然过来了。

顾大成衣着很朴素,几年如一日的西装配毛衫,他那身西装林叙没怎么见他换过,总是皱巴巴的样子,毛衫倒是有高领有鸡心领的,显得他整个人更加臃肿。

从某种程度上说,顾大成一看就是搞技术的。

刚来科里的时候,林叙和科长打交道不多,技术科毕竟是南江造船厂的核心科室,一个技术科下属有不少员工,顾大成听起来只是个科长,在厂里其实挺有权势的。

顾大成拍了拍林叙:“施厂长找你。”

林叙一脸疑惑。

接表彰那天施家望找他倒也正常,毕竟那涉及到南江厂和海军方面的往来,可眼下,他只是技术科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员工,暂时还没有为南江厂创下什么成绩,施家望找他做什么?

林叙虽然不怕施家望这位副厂长,但和所有员工一样,他也不喜欢被领导找。

施家望的办公室要比陈明峰那间系主任办公室豪华得多,毕竟南江厂是创收单位,还能创造外汇,作为企业,必须得有点豪华装饰撑面子。

施家望请林叙在他对面坐下,对他道:“你在荣光厂的表现,厂领导都知道了,船舶总公司那边也给了我们厂表扬,赞赏我们勇于培养有创新精神的新人。”

“你已经有了独立设计舰船的能力,再在技术科做些小打小闹的任务也没什t€€么意思。”施家望将一个文件递给林叙,“厂里眼下有制造一艘散货船的计划,这个计划由你来主导,能不能做到?”

林叙接过了计划书,他发现,计划书上写着的,赫然是一艘6.5万吨散货船。

施家望语气很轻松,仿佛这只是一艘平淡无奇的散货船,可林叙脑海里搜索了一圈,很快就意识到,这是目前南江造船厂建造的最大的散货船!

大连船厂和南江造船厂承接的“长城”号和“世沪”号两艘出口船,都是2.7万吨,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两艘船以及后续的同吨位散货船出口的经验,国内的造船能力才从万吨级进入三万吨级。(注1)

见林叙表情认真,施家望补充道:“你在荣光厂造的是小艇,现在给你一艘大船磨练磨练。”

“眼下国际市场都看好6万吨级的巴拿马型散货船的发展,经过船舶总公司和我们厂的协商决议,我们考虑发展这一船型,进行批量生产。”

巴拿马型散货船,即在满载情况下,可以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最大散货船,巴拿马运河眼下还未扩建,它的限制吃水是12.04米,要想通过巴拿马运河,散货船的设计必须符合其通行标准。(注2)@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在国际上,以运河名或地区名命名的散货船有不少,比如美国的大湖型散货船,顾名思义,是通过五大湖地区的散货船,还有好望角型散货船、敦刻尔克型散货船。

巴拿马型散货船一直是国际散货船市场的主流船型,只是这一型在国内的发展目前只是平平。

施家望好似什么都没说,但实际上已经什么都说了。

拿到设计要求后,林叙才知道,这艘船同样是港岛的订单,眼下港岛一家航运公司刚好需要订造一艘6.4万吨的散货船,因为之前有“世沪”号的生产经验,这个订单就落在了南江厂头上。

“我可以试试。”林叙答道。

施家望看向他,脸上依旧是那副严肃的表情:“这个时候不能用可以,要说你应该做到,你必须做到。”

把这个任务交给林叙,厂里固然有培养年轻人的想法,但这个决定同样很冒险,是施家望和顾大成主动为林叙争取到的。

林叙是1977届的大学生,心态上要比刚入职的年轻人成熟,他本人又在这几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因而他虽然年轻,却是厂领导权衡之下最合适的培养对象。

毕竟厂里的年轻技术员前几年都断档了,就算领导们想培养比林叙更年轻的技术员,暂时也找不到培养对象。

“明后两年,我们厂计划参加在热那亚的航海博览会,到时候你也要多出力,替厂里拿下几个海外的订单。”施家望说完要求,就叫林叙先回去了。

林叙手里捏着文件,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造大船!!!

……

南江厂造巴拿马型散货船的消息并不是秘密,可谁都没有料到,这艘船居然交给了林叙这么一个才进厂几年的年轻人。

“就算他是海城交大毕业的,厂领导也太偏心了吧。”

“难道其他人造不出6万吨的货船?”

“就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6万吨级的散货船确实难造,但也没必要放弃老员工,去找林叙这个新人吧?”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