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文的炮灰秀才重生了 第67章

乾元帝故作沉声道,“你倒是有自信,也胆子够大。”

“不是胆子大,而是老先生您对谢某的态度,实在太好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很显然,我身上应该有你们非常看重的东西。”

“思来想去,除了我这一身学识,也就是寒门子弟的身份了……”

“谢某对如今朝堂的局势了解不多,但也知道让陛下最为苦恼的事情,除了皇子间的争斗,也就是那些世家大族了。”

“陛下需要一把解决世族的刀,而我就是那个最合适的人。”

“出身寒门与世族对立,胆子够大敢得罪权贵,还心计手段和本事……真是再完美不过的一把刀了。”

“老先生,不知谢某这番猜测可准?”

谢文彦有条不紊分析。

乾元帝:……

不,其实朕就是单纯想提携你。

但这个提议好像确实有点不错!

都说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可见世族盘根错节势力之大,对于皇帝来说是何等威胁掣肘。

乾元帝因为是军功上位,骨子里带着武将脾气,是个很有骨气的帝王。

所以对经常为难自己的世族,很是深恶痛绝,一直暗搓搓打主意灭了这群不听话的东西。

可惜世族哪里是那么容易铲除的?

上辈子,太子之所以能够轻松打败,被谢文彦辅助的二皇子上位,除了堂兄谢文齐不断拿出红薯、土豆、织布机……等等提高民生的好东西外。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谢文齐心系百姓,致力于搞死世家贵族的头铁勇气。

并且对方还真的有如此能力!

乾元帝为了自己铲除世家的梦想,自然就选择了谢文齐效忠的太子。

不出意外。

此刻谢文彦的侃侃而谈让他也心动死了。

乾元帝顺势道,“你很聪明,主子确实有这个打算,但你不过是选择之一而已。你也说了,以你现在的本事,凭什么直接得到陛下全心全意的重用?”

“不管你愿不愿意,君威浩荡,老夫既然来了,从此你主子就只有陛下一人。”

“你都被陛下发现了,还想着效忠太子,是不是找死?”

“……”

谢文彦一副被噎住的僵硬表情。

乾元帝笑着拍拍他肩膀,“小友且记住了,朝堂局势再怎么复杂,也别忘了陛下才是天下之主。”

这个儿子聪明是聪明,但就是在民间长大,见识格局浅了些。

不过底子好,可以教导。

谢文彦闻言陷入沉思。

半晌他才又道,“那如果我真有那份本事,老先生能让陛下为我保驾护航?”

乾元帝大笑,“小友若有奇才,陛下自当视你为珍宝!”

“既如此,先生可愿听谢某一策。”

“何策?”

“听闻陛下一直想收回南安王的封地,可惜先帝疼爱幼子,在朝中留下不少老臣为其庇佑,以至于南安王的势力越发庞大,也越发不将陛下放在眼中。”

“陛下是仁君,不愿大动干戈起战事让百姓吃苦,但南安王却也不得不除。”

“而想兵不血刃铲除对方,其实也不难……”

“南安王封地虽然富饶,有诸多优势,但却存在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封地之中没有盐矿,那边吃盐全靠盐商运送。”

“陛下可发一道圣旨,以南安封地不受朝廷治理为由,召回南安督盐史,断掉朝廷对南安的食盐供应。”

“然后,再派遣人去封地散播缺盐消息。”

“南安王为了安抚百姓,必定想办法联系盐商私下保持供应,同时让朝中偏向他的老臣上奏问责陛下。”

“正好,陛下就能以这些老臣违抗先帝圣旨,插手南安封地内政为由,一一问罪铲除……毕竟,他们之前不就是用这个理由,阻扰陛下插手南安治理的吗?”

“没有了老臣帮助,想来以陛下的能力,再解决南安王不成问题。”

“而那些敢阳奉阴违,私下资助南安王的盐商,更是来的正好,处理几个把家产抄了丰盈国库。”

“如此不费一兵一卒,南安王,先帝老臣,丰盈国库全都解决了。”

“不知先生觉得此策如何?”

谢文彦微微一笑。

最重要的是那些老东西不滚,他怎么崭露头角。

死道友不死贫道。

反正这些人上辈子也没少跟他作对,还是赶紧送上路的好。

作者有话要说:

谢文彦叉腰~

卧底太子√OK!

卧底二皇子√OK!

卧底皇帝干爹√OK!

……………

温馨提示:作者我就是个普通人,不是真的高智商政客,主角的政治手段,我都是看新闻,看史书事迹参考写的,如果没有太大的逻辑问题,大家就不要计较了哈哈哈哈

第59章 我儿真像我! 1更捉虫

谢文彦有足够信心让乾元帝采纳他对付南安王的计策。

因为南安王实在是乾元帝的心腹大患之一!

前面说了,乾元帝在上位之前,是个很不受宠的皇子,而南安王却是先帝最疼爱的小儿子,如果不是其当时年纪太小,皇位到底落在谁身上,还真说不准。

先帝为了这个小儿子安全,在驾崩之前留下不少后手保护。

但也因此养大了南安王的胃口,成年后一直觉得皇位就应该是自己的,心里万分不服气,整日琢磨拿回“属于”他的皇位。

而那些先帝留下的老臣们,也因乾元帝对朝廷掌控权太大不满,更想要一个庸碌的皇帝,所以没少帮对方搞事情。

上辈子,这群人后来还真闹出了一场叛乱,而如今也已经有了势头。

所以他此刻的献策,绝对是献到了乾元帝的心坎上。

“好好好,此策甚妙,甚妙!”

乾元帝当场忍不住拍手叫好。

谢文彦也露出少年人的意气风发的自信,礼貌性地谦虚笑道。

“不过雕虫小技,胆大投机而已,老先生过赞了,若是此策陛下看得上,那便请老先生到时候为谢某美言几句了。”

“小友无需客气,若此计当真可行,陛下定不会错过人才。”

乾元帝对他的识趣很是满意。

有才华有胆识,还能屈能伸不迂腐,是个干大事的苗子。

就是运气不好,出生在宫外没有名师教导,若是在宫里精心教养长大,他定能又有一位优秀的皇子。

真是时也,命也。

心中叹了口气,乾元帝突然瞧见站在不远处角落的乔玉景。

原是刚才听见他们交谈话题逐渐不对,乔玉景就很聪明的走开了,避免自己听见太多不该知道的东西。

乾元帝摸着胡子再次露出满意笑容赞道,“小友夫郎也是个贤惠的。”

原本他还对乔玉景伯府的那点身世芥蒂,觉得乔玉景是那个鸠占鹊巢假永昌伯的儿子(明面上),少不了遗传父亲和祖母的愚蠢恶毒本性。

可如今亲眼见到就放心了。

这个小哥儿虽相貌不过清秀,但气质如松如翠,眼神也很清澈干净,更是还非常聪明贤惠,成亲后不仅孝顺婆家,碰到事情也临场反应极快。

除了身世有点瑕疵,其余方面都与他儿子甚配。

谢文彦闻言也露出笑容,没有再客气点头,语气满是柔和道。

“我夫郎确实贤惠温柔。老先生有所不知,之前太子招募我的时候,原就想让永昌伯府下嫁一位姑娘哥儿,与我联姻稳固关系。”

“听闻伯府当初选中的人,原是庶出四小姐,可惜四小姐瞧不上谢某,便算计了三公子落水,被逼嫁给我。”

“三公子性情温柔,我们成亲后他把家中打理得妥帖,也不嫌我母亲、祖母是农户妇人粗鄙,相处极为和谐,让我是私塾读书没有半点后顾之忧。”

“而且夫郎还才情极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娶了夫郎后,我才知书中写的琴瑟和鸣,红袖添香原是如此滋味。”

他毫不吝啬夸赞,展露自己对夫郎情谊。

既然老先生已经知道他先前投靠太子之事,那么这点小事也无需再隐瞒。

乾元帝听得是又生气又欣慰。

生气的是那什么伯府四小姐,竟然有眼无珠嫌弃他儿子!

欣慰的是儿子重情重义,伯府出了那档子污糟事,他对夫郎态度也依旧,话里话外钟爱的都是乔玉景才情,而非对方身份地位。

由此可见,他这个儿子心性如何。

“看来当真是姻缘天定,这位三公子与小友很是般配,有如此贤惠夫郎,小友后院将来定是妻妾和美。”

乾元帝安慰道。

心里琢磨以后一定要给儿子升官,多多赏赐几个美人弥补,让那个眼瞎的四小姐嫌弃他儿子,等着后悔吧,哼!

谢文彦闻言心里却是无语了。

虽然他是地地道道的古代人,但他也觉得这个时代长辈们只要心疼小辈,就给小辈赏赐美人的做法,很是一言难尽。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