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职位公布的让众人意想不到,三院六部一共九位主官,说明延越只有九名一品官员,没想到第一个竟然让雍留得去。
要说这半年他将留越是带领的很好,但左都御史一职会不会太抬举他了?
不过大家又细细想了一下都察院的职责,明摆着需要一个与大家关系都疏远的人来担任,才能真正行使监察职责,这么一想雍留的确适合。
因为雍留不在,所以厉继续说:“府学院负责延越教育的相关事宜,院使一职由祭司先代为担任,等到有合适人选后再做任命。”
这个没什么好争议的,府学主要教习算数学问,祭司是所有人的老师,理应如此。
“至于太医院,主要负责部落的医疗救治,院使一职由兰担任。”
弘完全没想到,自己媳妇竟然早早领了一个一品要职,说真的,他觉得剩下的六个一品职位里应该没有他。
不过弘不但不多想,还隐隐的自豪,挺着胸脯看向在座的众人,把我为媳妇骄傲几个字全数刻在脸上。
说完了三院,厉接下来要说六部。
“六部分别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个部门各司其职,统筹调配,协助首领和祭司管理延越。每部主官为尚书,副官为左侍郎,后面依次还有右侍郎、员外郎。”
黑板上,整整齐齐书写着六部的名称,并用树状图写出其下任职官员的称谓。
“以上我说的,你们可理解?”
厉说的是理解,并不是异议。
在座众人,一齐点头。
厉手中的粉笔点在吏部上面,说:“吏部,主要负责官员的考核、选拔以及任免,经我和祭司商议决定,吏部尚书一职由庚担任,左侍郎由伏甄担任,你们二人可有问题?”
吏部职能虽说的简要,但只要稍一分析,就知道这一部门的重要性,被委以重任的两人起身,齐声说:“谢首领、祭司信重。”
厉满意地点点头,伸手示意二人坐下,继续说:“户部,主要负责部落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统计,当然也包括田地丈量等固定资产的登记,尚书一职由雁担任,至于左侍郎,我们稍后再议。”
雁也赶忙站起来,恭敬道:“谢首领、祭司信重。”
部落除了常念,没人在算数方面比雁更好了,而且他心思活泛,应对事情方法灵活。尤其是负责延越的基础建设之后,熟悉了各种物资和人员的调度,最是适合户部尚书一职。
之后厉依次宣布:“礼部,主要负责文化以及对外势力的社交,尚书一职由野担任。”
"兵部,主要负责部落军营及战士的一切事务,尚书一职由丘担任,左侍郎由弘担任。"
“刑部,主要负责参与部落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尚书一职由申担任。”
“工部,主要负责工具、工程、水利等各方面建造建设,尚书一职由鹤担任。”
职位公布完,常驻议事厅的几位,全部委以重任。至于其他空缺职位,也由众人推选,赶在交换集会结束前定了下来。
除了主城这些官员,地方官员也做了统一规划。
例如,如主城这样的大城,城内主事为府尹,副手为府丞。而像原水郡这样的郡城,主事为郡守,副手为通判。
外设郡县,郡守主抓政事,通判则手握兵权,互为辖制。
至此,延越拥有了自己的官职制度,也完成了一个国家的基本框架。至于更为具体的升迁和考核,常念会与庚细细商议。
将事情说完,厉放下手中粉笔,落座的时候常念拿出帕子递到他手里,让他把手上的粉笔末擦干净。
厉接过来,一边擦手一边说:“之前参与议事的共十人,也没有具体规定,都是临时有事临时通知。如今设立了三院六部,一切都需按照规矩办事,以后每日辰时一到,所有人在此开会,这便统称为朝会。凡六部侍郎及以上官员不得缺席,三院之中,都察院左右御史也不得缺席。除此之外,每部门隔一日上一次折子,汇报近日所做工作,要言明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以及遇到的困难。外郡官员,也需每十日上一次折子,大家可有异议?”
事情越来越多,走向正规管理是必然的,众人早有准备,自然无异议。
常念也提议道:“既然都有了官职,私下不论,但在工作之时希望彼此可以用官职相称,例如见到庚,大家可称他容尚书。见弘的话,称声秦侍郎。”
虽然很像打官腔,但要想建立上下级的观念和制度,这是必不可少的。
别看现在延越众人忙得脚打后脑勺,可即使如此,常念还是坚持每两日就给领导班子的人上一节课,题材有但不限于经济、管理、政务等,希望能让大家在看待问题时站得更高。
这次无论是职能的划分,还是制度和上下级观念,他们都能明白其中用意,所以在座几人各自与身边的人笑着称呼其职位。
内部会议结束,延越又开了一次全体会议,颁布了新实施的官员制度,宣布了各职位的任职情况。
至此,延越的权利框架构建完成。
而此次的全体会议,也将是延越最后一次。之后再有事情宣布,都会以告示的形式,粘贴在告示栏中。
交换集会过后,延越又恢复了以往规律又有序的忙碌。
庚拎着一坛酒和在东市买的晚饭回了家。
盛接过来,说:“怎么买了这么多?”
庚笑着说:“恭喜我相公任职兵部员外郎。”
盛睨了他一眼,“都是别人口中的容尚书了,还这么不正经。”
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庚反问:“我怎么不正经了?”
不想在这事上与他纠缠,盛转移话题说:“玄阳城的优待尽人皆知,同样是城,北边的两位却只叫野去会了个面,至于免税一事更是没提,听那些部落说,北边的人十分不满意。”
陪着他将碗筷摆好,庚帮他将椅子拉出来,说:“不满意?”
说完,庚轻笑一声,“无所谓他们满不满意,此次交换集会我们收了五千役人,要想称城的话,随时可以。”
这个盛清楚,部落原本有四千多人,加上换回来的五千役人,还有前段时间整合南部部落的两千人,在人数上完全达到了城的标准。大家对此也是知晓的,但延越暂且没有这个打算。
有人觉得延越识时务,有人觉得延越实力不济,不敢贸然行事。
庚继续说:“即使延越有高耸的城墙,有罗刹一般的铁浮图,有能快速反应的骑兵,以及锋锐无比的尖兵利器。但在许多部落看来,延越依旧无法与老牌的城相比,可我们自己清楚,真的兵戈相向,谁胜谁负还不一定。更何况延越手中握着的许多资源都是独有的,他们想要只能求着我们,求人要有求人的态度,他们啊......还没看明白。”
盛想想,确实如此,便没再提此事。
交换集会结束的第三日,寻找漆树的人回来了。
第109章
上次姜衡说起桑树,两人推断罗王城有蚕。但蚕没找到,姜衡叫人千里迢迢连土带树的拉来二十几车,最后成活下来的有三分之二。
常念并没有放弃,在移栽时仔细观察,终于知道为何姜衡没找到桑蚕了。
因为地处北方,罗王城的蚕都是秋蚕,阴历六月那会儿,桑蚕还是小蚕卵,贴在桑叶上不起眼。加上风吹雨打的,一片叶子上也没剩下几粒,自然就被忽略了。
他小心找遍每一棵树,真收集到数量不少的蚕种,折腾到现在,这些小家伙已经在延越完成了产卵。
雁进来时,常念正将收好的蚕种放到木匣之中。
为了拥有更多的蚕种,第一批蚕茧几乎都用来繁殖。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叫他收获了许多,这也要多谢蚕蛾的生育能力惊人,一只蛾子就能产卵五百多颗。
有了足够的蚕种,希望明年的蚕丝能有个好收成。
雁感慨:“这些小东西可真累人。”
常念活动活动脖子,说:“可不是吗?好在没有白忙活,蚕种有了,那几个棚里扦插的桑树苗也都活了下来,待明年春天,延越就能多出一片桑林。”
桑树可无/性/繁/殖,常念说的扦插法就是依靠桑树的再生能力,使枝条生根抽枝,独立长成桑树。桑蚕树的生长速度十分惊人,差不多一年就能长出许多枝叶。
“哦,对了,你来找我有什么事?”他才想起来问。
雁这时来,确实是有事,他不好意思地开口:“我想和祭司商议一下役人的饭食问题。我领了户部尚书一职,这本该是我的工作,但还是有些拿不准主意,想先问问祭司的意见。”
“无妨,你先说说如何想的。”
延越突然多出五千役人,雁没有经验借鉴,一时拿不准主意很正常。
“祭司,我认为新来的役人不能再按照曾经的伙食标准供给了。虽然秋季我们收获颇丰,但之后既要考虑整个部落的吃用,还要考虑粮食的储备,以及未来人口的增长。考虑到天气一天天变冷,我们完全可以只做一个炖菜,主食还是以红薯和土豆为主。您觉得可行吗?”
他是奴隶出身,按理说是最能与那些人感同身受的,不该提出这种意见。可说在其位谋其政也好,屁股决定脑子也好,五千人的粮食供给对于延越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他必须做到合理规划。
常念能感觉得到雁内在的压力,这要在其他地方,别人肯定会戳着他脊梁骨说他忘了自己的出身。
遂开口说:“可行,不过要保证这些人不饿肚子。”
雁笑了,躬身应道:“祭司放心,这件事我会亲自监督。”
他比谁都明白自己是什么出身,奴隶?奴隶以前的身份?都不是,他的身份只是祭司的人!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
“祭司您说。”
常念带他走出蚕室,开口:“因为职能重新做了划分,之前关于基建部分又全部回到了鹤工那里。你也知道,他全数心思都放到机关的钻研上,对于御下和管理都是两眼一抹黑。虽说叫常豫领了工部左侍郎的职,但我不希望看到鹤工的职权被架空,所以你也要多帮着操心。你们是最早跟着我的人,也是我最看重的人,明白吗?”
“您放心,之前推举的右侍郎跟我一起做事很久了,我们会一起辅助鹤做好工部尚书的。”
常念点头,“我也只是提个醒,常豫跟我这么久,做事也是有分寸的,应不会胡来。”
提到这个,雁有些发愁,说:“您将人都送出去了,现在身边也没个得用的人。”
这确实,先是鹤和雁,然后是常豫和常吉,现在确实有些不趁手。
“你觉得常茂这个人怎么样?”
常茂是最早的二十人小队之中的人,因为一开始都分出去做事没在身边,也是这半年他才注意到的。
雁想了想,说:“常茂人不错,做事踏实,虽然脑子算不上多活泛,但肯学习。最重要的是他一早就跟着祭司,信得过。”
“成,那你叫常茂还有常绩把手上的活儿分一分,来我这里做事。”
按理说二十人小队的人,比后来收的家臣跟着常念更久,却叫常豫和常吉抢了先。
这主要是常豫数算方面有天赋,常吉又一门心思往瓷器烧制方面钻研,最先冒了头。但其他踏实做事的,他也见到了,未来延越的机会多得是,一个个慢慢安排吧。
两人正说着,鹤抱着图纸过来了。
常念笑着说:“真巧,鹤工也来了。”
鹤看着就要比雁潦草,不过因为人长的精神,笑起来还挺清爽的。
“有一些关于内城建设方面的问题,想过来问问祭司。没想到雁也在,正好。”他一脸我逮着你了的神情看着雁。
完事说:“祭司,再过两日你和首领就要去南边勘察地形,估计回来以后至少要有两千役人下放。我想趁着这段时间,叫人都去做内城建设。”
“可以。”常念答应的爽快。
鹤将图纸展开,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平昌城。
平昌是延越主城的名字,在前两日的朝会上定下的。
要说常念没创意,那是真没创意。
主城起名字时他纠结再三最后定位平昌城,寓意平安昌盛,差不多就是对照着长安来的。
不仅如此,这平昌城的图纸,就是缩小了的长安城地图。
一是因为大唐盛世,长安繁华如梦,他确实心向往之。另一个也是,他心里边记得的古代都城图纸,只有长安城,剩下的一概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