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土匪搞基建 第204章

“金丝楠木生长时间长,历代皇帝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都用金丝楠木,造成了一个朝代的皇宫比一个朝代小,如今蜀中还有不少金丝楠木,但以陛下的性格,大抵不会动用。”

蜀中的金丝楠木天下闻名,从前皇帝修宫殿都要从蜀中砍伐金丝楠木,他父王在位时,宫殿就是金丝楠木搭的。

当初黑熊寨打过去的时候,宫殿尽可能的保存下来了,听陛下的意思,说是要把金丝楠木建造的宫殿当成参观景点,只要给一笔钱百姓也能去参观。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刘奉一只差抓耳挠腮,因为宫殿从前是他们家的,现在给了陛下肯定是拿不到分红了。

“也好,每次皇帝要蜀中砍伐金丝楠木送去修宫殿,蜀中百姓的日子都会难过几分。”大兴土木别看几个字跟百姓关系不大,但只要有人骂暴君,都是少不了这几个字衬托。

“如今蜀中百姓日子已经好过几分,孙天信接手蜀中,我与此人相交几年,信得过他。”到底也曾是蜀中的殿下,还是心里念着蜀中百姓,像是他每年赚了钱也会资助蜀中的慈幼局。

“是啊,归入大齐,好像天下间的百姓日子都好过了几分。”此话不是说大齐治下就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人家,但和从前大部分百姓都如此相比,这会儿真穷到这个地步的实在不多。

因为大齐给各个地方的支援实在不少,任用的官吏又是陛下亲自选拔的人才,除了当真穷山恶水之地,一时间发展不起来,其余地方吃不饱饭的多是懒人。

谈话间,最前头的车驾已经远去,后面的队伍还在源源不断的进入城内,也不知道今天能不能全部入城安顿好。

渔阳皇帝住的地方是最早修建好的,只是没有雄伟的高楼,瞧着也不能说是皇宫。

君凯之过来就是忙着给京城过来的人安置地方,有世家聪颖早早在渔阳能够购房的时候出手买了房产,也算是有个安顿。

其他没有买房的暂时只能居住在大齐修建的官邸宿舍,宿舍其实也不小,至少工坊工地的宿舍是不能碰瓷这里的。

但有些一大家子人不少,就不能轻易安顿下,如果之后还买不到新房,多半是要把家里没有任官的孩子送去祖地生活。

“不过祖地肯定没有这里方便。”有官员已经查看过官邸,不说别的,单单是渔阳已经铺设好用水管道,已经让许多人不愿意离开了。

对寻常人来说,用水都是不大方便的,因为城里人多是要从井中取水,不说担水来来去去辛苦,单是井水吃空了,大部分人家就没水吃了。

所以一般供应城中街道的水井都是限量取,要么就只有等卖水的水车过来,实在很不方便。

富贵人家是没有这个烦恼的,因为他们想要用水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世家蓄奴就是为了让自己日子过得方便。

生产力不够的时代,人力不如牲畜,也是有迹可循的。

“只是北方一向少水,如此方便取用水,也不知道能否供应起一个城池。”以前吃水是不要钱的,大齐费了大劲修建水管,若是不收钱,百姓在家浪费水的行为一定得不到扼制。

可用水要给钱,恐怕又有人不乐意。

“水当然是要收费的,现在百姓吃水都是撒过药的,便是喝生水一般也不会闹肚子,只是味道不怎么好罢了,不给钱如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周肆向绥之解释,而且当初修建的时候已经让学习班把这事都宣传出去了,城中居住的百姓也早都接受了。

“城中百姓还好,乡下百姓大抵是不会愿意装水管的。”秦绥之很快想到问题,因为城中吃水的确不方便,以前用水井打水限量,不够用也只有去买水。

只要水费大齐收的不高城里的百姓多还是愿意用水的,但乡下百姓若是靠河,多是在河中取水,没有河也有山泉,用水比城里方便,而且不必花费钱,水管大抵是在乡下很难推行。

而且乡下不如城里,各个房屋都挨着,投入的成本不高,乡下的房屋都隔的不近,铺设水管的成本比起城里就要昂贵一些,且水管都是铁制,若是乡下百姓贪便宜,偷摸把水管偷了,也不是不可能。

当初沼气灯的铜管还有人打主意,若不是派了人巡逻,只怕是也会被人偷了去。

“嗯,乡下吃水暂时用不上水管。”周肆没打算一口气全部铺设,别说现在,就是上辈子老家也都吃的是山泉水,大齐的人均GDP比都不能跟上辈子比,就别想一口气变成大胖子。

乡下吃河水和山泉水肯定也还是有问题的,他只能让学习班到乡下多多进行卫生宣传,在医疗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防大于治,平时注意一些小细节就能少生很多病。

“看来未来还任重道远。”秦绥之突然感觉到了压力。

“不错,夫郞可要与我一块努力。”周肆不怕发展慢,而是怕不发展,从前是独木不成林,现在已经有很多小树苗了,只要用心呵护,用不了多久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

迁都后,渔阳彻底坐实大齐国都的名头,街上热闹程度比起京城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南境的说书先生也纷纷往北来,把在南境说遍了的故事重头在北面说起。

渔阳的茶楼是从早到晚都是坐满了人,可见生意兴隆。

街上还有耍杂戏的,也多的是人凑热闹,王小娘打蜀中过来任职,就被渔阳的热闹迷花了眼。

“果然是国都,明明还没有完全修好,已经比曾经我见识过的地方繁华好多。”王小娘也二十好几了,当初一家子在容州不过是破落户,得当时黑熊寨情报队的宣传,到了桥头县生活。

她也从桥头县的管事娘子一路干到蜀中,现在更是被调遣到国都,若是干得好,还能将一家子都安顿在国都。

即便当初她是打定主意要来国都生活的,但抱着和她一个念头的人不少,能够在这些人中脱颖而出,也是她的本事。

明明见识过大风大浪了,可真正来到渔阳,才发现自己的眼界还不够,因为她还为渔阳这样的新城吃惊的时候,陛下已经将渔阳这样的城池建造出来了。

这就是凡人和陛下之间的差距,不过王小娘并不遗憾这样的差距,甚至觉得越大越好。

但还是不得不说渔阳城真的很大,从城门口到官邸如果想少走几步路,就在街边的告示牌下面等公用马车,花不了几个子。

城内的公共马车速度再快也快不到哪儿去,毕竟人来人往的,可是单要走路就久了,王小娘身上还有行礼,自然还是坐马车方便。

给了新币,马车在路上走走停停,半个时辰后,才在王小娘的目的地停下来,宽敞整洁的官邸与居民建筑不一样,即便是第一次到渔阳,也能看出这里的建筑非同凡响。

王小娘去了官邸报道,她也算是有编制在身上了,算不得什么大官,但只要肯干也是能往上升的。

官府知道她没有住所,给她批了宿舍,因为没有拖家带口,官职也不算大,宿舍是不大的一人间。

以前王小娘住的宿舍都是二人间,在渔阳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能得这么一个不大不小的房间已经是极好的。

房间内有床、桌子和衣柜,其他物件就要自己添补,知道这次过来路途遥远,王小娘也没带多少东西,就是准备在渔阳添置。

像宿管打听了买东西的地方,王小娘便匆匆过去,床是炕,这个天已经冷了,被褥自然是要买棉花的,衣裳倒是不急,碗筷得添置。

屋里不能做饭,但外头有建公用厨房,王小娘自己是没有手艺,打算还是跟从前一样,要么去食堂吃,要么在路上买点小吃食解决。

对了,银镜得买一个,平日里梳妆也方便,还记得在南境的时候,一方银镜可是贵的不得了,现在价格低廉的让从前购买银镜的世家都大呼陛下抢钱。

对了,还有……

————————————

“终于回来了。”李三川带着人手回到祁州,看着和过去没什么两样的鹿鸣府,这支从梁国过来的情报队成员们都热泪盈眶。

虽然很不多汉子老家并不在祁州,但跟在大当家身边,也在祁州生活了十几二十年,比在老家待的时间都要多。

说祁州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也不为过。

“兄弟们先回去歇歇,咱们停几日就要动身去渔阳,该交代的可要交代清楚。”

“知道了李头儿,一路上你说了百八十回了,我们这记性还不至于老年痴呆。”

“你小子知道老年痴呆什么意思嘛,就叽叽歪歪。”

“咋不知道,人大夫不是都给咱们说了是种病,记不得事嘛。”

“滚蛋,没事尽会贫嘴,这次去渔阳可是有要事,你们皮给我紧紧,不然陛下跟前犯了错,我可救不了你们。”

“放心吧,李头儿,咱们听话着呢,家里人正等着,就不陪你瞎唠了。”

李三川瞧着这群小子跑的快,也不介意,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跟他一样孤家寡人,没有媳妇儿还能没有爹娘嘛,好在李三川在鹿鸣府有几个朋友,比如当初跟他们一块做事的夷人小年轻,正好也几年不见了,去拜访拜访。

第268章

阿东作为最早一批下山的夷人,算是享受到了最多的红利,而阿东呢又很敢闯,不算夷人更年轻一辈,阿东算是最有出息的一个。

因为阿东在鹿鸣府给爹娘置办了房产,娶了媳妇过后自立门户,孩子都两个了,凭借阿东的本事,日后孩子就是没有本事也能安稳过一辈子。

“李头儿?”阿东听到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外头站着晒的黝黑的李三川,差点没认出来,“你们回来了。”

“嗯,有事要渔阳给陛下汇报,赶着在鹿鸣府歇几天,你也晓得我孤家寡人一个,便过来看看你。”

李三川打量阿东,胖了,也比从梁国回来的时候白了许多,打扮不见半点夷人模样,若不是李三川知道阿东是下山的夷人,还以为跟前站的是彻彻底底的汉人。

“那李头儿来巧了,今个儿我休息,赶紧进来坐坐,正午在我家吃饭,我娘子手艺很好。”阿东成亲过后没了往日的拧巴古板,一举一动也比当初在梁国做事时圆滑不少,看来成亲还真能改变一个人。

“叨扰了。”李三川也没客气,进屋过后他打量阿东家里,几年前修建的新房没有半点陈旧,瞧着跟新屋一样可见住在里面的人很爱惜。

阿东的娘子也出来见了客,知道是自家丈夫从前的上司,更是热情的招待起来,上了茶水后,交代阿东照看两个孩子,就匆匆忙忙出门买菜去了。

居民区都分划的有菜市场,里头都是乡下过来卖菜的人家,二道贩子也不少,便是傍晚去也是能买到菜的。

“弟妹瞧着是个能干的人,你小子有福气。”李三川喝过一口热茶,逗弄阿东的小儿子,小娃娃不过一岁多,连走路都还踉踉跄跄,正是好玩的时候。

“可不是,对了李头儿,你们这次去渔阳还会回梁国吗?”阿东在梁国做过一段时间差,对梁国的情况也了解,大齐今年才把西姜打下来,在他看估计没那么快继续用兵。

“回,本来我们该是等陛下准备打梁国的时候再回渔阳,但大齐一统三国的消息传入梁国,梁国的贵族们就怕了,纷纷讨好咱们,看模样是想要借我们的手试探大齐对他们的态度。”

梁国已经没有从前封闭了,至少中原的消息或多或少能传过去,虽然都是落后几个版本的消息,但对半点都没有进步的梁国来说依旧振聋发聩。

中原一分为三,打生打死给了梁国喘息发展的机会,现在中原又统一了,学过历史的都知道,一旦中原统一,靠中原附近的小国好日子就到头了。

就说周围的国家哪个没被中原朝廷揍过,当然他们也想反揍,但武力值一向是比不过中原朝廷的,很多国家都已经躺平了,想着一旦中原朝廷统一,他们就送礼朝贡,虽然给出去了一些钱,但也买到了平安啊。

只是大齐这个朝廷跟以前改朝换代的朝廷不一样,听闻大齐没有世家贵族,梁国的贵族就开始害怕,因为它就靠着容州和蜀中,但凡大齐有想法,头一个打的就是梁国贵族。

于是在大齐打过来前,梁国贵族们主动给大齐抛橄榄枝,只要大齐不打他们,保管每年都给大齐朝贡。

“梁国看起来国土面积不小,但真正住人的面积还不如容州,他们即便给陛下朝贡,也拿不出什么好东西。”阿东也是见识过梁国的穷困,不是他说,梁国比南境鸡肋的多,拿下梁国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通过梁国走陆路控制海外藩国。

而且梁国也很难治理,因为梁国夷人数量远超汉人,加上虫蛊也多,不是什么宜居之地,想要开发梁国,怎么也要等中原人口多起来后再说。

“这肯定的,不过陛下暂时不想动兵,可以给梁国喘口气,朝贡嘛,蚊子再小也是肉,他们愿意给大齐肯定没有不要的。”不说钱,光是面子上也好看。

大燕占据中原这么小一块地,过来朝贡的小国还有不少呢,总不能大齐把三个国家都打下来,还没几个过来朝贡的小国,岂非是有损天朝上国的威风。

“可要是接受了梁国朝贡,日后拿什么当借口起兵?”阿东也读了不少书,打仗往往需要一个师出有名,别看黑熊寨打大燕什么都没说,但那群书生已经在编撰大燕皇帝昏庸无道,大齐陛下拨乱反正的理由。

“借口很好找,你以为历来中原出兵边境小国都是小国惹事的么?”李三川看了一眼阿东,这小子还是没读懂史书上的精髓。

边境小国大多都是有逼数的,明知道中原势力是不可抵抗的存在,还敢兴风作浪,那不是嫌命长吗?

别看史书上中原打边境小国个个都师出有名,其中的名指不定就是中原暗地里促成的,不管小国认不认,只要史书上认,中原朝廷就占理。

这还是从前儒家兴盛的时候为了面子上好看做的表面功夫,现在陛下又不重用儒家,不知道还要不要遵循儒家师出有名的规矩。

说不一定,陛下直接闪电拿下梁国,对外宣传光复故土即可,真要是把前几朝的舆图都算上,大齐还有好多地方没拿下来呢。

“你们汉人就是狡猾,我还以为史书上记载的都是公正的,没想到竟然还藏了这么个心眼。”阿东嘟囔。

“哈哈,史书可都是胜利者的讴歌,春秋笔法不知道遮掩了多少事实真相,你信也可以不信也可以。”李三川最开始读史书的时候也和阿东一个样,直到被陛下点出了一些被扭曲的事实,当即三观破碎,之后再看史书他也只学史书上古人如何用计不要脸,绝计不会百分之百相信上面写的东西。

“你都这样说了,我还怎么信。”阿东摆摆手,左右现在他也不跟情报队一起干了,史书上怎么写他也管不着。

“现在的工作还好做吗?”李三川也点到即可,不再说梁国的公事。

“不算难做,我主要是管祁州下山的夷人,但算起来祁州的夷人不多,大家伙又是最早下山的一批,渐渐习惯山下的生活,没什么人闹幺蛾子。”

当然蛮不讲理的人哪里都有,夷人和汉人遵守一套律法,所以该怎么判阿东也都能从律法里找到,也不算什么难缠的事。

“看来祁州的夷人已经以你为首了。”

“算不上,不过是占了最早下山的便宜,当初要不是马叔头一个找到我们寨子,估计好事也轮不到我头上,这几年下山的夷人年轻人,不少从县学府学毕业,也过了官吏考核,瞧劲头可比我足多了。”

阿东也算是有过奔头的,只是成亲了心思就不在工作上,不然按他以前的聪明劲,多干几年早就高升了。

“自然是不一样,县学府学出来的都是经过正统大齐教育的孩子,咱们连读书都是靠自己,比不得他们,不过也好,念书出来的孩子总比咱们要有出息。”

“可不是,也是我家两个生的晚了,也不知道等他们到了年纪是否还能赶上好时候。”百姓心里,首要的出路肯定还是当官,以前读书困难,能够当官那都是祖坟冒青烟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