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文的炮灰秀才重生了 第87章

不同于乡试和会试需要困在狭窄的贡院几天几夜,殿试的过程就轻松多了,几个时辰就能解决。

但不代表殿试没有压力,反而因为考场在金銮殿,被当今皇帝和百官亲自盯着,心理压力剧增。

往年因承受不住天子威严,而殿前失仪倒霉蛋可不少。

毕竟科考是选能办事的官员,考验不仅仅是学问,还有心理素质,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被残酷淘汰很正常。

考生进入皇宫的顺序,是按照放榜名次排列的。

谢文彦是第一名会元,理所当然走在所有考生前面,他低头谨慎地跟着领路官员,缓缓走进威严的金銮殿,不敢有半点马虎。

他如今吸引的目光太多了,若是不小心在这最后关头被阴一把怎么办?

再次回到曾经熟悉的地方,谢文彦心中感慨万千。

不过更多的还是兴奋,上辈子针对过他的那些混账东西没想到吧,他谢老贼又回来了!

当然,兴奋归兴奋。

谢文彦还是时刻不忘演戏,行走举止间依旧保持着与乾元帝的相似之处。

在听到乾元帝叫“众爱卿平身”的声音时,耳朵更是明显动了动,就仿佛听到了熟人声音疑惑的样子。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过目不忘,既然当初在寺庙和乾元帝见过面,还详谈过一番,以他的记忆力,怎么可能忘记相熟之人的声音呢?

果不其然。

龙椅上的乾元帝见此,眼中尽是愉悦之色。

心里特别想让考生门把头抬起来,看谢文彦看见自己的惊讶神情,但为避免影响儿子接下来考试的状态,终究还是忍住了。

简单说了几句场面话,就挥手道,“开考吧!”

殿试的考题没什么可多说的,还是老生常谈的【治国论】,学子们只要不脑子犯浑,写什么大逆不道之言,基本都没问题,能够轻松过关。

毕竟几轮考试下来,众人的水平都很明显了。

最后皇帝的临时出题,才是真正的考验。

这一关是帝王为了防止下面朝臣蒙蔽自己,做出舞弊之事的流程,也有考察当界新科进士们的临场应变能力之意。

乾元帝道。

“我朝南方地势偏低,常年遭受水患之害,朝廷虽有心修建水利治理,但奈何种种原因不得实施,只能年年派遣官员前往赈灾,治标不治本。”

“尔等新科进士大多来自民间,深知百姓民情,不知对此事有何看法?”

这问题出来,原本跃跃欲试的新科学子们顿时全都丧了脸。

南方水患这个问题存在多年,连朝中无数当官多年的老臣,都没能想到解决办法,他们这群嫩瓜蛋子能有什么办法?

其实最好的主意,肯定就是兴修水利工程。

但如今的建筑技术有限,想要大规模兴修水利,其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根本不是现在朝廷能够承受的。

毕竟楚国还有好几个边疆外敌,国库大半银子都花在了边疆军队上,实在拿不出太多银子做其它事情。

别说新科学子们苦着脸。

就连大臣们都面面相觑,有些想不明白,陛下为什么把这种难题拿出来。

难不成是对今年的考生们不满?

不应该啊,听说陛下看过今年考生们的试卷后,好几次龙心大悦呢!

所有人都在愁思。

只有谢文彦能露出笑容了。

原因无它。

因为自从上回在寺庙中,与乾元帝相谈甚欢后,他和乾元帝就一直保持着通信状态,聊天内容中便涉及过南方水患的问题。

他当时在回信中透露过,自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毫无疑问,乾元帝现在把问题抛出来,完全是在给他造势。

€€

既然青云梯都搭好了,谢文彦自然要接住。

他等了一下,见确实没有学子愿意出来,这才恭敬开口。

“回陛下,针对南方水患,学生倒是有一点拙见。”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

尤其是朝中的大臣,看向谢文彦都不知道是该震惊好,还是该嘲笑他黄毛小儿自持甚高好。

今天可是殿试,他若开口后说不出个令人拍案叫绝的计策,那不仅是把自己之前积累的才名往地上踩,还要落得个急功近利的评价。

他们这么多老臣,这么多年都没能解决的问题,这小子跳出来说自己有办法,真是显得他了!

其余考生们心里也又嘲笑又佩服。

嘲笑的是谢文彦仗着有几分才学,就真觉得自己要上天了;

佩服的是谢文彦勇气可嘉,真是计策都敢献啊。

只有霍明朗、封祁瑞、赵洪章、周云庆四个了解谢文彦的人,满心喜悦怦怦跳。

暗道谢兄不会真有法子吧?

若真被谢兄解决了南方水患问题,谢兄定能名声大噪,青云直上,他们也能跟着喝汤了。

而谢文彦也确实有一个不错的办法。

他站出来拱手道。

“陛下,想要解决南方水患,最根本的办法只有兴修水利,但学生也知道,以朝廷目前国库的税收,恐怕难以支持此事,所以学生觉得,不如另辟蹊径。”

“哦,如何另辟蹊径?你且细细说来。”

乾元帝表情看不出喜怒,可语气还是能够听出他并未生气。

大臣们虽觉得谢文彦是个有点才华,就不知好歹卖弄的显眼包,但还是竖起耳朵认真听着。

因为经过之前南安王事件的大清洗,朝中尸位素餐的臣子,已经赶走了不少,如今剩下大半朝臣,不能说清清白白,但也比较干实事。

谢文彦恭敬低头,继续道。

“自古世人追求的,无非就是生前建功立业,死后享受香火。”

“陛下乃是真龙天子,紫微帝星,您的圣旨不仅仅是我等人间臣子,地下阴差也当听命才是,我等臣子兵将无论生死,也只会认陛下一位明主。”

“如今南方水患经久祸人,为了天下百姓,陛下何不祭祀上苍,请封阴臣,镇河山,护子民?”

啥玩意?

封阴臣?是他们理解的那个阴臣吗?

众人有些明白又不明白的感觉。

谢文彦不动如山解释道。

“陛下可以下旨,在需要兴修水利的地界,分段立庙,让受封阴臣的官员,或者愿意慷慨解囊的仁善商贾,承包当地的水利修建。”

“因为此事并非朝廷徭役,承包的官员和商贾需要花银子,雇佣百姓作为劳力,也让百姓们多了一笔生计银子,改善生活。”

“有此造福百姓功德,该官员或商贾逝世后,便可将牌位置于庙中,塑像享受百姓香火供奉。”

“如此,既能解决南方水患,兴修水利之事;朝中官员们百年之后,有百姓香火供奉,也不枉生前为国为民操劳一番……”

这办法还是借鉴前世堂兄为了全国修路,用立功德碑忽悠商户们出钱的灵感。

立庙供奉香火,可比简单的石碑名声更吸引人。

“……”

沉默,是今天的朝廷大臣。

惊喜,是今天的乾元大帝。

这哪里是拙见啊,分明就是空套白狼!

倘若真的施行成功,朝廷完全就是不费一分钱财和人力,浪费几道圣旨,就可以把巨大的水利工程给搞定了。

而此事施行成功的可能性还非常高。

尽管大家都明白这是空手套白狼,但古人最在乎死后香火了!

如果能够立庙享受百姓供奉,就不用担心后代子孙不孝,逢年过节忘记给老祖宗上香,自己在阴间凄凄惨惨了。

再不济也能流芳百世,谁能不心动?

不就是花一点银子么,他们这些朝廷官员,有几个真的穷了?

而为了自己日后的香火供奉,承包水利修建的官员和商贾,肯定会自掏腰包尽心尽力完成任务,绝不偷工减料,质量有保证。

否则,那工程坚持几年就坏了,百姓还不得来砸自己的牌位和塑像?

立庙塑像诶……

享受百姓香火诶……

简直跟土地神一样。

大臣们表示很心动,非常心动,疯狂心动!

乾元帝也表示,他都想掏空自己私库单干了,等百年后让全天下的百姓都供奉自己,九泉之下那些历朝历代的皇帝,还不得羡慕死他?

反正不够再抄几个盐商添砖加瓦就是。

想到这里。

乾元帝突然咳嗽下,一本正经道。

“此言有理,不过朕的爱卿们,都是忠君爱民的两袖清风之士,让他们请封阴臣,承包管辖范围的水利修建,恐怕心有余力不足,朕的私库……”

话还说完。

一个没有亲儿子,只能过继旁支血脉的官员,就赶忙着急跳了出来。

“陛下,为了黎明百姓,臣愿慷慨解囊!”

那官员满是激动和期待。

开玩笑,若是能够立庙塑像,享受万千百姓的香火供奉,不比把家财留给过继的儿子,指望过继子孙在自己死后,还能继续孝顺烧香强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