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第326章

就算是买最便宜的,上上下下那么多所蒙学班,全都要花钱。更别提重开书院了,各种夫子都得请,擅长进士科,明经科,算学律学等等的夫子,都得请一个过来。

书院的院长还要找德高望重的大儒坐镇才行,光是这个人都不好找。

宋声但心态倒是还算乐观,反正车到山前必有路嘛,一步一步来。

“相公,你也不要把自己弄得太累了,能稍微缓一些的事情就缓缓再做,看你这两年官儿做的也太累了,我心疼。”

宋声拍了拍他的手,轻抚道:“没事,我心里有数,别担心。虽然忙了些,但生活也很充实。有你和孩子陪在我身边,已经很幸福了。”

宋声其实心里有数,他如今来到肃昌已有四年多的时间,经过他大刀阔斧的改革,肃昌与以前已经大不相同。

最近接到李满从京中传回来的信件,信上提了好几次如今圣上的身体已经不大好了,现在开始让太子监国了,皇长孙协同辅助。

太子是皇长孙李凌尧的父亲,此人虽憨厚老实,但却无治国之才,在读书一道上实属不佳。如今景帝身体不大好让他去监国,还让李凌尧辅助他,其实就是在培养李凌尧。

李凌赋不会看不出来景帝此举的含义,他定然要采取一些手段对付李凌尧了。

他们两个之间的争吵宋声不想参与,他如今最关心的是景帝如今的身体到底是糟糕到了哪种程度。

他如今在肃昌做了四年官,再有一年就能够回京述职等待官位变迁了。所以对于他来说,只剩一年的时间待在肃昌这里,把官学重开起来。

前路他也不知道会如何,也不知道景帝的身体还能不能再撑一年,到时候自己又会被调往哪里。

但在离开肃昌之前,他得把这最后一件事情做了。

宋声想了想,留给自己的时间太短,还是把蒙学班和书院一起操办为好。

钱不够用,他来想办法。

第二天,宋声给城中的几个富户下了请帖,约他们过府一叙。

宋声身为知府,如今的声望越来越大,深得百姓们敬仰,这些商人们看到他把粉条厂和砖厂经营的这么好,也都很佩服他,如今能得他邀约,每个人都感到几分荣幸。

只是在荣幸的同时,还有几分忐忑。这好端端的,宋大人找他们过府一叙是要说什么?难不成是要敲打他们什么?

不管是什么,就算他们在心里猜了个百八十回,到了那日全都老老实实的上门去宋家了。

宋声提前就让人把前院正厅打扫了一下,专门用来会客。

等人都坐齐了,宋声说了几句客气话,直接进入正题。

“不瞒各位,本官打算重开官学了。”

众人面面相觑,重开官学刚把他们叫过来有什么关系?粉条厂和砖厂生意经营得这么红火,背后有官府在,重开官学也是开得起的。

“本次官学除了书院之外,本官新增了一个蒙学班,年满六岁的孩子,不论男女还是哥儿,都可以免费进去读书,读满四年后毕业。”

这个话一出来,引起在场所有人的震惊。男娃也就算了,女娃和哥儿也能跟着一起去读书,这听着就像天方夜谭啊!该不会是宋大人脑子发热瞎说的吧。

有一些私塾的夫子为了多挣点钱,也会在招收男孩子的同时招收哥儿作为学生教授知识,但这种也不太多,宋声想把这种情况做到普及。

六岁开始读书,读到十岁就可以参加童生试了。如果有幸能够考上童生,就可以去考秀才。

这中间可以去县学读书,县学是官学,但只接收童生。考上秀才之后,就读的官学是书院。

但是在童生之前和秀才之后这段时间的教育其实是空白的,全靠家里供着,或者勤奋好学才行。

宋声想把这两段空白填上,尽量完善一下这里的教育制度。

“只是这样一来,就需要各位的帮助了。”

在座的大家都是明白人,听他这么说就知道今天被叫过来的用意了。

他们心里除了震惊,还有好奇,因为这是一项非常特立独行的举动。据他们所知,其他的州府并没有这样的例子,让女人和哥儿都去跟着读书识字的。况且还是免费进去读,一读就是四年,这一听就是亏本买卖啊。

但你看宋大人经营的粉条厂和砖厂,就知道跟着他的步子走定是没错的。看看原先的刘员外,当初宋大人找他合作的时候他坐地起价,没能算上这杯羹。现在看着粉条厂发展的这么好,他每天都在痛心疾首。

“大人,您要说开设书院我是支持的,需要我们几位奉献点钱出来没问题,可这蒙学班……”他犹豫了一下,又说道,“大人能否说仔细一点?”

第296章

宋声知道想要打破这里人们固有的思想很难,就像历史上的大人物想要革新总是会遇到重重阻碍。

肃昌这里穷乡僻壤,地方虽然大但百姓们还算淳朴,而且他现在深得百姓们的信任,由他来主导进行一部分的革新和改变要相对好做一些。

“各位员外,你们都是咱们肃昌府城有头有脸的人物,也应该都知道,即便不为了科举,能够读书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示有多么的重要。本官听说有些家中还给女儿和哥儿专门请西席先生回来教授学问,让他们读书识字。”

“而这蒙学班,就是来教授学童们读书的,虽说有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说法,但孩子们年纪小,也可以放到一起读书。如果介意,也可以分开进行教学。当然,此举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让咱们肃昌的孩童都能够读书识字,为他们参加科举奠定基础。”

“至于这教书的夫子,本官打算请慈溪先生出山,由他来担任教书先生,另外聘请他作为肃昌书院的名誉院长。”

话说到这里,这几个人心里多少也明白了不少,听宋大人这意思,是铁定要办这蒙学班了。

听到他说会请慈溪先生出山,他们纷纷惊讶不已。

要知道慈溪先生已经归隐山林多年,他可是一代大儒,还曾经闻名江南。后来不知发生了何事,慈溪先生便回了祖籍老家肃昌归隐了。

慈溪先生就在古稼山隐居,在他刚回去头几年,还有不少学子慕名而来想要拜师,都被拒绝了。本来他是在山脚下住的,后来因为总是被人打扰,干脆住进了山林里。

慈溪先生无儿无女,只有一个老夫人陪在他身边。在山林里住久了,慢慢与外界的来往就少了。又过了几年,逐渐被人们淡忘了。

可如今再次提起,天下人依旧知道他的盛名,这就是一代大儒的影响力。

宋声之前也不知道肃昌这般贫瘠偏僻的地方竟然会有这么一个隐居的大儒,还是他有了想要重开书院和蒙学班的想法之后才得知的。

他想要找一位有名望的大儒来担任院长,有些发愁该找谁,甚至动了去别的州府挖人的心思。

就在这时,年长一些的崔海提醒了他,说是东边的古稼山上隐居着一位大儒,曾经很多人排队请他下山都被拒绝了,如今已经多年不问世事了。

崔海感叹着:“要是他愿意下山担任院长就好了,大人便不用再为此事发愁了。只是可惜啊,曾经那么有名的人,听说他还教过不少弟子呢,说放弃就放弃,也是个有魄力的人。”

宋声问道:“你说的这个大儒叫什么名字?”

“本名叫什么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他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号,叫慈溪先生。”

宋声把他的话放在了心上,专门让人去打听了一下。这不打听不要紧,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个慈溪先生曾经在江南杏坛之中闻名一时,江南的教育一直都比北方的出色,能在江南占有一席之地,说明这个慈溪先生的确是个很厉害的大儒。

宋声综合考虑了一下,觉得如果能把慈溪先生请来教书,他这次的改革应该能成功一半。

只是人家已经隐居这么久了,那么多人想去拜他为师他都拒绝了,说明这是一个很难请动的人。宋声想要把人请出来,就得好好想办法。

正因如此,在座的几个员外爷虽然惊讶于宋声想请的人是慈溪先生,但惊讶过后更多的是质疑。

这么多年过去了,真的能把人请出来吗?要知道当初那么多学子前赴后继的去拜访他,都被拒之门外了,他们这宋大人真的能行?

不是他们看不起宋声,宋声虽然年轻,资历尚浅,但自从他来到肃昌之后,所作所为大家伙都看在眼里。他们几个虽是城里的富户,但比着其他州府的员外来说那是差远了。

他们府城能一步步发展到今天,不说那些虚的,最起码有八成以上全都仰赖于这位年轻的知府大人。

可现在不是全靠这位宋大人就能行的,这个慈溪先生他们早有耳闻,实在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想要请他出山担任院长,在他们眼中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

其中一个人犹犹豫豫的开口道:“大人,不是我们不想帮您,您想开免费的蒙学班,底下那么多个县,都要仰赖您这边,要投入的钱必定是不少的。我们几个心里也没底,如果您真的能请来慈溪先生担任院长,再请来有学问的先生当教书夫子,我们几个肯定支持您把蒙学班开起来。”

他这么一说,其他几个赶紧附和,说白了他们还是想要看到宋声的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如果真的能请来慈溪先生担任院长,再请一些好老师来,那书院复兴就有望了。如果书院能够开起来,他们家里的孩子也不用大老远的跑去别的州府书院求学,再加上有慈溪先生这样好学问的大儒在,回去去别的地方舍近求远?

自从这里的书院倒闭之后,他们整个肃昌科举的步伐就十分缓慢。尤其是这近十年里,读书人也有,但是并不多,几乎数都能数得过来。

考上秀才的就更少了,更别说考上进士了,四五年内能出一位举人就不错了。他们肃昌做小官的本地人还是还有几个,其他稍微大一点的官全都是外地的。

如今他们商人也都能参加科举了,虽说商人行商赚的钱多,可是家里不想供出一个当官的出来。甚至有些有钱的商户人家举全家之力都要送家里的孩子去读书,就希望孩子有出息能够考上各功名,以后能有个一官半职的,就算是光宗耀祖了。

这些几乎都是城里最有钱的人家了,他们自然有这样的心思,只是想让他们出钱,还是得拿出一些让他们值得信任的成本出来。

说白了,肃昌天高皇帝远,这里的所有事情几乎都由宋声全权做主,更别提他还有金牌御令和尚方宝剑了。

所以他想要改革,先说通的并不是下面那些做官的,而是成立的这些富商们。这些人这么多年攒的家底有不少,如果有他们的帮忙,事情肯定能进展的顺利一些。

只是如此一来,宋声便遇到了两个最大的难题。

一是如何请慈溪先生出山,这个他还得打听一下具体的情况才能想出对策出来试试。按照崔海的说法,这个事情是很有难度的。

二是请问一些有学问的教书先生,而且全都是举人,这个也不容易办。蒙学班的小孩子还好说,有秀才功名的就可以教。但书院的学子不行,最低得是举人才行。

然而肃昌虽然这两年发展迅速,可前面几十年积贫羸弱,并不是这两年就能扭转局面的。再加上这里还偏僻,但凡能够考出去的举人,有哪个愿意回到这穷乡僻壤吃苦的?

即便愿意回来吃苦,肃昌书院到时候也是新建的班底,相当于一个全新的学校刚刚起步,对于一个举人来说,去哪个书院教书都比在这里稳定。

更不用说还有一些家贫但骨子里清高的,这种最是瞧不起出身。到时候书院学子多种多样,农家子就不说了,商户子说不准还要受到歧视。

这些问题加起来有不少,都是宋声需要操心解决的。所以说来说去,除了慈溪先生不好请之外,最大的难题就是愿意来书院教书的夫子不好找。

但宋声不是个遇见困难就轻易放弃的人,不好找并不一定找不到,难请也不一定请不来。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等书院的班级组建好,各位该怎么做可千万不要忘了。”

宋声撂下这话,其他人面面相觑。随后点头应道:“大人放心,我们都记着呢。”

宋声来这里做官已经三四年了,他们早就打听过,这位宋大人可是当年的状元郎,还在翰林院待过三年。翰林院虽然是个清水衙门,手里没实权,也没什么油水可捞,可这地方清贵啊!

他们都活到这把年纪了,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年轻,自古历朝历代都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传统,按照这宋大人为官的经历,状元郎这个名字本就是极好的出身,后又入翰林院做了三年官,如今外放到地方上一路做到知府,以后说不定就要进内阁了。

等到从宋家离开以后,这几个人在回去的路上说着悄悄话。

“咱们这位宋大人如今越来越有威严了,年纪轻轻,说起话敲打起人来让人发怵。要知道从前那个梁文昌在这里的时候我都没这种感觉过。”

“可不是嘛,咱们这位宋大人可不是池子里的鱼,咱们肃昌这地方留不住人哪,说不准再过两年人家就要调到京中去了。”

“你这话说的可就有些杞人忧天了,想那么多干嘛?还是想想眼前的事要紧。怎么说,真给钱?”

“如果宋大人真有本事把慈溪先生请出山,不管他请谁来书院当夫子,我都给他出钱!”

他们是做生意的,损失点钱不算什么,又动不了筋骨,钱没了还能挣,还能在宋大人面前露个脸换个人情。

其实他想的是,慈溪先生要是能够来,还愁没有人愿意来他们学院教书吗?

这么简单的道理他能明白,宋声自然也明白。所以请慈溪先生出山才是重点,这件事如果能够完成,后面的就容易了。

第297章

眼下的需要忙活的事情一桩接着一桩,眼瞅着城里的经济逐渐好起来,立马就又迎来了下一桩难题。

怎么请慈溪先生出山,宋声其实还没有一点头绪。只是就算这块石头再难啃,也容不得他放弃。

烦心的事情先搁一边,日子总还是要过的。

家里的事情在宋声心里是排第一位的,尤其是两个孩子。

团团和圆圆在学堂里依旧跟其他的孩子一起读书,陆清每次都多有叮咛,就怕两个孩子长成纨绔给相公丢脸。

不过今年学堂结束后,圆圆就不能再跟着一起去学堂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