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赵洪章(2)
赵洪章虽然为官能力不错,但他不似谢文彦天生情商高。
因为长年把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身边又有小人作祟,所以少与同窗之间交际,人情世故方面有些笨拙,生活中没少吃亏。
不过,这种性格也有其好处。
那就是在进入官场前期,所有人都觉得赵洪章虽有才学,却为人蠢笨,不堪大用,再加上寒门出身没有背景,就可劲的欺负他。
尤其是那些有关系,却无才能官员,便将自己的政务给赵洪章做,然后自己再去领功劳。
但众人万万没料到的是。
赵洪章其实并如表面的老实憨厚,那不过是一种保护色而已,他内心是非常强大和有沟壑的。
前期众人的瞧不起和忽略,给了他足够的发展蛰伏时间;
那些把政务分给他白干的官员,更是给了他磨砺的机会;
一个有真本事又有上进心的人,永远都不会被埋没。
所以后来赵洪章适应官场,属于农家出身的眼界格局脱变后,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了!
这种开始不起眼,后面变成大杀器的存在,才是谢文彦最需要的。
所以……
在好心帮忙解围后,谢文彦就用交流才学的借口,将人请到茶楼一起喝茶。
如今还心性稚嫩的赵洪章对他解围之举感激,当然不会拒绝相邀。
进入茶楼交流几句后,又发现谢文彦更是才学出众,远比自己不知高深许多。
更是忍不住生出钦佩之心,一时儒生毛病发作,连连请教问题。
谢文彦当然是按照自己树立的温和君子人设,耐心指点。
不过一顿茶水功夫,两人就有种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感觉了。(当然,都是赵洪章一个人的错觉)
关系拉近后,有些话就方便说了。
谢文彦故作好奇指点,“赵兄,虽说世上宵小难根除,便是皇城脚下也少不了盗窃之事,但京城巡逻到底比其它州县要严很多,我观赵兄也不是粗心大意之人,怎会连着三次被偷儿得手呢?”
“诶,此事都怪赵某出门太少,一时不慎露了财,才会被偷儿盯上。”
赵洪章很是羞窘赧然。
谢文彦闻言疑惑,“什么偷儿如此胆大,赵兄你好歹是个秀才,偷一次两次就罢了,这都第三次,也太猖狂了!”
“而且每次被偷,都是赵兄刚刚把银子拿到手的第二天,如此巧合实在奇怪,赵兄莫不是得罪了什么人?”
“我第一次来京城,怎会得罪谁呢……”
赵洪章面露沉思。
他不是傻子,之前没想到这点,不过是刚到京城就碰见倒霉事,一时陷入窘境,满心都被耽误科举的忧虑占据,就没想太多。
如今被人提醒,顿时就意识到了不对的地方。
他被偷银子的事情,确实太巧合了,那小偷就好像总知道他身上什么时候有银子一般!
聪明人不需要说太多,提点到这里就差不多了。
“防人之心不可无,恩科期间鱼龙混杂,赵兄还是多多注意身边之人为好,每年因为各种各样事故,而错过考试机会的有才之士总是不少。”
“今日与赵兄相谈甚欢,以赵兄才能他日必有作为,赵兄若有困难可去桐树村找在下,能帮忙的谢某必不容辞。”
“我与赵兄都是寒门子弟,愿将来与君共勉。”
谢文彦拱手笑道,并不掩饰自己的交好之意。
毕竟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他欣赏对方才华,觉得两人都是寒门,想结交组成小团体,以后相互扶持,才是最正常的。
这是很寻常的交际。
赵洪章自然不会拒绝,并且他对谢文彦的才学也很是佩服,若能有这样一个至交好友,确实是件很不错的事。
“今日多谢谢兄相助,赵某改日定当上门拜访。”
他露出笑容拱手。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才分开。
€€
赵洪章走的时候神情凝重,很显然对自己丢银子的猫腻有了猜测。
乔玉景看向谢文彦道,“夫君,看来这位赵郎君是着了别人的道?”
“自然,赵兄并非糊涂大意之人,哪有这么巧合的倒霉,此事多半有猫腻,就是具体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左右也就是身边人出了问题。”
“自古才华卓越者,都免不了遭人嫉妒,曾经我不也因年轻气盛,一时不慎栽了大跟头吗?想来赵兄亦是如此。”
谢文彦叹道。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聪明的人也有失足之时,种种例子在面前,看来他日后还得更加小心些,不能因重生优势就掉以轻心。
自我警醒一番后。
谢文彦握住乔玉景的手笑,“走吧夫郎,今日时辰不早,我们该回家了。”
“好,回家。”
乔玉景笑得双眸尽是光亮。
家,可真是一个美好的字。
夫夫俩乘坐马车慢慢回村,只是没想到中途又出了意外。
马车突然颠簸。
外面赶车的小厮慌乱道,“不好了,姑爷公子,我们的马不小心撞到人了。”
“什么?撞到人了?那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去叫大夫!”
谢文彦和乔玉景闻言,赶紧从马车里面出来。
被撞到的是一位衣着简朴的老妇人。
那老妇人趴在地上哀嚎,一条腿鲜血淋漓,看上去很是严重的样子,周围路人窃窃私语。
大庭广众他们肯定不能随便处理一下就走人,否则事后被人利用此事,少不得一通算计。
因此短暂思考后。
谢文彦就朝乔玉景点头,乔玉景秒懂上前安抚。
“大娘,您莫要担心,我们已经让小厮去叫大夫了,您的伤我们一定会让大夫帮您治好的,不知大娘家住何处?我们好让丫鬟去通知您的家人过来。”
“贵,贵人,老妇家里没人了……”
老妇似乎并非难缠人物,抱着伤腿虽然痛得满头大汗,但却半句找麻烦的话都不敢说,模样很是胆小惶恐。
乔玉景一时犯难,犹豫了下才道。
“既如此,若大娘不介意,等大夫帮您包好了伤处,您可愿跟我们回家修养?”
“大娘放心,我夫君是有功名在身的秀才,如今我们的马匹不慎伤了您,此事我们必定会负责到底。”
谢文彦也大大方方拱手道,“在下宏远私塾学子,谢文彦。”
他们在大庭广众下自爆家门,不惧人上门找麻烦,如此毫无隐瞒的坦荡,赢得了周围路人的好感。
老妇人好像也是通情达理之人。
虽然害怕,但听周围路人劝说几句,最后也就战战兢兢答应了下来。
等小厮领着医馆大夫赶过来,当着大家的面,帮老妇人包扎好腿伤,又开了药方,叮嘱养伤事宜后,此事才算解决。
马车上。
乔玉景很是愧疚对老妇人道,“大娘,真是太对不起了,都怪我们的小厮赶马不慎,竟伤得您如此严重,您放心,您在我们家养伤期间的花费,我们都会负责的。”
“没事没事,贵人不必客气,都是意外,老妇省得……”
老妇人连连摆手,满脸都是底层百姓对贵人的惶恐不适应。
乔玉景看出她所想,很是贴心安抚道,“大娘不必如此,我们家也不过是普通人家,当不得贵人称呼。”
“不知大娘姓甚?可有什么擅长?我们家有一二铺子经营,既然大娘家中已无亲人,待伤势好了,不如去我家铺子谋生如何?”
“如此,也算是我们一番歉意了……”
乔玉景就像所有后宅合格的主君般,想把此事处理完美,避免破坏夫君名声。
老妇人似并不懂这些,只听到自己能获得一个谋生活计,露出欣喜之色。
“真的吗?我,我能在贵人家干活?多谢贵人,多谢贵人。”
老妇人激动地就要起身磕头。
乔玉景把她扶住,“大娘快起来,您腿还伤着呢,我家夫君是读书人,说出的话自然不会食言。”
“谢谢,谢谢贵人。老妇姓孙,公子叫我孙大娘就好,我原是山西人,多年前因灾祸流落到京城的……”
孙大娘激动高兴地赶紧把自己情况说出来,一副生怕好不容易得到的谋生活计丢失的小人物模样。
乔玉景微笑听着,时不时应答一句。
只不过在孙大娘没注意到的地方,乔玉景扶住她的手,不经意间在她手腕脉搏上停留片刻……
待回到桐树村谢家,让丫鬟把孙大娘安顿好后。
夫夫两人回了屋。
乔玉景才神色不明向谢文彦点头,“孙大娘脉搏有力,身体强健,并不像是常年流落街头乞讨之人。”
无论外表再怎么伪装,身体健康情况很难遮掩。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程度,完全可以反应出一部分人生经历,从而判断分析出想要的信息。
不巧的是,乔玉景也是个爱好学习之人,正好会那么一点把脉医术。
现在可不就抓住小辫子了么!
乔玉景好奇问,“夫君,你是如何看出她有问题的?”
“这孙大娘的某些小动作,和一个人有点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