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遂生豁然睁开眼,神情激动道:“我怕?我若是真怕了,就不会在此处!”
岑云川直直看着他,并未言语。
“我看分明是有些人怕了,怕我的变法成了,自此捣了他们的金山银山!毁了他们百年基业!”他越是激动,浑身上下的锁链越是颤动的厉害,“他们巴不得我顷刻就被割了脑袋,五马分尸,好让他们心安!”
“你就甘心这么去死?”岑云川静静问。
于遂生苦笑道,“我今日虽死于宵小之手,可我所谋之事,必将青史留名,后人定会知我苦心。”
“后人知道你的苦心有什么用。”岑云川却道,“你是今朝的官,便要替今朝的百姓谋安定。”
于遂生抬起头,不解的看着他。
“孤可以救你。”
岑云川道。
“你也可以继续去干你想干的事情。”
于遂生睁大了眼睛,可半晌后似有想到了自己如今的处境,眼里的光渐渐灰灭了些,“我如今已成为一个废人,连家中父兄都巴不得与我恩断义绝,我又能为殿下做些什么?”
“如今有一件事,你去干最合适不过了。”岑云川见他动摇,慢条斯理道:“你既已经输无可输,又存了死志,不如替孤去一趟两浙吧。”
“两浙!?”于遂生吃惊道。
“没错。”岑云川盯着他,一双眼在黑暗中熠熠生辉,“两浙既占天下四成税赋,却也是世家大族们势力盘踞最深的地方。这些年来,此地的大户们仗着宗族势力和朝中勾结,霸占田亩,逼民为奴,原本的富庶之地,如今却已沦为民不聊生之所在。”
“孤要你去,做一把快刀,替孤理清此地的烂账,将新税制推行下去。”
见于遂生愣住。
岑云川道,“孤知道这很难,但为了能救出你,孤付出了不少代价,你需得用实际行动向孤证明,孤救你,是一桩合算的买卖。”
在于遂生犹豫间隙。
岑云川放轻声音柔和道:“只有国库有了钱,朝廷才能去赈济灾民,才能修缮城池,才能畜养战马,才能补充军需……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天下的钱财和土地全被那些缙绅大户们所占,使得百姓揭不起锅盖,朝廷派不饷银,只能一步步因民弱而走向国衰。”
于遂生到底是底层读书人出身,听了这些,眼底里慢慢有了一些忧郁和愤恨。
“虽老师不在了,但孤仍在。”岑云川看着他一字一句道:“孤只要活着一日,就会保举你们一直干下去。”
于遂的眼角流下一行清泪,不知道是感动的还是激动的。
“殿下……”他跪下了,“您既知道这是一摊浑水,何必要来趟……”
岑云川道,“孤并非没有所图。”
“孤要天下安定,要百姓安居乐业。”
“可没有钱,这件事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
岑云川伸手,将他从地上扶起来,“于遂生,孤知道你的能力和本事。”
“孤最迟要你在明年年底前,替孤完成这件事。”
如今国库短缺,朝中无法支应各地军队,所以只能支持地方自己去筹钱养兵,时间长了,自然而然会形成分裂之势,只有军队完全靠朝廷供养时,才能逐步的将地方的军队权力慢慢收回自己手中,岑云川心里也清楚,财权,人事权,永远是掌权的根基。
若新税制改能成功,军改自然也能顺势而为。
这百年来,世家大族们靠着及其复杂的姻亲和连襟关系,共同织就了一张巨大的利益网,他所要做的,便是亲手撕破这张网。
而想从这些早已适应了奢靡贪婪生活的财主们手中抢钱,绝非易事,之前于遂生还没开始动手,只是稍显出一念头,当即便栽了一个大跟头,甚至因此差点丢掉了性命。
“这件事的风险,你心里亦是清楚的,且孤只能在背后尽力保你。”
“臣本就是将死之人,如今既得殿下重托,定不辱使命。”于遂生反握住岑云川道手,满眼热泪看着对方,大声道,“替殿下办好此事……”
这场残酷的斗争从延熙元年拉开了序幕,于遂生果然像一把锋刃的刀子一样,直插进了老朝派的心窝子里去。
一时惹得非议不断。
“于遂生去了两浙?”某天散朝后,岑未济忽然提及道。
当时,岑云川正在小心侍奉在他左右。
闻言,赶紧回道:“是。”
“朕没记错的话,他之前是在太府寺任职,算是京官。”岑未济问,“怎么如今又下放到两浙做什么参军?”
岑云川一边努力收敛着脸上的情绪,以保证自己看起来滴水不漏,一边心里疯狂运转着,努力想着说辞,最后小心回道:“此人性情冒进,不大守规矩,之前因犯了点事所以大理寺被收押,儿臣前几日到牢中翻阅案卷时,碰巧发现了此人,发现他所犯之事,绝非大过,又见他为人机巧,便敲打了几句后,着吏部重新补缺,儿臣没想到吏部竟将他安排到了两浙去。”
他不想让岑未济看出他的心思来,只得万分小心地提起一颗心来应对,可他一抬头,却看见岑未济正似笑非笑看着自己,心底里不禁一紧,脸上也跟着险些漏了怯。
“真是补缺?”岑未济将手中拿着的书,轻轻叩在了案上。
“是。”岑云川低头道。
“朕怎么听说,他一到地方,就将两浙搅地天翻地覆,摆出一副谁都不怕的架势来。”岑未济慢悠悠地道。
“这……儿臣倒未曾听闻,想必他一个小小的参军倒也闹不起什么水花来。”岑云川停顿了一下,才道。
“是吗?”
“瞧着他如今的做派,若说他背后没人支持。”岑未济忽然倾身向前,反问道,“你信吗?”
岑云川被他盯着,浑身汗毛瞬间竖了起来。
岑未济忽然一哂,随意道:“朕只是随便问问,你紧张些什么?”但那双冷冰冰的眼睛里却依旧带着几分审视的意味。
岑云川脸有些发僵,他有些拿不准对方态度,只能强扯出一点笑意来遮掩不安,“父亲说笑了,儿臣不过是说了一早上话,有些口干罢了……”
岑未济摆摆手,让人上茶,然后重新拿起书,翻了一页后才道:“吴克昌不日就要到京城了,朕打算让他出任左羽林卫将军一职,你怎么看?”
岑云川闻言,眼皮子一跳,飞快抬起眼,看向岑未济。
如今的左羽林卫将军正是叶盛怀。
说起来,叶盛怀与他们父子二人都算是旧识,当年岑云川在宫中险些丧命时,也多得他庇护,所以岑未济登基后,便将宫中的防卫任务全都交给了他。
岑云川与叶盛怀更是私交不错,他时常会邀对方去北辰宫喝酒,两人之间说是君臣下属,但平日里相处起来倒更像是一对忘年之交。
可现在忽然说要把对方从如此关键的位置上换掉,还换成帝王自己的心腹。岑云川不免有些担心,这是不是说明,岑未济是不是已经觉察到了他近来背后那些小动作,已经开始对他不放心了?
想到此处,他看向岑未济的目光里已经渐渐带上了几分紧张的探究,可越是紧张,他的喉头越是干涩,不禁又干吞了几下口水。
“殿下,请用茶。”董知安亲自奉茶道。
岑云川心里正七上八下,被他忽然靠近的动静吓了一跳,恍惚间转过身,接过奉上来的茶,喝了一口后,轻轻放回了杯子。
“是翠泽?”他问。
“是的。”董知安还是那副惯常笑眯眯模样,“因是殿下最爱,所以陛下特地命人在库中也存了些,这样殿下来了,每次都能喝到。”
岑云川回头看了一眼岑未济,眼珠子动了动,诧异中有些动容。
等回到北辰宫已是深夜。
“于遂生那边还顺利吗?”他脚还没跨进门槛就急着问道。
韩上恩手里拿着一截密信急忙道:“两浙那边反对他的折子都快堆成山了,如今全被殿下强压下来,想必他们不会善罢甘休,定会有进一步动作。”
岑云川将怀里的茶包丢给韩上恩,另一只手拆开了密信。
“这是什么?”韩上恩下意识伸手接过,打开一看是茶叶,纳闷道:“不是昨儿才从禁中送了些过来吗?”
“父亲给的。”岑云川边看信,边道:“收着吧。”
“乖乖,竟是翠泽。”韩上恩细细看了一眼便惊叹道:“听说南国将这棵老茶树宝贝的紧,平日里还专门派重兵把守着,连往外进贡都舍不得,之前陛下还专门为此下了一回旨意,南国主强忍着心疼将新茶全送了来,当时我还在纳闷,素日里也不见陛下对这些饮食上有过什么偏好,怎么忽然惦念上这南国的宝贝,原来是专程给殿下留得。”
岑云川却顾不得听他说什么,越看信件眉头越皱地厉害,最后道:“孤没看错人,于遂生果然是把好刀!”
“怎么了?”韩上恩将茶包小心翼翼地交给内侍,转过身来问。
“竟让他真查出了问题来,这每年两浙报给户部的奏销册上的数额和本地实际上的地丁钱粮的征收、开支、欠征、结余等数目不但不相符,而且存在巨大亏空。”岑云川脸上虽是忧心忡忡,但眼底里却闪着点点亮光,“孤瞧着这笔糊涂账,可算给撕开了个口子来。”
“这奏销册可是地方财政税收的唯一凭证,这其中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道手,甚至每级官员都要在上面签字,还要报送户部核销查账,他们得多大的能量,才能欺上瞒下,串通起来这么多人来造假。”韩上恩深吸一口气道。
“所以孤当初才选择从两浙开刀。”岑云川阴沉沉道,“既然迟早要捅破天,不如就从漩涡的最中心下手。”
“只是于遂生到底是孤身一人,又捅出这么大的事,恐怕那些人未必能让他好好活着。”韩上恩不禁担忧道。
岑云川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交代道:“去给顾思棠传个信,让他务必多加照应些,一定要确保于遂生的安全。”
顾思棠是两浙的州刺史,掌一州大小事物,让他暗中帮衬于遂生,也算是稳妥。
可于遂还活得好好的,顾思棠却先出了事。
两浙向来是产盐之地,供应着北方七州的百姓和军队用盐。
可从八月底起。
供向北边的运盐船开始在濮城连续出事,连续几艘沉船,使得河道拥塞,盐和货物运转都成了问题。短短三个月,北地的盐价就开始迅速抬升,逐渐升到了普通百姓吃不起的地步,同时,边防驻军也开始食盐短缺,军中的不满情绪也逐渐高涨。
岑云川看到盐价飞涨时,就已经隐隐预料到了问题所在,“北地虽不产盐,但一年却要消耗近三十万担的盐巴,百姓和军队全靠沿海的盐矿来供给,但盐矿一直是官营,他们很难从这里面来下手,那便只有从运输环节来动手脚了,运往北地的盐,一般都是先走水运,从濮城来中转,过了吉昌渡口后,再通过三条陆上路线,运往北地。”
他轻轻点了一下地图,“而濮城就在两浙。”
“只要他们能掌握住濮城。”韩上恩意会道,“就能掌握住北地的食盐命脉,就能借此来威胁殿下!阻止殿下的计划!”
盐,食之急也。
是关乎千家万家的民生之大事。
用这个来做武器,是最能动摇民望根基的东西。
“从蜀地调盐如何?”岑云川问。
“蜀地离得太远,盐运到至少需要三个月,实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韩上恩道。
“是啊。”岑云川闭上眼,艰难道:“他们正是算准了这一点……”
“百姓已经怨声载道,如果军中再供不上盐,可能要出乱子了。”韩上恩紧张道,“北地驻扎有将近十万军士,此番全都受到了波及,特别是安定军向来有往外私贩盐的营生,若是断了他们的财路,军中生了什么变数,恐会危及京中安危。”
岑云川豁然睁开眼道:“父亲召吴克昌进京,如今走哪了?”
“应走到青州了。”韩上恩道:“离京中不远了。”
“吴克昌,安定军……”岑云川反复在脑中咀嚼着这两个关键词,忽目光一沉道:“哄抬盐价引起民怨只是表象目的,利用安定军来威胁孤才是他们真正的目标!”
“他们这是想着法子告诉孤,若孤继续坚持推行税制,恐怕安定军真的无法安定了。”他不由叹息道,“让顾思棠先回京吧,如今单靠他一个人是顶不住的。”
“左相天天率领老朝派的人四处弹劾顾大人,将运转不畅,盐价飞涨的罪责全都推到了他一人身上,摆明了是意图让他来背这个锅。”韩上恩气道,“可这祸明明是他们闯下的,如今却想祸水东引,栽赃陷害,实在是无耻之极。”
“他们既这是想逼着孤亲自出面。”
顾思棠却在卸任回京的半途中,于官驿中遇刺身亡。
行凶者乃是一个疯疯癫癫的醉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