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只能挣个三瓜俩枣的,但很有上进心。
比郭家的其他子孙强。
不愧是他相中的孙媳!
大炉子的热潮已过,卢铁匠还算清闲。
他之前给秦劲打过烤箱,因此出货很快,第三日就将大烤箱打好了。
周康宁提前一日把豆沙做好,拿到大烤箱的第二日,一大早他就起床开始揉面。
郭信恳自然去帮他。
为了不耽误郭家的一日三餐,郭员外还在灶房旁给他们新盖了一间小灶房。
夫夫俩忙活一清晨,将剂子分好,这时,旁边灶房里的早饭也好了。
他们就回他们二房的院子吃早饭。
早饭后,郭厚夫妇、郭信平、郭信薇跑去他们的小灶房观看如何烤蛋黄酥。
很快,他们闻到了蛋黄酥刚出炉时的甜香,之前没闻过,不觉得有什么,现在闻到了,他们顿时觉得从前吃过的蛋黄酥不香了。
没法比。
真没法比。
郭员外也有些意外,虽然不饿,但还是一口气吃掉了三个。
第一日售卖,周康宁、郭信恳只做了五十个蛋黄酥。
自家吃掉二十个,余下三十个拿去茶馆售卖。
他们到茶馆时,秦劲正要收摊。
秦劲就过去看了看他们的小摊子。
还给伙计传授了几句吆喝词。
之后他就推上小推车回家。
周康宁、郭信恳没有搞试吃。
定价也高,一个二两重的蛋黄酥就要十文——其实,真论成本的话,不算高。
虽然炒豆沙需要加猪油、蔗糖,可一斤红豆就能做三斤豆沙。
咸蛋黄也不算贵。
但这是郭家少奶奶亲手做的!
而且,过程复杂!
因此郭信恳大手一挥,将价格定为十文。
这个价格,一般人家真舍不得买。
但架不住茶馆客流量大。
虽说《郭记茶馆笔记续》的热度已经下降,但地府三篇情节好,说书先生也讲的绘声绘色。
而且,此时已经有外地的商旅入了东阳县。
因此,茶馆日日都是爆满状态。
每日来来往往那么多客人,消化三十个蛋黄酥,轻而易举。
一个月后,待天气热起来,蛋黄酥的日销量已经固定到了五十个。
这个数量,周康宁不至于累,每日也能全部卖完。
利润也还行,一个能挣六文,五十个就是三百文。
与秦劲五五分之后,一日也能有一百五十文的进账。
一个月就是四两五钱。
再加上抽空还能编个手绳,总体而言,月入五两问题不大。
周康宁、郭信恳都很高兴。
嘿嘿,五两!
足以裹得住他们日常的花销了。
他们的月钱,能全部攒下来!
秦劲、叶妙也很高兴,他们夫夫每个月多了四两五钱的进账,压力大减。
双赢!
秦劲家从今年开始,家里开销着实大了些。
给周立、赵丰的孝敬银子涨到了每月一两,两人就是二两。
李娇的工钱是每月四百五十文。
吕夫郎、石车夫虽是下人,但秦劲不是黑心老财主,因此每个月也给他们发工钱,一个月五十文。
这样两人若是有个头疼脑热的需得吃药,或者想吃点什么了,手里也能有个钱。
两人合一起,一个月就是一百文。
再者,还有王秀芹。
王秀芹日日过来带娃,且给赵丰的孝敬银子都涨到一两了,亲娘不能一文不给。
不然说不过去。
王秀芹见他非得给,便也接了。
一个月是五百文。
周延年的零花钱,一日是八文,一个月就是二百四十文。
这样加一起,一个月的支出是三千二百九十文。
至于吃食上,周立时常给赵丰添油水,秦劲买肉的次数少了不少。
但俩宝贝蛋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得变着花样给他们做辅食,牛乳也时不时的买一些。
因此,总体而言,吃食上的支出和从前相比没大的差别。
但工钱上的支出如此大,如今多了四两五钱的入账,两人的压力大减。
第119章 买地
春末,一场雨落下来。
农人终于有喘息的时刻。
天气阴沉,即便开着窗,室内光线也有些昏暗。
秦劲坐在书房,也就是堂屋西边那间,他提着笔,正聚精会神的构思《郭记茶馆笔记叁》的情节。
腊八上市的《郭记茶馆笔记续》,首批刊印了三千本,后续又刊印了两千本。
这两千本,随着外地商旅的到来,已卖得七七八八。
昨日,周康宁郭信恳与郭厚来了五里沟。
小夫夫是常回家看看。
郭厚则是来送两千本的润笔费。
一本他可得三十文,两千本就是六十两。
六十两!
另外,《郭记茶馆笔记》的精装版,陆陆续续的又卖出去二百多本。
上次只卖出八十多本,郭厚按一百本给他结算的润笔费,此次减去那十多本,也有二百一十本。
一本他可得一百五十文。
二百一十本,那就是三十一两五钱。
六十两加上三十一两五钱,又是近百两银子!
算上腊八那日结算的一百零七两五钱,两次共得一百九十九两银子!
暴利!
赶得上他家摆摊的收入了。
更关键的是:不辛苦。
他只需要坐在家中,搞一些设定、大纲,再审审稿,余下的都交由郭厚去做。
然后小钱钱就飞来了。
续作的精装版,如今也到了刊刻的阶段。
精装版里有插画,得先寻画师画画,画完之后交由匠人刻版,这一套流程走完,才能印刷成册。
耗时久,程序复杂,因此售价就高。
但利润也高。
续作比第一本更火爆,精装版的销量会更高,待明年此时,又是一笔小钱钱入账。
这叫人怎么不欢喜?
叫人如何不积极?
一向好逸恶劳的秦劲,昨个儿收了银子,今日就坐在桌前苦思《叁》的情节了。
地府三篇叫好又叫座,不用说,《叁》必定还要围绕着八斗大人展开。
正低头琢磨着,隐约有咯咯咯的笑声传来。
他不由放下毛笔。
看来两个宝贝蛋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