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仵作 第182章

“无他,唯手熟尔!”吴蔚感慨地说了一句。

张嵩眼前一亮,默默将吴蔚的话记了下来,他觉得吴蔚这寥寥几个字里充满了霸气,一股睥睨的狂傲和淡淡的谦逊,油然而生!

今后要是再有人询问这飞蝗石的手段,自己便可如此回答!

第268章 抵达扶桑

吴蔚身上的大氅换成了一件藏青色的斗篷, 脚下的冻土渐渐变软,马车在上面压过深深的痕迹,海州到了。

与吴蔚印象中的不同, 此时的海州热闹非凡, 要不是芦荟有些手段,他们这一行人怕是连住宿的地方都找不到, 大大小小的客栈都住满了, 最后是芦荟在海州城郊直接买下了一栋小院儿,这才解决了住宿的问题。

从季风洋流的角度来考虑,这个季节才是最适合出海去扶桑的, 商船出海后一路顺风, 反而是东方瑞和高宁雪出发的那个季节, 出海的条件并不好,所以那个时候, 海州城内并没有多少人。

……

按照宜王的计划,这一行九人,全部都乘船前往扶桑, 因为这商船上也并不安全,杀人越货的事情时有发生, 即便宜王对他派来的人很有信心,但若是吴蔚身边的随从太少了,难免旁人会起歹心。

等到了扶桑以后, 九人兵分两路:负责保护吴蔚安全的张嵩,张阳, 芦荟和小梅, 继续全程跟随吴蔚,任凭吴蔚调遣。剩下的四名车夫上岸后会找一个安全的地方隐匿起来, 若是吴蔚身边的那四个人有了什么闪失,也方便随时补充人手。

吴蔚到了扶桑以后,行踪就不宜太过张扬了,一行九人的队伍想要低调也很难。

上船的前一天,芦荟才给众人说明了宜王的安排,也是到了此刻吴蔚才知道,张阳居然懂得扶桑语!

果然宜王手下,人才济济。

这一路上吴蔚留心观察过,她觉得宜王给自己派的这几个人并不是随意指派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安排,小梅的能耐吴蔚是了解的,张嵩使了一手出神入化的暗器功夫,听东方瑞说:扶桑那边暗器手法很风靡,有这样一个用暗器的高手保护在自己身边,到了扶桑也不怕会遭到暗算了。

张阳身法了得,还懂得扶桑语。

唯一让吴蔚看不透的,就只有芦荟了。

芦荟除了保管财物,似乎什么都不用做,吴蔚也没有见识过芦荟的手段。

在芦荟的建议下,吴蔚等人又在海州买了几个储水桶,把储水桶里装满淡水,放到马车里,出发那日吴蔚一行人午后来到码头,这是一艘次日寅时出海的商船。

吴蔚他们来的已经很早了,等他们到渡口时,前面已经排了不少车马。

等了快两个时辰才上得船来,吴蔚在蓝星时也曾坐过轮渡,她知道以梁朝的科技,船上的条件定然是不能和蓝星比的,在上船之前吴蔚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可真正上船之后,吴蔚还是忍不住皱起了眉。

上船之前吴蔚就闻到了这股味道,登上甲板后这股味道愈发刺鼻。

那是一种鱼虾腐败后的腥臭气味,混合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气味。

芦荟掏出一块巴掌大的木片递给吴蔚,说道:“公子,闻闻这个会好些。”

芦荟给吴蔚的是一块檀香木,抵在鼻息下面以后,果然感觉好多了。

张阳来到吴蔚身边,低声道:“公子,一会儿到了客房会好许多,您再忍忍。”

吴蔚点了点头,见除了自己其余人都是一副淡定如常的模样,颇有些不好意思。

上了甲板后,船上的水手开始根据每人手上木牌的颜色分路,拿原木色令牌的需要从船舱上的一个小门通过,到甲板下面去。

绿色牌子的,是人货不分的,全程都和自己的货物在一起,吴蔚的四名车夫手上的牌子,就是绿色的。

很快就到了吴蔚,吴蔚亮出手中的点了一抹嫣红的牌子,负责分队的水手深深地看了吴蔚一眼,朝吴蔚比划了一个“请”的手势,说道:“一直往上走。”

因为吴蔚手中牌子的缘故,小梅和芦荟也直接通过了,张嵩和张阳则是蓝色的牌子。

吴蔚带着小梅和芦荟一直顺着木质的楼梯往上走,在倒数第二层的时候,张嵩和张阳进了船舱,和吴蔚她们则又上了一层,来到了这艘船最高的一层。

房间很大,比客栈里的天字一号房还大,船舱里还有几个气窗,只是窗口很小,需要拉动连着窗子的麻绳,将麻绳的一头缠绕在一旁的木栓上,才能洞开窗子。

窗户都是“铡刀式”上拉的,大概是考虑到海上的风浪,特殊设计出来的。

船舱里并没有外面的那股气味,但依旧难掩一股木头发潮散发出的味道。

芦荟打开包裹,从里面取出一个巴掌大的香炉,快速压平里面的香灰,扣上香印,撒下香粉,轻击印柱,抽离香印,一个云朵形状的盘香就成了,点燃盘香的一个点,盖上香炉盖子,袅袅的白烟无声直上。

芦荟这一套动作叫做“打香纂”,以前吴蔚在蓝星时也曾买过这样一套器具来打发时间,可十次里有八次都是失败的,剩下两次打出来的香,形状也是散的。

而且每次吴蔚都要用上十多分钟的时间,像芦荟这般,三两下就能打出一个完美的香纂,需要的可不仅仅是熟练。

香气溢散,空气中的那股子霉味消失了。

唯有极其上等的沉香,才有此等功效。

“公子,感觉好些了吗?”

“好多了,谢谢。”吴蔚由衷地说道。

芦荟浅浅一笑,转身去收拾行李去了。

将原本房间内的被褥撤下,换上她们自己带来的,再洗了净布将房间内的陈设一一擦过,茶具用沸水煮过,一一摆好,贴心地替吴蔚拉开椅子:“公子请坐。”

……

这一路上,芦荟除了这照顾人的本领外,没有展现出任何过人之处,吴蔚越来越好奇了,宜王绝不会指派一个只会照顾人的丫鬟随行的,这芦荟到底会写什么手段呢?

梁朝人好茶道,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泡茶手法,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候,围炉煮茶是最合适不过的。

随着水的沸腾,茶香也飘了出来。

……

这艘船在海上航行的十天,总算靠岸了。

由于房间的特殊性,吴蔚一行人过得很是平静。

吴蔚和小梅芦荟所在的房间,是整艘船最高的一间房,需要登上一级悬梯才能进门,而悬梯可以整体拉上去,收缩折叠后挂在门边上,只要吴蔚她们不把悬梯放下去,外人根本上不来。

之后从芦荟的口中得知:这间房需要一百两的房费时,吴蔚表示回去的时候还要再来一次!

反正宜王也不差这一百两!

……

船停在了一个叫“务古门”的港口,刚一停稳,码头上就聚集了大量苦力打扮的扶桑人,一看那些人特殊的发型,吴蔚就知道:扶桑这地方,对应的就是蓝星的那个地方。

吴蔚不由得在心中暗暗骂了一声:“晦气”。

张嵩和张阳与四名车夫合力卸下了船舱里的货物,吴蔚和芦荟小梅找了个干净的地方等着,期间有几个扶桑人上来搭话,见吴蔚三人并不懂扶桑语,讪讪离去。

之后又有一个梁朝打扮的中年男子过来搭话,一双贼眼在三人身上打量着。

说了没两句,吴蔚便给了小梅一个眼神,后者默默将手探入怀中,抽出一截闪亮亮的匕首,冷冷道:“滚。”

男子见小梅带了家伙,并不纠缠,狠狠地瞪了三人一眼,转身就走。

待到货物全部放好,张阳来请示吴蔚道:“公子,扶桑这地方不产马,需得雇上几个挑夫把咱们的货物运出码头,到了外面再找地方安置。”

“好,你去吧,我们等着。”

“是。”

大概一炷香的功夫,张阳带着十几个挑夫回来了,这些人里有大半上身打着赤膊,头上缠着一条白布,挑着扁担,上边挂着一捆麻绳,有赤足的,还有穿着草鞋的,下半身穿的也不能称之为裤子,更像是一块布围成的介于裙子和短裤之间的东西。

张阳指着地上的货物,用扶桑语吩咐了几句,那些人便开始工作了,将货物绑牢,挂在扁担上。

张阳招了招手,吴蔚抬眼看去,只见又有两个扶桑人抬着一个大号的“鸡笼”朝自己走了过来。

这码头上还真是卖什么的都有啊……卖鸡居然还这么有仪式感!

正在吴蔚感叹之际,张阳的声音又起:“公子,出了这片码头,外面的路很是泥泞,小人为公子传了一顶轿子来。”

吴蔚恍然大悟,原来不是鸡笼,而是驾笼。

所谓的驾笼,就是扶桑的轿子,与梁朝的大气,华丽不同,扶桑的驾笼,着重体现的是那个“笼”字。

若想入笼,非跪坐不可,即便如此,身高太高的人坐进去也会非常不舒服,非小巧袖珍的身型不可。

坐上这个驾笼之后,笼子里面的人的脸,那可真是正正好好对着前面轿夫的屁股,而且距离很近……

便是吴蔚这般好修养的人,看着眼前的这个大号鸡笼子,也忍不住满脸的嫌弃。

吴蔚在蓝星电视里也曾看过驾笼这种交通工具,哪怕是经过现代科技加成并美化过的,尚且一股子小家子气。

更别提眼前这个了。

“我不坐,你们谁想坐?”吴蔚说道。

第269章 芦荟有毒

吴蔚看向芦荟和小梅, 问道:“码头外面泥泞,你们两个谁坐轿子?”

小梅直摇头,芦荟则是捻唇轻笑, 垂首拒绝。

吴蔚看向张阳, 后者讪笑一声,来到那两个轿夫面前, 掏出两个铜板递了过去, 随即说了几句扶桑话,那两个轿夫便抬着鸡笼离开了。

打发“鸡笼”的功夫,那些扶桑的挑夫也把吴蔚等人的货物绑好了, 张阳快步来到最前面, 带着挑夫朝码头外走去。

张嵩和小梅一左一右将吴蔚护在最中间, 芦荟则背着硕大的行囊走在队伍的最后面。

随着脚步的移动,周围梁朝打扮的人越来越少, 扶桑打扮的人则越来越多,扶桑人无论是发式还是衣着与梁朝都有着巨大的区别,一眼就能认出来。

吴蔚也开始打量起周围的环境, 在这个时代扶桑人的身高明显低于梁朝人的平均水平,码头上看到的零星几个建筑也颇具扶桑特色, 只是这种特色是没有经历过后世的科技和审美加持过的,透出一股破败的小家子气。

或许是因为在码头谋生的人大都是苦出身,路上见到的扶桑人, 衣不蔽体者甚多,如蓝星电视剧里穿着精致服饰的体面人, 吴蔚连一个也没有见到。

挑夫随处可见, 还有些大宗货物被放置在一个类似板车的载具上,也是由人力拉着。

走了小半个时辰, 才出了码头,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脚下的铺设的石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泥泞的土地。

由于长年无人处理,这里的淤泥被人踩踏出了一种奇怪的光滑感,每每与足下接触便会发出一种粘腻的声音。

吴蔚看了看脚上的鞋子,有些后悔:早知道是如此路况,就不穿三娘给自己做的鞋子了。

这些挑夫只负责挑出码头,在码头外面还有另外一批挑夫,张阳€€着没过足面的淤泥又找来了一群挑夫,待货物交接完毕,众人继续上路。

外面的这些挑夫全部都是赤足行走,路的两边有些小摊子,买的基本都是鱼获,往往只有一个盆子或者两个木桶摆在那儿,便成了一个摊子。

走在这样的淤泥里,行路自然有些吃力,好在吴蔚这几个月跟着小梅练功,每日扎马步,提升了下肢的力量,才没有掉队。

……

又走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脚下的淤泥才渐渐变干,没有之前那么难走了。

街道两边尽是和风建筑,每一间商铺的门脸都不大,建筑与建筑之间几乎没有距离,街道狭长狭长的,透出一股逼仄和压抑。

店铺门头上也不见悬挂招牌,往往是一面旗,或者一个帘子充当招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