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侠]天下有敌 第78章

这些消息,是顾绛在武当山上混了一个月,从一些老道士口中得知的。

“不过佛门也没讨到好处,南宋时密藏第一高手南下,与中土佛门争夺法脉,第九代慈航静斋斋主云想真与净念禅院的虚玄二人齐出,云想真剑胜法王,但他们三人归去后,没多久都圆寂了,那藏地的大和尚留下遗言,只要这两家的传人下山,藏地佛教就一定不能坐视,所以那两家已多年不在江湖走动了,说到底,也是怕了那些喇嘛。”

“嘿嘿,他们当年两个打一个,才击退藏地的大和尚,难怪人家不服气呢。”

老道士形容清矍,已有百余岁年纪,说起两宋旧事,滔滔不绝,化名明玉的道人捧着茶,饶有兴致地听他讲古。

顾绛自己都没想到,怜星这张脸在正道中竟如此好用,那些大大小小的道士见明玉道人有姑射之姿、气质天然,便认定她是个和善女子,有道之士,对她很是亲近热络。

明玉看出了老道人那股延续自两宋的脾性,对慈航静斋和净念禅院意见不小,便笑盈盈道:“我曾听人说,那慈航静斋既不剃度,也不着僧衣,不念经文,不拜诸佛,修到极致时内蕴道胎,而不是佛胎琉璃相,我还以为她们和我一样,是道门出身哩。”

她说话时神态天真,好像真是这么觉得,老道士大笑道:“她们祖师号称地尼,乃是净念禅院之祖天僧的师妹,当然是佛门之人,只是那地尼与魔门邪帝谢眺有一段旧情,又因为融合道佛的观念,和天僧异路,自己另创了慈航静斋,她留下的传承自然也是佛不佛、道不道,还和魔门掰扯不清的。”

明玉眸光流转,心中有些纳罕,嘴上便说出来:“这么说来,慈航静斋其实只是名分上归属佛门,她们的立派之本是地尼的理念,自成一家了?”

老道人睨了她一眼,笑道:“你这丫头对佛道两家的修为也不浅啊,怎么,想去看看慈航静斋的武功?”

明玉这段日子和武当山上的道士论道,故而紫霄宫上下都知晓她学问道法修为极深,兼修佛、儒两家,有三教合一的迹象,但还没有人见过她动手,只几个老道士看出她几分根底,让底下的徒子徒孙莫要怠慢了这位道友。

老道人叹道:“你天生灵性,小小年纪就修成道心圆满,那些没什么眼力的小道士们见了你,便觉见‘道’,心生亲近向往,便是老道我也不能免。若要以我私心来论,我是不希望你找上慈航静斋的,以你的资质,就该安心修行,叩问天道,而不是牵扯进那一脉的麻烦里去。”

道家讲修身、无为、炼气、长生,顺其自然,追求人与道合、神游天地的忘情逍遥、和光同尘;而佛家讲因缘、业力、生灭、正果,慈悲渡生,追求超脱因果循环,达到非生非死的清净、寂灭。

此时的儒家正是理学盛行时,认为人欲是恶,是一切灾难的起源,要规范自身、追求大同,就该摒弃人性中向别人求索的贪婪,而向天理去行,即“存天理、灭人欲”。

能够贯通三家学说,铸就道心,假以时日,必然是名震天下的人物,道门式微,若能出一个不世之人,重塑道门根基,便足以振奋、凝聚人心。

老道士是真的不希望她早早的和慈航静斋扯上关系,哪怕去寻少林和净念禅院呢?

明玉背手敲了敲自己身后的长剑道:“您放心,我对慈航静斋的佛理不感兴趣,她们的门人弟子大多不下山修行,一生居于山中,佛祖释迦牟尼都需要在家国之灾、万般苦难中修行出菩提正果,似她们这样除非道争和国争,从不出山,又能念几分真经?闭目合十,就能问清净至境?”

“我只是对《慈航剑典》有几分兴趣。”

听老道士说慈航静斋自汉代立派,千年间能入“剑心通明”境界的都屈指可数,更不要说飞升了,明玉顿时对慈航静斋的兴趣大减。

就这百年间,从令东来到传鹰,再到蒙赤行和巴师八,就有四位破碎,或破碎虚空,或破碎金刚,而慈航静斋身负圣地之名,千年能有多少天纵之才,居然一个飞升的都没有,可见慈航静斋的道路本身就有问题。

现在她只想看看《慈航剑典》的招数,地尼的武学根基既然与邪帝谢眺有关,那她们的武学或许对佛门、道门无所增益,却和魔门息息相关。

不过,不急。

老道士轻抚长须,道:“也是,你既然出身曾经的关中剑派,虽然上清派的许多传承都断了,散入江湖中的支脉依旧有不少剑道高手,可惜我武当派以丹法和拳掌为主,剑法上除了《无量剑法》,没什么可以和你切磋讨教的。”

明玉却笑道:“这些日子诸位同修待我极好,我自幼在山中清修,师父和姐姐离去后,就孤身一人,大道难行,武当派的师兄弟们要是对剑法有兴趣,我可以教他们。”

老道人抚须的手一顿,正色道:“这是什么话?你孤身一人,师门又没有个确切的出身,若将剑法教给我武当,就是将传承拱手相让,传出去,还道咱们欺负你无依无靠。”

明玉却觉得他这些顾虑很没意思:“这些日子,我听您讲了许多过去的事,佛道相争,都曾一度没落,佛门依旧能复兴,道门却依旧没落,私以为不仅仅是因为道门弟子下山修行、投身乱世,许多优秀的弟子早早丧命的原因,还有诸多法脉敝帚自珍,不肯交流互通、革陈出新、再创新天的缘故。”

“若集各家所学,创出一门入手简单,修行深了可通大道的武功,却愿意将它流传天下,以武兴道,助天下百姓强身健体,只要有灵心道性之人,都能从中窥见道家之理,从而引入道门。”

“那时,何需一派一脉之名?又何愁道门衰颓?”

若在别的世界,这种影响也许不会这么大,但这是武侠世界,是一个武林各派、黑白两道能主宰王朝兴亡的世界。

老道人深深望着明玉,良久才缓缓道:“这世上诸多直指大道的武学,都有自己的门槛,你所说的这种,悟性低的能强身健体,悟性高的能悟出道门至理的武功,便是诸位祖师都未能得出,若有人能创出这样的武功,便足以名传万代,开山做祖。”

明玉微笑道:“这门武功倒也不是我所创的,只是我少年时,与一山中种地的老道士关系不错,他见我习武练剑,就也拿了剑来与我对打,上清剑法以凌厉杀伐为主,讲究一剑破万法,诸劫烬灭,可那位老人以木枝为剑,往往后发先至,混元无相,无论我怎么攻他弱点,都会被他化解,我便向他学了这门剑法,并一门拳法。”

她最初接触这门武功,的确也是在武当山,山下的田地里,几个武当派的老道士耕田种菜,还是东方不败的他和冲虚过招,见识了冲虚的武当绝学,那时他对这门武功的感触并不深,哪怕是齐乘云得道时,她的道基也是逍遥派的逍遥忘我,直到这个世界,她修行道心种魔,才真正开始回想这门后世流传天下的绝学。

明玉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圆,用曲线从中分开,两边各画一个小圆。

老道人当然认识这幅图:“太极。相传此图流传自上古,与先天八卦同生,是阴阳相济之理,因其中道理无穷,却不着一字,又被誉为‘无字天书’,道门中最得此道的,还是宋时的陈抟老祖,看来你说的那位老人,是陈抟一脉。”

明玉指着太极图道:“是,这是我博览易理,探索古今天地之学后,最终明白的,即大道至简。道门曾有一样至宝,名为天地心三佩,天地两佩是两极的力量,生与死、清与浊、阴与阳,两者看似泾渭分明,终究在心佩上融为一个整体,从而洞开仙门,天师孙恩因此飞升而去。”

道心种魔其实也是这个道理,道心为阴极,魔种为阳极,道心种魔所追求的,从来不是以魔胜道,而是阴阳相济,达到平衡的境界,最终将两者融为一体。

真正的智慧,是不被世界的武学等级所限制的。

张三丰将太极之理化入武学,晚年所成的太极拳、剑,其中的根本道理,放在这个世界,依旧是一条通天大道。

将道魔代入阴阳两极,她所创的这门《道心种魔》与太极武学虽然练法完全不一样,但在武学道理上,堪称殊途同归。

这才是为什么,她期盼能与三丰道人一会,因为她能感觉到,自己走的路,和张三丰的武道,也相当于天道这个太极上的阴阳两鱼,阳者活跃,阴者沉恒,我为阳极,他为阴极,一魔一道,若能与三丰道人交手,她一定能再上一层楼!

结果这个世界居然没有张三丰。

大失所望的明玉来到武当山,除了想要混进正道,看一看他们的所学,也是想要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创造条件。

她能勒令魔门勤习武学,每二十年就去刮一次他们的皮,也能以天下道门之人为根基,将张三丰的武学理念传播天下,等着从中走出一个“张三丰”来。

想到这里,明玉笑得越发温婉柔和起来,一双明眸如星,用道心压制住蠢蠢欲动的魔种,对老道人说:“我愿意将那位三丰道人教我的武功教给各位同修,不知诸位是否愿意学呢?”

【作者有话说】

朋友说顾绛现在像在种苹果的西索,留下好苹果,削掉烂苹果,而且他的苹果园很大,我竟无言以对_(:з」∠)_

说真的,慈航静斋别的理念就不提了,毕竟有作者自己的一部分锅,但一个千年门派居然直到秦梦瑶才有一个“死关”,而且看起来死关最后成就的也就是破碎金刚,而不是破碎虚空,“剑心通明”都很少,言静庵是低于剑心通明的撒手法,你们这个修为是不是有哪里不太对啊。魔门破碎的都有好几个呢,更不要说一度常驻天人的道门,简直让人困惑,你们这个正道圣地是怎么坐稳的,靠不下山的神秘作风吗_(:з」∠)_

第102章 道魔 12

老道人没有立时给明玉答复,明玉也不在意,只是第二天一早,便到了老道人与两个师弟练功的丹崖上,没有背剑,而是从某个小道士那里借了一把木剑。

晨风吹动山崖边的松树,也拂动四人的衣袂,高山之上云雾涌动,一月来一直只是嘴上论道的女子终于出剑了。

从云雾霭中一袭蓝色道袍鲜明,就见她一手执剑,一手做剑指,脚下一足踏虚,一足踏实,双目微阖,那沉静攸宁的道心忽缓缓鼓动起来,随着她皓腕扬起,满山云雾都化作她的衣袖,倏然上涌。

她的动作缓慢,一招一式都能教人看得分明,当真如她所说,仅仅看招式的话,便是老人小孩,有心学就能学会。

可在修道百年的三位老者眼中,这套剑法似慢实快,若静若动,虚实交错,每一招都剑势圆融,而这种圆代表的是太极变化,阴阳交错,两者转化一刻不停,这剑招的变化就无穷无尽,而她脚下始终按阴阳踏分,甚至未曾走出太极图外。

若只是如此,这还只是一门好上手的绝顶剑法而已。

老道士坐在丹崖岩石上,望着崖边的女子,只觉得她的身影渐渐在云雾中化为一缕游动的神意,随着她剑上的道意展开,整座武当山都化入了她的意境中!

山是静,云是动,风起则云雾环山横流。

她的内劲丹功是静,真气流转是动,剑势起则气行周天。

剑指是静,剑招是动,动静环合中,太极劲意圆转浑然,毫无破绽,已经将“一生二”转为“二合一”,再进一步,便是大道。

山移海动,万物生灭,阴阳交替,皆在这浩浩荡荡、似柔似刚、亦静亦动、非黑非白的太极阴阳双鱼之中。

此法不以剑芒锐利伤人,而是以神意驾驭周天变化,超出有无,真正不着一物,自在潇洒到了极致。

无胜无败,无剑无我,故而无敌。

将天地山川化入剑境中,滚滚云海随剑而走,巍巍青山亦与意合。

老道人本想试一试这神妙的剑招,可他站起身,观望良久都没有找到自己可以切入的点,只觉浑然一体,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手执木剑的女子,而是武当山本身,是天地合一的伟力!

武当山丹崖绝壁上,烟云涌起处,仙人论剑,广袖翻飞。

剑意明明薄弱到近乎无,却又笼罩山岳,几乎所有对剑道有所涉猎的武当门人,都恍惚间若有所悟。

山中生灵皆静默,只有无穷的剑意挥洒,似天地初开时便生此意,芸芸众生皆从中来,堪破幻梦,化作清浊。

离绝壁最近的三名道人望着那凝聚了道家至理的剑招,激动到几乎忘了言语,老道人的师弟本是沉默严肃的性情,此刻竟不觉泪下,为百年苦修未曾窥见大道的悲伤,也为今日终见道境之极的欣喜。

那道意中,有着近乎天道包容万物的浩瀚广博,所以它是如此的慷慨,它滋养万物生灵,也愿意引导天下有心向道的人,向着那天道极境前行。

大道无形,大德无言,是为道德无量。

老道人再无犹豫,带着两个师弟走到收剑而立的女子面前,齐齐行了一个大礼:“太极忘我,太上忘情,是无上道法,前无古人!我武当派愿奉法脉,承续此法,广授天下。”

€€€€€€€€€€€€

老道人姓邱,道名玄清,他同一师父的师弟姓孙,名碧清,另一老者是他师叔的弟子,姓李,名希素。

这三人本欲拜明玉为师,道门不尊儒家所谓的长幼礼法,只论传道之义,所以他们并不介意叫一个外貌不过二十、仙姿玉貌的女子师父,可明玉却不愿意。

“这门剑法并太极拳法,并非我所创,诸位若拜我,便隐去了那位三丰真人的功绩,何况我所修的是上清剑法,您若非要拜我为师,便是要我将上清剑一并教给您啦。”

明玉温言浅笑道:“不如这样,我代张三丰真人,收您三位为徒,咱们以同辈论处,我自做我的上清弟子,由武当派奉三丰真人为祖师,传他道法,扬他威名,名正言顺。”

邱玄清沉吟片刻,接受了这个办法。

于是武当派紫霄宫中,供奉起张通三丰真人的名位,与他们亡故的师父同列,聚起全山弟子,延请交好的门派作为见证。

江湖中无人知晓张三丰是谁,但他的传人明玉代之传道,广开山门,将其融合三教所成的道法讲授,说内外兼修的法门:内修五德、炼就丹气、澄心静定,外修阴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重意寻真,守中制外,清心循道,归返自然。

有人再开新天,道门各脉闻风而来,上山与之辨法,这场武当山的拜师大会持续了整整十天,论道不下百场,明玉道人未尝一败,三山八洞派主无不拜服,称其“道心无双”。

自北宋末年起,战乱频频,金元游牧民族屠戮无数,许多道门的支脉都在这个过程中被毁,甚至连道书都被抢走或焚毁,也没有足够的条件去培养弟子习武了,在这样黑暗压抑的时代背景下,难免各家传承断绝,哪怕留下了本派的核心思想,也缺少了通往这条路的办法,导致武功衰弱,法脉断绝。

明玉和他们论道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本派的精髓多有流失,导向天道的比重低了,人在战乱绝望中向宗教渴求的比重高了,甚至有大量迷信的思想出现。

对此,明玉也没有辩驳太多,只是柔声道:“人心有情,情和意念都是一种力量,所以‘信’是有力量的,教看不到方向的人去相信,让在痛苦中无法解脱的人相信,比起打破希望的清醒,有时候,这也是一种无奈的善意、一份慈悲。”

慈悲慈悲,无悲心,何以慈怀?正是因为人世间的痛苦不得出,才给乱世中如蓬草一样的人一根火柴的幻想,聊以慰藉。

“只是,你自己要想清楚,你求的是人间的一隅安宁、自我沉浸,还是走出一条通往真、道的路、坚定无悔。”

那因全家在战乱中丧生,孤身跟随路过的师父做了道士的修者无言,向对方行了一礼,而后道:“适才我听道长说,内外兼修之理,以五德居五脏,去心中杂念,培养胸中清正之气,此理融合儒家德义浩然之说,是为‘养人’、‘养性’,可如今乱世,道消魔涨,见世间荒唐逆德人事,我心中嗔恨难消,杀心顿起,悖逆贵生之德,又该如何去此杂念呢?”

这已经不是道理之论了,而是问她这些“修养自己”的道门法诀,讲的都是清净自然,该怎么在乱世中守住道心安定。

明玉依旧柔声含笑,道:“人身如土,气流是水,水土和谐才能养出自性,你若觉得心不定,那就去解决让你不定的缘由,直到五德归位,内府恢复平静,以顺心中之气,和合水土。”

修者沉默了片刻,缓缓问道:“您的意思是,我不可因贪嗔之念起杀心,却可以为了平顺自身的五德而消除外魔?这有什么区别?”

明玉歪了下头,道:“若你起逆德之心杀人,是意念不定,杀人后你会觉得愤怒、欢喜、恐惧,不利于修行,若你顺应心中五德去消弭外魔,那杀人后,你只会觉得心中平静。”

“你所求的不是杀人,而是平静,心若不静怎得自在?咱们修道就是修天人之道,顺自然之理,生老病死、万物生杀本就是天理,又不是佛家有杀生大戒。”

修者沉吟,他解下腰间长剑,双手执剑握拳,又行了一礼:“道行唯微,言语轻浅,不若起而行之。在下龙门支脉、明霞洞弟子,道号平阳,向明玉道长问道。”

道理说通了,谁都能懂,但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很多人即便走在这条路上,也不知前路通往何方,这才是“开山”的意义,因为“山”的存在,让来者见到它的方向。

那些留名千古的宗师们,就是这条路上的道标,让所有有心和他们同路的人,能一问前景。

而在这武道昌盛的世界,他们展示道路的媒介,就是武功。

明玉从讲坛的蒲团上站起了身,她没有取剑,只是向他展开了双手,示意以拳掌回应。

平阳子是个看起来四十多岁的道人,他骨架颇为宽壮,就是身上没什么肉,显得人很瘦,其实脚下很稳重,并不是轻灵的路数。龙门一脉是当年全真道丘处机真人所创,其师王重阳提倡修道当去酒色财气,断绝尘缘,出家在观,自全性命,这一脉的剑术也因此冷至无情。

他见明玉不用剑,微微皱眉,心道自己不能逞兵器之利,就要换一把木剑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