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文的炮灰秀才重生了 第195章

可至今不过短短几年的功夫,就能达到别人寒窗十年的效果,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四堂兄前世有那般成就,自然是本事了得,他还有一颗赤子之心,就是性子过于惫懒,必须有人督促鞭策,给他引导方向才行。”

“堂兄那脾性,结局好与坏,真的端看领路之人是谁……”

谢文彦无奈道。

说实话,他是有些嫉妒这个堂兄的,他千般算计,万般努力才能得到的东西,堂兄却轻而易举就能拿到,当真让人眼红之极。

可这么好的起步条件,堂兄上辈子却落得那般结局,也实在让人恨铁不成钢。

乔玉景笑道,“可若不是堂兄这般脾性,夫君又怎能放心与之兄弟相交?夫君做到这个位置,能有四堂兄这么一个交心的兄弟,也是难得的幸事。”

“也是,前世今生真正能够说心里话的人,也只有夫郎与四堂兄了……”

谢文彦闻言轻松笑出来。

世间人无完人,他确实不能要求别人和他一样。

人生百态,欲望各异,才是人之常情。

……

在谢文彦的严厉监视下,此次科举从头到尾都进行得很顺利。

不仅考生的环境大大改善,往年一些黑暗规则也都被控制,参加考试的学子们对谢文彦这个新帝,一时都好感大增。

最后考试结果不出意外,谢家俩兄弟皆脱颖而出。

两位堂兄虽说没有获得非常好的名次,但也都榜上有名,成功高中进士,狠狠刷新了京城众人对谢家的认识。

谁能想到,谢家不过农户出身,家中子弟竟如此出息。

一个当今皇帝养子,一个研究出高产粮种的谢二郎,现在又来一门双进士,真是合该他们姓谢的崛起啊!

大家简直羡慕嫉妒地眼睛都红了。

当然。

也有质疑谢文齐舞弊走后门的。

因为谢文齐以前根本没上过私塾,认字都是才从几年前开始学的,短短几年竟能压过别人寒窗苦读,实在有些让人难以置信。

科举不像武举,武举是不是真本事,现场一眼就能看出来,科举作弊的空子就多了。

再加上当今皇帝和谢家的关系……那些不服气的人,不想怀疑都不行。

别说其中还有世族在见机捣乱起哄。

不过,此事解决也不难。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谢文齐确实有真材实料,只要和那些质疑的学子当面论证几道题目,便能证明一二。

但此事有世族起哄挑拨,谢文彦怎么可能让此事轻松解决。

不让这些人付出点代价,他们也太亏了。

所以。

谢文彦直接道,“正所谓谁主张,谁举证,朝廷人力不是随便浪费的。按理你们质疑谢文齐的学识,就应该拿出证据,而不是你们随口几句话,就让朕替你们去调查证明。”

“但此乃朕登基后的第一次科举,为避免影响闹大,朕便允你们胡闹一次,让谢文齐与那些质疑的学子们,现场论证。”

“不过,谢爱卿受此侮辱,也应当补偿,若是证明其学识无误,国子监祭酒一职,便由谢爱卿担任如何?”

国子监祭酒这个官职虽不算高,但也是从四品,并且掌管教育很重要。

当即就有人反对,“陛下不可,谢文齐不过是一个新科进士,怎能一入朝就担任从四品官职,我朝从无先例……”

谢文彦打断,“从前没有先例,现在就有了,别跟朕叽叽歪歪说这些,只要是人才,能给朕办事,朕就破格提携。”

“在朕这里,唯才是举。”

“尔等无需劝朕,劝了朕也不会听!”

声音掷地有声,强势不容拒绝。

反对的官员脸色憋红。

有激进的官员不服气,忍不住倔强道,“陛下如此不听朝臣劝谏,就不怕史书工笔,天下骂您昏君吗?”

眼神坚决,言语犀利。

一副就算陛下您要杀臣,臣也要说实话的死谏模样。

面对强势的帝王,怕死的官员只能憋屈忍着,但对不怕死的臣子,他们就敢以死明鉴,去赚史书留笔的身后名。

若是其它皇帝可能就会犹豫了。

但谢文彦是什么人?

从来只有他威胁别人,没有别人威胁他的份儿。

谢文彦眯起眼睛,“怎么,爱卿这是想死谏不成?”

“是又如何?为了大楚国祚,臣便是粉身碎骨亦不悔!”

那官员挺直背脊,傲骨铮铮的模样。

谢文彦冷笑,“那你就去死吧。”

死谏官员:……

众臣:……

谢文彦不理会众人呆滞的表情,看向旁边负责记录的史官道。

“你把今天这一幕,全都一个字不落地记下来。朕到底是不是昏君,自有后世之人评说,无需尔等断言。”

“楚国的未来需要改变,一味遵循祖制只会原地踏步,如今诸国掣肘,只待时机争锋,楚国不胜则败!”

“在朕这里,才能便是第一,有才之人,无论年岁,无论性别,无论伤残,无论身份,只要有利楚国者,朕便不介启用!”

“反之,碍朕大业者,杀无赦。”

“朕倒要看看,将来史书上,到底是朕昏君,遗臭万年;还是尔等迂臣,后人唾骂,挖坟碎骨!”

说罢。

谢文彦看向那想死谏的官员,冷冷道,“爱卿,你不是想死谏吗?去吧,朕肯定让史官,把你的名字记下来,让你扬名千古。”

死谏官员:……

算了,我觉得我还能活一活。

第179章 诈出装穷的官员

谢文齐虽说性格惫懒,但对方确实是有真材实料学问的。

所以,面对世族挑动起来的质疑作弊声音,他与几位代表学子进行了一场交流辩论,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谢文彦不仅直接把堂兄提到了从四品的祭酒官职,主管教育事业,更是趁此宣布了增加专门的残障人士科举。

只要不是残疾到完全失去行动力的人,就都可以参加。

此决定说出,又是震惊百官的一天。

众人都很是不解,“陛下,官员事关朝廷脸面,如何能够让面容有损,肢体有残者任职啊,这实在太荒唐了……”

朝廷官职本来就僧多粥少,每三年一次科举选拔出来的进士,都还有很多无望等着补官呢,再来一群残障人员竞争,如何使得。

面对大家质问,谢文彦这次倒没有生气,很耐心解释。

“各位爱卿说的问题朕都明白,此次让身体有疾者参加科举,选出来的人员并不入朝为官,朕打算让他们去教书,毕竟普及教育之事,需要大量夫子到官学任职。”

“民间有不少读书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面容和肢体受损,从而断掉青云路,但他们身体残疾,腹中学识却没有。”

“他们寒窗苦读多年,实在不该就此沉寂,如此也能表现楚国对有才之士的重视,吸引诸国大儒前来,为朕楚国增加优势……”

此举确实有扬名和笼络读书人的作用,但谢文彦也想满足自己前世断腿后,那几年低谷不得志的遗憾。

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世族为了稳固自己对人才的垄断优势,一直不折手段打压被他们看中,却不愿意投靠的读书人。

重则家破人亡,轻者断手断脚毁容……

这些人无不都是学富五车,真材实料的能人,但凡因他此举扶持,能有那么一两个混出头,对世族来说都是巨大隐患。

世族势大,想要瓦解,自当群起攻之。

谢文彦心里盘算,嘴上就用办官学缺少夫子的理由,忽悠质疑的朝臣们。

他手段态度强势,官员们一时没猜到他打算,虽觉得哪里不对,但最后也只能无奈同意,拱手称赞。

“陛下爱戴百姓,实在圣明之君。”

算了,只要不入朝为官,皇帝想开残障人员的科举,那就开吧。

毕竟这消息传出去,那些读书人只会高兴附和,他们若是极力阻止,实在得罪天下读书人。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第二天,谢文彦就趁热打铁把圣旨宣布了出去,避免朝臣们反应过来事情半路夭折。

不出意外,民间读书人们听到消息都非常激动。

不仅仅是那些因毁容和伤残失去科举资格的读书人,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是同样的高兴,因为这代表他们未来若是倒霉伤残,也有其它途径出头。

“张兄快去看皇榜,陛下新增了一次科举机会,允许身体有疾者参加,张兄满腹经纶,将来定能榜上有名……”

“儿啊,你还能继续科举,咱们家没有白供你读书啊……”

“爹,我还能继续考试,我还有机会考功名,呜呜……”

民间因身体有疾失去科考资格的读书人们,看到皇榜全都喜极而泣。

天知道,他们寒窗苦读多年,结果中途因为身体原因断掉青云路,是怎样天崩地裂的打击。

那些家中富裕的还好,那些靠全家之力供养的读书人,才是真的惨。

如今,他们总算有再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了。

当今陛下真是仁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