瞅瞅人家老宋家有那么多地,却只需要交那么一点粮,省下来的粮食都能卖钱,瞧着就让人羡慕。
本来去交粮税压根不需要那么多人去,但宋老大他们几个都争着抢着去。
一路上人家看到他们好几个人才交这么一点儿粮,纷纷好奇问他们情况。
宋老大他们等的就是这个时候。
开始忍不住跟别人炫耀起来家里三郎考上了秀才的事,惹得周遭一块钱来交粮税的人们更加羡慕了。
宋老大他们几个脸上能明晃晃的写着:羡慕吧羡慕吧?我们家可是有个秀才公的!
秋收过后家家户户都有了余粮,这个时候也都该张罗起婚事了。
陆家也是一样。
陆鸣的婚事就定在了这秋收之后,家里这一季的田地都是陆家大房在种着,所以这粮食也轮不到他们来收。
秋收的这两个月,陆鸣自家没有什么田里的活要干的,干脆去给高宛一家帮忙去了。
不过两个人到底还没成亲,陆鸣就说是高宛哥哥的朋友,过来帮几天忙。
不得不说,陆鸣这个举动倒是让高家上下对他有了很大的好感,等到农忙结束,高家上上下下都很喜欢他。
他跟高宛两个人的婚事也就更顺利了。
他们两个的婚事还是在上西村的陆家办的,毕竟要请村里人和亲戚朋友们吃酒席,所以还是在村里办比较方便。
陆鸣平时在外面干活,结交的朋友也多。这回他成亲,有好多从外地过来的朋友参加他的婚事,来的朋友多,随的礼也就多。
不过乡亲们还有亲戚朋友们随的礼,姜氏全都收起来了,准备到时候给二儿子还有二儿媳妇儿。
王氏看着这么多的礼钱,一口牙都要咬碎了,这本来是应该属于她的钱啊!要是这婚事是让她来操办的,那这些钱就全是她的了。
如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姜氏那个老婆子把钱都收了起来,她看的眼睛都红了。
陆鸣成亲之后,一家子全都搬到了县城里,而宋声也逐渐临近开学的日子了。
随着一场秋雨淅淅沥沥的落下,气温忽然转凉,树上原本繁茂的枝叶逐渐凋零,昭示着整个大地开始进入深秋。
宋声开始逐渐忙起来了,如今天气已经不热了,他要趁着开学之前,把原本就打算开的火锅铺子开起来。
手上还有几十两银子,光是租店面就得花去不少。
这租店面跟租小院不一样,要选人流量大的地段,而且不仅前面能做生意,后面还要带院子能休息的。
家里秋收的时候他也帮不上什么忙,跟家里人说了要开火锅铺子的想法,家里人纷纷支持,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做就行,如果缺钱的话,家里人给他出。这让宋声心里很是感动。
家里边农忙差不多的时候,宋声让牙人带着找了好几个地方看铺子,但一直都没找着合适的所以迟迟没定下来。
正巧这个时候,宋声碰见了梁又明。
梁又明虽然今年在读书一道上十分努力,但毕竟底子不好,学的时间又短,所以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他也没有太难过,全当是一次考试经验,打算回了县学之后,继续努力读书,来年再战。
这天宋声碰到他,说道:“那天去县学看夫子的时候没见着你,本来想请你吃个饭的,最近什么时候有空,一块儿吃顿饭?”
梁又明不好意思说自己落榜之后心里还是有些失落,在家休息了几天,一直没去县学。拖着拖着又到秋收放农假了,所以两个人一直没见着。
这会儿碰见,梁又明道:“走走走,一块吃饭,这次可要你请我了!”
饭桌上,梁又明问道:“我看你今天是去看房子的?你不是快要去府城读书了吗?怎么还在看县里的房子?”
宋声说了自己的打算,刚说完开火锅铺子,梁又明就道:“火锅?那是什么东西?好吃吗?”
对于梁又明来说,人生一大乐事就是吃。之前为了一点好吃的,连迎春坊都去了。
宋声道:“给家里人尝过一次,他们都挺喜欢吃的,所以打算在县里面先开个铺子试试水。”
梁又明一听,眼睛里闪着一股跃跃欲试的神色,道:“要不咱俩合作开铺子吧,反正我在读书方面也就那样,要是开个铺子能赚点钱,我爹知道了说不定还能高兴几分。”
宋声听到他这个提议,有几分心动。他之前还想着,到时候去找一下崔夫人,看看能不能寻求一下合作呢。
现在梁又明提出合作开铺子,也是个不错的主意。梁又明跟崔夫人沾亲带故的,说不定能从她那里帮忙打听打听怎么样能够购进大量的辣椒。
“你确定要跟我一起开铺子吗?”宋声道。
梁又明压根就没吃过他口中说的火锅,也不知道以后的生意会怎么样,就说要跟他一起合开,实在是太信任他了。
梁又明道:“确定啊!不就是一间铺子嘛,要是亏了那就亏了,我也不差那点钱,你不用有心理负担。”
梁又明是个讲义气的,宋声知道他说这话是为了让他放宽心。
不过梁又明也有自己的考量,在他眼里,宋声这个人说话做事很有分寸。而且他知道宋声家里的情况,他说要开铺子,肯定是有把握的,不然也不会浪费时间精力在这个上面。
简而言之,他觉得跟着宋声有肉吃。
“好,那咱们两个做合伙人。”
梁又明笑道:“那合伙人,现在咱们的铺子还缺啥?需要我干什么?”
宋声道:“我今天跟着牙人看了好几处铺面,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你有什么知道的正在出租的铺面吗?”
梁又明道:“说说你的要求。”
宋声把要求都说完,梁又明思索了一下,道:“我家里好像有几处铺子很合适,印象中收益一直不太好,我娘好像打算关了之后做别的生意了,你先等等,我回家问问再说。”
铺子的事儿暂时交给了梁又明,宋声这边开始铁匠铺子定做锅子了。
他想了想,又把之前的图纸改进了一下,画了一张新的出来。
这次的锅子是带夹层的,将其分为了三部分,上面是圆形的锅,中间隔着一个铁片,将两种汤料分隔开来。
中间是专门来放炭火的,旁边还设置了一个火门,专门用来点炭放炭的。
下面放着一个小盘,主要是用来承接炭火的。烧完的炭或者需要炭火小一点,就可以把碳块放置到最底下这个小盘中,达到调节火候的效果。
这个东西做出来之后,铁匠铺子的匠人李大叔很是新奇,问道:“宋郎君,这个锅子设计的好生奇怪?是用来干嘛的?”
宋声没透露,只说是用来吃饭的,到时候他就知道了。
宋声光是定做这批锅子,就花了四十两银子。
这种锅子是用铁打造的,本身就要贵一些。再加上设计的又有些复杂,很考验工艺。
这批锅子一共做了二十个,光一个就花了二两银子,银钱就去了大半。
好在这铺子的事他不用操心了,因为梁又明第二天就告诉他,铺子的事儿已经安排好了。
他娘本来一听说他要开铺子做生意,是执意反对的,家里人都希望他好好读书参加科举。
但当他说跟他一起开铺子的合伙人是宋声这个案首时,全家人的态度立马就变了。
第二天就腾了个地段很好的铺子出来,给他们做生意用。
宋声跟梁又明商量,让他负责出铺子还有汤底的原料,而他则是负责汤底配方和吃火锅用的锅子。
还有后续铺子里的经营人手等等,都由宋声来安排。
实际上需要梁又明出钱出力的地方并不多。
梁又明一听只需要做这些就能躺着拿钱,十分高兴。
宋声不想占他便宜,毕竟人家这个地段的铺子确实不好找。
跟梁又明说铺子生意如果赚钱了,到时候就五五分账。
然而梁又明也是一样的想法,他只是出了个铺子和原料而已,就直接分走五成,这么大便宜,他可不能占。
最后两个人又商量了一下,决定扣除成本之后的净收益,四六分账。梁又明四,宋声六,这是梁又明坚持的。
第66章
商议好了一块儿合伙开铺子的事儿,梁又明想要先尝一尝宋声说的这个火锅。
纯粹是因为喜欢吃各种好吃的,梁又明对于宋声说的这个锅底十分感兴趣。
宋声就把新做好的锅子拿来了一个,又带来了炭还有锅底的料,请他试吃了一次。
因为没有辣椒,这次的锅是菌汤的汤底。
但菌汤的做出来也很好吃,汤底十分浓郁,也不知道是用什么熬成的,闻起来可香了。
梁又明把提前放好的菜和肉全都吃完了,还意犹未尽的问道:“下次我还要试试别的味道的汤底!这个法子真好,想吃什么加什么,合理的照顾到每个人的口味,吃多少就放多少,一点儿也不浪费!”
宋声看梁又明也喜欢吃,对这次的调出来的锅底味道更有信心了。
梁又明没有问他这个锅底是怎么做的,毕竟这就像烧炭一样,涉及到配方类的,都属于宝贵的知识。
别说人家大家族了,就是普通老百姓家里有个什么秘方,那也是不能告诉别人的,说不准以后就作为传家的知识一代一代传下去了。
像之前提到过的溧阳郑氏的银骨炭配方,还有南阳公孙氏的冶铁方子,以及汉阳蔡氏的造纸法子等等,如果直接问人家方子是什么,是很多礼貌的事情。
梁又明是知道的,所以并没有多问。不过他对于吃的方面很有心得,说道:“宋兄,这个锅底儿还有没有别的味道的?”
宋声点头道:“有。”
“真的有啊!什么时候换一种汤底儿的味道让我尝一尝!”说完又感叹道:“总有一天我要吃遍天下美食!”
宋声道:“之前咱们在迎春坊见到的辣椒,你知道在哪里能买到吗?其实火锅做成辣味儿的最好吃。”
一听辣椒,梁又明更有兴致了,他道:“上次我就想弄点回来,可惜人家那个厨子不卖给我。所以我就悄悄的托人打听了一下,这个辣椒在蜀中那边盛产,就是往咱们这边卖的不多。你要是想买,我改天去找找我表姑,她好像有蜀中的熟人,说不定能买到。”
一听梁又明说崔夫人在蜀中有熟人,宋声觉得这个辣椒应该差不多能买到了。
之前她打算先做菌汤和三鲜的汤底,等到时候有了辣椒再做辣锅底。
如今有梁又明在中间忙着采购辣椒,他能够更放心的忙别的事儿了。
一个店铺真正开业,中间要经过许多准备程序,光是店铺的装潢就得花不少钱。
不过好在梁又明把这些全都包下来自己负责了,在店铺的装潢这方面的花销都由梁又明负责。
不过里面的桌子和椅子,都是按宋声的要求来做的。
梁又明的爹娘早就听儿子提过宋声这个人了,隐约能从儿子的话语里感受到,他现在能有这么大的转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宋声。
所以虽然没有见过宋声,梁又明的爹娘还是很感谢他的。
这次又听说儿子要跟他一块合伙做生意开铺子,就全权支持一下,毕竟以宋声的潜力来看,儿子与他交好,对于以后的发展只会有利。
虽然宋声是寒门子弟,比他们家的家庭条件要差许多。但老话说的好,莫欺少年穷。万一人家以后就青云直上飞黄腾达了呢。
两个人一块儿合伙做生意,这账也要算清楚的。谁负责出什么东西,得了利要怎么分,都得提前商量好写清楚,最好是立下契书,这样以后也方便进行管理。
写契书的事情就交给了宋声,按照之前两人商量好的,他把契书写好之后两个人签字画押,然后一人一份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