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学博的脸瞬间变得更红了。
姜竹迷茫地看沈青越。
沈青越轻咳一声,低声道:“就是小姐绣楼掀帘子那本。”
姜竹恍然大悟,啊,那本啊!
沈青越还是因为给那本话本子画封面,才想到要做竹帘呢。
不过那个话本先生后来写的两本吧……
姜竹脸也有点儿升温。
三个大人齐齐喝茶。
大脑忍不住回忆话本子的内容,又齐齐再喝茶。
尴尬。
只有曲学博的女儿茫然地吃着点心看他们。
沉默中,沈青越道:“没想到曲先生竟然是你弟弟,咳,你……你确实写不了那个。”
曲学博:“……”
姜竹:“我们也说说书院的情况吧。”
沈青越:“嗯,好呀,院长说,我补充。”
姜竹:“一个月五两没问题,我们书院现在的先生也是一个月五两银子,我们村还有一间旧房子,不过得修,你们想在镇上租房子也行,山阳镇走到我们村走路用不了一个时辰。你家和你弟弟家的小孩也可以到书院来念书,男孩女孩都可以,不收束脩,我们还有个编竹帘的作坊,如果不合适,你家女眷可以在镇上找些绣活,来县城也行,我家有车,我们不用时可以借给你用。”
沈青越:“在书院当先生,村里会愿意接受你落籍,不过若你们想落到县城内,就得再攒攒银子想办法,村里那个房子挺破的,夏天还好,冬天得下功夫修才能住人,如果你们不介意条件差点儿也不是不能住……”
就从曲学甫写的那些话本子推断,他们家从前应该挺有钱的。
吃喝用度,没见过应该都写不出来。
沈青越:“我建议你们先到镇上租个宅子住上,等确定要不要在村里定居,再考虑修房子或者盖房子。”
曲学博点头,“如此甚好,甚好。”
姜竹:“村里有菜地,你们想自己种或者在村里买都行,应该比在县城便宜些。”
沈青越:“嗯,村里猎户也多,入了秋买肉也方便,平时隔壁村也有屠户,从镇上到我们村路上会经过,你们要是没什么粮食,在村里买也比在县城便宜,柴也便宜,我们开荒的柴可以送你们一些,之后你们也可以自己上山砍柴。”
曲学博听得更加心动了。
吃用都便宜,镇上或者村里租房子肯定也比县城便宜。
这样他每个月能赚五两,加上他弟弟写话本子赚的,攒一阵子,兴许就能买得起宅子安家落户了。
曲学博也没再多犹豫,先送孩子回家,和家里说了一声,再和他们一起去衙门问问他去姜家村当先生,户籍的事该怎么处理。
第155章 书院
教书是可以把户籍暂时落到书院的, 只要书院愿意接收担保就行。
但冷不丁的多出个书院,把县衙的文吏都搞蒙了。
文教是大事, 他们县什么时候突然多了个书院?他们怎么一点儿消息都不知道?
要不是姜树领人来的,开书院的还是他兄弟,文吏都想骂人了。
曲学博也懵,好家伙这书院县衙都不知道吗?
姜树也讪讪的。
他来的时间短,很多东西还没学明白,县衙又好多年都没有新办什么书院了, 他哪懂这些?
不过本来嘛,自己村里弄间屋子教村里的小孩识几个字,都算不上书院,顶多算个小私塾, 这种一般也是不用上报的,没人管。
县城各村镇也有读书人为了补贴家用临时办个蒙班, 边教课边科考, 考上了就解散了。
这种私塾事还少, 上课就行了, 不用参加县里各个书院每年祭祀、礼仪、文教等等活动。
但是现在又要招先生, 还是难民, 还涉及落籍事宜……
嗯……
就有些麻烦。
同僚的文吏挖苦了姜树几句, 倒也把他当自己人, 给他们讲明白区别, 问他们想报上来弄成正式的书院, 还是就按私塾来。
户籍的事也好办, 曲学博他们再在县里多住一阵子,今年的税收和集册登记又要开始了,办好了他们再去姜家村教书就行。
沈青越:“办成书院麻烦吗?”
他们的目标可不是私塾, 是真想花上十年八年的建成一座能流传后用的书院的。
五百多两银子都砸进去了,就是个私塾像话吗?
“说麻烦吧,也不算麻烦。”文吏给他介绍一番要怎么办。
大概流程就是他们先来衙门报备,提供书院的地址、规模、书院属于谁、书院山长,也就是院长是谁、监院、讲书堂录等等人员,要教授的内容、书院的规模等等。
然后县衙会派专门的人过去一一核查。
核验完,每年还要去检查。
文教事关地方官政绩,若他们书院能培养出举人、进士,那县里都得敲锣打鼓地一起庆贺,还会给他们发勉励的金银,县令一高兴,说不定还会给题字送匾。
不过听说他们目标就是开蒙扫盲,那名文吏嘴角都有点儿抽搐。
谁家书院只搞开蒙啊!
书院也是要受县衙监管的,只开蒙,县衙是不会给发钱的。
沈青越听了一圈儿,大概懂了。
原来办书院竟然还能拿到专门的补贴。
他们宝峰县这样不怎么富裕的小县城,只要能教出秀才,每年都能拿上百两的补贴钱,去参加科考,不管能不能考上,县衙也会出钱,还会牵头给他们募集更多路费之类的赞助费。
不过这些沈青越倒是不急。
现在他们就两个先生,一群屁大点儿的小孩,常用字还没学明白呢,科考太遥远,以后再说吧。
该填的信息填完,他们回家还得让赵先生也写一份儿类似简历的文书。
内容包括他考到了什么功名,从前有没有教过书,在哪儿教书等等。
瞧见曲学博竟然是个秀才,文吏还有些惊讶。
他们宝峰文脉不行,年轻秀才都是香饽饽,县里那些书院可没让秀才开蒙的。
但衢国的秀才在大虞不认可,想去县里那些正经书院,人家也不见得愿意收,更何况还要做担保,落户籍。
他心中感慨一番,收好了曲学博和沈青越填写的一堆东西:“放心吧,这几日我就派人去核实情况。”
沈青越道过谢又忽然道:“哦,对,若我想参观县衙,不知方不方便?”
文吏、姜树:“?”
参观什么?
县衙?
县衙是给人随便参观着玩儿的吗?
他们迷茫地看沈青越。
沈青越:“我只在能看的位置看看建筑就行,保证不打扰各位办公。”
来都来了,能看肯定要看看呀!
这事也是新鲜,这名文吏在县衙干了十多年了,头一次见有人要在县衙参观。
“那姜树你带着几位先生在外衙看看?不要往内衙去。”
姜树应了,赶紧带他们走。
姜树领着他们到处转,“我的沈先生啊,你们倒是提前跟我说一声,我好先问问探探口风啊!”
沈青越:“我就看看外衙,别人告状能进来,旁听能进来,我为什么不能进来?”
姜树腹诽,那你也得告状、旁听或者是被传唤啊!
不过姜树嘴上抱怨归抱怨,能带他们去的地方一点儿没少去,院子走遍了,室内他先探头进去打声招呼,再叫沈青越他们进去看,顺便还参观了下县衙各部都是什么模样的,他们平时都是怎么办公干活操练的。
沈青越原本只想要知道个大概,有参考有想象,能把场景画出来就行,这下倒是把人家县衙组织结构都快弄清了。
要不是不方便拍照,他都想拿手机把什么鼓啊、台啊、工具、文牒等等都拍了。
这些官差对他们挺稀奇,听说沈青越要画话本子,一个个还挺好奇。
正好快到中午了,沈青越和姜竹请客,请姜树和他几个同僚、曲学博一起去吃饭。
听说沈青越是想要画的是一个探案的故事,这才跑来县衙观摩看景色的,他们还给沈青越分享后衙是什么样的,他们平时是怎么办案的,办案的流程什么样,遇到过什么有意思的、奇葩的和无语的事。
沈青越听了好几段各地茶商因为口音、习俗等等问题闹乌龙的笑话。
宝峰县是个小县,建县时间很长,但一年到头,除了两季茶市,几乎没什么大事发生,所以流传最广的也多和茶市相关,大多都是外地客商的段子笑话。
本地的,多少鸡毛蒜皮的小事,一年也出不了几件杀人的案,每一桩命案差役们自己都如数家珍,把细节记得清清楚楚。
仇杀。
情杀。
因为财帛、土地、耕牛甚至是一条鱼。
冲动杀人,失手杀人,也有蓄谋已久的。
他们县令才上任时破获的一桩扮鬼吓死人的案件他们更是说得像说书似的。
不止他们,县城好多人都知道那桩案子。
心狠胆大的屠夫,被受不了他醉酒施暴的妻妾合谋,装神弄鬼活生生吓死了。
“她们互相作证遇到了鬼,还假扮鬼上身,花了一个月时间才让那屠夫从根本不信到将信将疑,最后被活生生吓死。”
沈青越:“那她们?”
差役:“她们虽没直接杀人,但后来自己招认了,判了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