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仵作 第121章

吴蔚赞道:“这个改进很有必要,省得扯着喉咙喊了。”最主要的是老人的年纪一年比一年大了,特别是柳老夫人,还是独居的状态,万一有个身体不适,也能及时把消息传递出来。

果然,一直没怎么说话只顾着笑的柳老夫人,主动上前去扯了扯绳子,听到隔壁清晰的铃声传来,她的笑容更深了。

张老爹背着手,满意地点了点头,感慨道:“狗子还真是这块材料,举一反三,做的东西也细致,我这一路摸着家具走过来,一点儿毛刺都没有,漆面刷的也细致,手艺不比他爹当年差了。”

……

张老夫人又拉着柳老夫人商讨了一会儿这两个耳房要如何布置,才随着众人一起从耳房出来,穿过回廊过了一道四方门,来到了后院。

院子的正中间是给狗子临时搭起来的工棚,地上堆放着少量木料,更多的则是等待刷漆的家具半成品。

狗子此时正双手拿着一个木工用的刨子,反复在一块木板上打磨,木花从刨子口钻出来,这一步是为了让木板更平整。

狗子专心致志,手上的动作时缓时急,一双眼睛紧盯着木板,连院子里进来这么多人都没察觉。

栓子偷偷看了吴蔚一眼,见对方并无不悦才放下心,快步上前,在一个柜子上敲了敲,唤道:“狗子,停停,你看看谁来了?”

狗子方才“如梦初醒”抬眼看到所有人都站在自己的不远处,对着自己微笑,当即有些不好意思,放下手中的刨子,两鬓还沾着木屑,歉意地说道:“我手里还有一点儿活,想着赶紧干完……”

狗子的目光最后与吴蔚对视,笑容有些腼腆,吴蔚同样以微笑致意,收回目光,吴蔚转头看了柳翠微一眼,见到了对方眼中是同自己一样的了然。

吴蔚和柳翠微明白:狗子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她们一个答案。

第180章 一首送别

栓子说道:“你就先别忙了, 我都帮你说了一路了,剩下的你自己带着大伙看看吧。”

狗子点了点头,出了工棚, 指着原本的西厢房说道:“这间按照蔚蔚姑娘之前说的, 改成厨房了。里面是双眼的灶台,能放两口锅。我还打了几个木架子和木桶, 方便存放粮食蔬菜, 这边还有空……”狗子指了指厨房里的大概几个平方的空地,继续说道:“你们自己看是放两个水缸,还是放酱菜, 泡菜坛子, 都使得。”

见狗子这就介绍完了, 栓子有些急,叫道:“狗子, 底下,底下!”

狗子这才想起,说道:“对了, 我在地底下埋了火道,一直连到正屋的火炕里, 烟往上走,从烟囱飘出去。这条火道能通热气儿,虽然不如在堂屋直接烧灶来得暖和, 不过睡在上面也不会冷的。”狗子跺了跺脚下的地砖,明显有一条是新铺设上去的, 一头连着西厢房, 一头连着吴蔚和柳翠微的卧房。

吴蔚的眼前一亮,想到了地暖的可能性, 既然铁匠铺连榨油机所需的设备都造得出来,那么……是不是管道也可以造出来呢?

不过这个要从长计议了,最近吴蔚都在想着给榨油机更新迭代的问题,已经做过好几次实验,效果都不是太理想。

就像一张零分的试卷,从零写到六十分或许容易,但从六十分再到八十分就需要一些格外的努力了。

厨房对面的东厢房,就是吴蔚的书房,屋内的主要框架已经打好了,该放隔断的,该安置的柜子,剩下的还没有完工。

狗子进到书房里比划道:“这个位置放蔚蔚姑娘的书案,头午阳光从这边的窗户照进来,写字也放便的。”狗子指了指书案左侧的窗户,别人或许不能理解狗子的表达,但吴蔚却明白了。

光源在左边射入,自己是右手写字,那么手臂和笔的阴影就会投射在右侧,如此不会在书写的位置留下阴影,这可是一道高中地理题目呢!

狗子虽然不如栓子那般健谈,却非常细心,能够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装修方案,此等品质和思维,天生就是干室内设计师的材料。

即便是在蓝星,也有很多设计师在设计或者是装修房屋的时候,只顾美观和所谓的“品味”却忽略了实用价值,导致许多业主后续还要根据需求二次调整。

狗子并不详细解释,继续说道:“这边可以放个茶台,放个小泥炉烧水喝茶,主位在这边,对面放两把椅子,左右还能各放一个凳子,茶台我已经在做了,再有个三五日就能做好,这边我准备放一个柜子,那边的窗边……隔断后面可以放一张软塌,蔚蔚姑娘算账算累了,就到后面去躺一会儿,这里……放一个铜炉,夏天熏香,冬天烧炭取暖。”

……

由于主卧的家具都没有打好,也没什么可介绍的,后面的两个浴室和杂物间是私密的地方,众人也都没进去。

只是狗子又领着众人出了院子,绕着院墙走了一圈,介绍他铺设的排水渠。

古代的排水历来是个问题,一般民房的排水大多会直接倒在门外。吴蔚和柳翠微从前住的半山小院,也是借助地势倾倒在山上,总之本着一个便利原则。

但是像新宅这样铺了地砖的院子,生活污水的处理就比较麻烦了,要么就是出人力把污水挑出去,要么就是像狗子这样,在四面院墙的角落都砌了一个四方的水槽,水槽的一端连着出水口,从院墙的底部流出,经过排水渠,让污水流到离宅子较远的地方。

有了这四个水槽,住在宅子里的人无需出户就能把污水倾倒出去,非常方便。

狗子设计的排水渠一路向院子后面的树林延伸。后半段学着吴蔚使用了竹筒,节省银子。

……

宅子看完,两家人没有不满意的,两位老夫人凑到一起商量搬迁的日子,温锅宴定几道菜,摆几桌,食材去哪里买,哪家的猪肉更新鲜……

吴蔚问另外几人道:“算算日子,你们还来得及吗?”

几人互相看了看,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张水生。

张水生说道:“我想着让他们先回去,他们出来的日子也久了,该回来报个平安了。家具还要过些日子才能打完,房子也得再晾凉,等到温锅的前一日,我再把他们接来。”

“如此也好。”吴蔚点了点头。

栓子走了过来,对张水生和吴蔚说道:“蔚蔚姑娘,水生哥,我想留下来,给狗子当个帮手,跑个腿儿啥的。”

“那你家里的地怎么办?不需要回去播种吗?”吴蔚问道。

栓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家……我爹不是长房,当初分家就从我爷爷手里分到了不到一亩的地,去了税也就没剩下多少了。我平日里就靠着村里的几个哥哥带着,赚些粮食,铜板,补贴家用。张全哥还带着我跑过货呢!去年……收成不好,我家的底子薄,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我爹就做主把地卖给了我大伯,换了些粮食回来。”

柳二娘子惊呼道:“你们家把地给卖了?”

张水生也拧着眉,问栓子:“这么大的事儿,你怎么也不和我说一声,旱情不过是一时的,帮衬一把也就过了来,把田产卖了今后可如何是好?”梁朝施行的是人头税和土地亩数并行的税收政策。

田产在十亩以下的人家,按照人头收税,十亩以上的则按照亩数收税,如此虽然可以让税收尽可能地公平,还是会令部分百姓受苦。

如栓子家的这种情况,家里大人小孩加一起总共七口人,却只有七八分田地,尚不足一亩,日子可想而知。

好在栓子上面还有个哥哥,平日里栓子的哥哥锁子负责耕田,栓子就跟着张水生做灵活,或者跟着张全出去跑货,赚些粮食和铜板补贴家用。

如今,栓子家把田地卖了,今后连交税都成问题了。

“€€!我爹说了,自家的日子还得自己过。我们哥俩还能让老的饿死了?卖田也是一时的,等以后我和我哥赚了银子,我们再把田地买回来。过几日我哥也要出门,他去仓实县那边,听说码头上有许多日结工钱的活,想去试试。水生哥,蔚蔚姑娘,我其实是打算到泰州矿山里做活的。我听狗子说……”

吴蔚见栓子支吾起来,接过话头说道:“你想留在泰州给狗子打个下手,和他一起做工匠?”

“是!我就是这个意思,我和我哥这么一走,家里就剩下大嫂带着两个孩子照顾我爹娘了,仓实县太远,回家一趟不容易,我得时常回去看看,可矿山那地方……那是官家产业,哪里容得我说走就走?我虽然木工的手艺不如狗子,但是我可以学,我可以先从学徒做起,只要管吃管住就行,没学成手艺……一个月能给我十个铜板就成,让我带回家里去交差,狗子说,他愿意教我!”

张水生的父亲痛心疾首地说道:“知道你家不容易,可是再不容易,也不能把田产卖了呀,你爹真是糊涂了!上次我回去,我看出他有心事了,怎么就不和我说呢!唉!”

吴蔚想了想,说道:“提供住宿倒是没问题,狗子是成手的工匠了,带一个不要工钱的学徒,我想牙行会同意的。你们俩都考虑清楚了?”

“蔚蔚姑娘,你看我的手艺还成吗?”狗子反问道。

“我觉得很好,大家都觉得很好。”众人也纷纷应和。

“那我和栓子就留下来不走了,劳烦蔚蔚姑娘和牙行的人说一下。”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

次日,张家摆了宴席,款待六人,为其中的四人送别。

虽然来的时候这四人已经知道了栓子的打算,但没想到狗子也不回去了,算上张全和张水生,张家村与他们要好的同龄人,一下子少了四个,多少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

虽然不舍离别,却也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们四人家境尚可,又不像狗子有一门傍身的手艺,唯一的本事就是种田,只能回到张家村去,只是这一别,虽然只有几十里的山路……却也是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其余人吃完以后纷纷下了桌,留给几位年轻人话别,就连柳二娘子也抱着柱子下桌了,唯独吴蔚被张水生留了下来。

吴蔚觉得是自己蒙受这些人诸多帮助,可在这些人心中,吴蔚同样是帮了他们大忙了。

吴蔚给了每人二两银子的工钱,不过是请泰州本地工匠所需的三分之一,可这二两银子够他们一大家子用好多日子了。

酒至微醺,情谊浓。

吴蔚听着他们说起年少时的趣事,感受着阵阵笑声中的不舍,也被深深地触动了。

忍不住低声唱了一首《送别》,听得几人泪洒当场。

一曲终了,众人还沉浸在歌曲的情绪中,沉默着。

吴蔚默默端起酒杯,在心中致敬这份慢慢的情义。

这一刻,吴蔚很感激这场穿越,让她体会到了离开一切电子设备后,别样的人生。

也是蓝星永远都回不去的时代。

第181章 媒婆上门

第二天, 张水生驾着马车送走了四人,也带回了一个张家父子共同的决定。

张家所有的田地,包给栓子一家耕种, 秋天的收成, 两家对半分。

如此,栓子的哥哥锁子也就不用去仓实县了, 张水生家的田地, 两个壮劳力耕种正好。

……

与此同时,吴蔚唱的那首《送别》也被人抄了歌词,送到了宜王府。

吴蔚以为曹天旺派来的这些伙计, 可以算作是高宁雪的人, 可事实是……

这些人都是宜王的人, 在宜王动了要启用吴蔚的念头以后,他们就成了最好的眼线, 米庄里的一丁点儿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宜王的眼睛。

一转眼,宅子和家具都晾好了,张水生买了好大一卷鞭炮, 祭拜了山神,土地, 门神,灶神,才把家具都摆了进去。

两天后就是温锅宴, 两家的东西早就归置的差不多了,就等温锅宴后, 就住过来。

张水生和张全驾着两辆马车回了张家村, 除了那四个帮忙的人,还带来了张水生的族伯, 就是那位白发苍苍,却守在村口送张水生一家回泰州的老人,以及这位族伯的一家。

如今这位族伯,是张水生父亲同辈中唯一的兄长了,安家此等大事儿,自然要请老人家前来。

……

一顿饭吃得热络非常,宾客尽欢。

张水生将年轻男子安排在了榨油坊的二楼,族伯一家则住在了新宅的前院,女子睡在柳老夫人那屋,男子睡在张老爹那屋。

老人喜欢热闹,柳老夫人正愁着自己的新屋子太过冷清,想聚一聚人气儿。

次日,张水生就将宿在榨油坊的四人送回了张家村,他们是家中的壮劳力,需得回去种田。

而张水生的族伯一家,在张水生父亲的盛情邀请下,又在新宅住了三日,第四日清晨也乘着马车离去。

……

如今榨油坊有了新的榨油机,张水生的日子轻松了不少,每日的出油量还比以前多了,赚的银子也多了。

柳二娘子的气色比住在榨油坊时好了不少,一副容光焕发的模样。

……

另一边,吴蔚好不容易熬到家里的客人都走了,宅子清净下来。

这夜,前院熄灯之后。

吴蔚拉着柳翠微到浴室美美地洗了个澡,洗澡时不免要互相搓背,吴蔚好生服侍了柳翠微一回。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