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独宠灾星小夫郎 第103章

种田的农户苛捐杂税实也不少,但人家好歹能有祖屋祖田和祖坟,只要祖祖辈辈乐意勤恳经营,运气好些,别赶上天灾人祸,家底总能越积越厚。

若子孙当中有聪慧的,还可走科举路子,耕读传家。

不像他们,辛劳一辈子,银钱再多又如何?到头来留下的只得是一艘漂泊无定的船,一座飘在水上的屋。

有些事禁不住想,一想就难免发愁,钟€€注意到夫郎眉间一时扫不去的郁色,沉吟片刻,选择跟在其身后,进去屋中反手带上了房门,牵过眼前人的手,第一次与人提了自己始终藏在心里,未曾更改过的打算。

他欲脱得贱籍,到岸上去,哪怕他们去不得,也定要让下一辈的孩子去得。

总之无论使什么法子,多赚钱定是没错。

第110章 梅童鱼

“多多、满满你们看, 是小金鱼哦。”

水盆里一群小鱼游曳,不过掌长,鳞上金光似较大小黄鱼更盛, 实际并非什么“小金鱼”,而是水上人常讲的“大头丁”, 或是叫梅童鱼的。

过了立夏,业已入梅, 是吃梅童的好时节。

钟涵和两只猫蹲坐在盆子前, 三双眼睛盯着小鱼看。

鱼自眼前游过, 多多伸爪去抓,被路过的钟€€一把揪起后颈皮。

“这是我们晚上要吃的鱼,可不能被你祸害了。”

弯腰把多多和它领回家的小母猫赶出灶房, 钟€€喊小弟一起,去下面船上摘两把红薯叶子来。

之前种的几样菜颇见成效, 老姜生出了绿叶, 葱根徐徐往上拔,红薯下面长出白色的须根,头顶的叶子一日比一日茂盛,但长得最快的还要数韭菜, 几日就能割一茬,再也不必上山去采野韭菜。

因都养活了,钟€€和苏乙有了信心,又搬了口陶缸挖了土在其中, 洒了些鸡毛菜种子进去, 日日浇水,如今也冒出绿芽了。

虽说家里不缺那几文的菜钱,可眼看门前屋后和船上多出几抹自己培出的绿意, 着实惹人开怀。

“嫂嫂,这些够不够?”

摘完叶子爬上木梯,钟涵举着小竹筐往灶房跑,递给苏乙看。

“够了够了,小仔真棒。”

苏乙笑着夸他,因手上忙着给鱼刮鳞,示意他把竹筐放在一旁,“慢些,别摔了。”

钟€€随后进来,提着一条泡好洗净的腊肉。

“过年时腊肉存了太多,这是最后一条了,赶紧吃完,以后若不是年节,便不买腊货了,鲜肉也够吃的。”

“这腊肉能剩到今日,也是因为平日里总吃鲜肉鲜鱼,早把它忘了,正好今日和红薯叶一起炒了。”

苏乙回一声,半晌后刮干净盆中十几条梅童的鱼鳞,扯掉鱼鳃,叠着放入盘中。

梅童身小肉嫩,不必剪开肚子清洗,有些人做时连鱼鳃也不扯,只要够新鲜,整条做出来都是香的,不会发苦。

“今天这些梅童用雪菜蒸,再煎个豆腐吃。”

哥儿系着围裙在灶房里转一圈,看向米缸道:“今晚还是吃粥?”

钟€€想了想道:“要么蒸个干饭吃。”

家里的米缸总是满的,白米粝米都有,不过因水上人还是喜欢喝粥,蒸干饭的时候不多,上次吃还是六七日前了。

“好,那就蒸干饭。”

炒腊肉、煎豆腐确实和干米饭更相配,腊肉盘子中的油积了浅浅一层,把薄薄的肉片和红薯叶放在米饭上,连带米粒都是油光光,亮晶晶的。

梅童鱼刺细而少,撇去当中一根鱼骨,剩下的鱼肉可以用勺子舀着吃。

用“嫩”字形容梅童都尤显得太重,鱼肉轻软,好像在舌尖化开一般,喉间一滚就落下肚,一整条鱼吃罢,仍仿佛什么东西都没吃到,肚中依然空空,唯有唇齿间萦绕的鲜美不散。

十几条梅童三人分吃,没多久就都不见肉只见骨,两道菜随之见了底,苏乙和钟涵都吃饱了,米饭却还有剩,钟€€直接端过来倒进自己的碗里,混了点余下的菜汤拌在一起囫囵吃掉。

由于蒸了米饭,苏乙留下了两盆乳白色的淘米水,打算用来洗头发。

“小仔,进去找你嫂嫂,你俩一起洗澡。”

自从狸花猫某一日跟在多多身后进了他们家门,可把钟涵忙坏了,恨不得一天给猫喂五顿饭,后来见狸花猫的肚子大起来,便知它多半真揣了多多的猫崽,于是给它起名“满满”,和多多凑了一对。

现在成天眼珠子黏在猫身上,盼着它早日生小猫。

钟涵摸摸两只猫毛茸茸的脑袋,撑着地板爬起身。

“我知道啦。”

他仰头看钟€€,“大哥要去哪里?”

“看天色夜里说不准要下雨,梅雨天没个准,我去转一圈把晒的干货都收了。”

他推小弟进门,见两只猫凑在一起互相舔毛,浅笑了笑,绕到屋后去看笸箩摆晒风干的鲍鱼、海参和大号对虾。

最近几次下海,他得的鲍鱼海参不再全数拿去乡里卖,而是会留下一些自家吃,等攒的多了,也能给二姑三叔家送上点。

海风里的湿气明显比平日里大,这样的天气,就算是夜里不一定下雨,干货留在外面也会返潮,钟€€加紧把笸箩摞起端进屋,挂在竹竿上的干鱼、墨鱼、鱿鱼也都全数解下暂丢进筐。

其中鱿鱼晒得时日最长,摸着已经干透了,趁烧水时,他在旁边空闲的灶上架个铁丝网,往两只大鱿鱼干上刷一层黄酒、一层酱油,铺在上面慢慢烤,等烤软了撕成细丝,闲时可以当零嘴嚼。

另一边,灶房角落立了个折叠的竹屏风,撑开后能当现成的澡间用,因洗澡时热水不能断,总要添几桶进去,柴火不熄,所以灶房里永远热气腾腾,不会受凉。

鱿鱼干翻面时,苏乙喊钟€€提两桶热水过去。

“好香,你们两个用澡珠了?”

钟€€把捅递进去,见钟涵趴在浴桶边上,苏乙莞尔,“本没想起来要用,小仔说要洗香香,我就拿出来用了。”

家里的一盒子澡珠还是钟€€之前去县城里买来的,总共三十粒,苏乙哪舍得次次洗澡都用,不过要是钟涵开口,他便很舍得,而且化一粒在水里,两个人都是香的。

“大哥也香,不过不是澡珠香。”

钟涵和小狗似的探头闻闻钟€€袖子,“大哥你在做什么吃的,你还没吃饱呀?”

钟€€:“……你大哥又不是饭桶,闲着也是闲着,我烤些鱿鱼做鱿鱼丝。”

他轻弹一记小弟脑门,问苏乙道:“要不要我帮你擦背?”

苏乙迟疑了一下,点头说好。

有钟涵在身边玩飘在水里的木头鸭子,这回擦背是极为正经的擦背,没有半点心猿意马,结束后把热水添进,又泡了一会儿,苏乙才领着小仔,包起头发从里面出来。

而鱿鱼干也差不多烤好了。

“张嘴。”

“啊€€€€”

钟涵张开大嘴,钟€€夹起两筷子鱿鱼丝,投喂给大小两个哥儿。

“味道如何,淡了还是咸了?”

苏乙品了品道:“不咸不淡,正好。”

钟涵也跟着点头。

钟€€闻言把灶火熄掉,等鱿鱼干彻底放凉后慢慢撕,不过要放到柜子里去,否则半夜容易被馋嘴的小猫叼跑。

待钟€€也用剩下的热水洗完澡,苏乙已经回屋,对着窗外的方向,用木梳一下下地通头发。

钟€€走上前接过其手中的木梳,梳齿插入发丝当中,他不由问道:“莫不是在想那日我跟你说过的事?”

好好的人,又在发愣。

苏乙沉吟一瞬,轻轻颔首。

缴春税那日钟€€忽而对他讲,若以后得了机会、寻到路子,有意带着家里人去乡里生活,花多少银子也不怕。

又道若是他们两个等不到这机缘,单给孩子谋个城里的身份也好,听得苏乙心神一震。

他问钟€€何时有这些打算的,钟€€实话实说,道是早就有了。

“我知二姑他们都和你讲过,说过去我眼高手低心浮气躁,不甘心一辈子当个打鱼的渔夫,在乡里胡混了许多时日,到成亲时总算改了性,肯脚踏实地地过日子。”

钟€€望着小哥儿的眼睛道:“其实我一日未改这心思,不过是意识到了路多艰难,懂得了徐徐图之的道理。”

他又道:“我并不图咱们的孩子定要出人头地,有个好前程,只要不再是贱籍,不再是这个人下人,足矣。”

苏乙那日听罢想了许多,正如钟€€所言,同为水上人,他也深知这条路的艰难之处。

但他过去没有这念头,现今听了钟€€所说,却也生出了这份心。

一旦心思起了,心也就跟着热了,无论钟€€到时打算怎么做,他想必都会心甘情愿地跟着搏一搏。

他顺势向后倚靠在钟€€怀中,微微侧首,脸颊便挨上了汉子的胸膛,窗外月淡星稀,仅有浪花卷岸,声声入耳。

钟€€看着夫郎发顶的小小发旋道:“先前不说,也是怕扰了你的心神,终究是八字没一撇的事,别看我话说的颇狂气,实则哪有那么简单,或许能如愿,已是很久以后了。”

苏乙抬手轻抚钟€€的手臂,强壮结实,还能摸到一条小小的疤痕。

常干活的汉子手上和手臂上没有不见疤的,不说渔网,很多鱼的鱼鳍、鱼尾都是一道利器,甩一下就是一道伤,除非浑身都裹严实,否则怎么也防不住。

“我相信你若想做的,就一定能做成,任那是多久之后,我都陪着你。”

钟€€欣慰地扬起唇角。

“只要你这句话在,我就心安了。”

梅雨淋漓。

一件衣服挂在屋外几日也干不了,又因在海边,潮湿更甚,但水上人早就习惯,半干不干地套上就罢,反正沾了海水一样湿。

只要不是大雨,€€€€细雨挡不住汉子们撑船出海,而且雨天水下鱼群往往更活跃。

“阿€€,又下水去?”

钟€€拎着网兜和鱼枪,朝过路人点点头。

他近日不再跟着族里去捕黄鱼,鉴于乡里的酱摊生意雨季里也平平,已重新将大多数时间花在下海潜水上。

小半月里,追着鱼群网了不少品相好的黄姑鱼、米鱼等,取了鱼胶出来存放,还在越攒越多的鱼脑石里挑出来好看的,打算去乡里寻匠人磨一套棋子出来试试,之前听常家兄弟提起过,说不少文人喜收集棋子,其中就有鱼脑石所做的,还分出上中下三品来,那等润白如玉的,能卖好价钱。

钟€€留了心,想着到时看看成品,说不准日后也能当个生意做。

与此同时,黄鱼季渐至尾声。

回去帮忙出海网鱼的虾蟆澳匠人如约归来,趁雨小、雨停时加紧时间敲敲打打,使唐家的水栏屋很快正式封顶落成。

爆竹响过,白水澳又多了一户人家住进水栏,难免有人艳羡,有人嫉妒。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