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当官没那么难了,可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往后走官吏考核必然要缩紧,名额少了么,大批孩子自然也当不了官。
“也不止当官一个出路,现在做生意当工匠日子也好过,教书也行,没那么辛苦。”总归李三川要是有孩子,肯定不让他走他的老路,大齐境内干什么都能混口饭吃,做情报太辛苦了。
“说的也是。”阿东见大哥儿扯着袖子要荡秋千,神色也柔和下来了,老话讲孩子能一辈子平安无事就行了,多大出息也是不指望的。
他这个做爹的给孩子铺好后路,以后衣食无忧就是,至于孙辈他是管不到了。
两人又谈了好一会儿,直到阿东娘子都筹备好吃食,一家子就在饭桌上边吃边聊,到了夜里李三川才回自己家歇息。
如此过了几日,李三川才带着弟兄们去了渔阳。
……
“梁国想要做大齐的附属国,反应倒是快。”周肆收到李三川的消息,叫来朝中几个议事的,说起这件事。
“梁国是弹丸小国,从前不过是中原一个州,做附属国都是抬举他了。”邢堂明是跟梁国贵族打过交道的,他很是看不上梁国贵族那一套规矩,照他们折腾下去,梁国亡国也不过是迟早的事。
“虽然是抬举,但咱们现在也没空收拾它,不如让他们先放松警惕一段时间,等咱们腾出手了,再一举拿下就是。”秦襄说的不大客气,但梁国势力如何大家伙有目共睹,对大齐来说,要拿下还真不是什么大事。
“不光梁国,像是西姜往西,北邙往北,都还有不少小国盘旋,如今大齐边境定下来,也要多多给这些国家扬一扬大齐的威风,就是现在咱们不好控制这些地方,也得让他们知道谁是老大。”
疆土面积越大越不好控制,对大齐来说,现在疆域已经不能做到百分之百控制,再更便捷的联络方式出现前,大齐扩张的步伐一定会受到限制。
“成,就先接受他们附属国的条件,正好还有两个月不到就要过年了,收点朝贡礼给他们一个露脸的机会。”周肆一锤定音,梁国他布局很早,只是西姜打下来拖了大齐太多人手,打倒是能够抽调出人手,但治没人。
梁国夷人又多,若是派遣治理的人少了,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陛下,说起来,海外不是也有不少国家知道我大齐威风,不若也给他们通通气,让他们派遣使者一起过来?”
“不错,自南珉出海赎回我大齐子民,不少海外藩国也是见识了大齐的手段,纷纷拜倒在大齐的威风下,现在大齐初立,这些想要交好的海外藩国的确该派遣使者过来一趟。”
“两个月时间够吗?”周肆心里计算,主要是消息得传回去,然后这些藩国需要做准备,再坐船过来。
往年估计这些人都需要花费一整年的时间,现在急急忙忙,不是叫人出丑嘛。
“今年不行就明年,左右咱大齐也得来一次万国来朝。”郑铁正是春风得意,陛下亲自赐婚,他和武疆也是修成正果了,就等着一个月后的婚礼,说话的口气自然也大起来了。
“万国来朝?”周肆摇头,“这点使者可算不上万国来朝,不过的确可以放点风声出去,看看边境的小国知道梁国主动投诚,会有什么反应。”
第269章 正文完
和大齐接壤的小国数量极多,但地盘都不大,有的也不过跟南境一个府差不多,这样的地界要打,根本不用出动多少兵力,只消得派遣三五百人带上钢炮就能拿下。
不过这些小国平日各自为政,真到了被灭国的份上,多还是会互帮互助,毕竟谁知道中原那个大怪物灭了一个国不会灭下一个,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之前不懂,但多被灭几次国也该明白了。
大齐立国已经一年多时间,西姜北邙都归入大齐手里,边境的城池开始动工重新修建城墙,再闭塞的小国也该知道中原这个地方势力又发生了变化。
起先他们不过是远远观望,但等大齐的商人从边境出来到各个小国做生意,小国们再装聋作哑不下去了。
中原又统一了。
这对边境小国既是一个噩耗,也是一个好消息,噩耗指的是他们又要被中原大怪物统治了,好消息呢,除开中原,其他接壤国都根本不敢碰瓷他们。
因为归入中原后,再敢挑起战事,就是对大齐统治的不满,诸位国家只要翻一翻史书就能找到自家先祖如何被揍的,便是几百年过去了,那种恐惧依旧像是印刻在血脉里。
也就是这个时候,大齐那边传出梁国要朝贡的消息,小国们还没商量出该如何面对大齐,已经有浓眉大眼的背叛了他们开始朝贡了?
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边境小国们纷纷上书,要求给大齐纳贡,中原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同小国使者一起过来渔阳的,还有不少小国商人,不得不说往西去的小国都是擅长做生意的,几百年前他们的先祖也到中原腹地做过生意,奈何后来中原乱了,这些小国为了不被裹挟在战乱里,就只能断绝和中原的交往。
现在重回大齐,这些生意人都露出痴迷的目光,因为他们像是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没有过度繁华的建筑,第一眼看去渔阳给人的感觉是冷硬、整洁,以及大气。
十驱并驾能够通行的街道给人的震撼不可谓不大,因为这在他们国家很少见,即便是王宫外的大道也开拓的有限,尤其是往西去,风沙很大,行走在上面必然满脚都沾满了沙子。
一路过来大齐的种种完全颠覆了这些商人的认知,果然中原和先祖口口相传的一样,是个神奇的地方。
“这些商人还是见得世面少了。”秦襄也关注外来的胡商们,可以说因为西姜锁住了小国到中原的道路,中原腹地已经很久没有胡商过来了。
“不是他们见得世面少了,而是咱们发展太快了。”黄娘子掌管商贸,这些胡商过来做生意,自然是要过她的手。
“不错,的确是日新月异,我有时候都觉得有心无力,跟不上陛下的想法。”秦襄自认为不是迂腐书生,但对于拥有无穷无尽奇思妙想的陛下,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现在就跟不上了,等老当家出海回来,岂非是要被远远抛在身后。”陛下可是说过,老当家出海最重要的任务除开新种,就是带回橡胶树。
“不用老当家回来,就说现在高等学府那些毕业的学生弄得东西,我都感到害怕了。”电,在秦襄看来只有打雷下雨时才会出现,而且电这个东西很危险,人如果被雷劈到基本是没有活路的。
可偏偏陛下人为制造了电,虽然还没办法大规模施展开,但秦襄永远记得第一次见到电花闪烁的模样。
那时,已经跟陛下做了十几年唯物主义的书生又开始怀念从前的鬼神之说了,陛下当真不是神仙下凡吗?
“秦大人可不能害怕,至少未来几十年朝廷还要靠秦大人做顶梁柱。”
“唉,几十年就算了,再干二十多年,我就打算退休了。”秦襄虽然在陛下的鞭策下,已经成为一个很好的牛马,但想想年事已高的时候还要熬夜工作,不如让他一头撞死。
权利的确很吸引人,但大燕的当权者,有几个夜夜殚精竭虑的,多还是享乐为主,大齐这里,当官的条条款款限制了他们享乐自由,如此想要图个清净,唯有等退休过后。
孙大夫说他身体倍棒,活到八十不成问题,六十岁的时候退休,余下二十年他可要好好养老,没事养只鹦鹉逗趣,要不就去几个老友家里下下棋,再不济去茶楼听说书先生说书也是好的。
总归不能工作到死。
“只怕到时候陛下不放人。”黄娘子偷笑,秦襄是个很好用的人才,陛下很重视,大燕过了六十还多的是继续当官的,没道理大齐会放人。
“哼,黄娘子话可不能说太满,我六十的时候,陛下也五十好几了,小殿下也长大成人了,自古皇家继位总有波折,按咱们陛下不把权利放在心上的性格,说不得五十好几直接让位给小殿下也未可知啊。”
不然就陛下这个体格,长命百岁是不成问题的,真要等陛下没了再让小殿下继位,保管要闹个血雨腥风。
天下岂有七十岁的太子乎。
“小殿下继位莫不是秦大人不能继续做事了不成?”
“自然是能,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后来者这么多,咱们到时候可不一定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说不得还不到六十你我就要被新人顶替。”
秦襄反正是清楚,有陛下在,任何流连权利的人都一定不能够善终,别看他们是跟陛下起家的功臣,真到了犯错的时候,陛下绝对不会手软。
“有后来人最好,我也不想到了六十还忙忙碌碌。”黄娘子想想自己六十岁的时候,大抵头发都白了不少,苍苍老妪还要奔波劳碌,实在有点心酸了。
“说来大齐安定,黄娘子当真不打算寻个合心意的人共度余生?”秦襄以前是被催婚的,好在他有意结亲,这不有了合心意的夫郞就火速成了亲,连孩子都有了。
“我倒不知秦大人还有做媒的爱好。”黄娘子似笑非笑的看了秦襄一眼,要说黄娘子没想过有一可心人共度余生,那是假的。
少女怀春,当初穿上嫁衣坐上花轿时有多期待,后来差点被族中长辈淹死时就有多失望。
从那时候起她就明白一个道理,手中要是没有权利,她连自己的生死都左右不了,幸好陛下当时派人救下了她,也给了她第二次活命的机会,打那时候起她就不在想成亲的事。
这些年来,她东奔西走,工作上的事已经耗尽大部分心神,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私事。
如今么,黄娘子更发现一个人生活的好处,现在她位高权重,过来攀附的人多半居心不良,她可不想为了个可有可无的男人前途尽毁。
“算了,我不过那么一说,黄娘子一向伶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便是不成亲也能过得很好。”秦襄自然不是讨人嫌的,黄娘子没有成亲的意思,他还能逼着人成亲不成?
先不说不符合他秦襄为人处世的规矩,单单是陛下都不管臣子私事,他插手未免有越俎代庖的嫌疑。
“秦大人方才还说自己跟不上大齐的发展,我看都是借口。”黄娘子打趣,自古以来成亲生子,那都是打出生就既定的人生轨迹,除非出家了却尘缘,才再不提俗事。
别看黄娘子洒脱,但她不成亲还是有不少诟病,就是大齐民间也没几个不成亲的,顶多是晚一些成亲。
“得了,黄娘子可别捧我了,这些胡人过来的使者已经到驿站了,我该去见一见他们。”秦襄可不敢再和黄娘子交谈下去,怕再说下去他八十都退不了休。
瞧着秦大人落荒而逃,黄娘子没忍住笑出声,能够跟在陛下身边的又有几个是常人,若非是到了她这个地位的同僚早就看开世俗的框框绕绕,她还真不一定做到离经叛道。
想想她入京后,在京城安顿的黄家找上门,族中长辈以势压她,爹娘以孝压她,明明黄家都指望她出面帮忙翻身,却连一个好脸色都不给。
还当她是那个从土匪窝出来任人宰割的小姑娘,后来黄家因为在祁州犯罪被清查出来,族中几个族老身上都没少背命案,被当街砍了脑袋。
她爹娘侥幸逃过一劫,却也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被送去矿区做事,她也未曾去看过,不知她爹娘在矿区是否整日还在咒骂她这个不孝女。
不过这些跟黄娘子关系不大,大齐虽然也认孝道,却不支持愚孝,至少她爹娘曾经同意淹死她保全家族名节就足够她们断了亲缘关系。
有朝一日,她爹娘要是刑满释放,或许她这个做女儿的还会去见一见,让他们看看曾经觉得叫他们蒙羞的女儿能够到达什么样的高度。
——————————
“赶在年关前过来的小国有十五个,这些使者都带了本国的贡礼,瞧着还蛮值钱的。”周肆清点过朝贡的贺礼,西边因为常出宝石,所以送过来的东西也多是宝石一类的东西。
往朝上到皇帝下到王公贵族也都喜欢这些亮晶晶的宝石,一枚品相好的宝石可以卖到极高的价格,这个时代也算是硬通货。
“大抵是梁国朝贡的消息刺激到他们了,不过这么短时间内很难准备这么多东西,可见的确是害怕大齐对他们出手。”
“就算我不对他们出手,凭借大齐对这些小国的潜移默化,说不得会自己闹出乱子。”人最怕的就是比较,以前这些小国固步自封,不和外界接触也就罢了。
现在大齐要主动接触这些小国,往更远的地方做生意,那么不可避免小国的百姓会逐渐得知大齐的各种制度,单单大齐没有奴籍一条就足够这些小国百姓震动。
“他们自己闹出乱子,恐怕是想要自立为王,并非愿意大齐过去做主。”
“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他们闹内乱的时候,出手打下这些小国。”大齐这会儿吃不下,不代表以后吃不下,周肆这人惯是喜欢未雨绸缪,做足一切准备只等东风。
“此事至少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筹谋,说不定到时候带兵过去的是阿岁。”
“绥之舍得阿岁领兵?”周肆都还没想到这上面去。
“舍不得也要舍得,你我只有阿岁一个孩子,大家族里也不是没出过爹娘争气,孩子不争气的例子。
阿岁日后要接手的是一个国家,他的一个念头牵连会很多人的性命,若是不自幼历练,你我如何放心将偌大的齐国交给他。”
虽说虎父无犬子,但历来雄主的孩子都不堪大任,除去父强子弱的缘故,还有帝王猜忌,不敢让孩子太过冒尖,怕被夺权。
他信他和周肆能够教好孩子,但前提也是孩子要有这个天分,实在不行也要做一个守成之君才是。
“绥之说的是,温室长大的花朵的确难堪大任,但打仗这事需要天赋,阿岁有本事也就罢了,没有还是不要勉强。至于如何让阿岁历事,我自有打算。”
有周肆这句话,秦绥之才算放心,他可不希望周肆好不容易建立的大齐栽在他们的孩子手里。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天子权柄太高,对百姓不是好事,所以周肆上位后一直在调整各方制衡帝权。
只是天下都是周肆打下来的,就算做了各方面制衡,在位的官员也是不敢真的冒头和陛下对上,因为陛下无论在军中还是民间,声望都极高,敢和开国皇帝叫板的臣子都没什么好下场。
揭过继承人的事,大齐迎来第二个新年。
这是大齐迁都后的第一个新年,礼部对其用心程度远超过在京城度过的第一个新年,加上边境的小国们前来朝贡,用来做新年宴会的庭院实在热闹的很。
周肆照例说了一些场面话,就让人开宴了,到底是冬天,北面又冷的厉害,庭院里有炭盆也不见多暖和,耽误久了,冷菜冷饭下肚,保管一个新年能撂倒不少朝中的左膀右臂。
大齐官职自然也分文武,但和大燕文武不和相比,大齐的文官与武官都是有一起起家的革命情谊。
就说以前不对付的秦襄郑铁,也能坐在一桌,痛饮好酒,因为文臣武将关系拉近,原本读书人看轻武将的风气也渐渐消散。
甚至看到几个参军的世家子弟拿了战功,还颇为羡慕,毕竟大齐不缺读书人,随着一代代府学县学毕业的孩子出来做事,便是连街边小贩也都是识字之人。
读书人想要出头远比在大燕难许多,日后从军必然也是读书人选择的出路之一。
“若非是我已经过了年纪,也忍不住想去兵营闯一闯。”秦慕之是大燕少有君子六艺都学的读书人,从前他的武艺就不错,只是比起正经领兵的人又差了许多。
真要说哪个男儿少年时没有仗剑天涯的梦想?奈何大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亏得秦慕之读书上也颇有天分,不然秦家真出一个武夫,在当时对秦家的名誉也有损,且燕帝也绝对不允许秦家这样的大世家子弟参军。
“夫君还是算了。”崔涟摇头,打仗可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他夫君会武艺不错,但到了战场上那点武艺可不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