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文的炮灰秀才重生了 第204章

想要统一诸国,彻底抑制世族势力,他就必须掌握绝对的政权和钱财。

所以,钱庄这种存在,无论如何都不能再掌握在私人手中。

历朝历代的皇帝不去开钱庄,除了重农抑商的政策,最大原因是经济体制,古代是小农经济,资金流通需求不大,钱庄的主要作用,是借贷和兑换。

谢文彦开钱庄目的,也不是为了单纯聚财。

而是想以钱庄为据点,更加深入掌控全国各地民生情况,削弱“山高皇帝远”的影响,宣传树立朝廷形象。

“高额印子钱屡禁不止,饶是朕已对贪官污吏加大审查,但民间还是有无数人因此家破人亡,朕对此甚是心痛。”

“由朝廷开办钱庄,规范借贷,不仅能让百姓免遭迫害,还能树立朝廷的正面形象。”

“届时,由钱庄盈利贴补盐价,暂时控制目前低价私盐带来的局势影响,各位爱卿觉得如何?”

如何?这太不如何了!

在时下人的眼中,钱庄属于经商,如今国策乃是重农抑商啊。

有老臣当即反对,“陛下,此事不可,朝廷怎能带头经商,与民争利,这实在动摇民心和国本啊……”

“请陛下三思,朝廷开办钱庄,实在荒唐……”

投靠世族的官员更是着急不已。

因为一旦由朝廷开办钱庄,规范了借贷问题,他们就没办法继续迫害底层百姓,吞并底层百姓的田地。

钱庄是世族贵族们,兼并土地的利器!

而谢文彦要的,可不就是要抑制他们这点么。

谢文彦摆手道。

“不必再三思,朕都对此事思好几年了。朕开办钱庄,是为了不让百姓陷入那些黑心商户的迫害,乃是正义之举,又没有高额借贷利率,如何就是与民争利了?”

“有了钱庄,朝廷还能更方便调动全国各地的财富,提高各地因每次朝廷拨款速度慢,导致差事延迟,赈灾款被山匪劫盗……等等问题。”

“还是那句话,你们劝朕也没用,朕不听!”

“你们阻止朕开钱庄,莫不是都在私下放印子钱,朕断你们财路了?”

众臣:……

看破不说破,才有朋友做!

朝臣们苦着脸,皇帝太过强势,又理由充分,他们根本没有反驳余地。

可不反对,他们又少了一条来钱路。

这日子,真是要没法过了。

不过。

谢文彦也不是真的自己吃肉,连汤都不给下面人喝。

所以下一刻。

他话头就转道,“钱庄的事情就这么决定了。朕之前派遣出海的船队,明日就将抵达码头,各位爱卿明日准备好,与朕一同前去迎接。”

“听先锋船带回来的消息说,此次出海收获非常大,明日见了若当真不假,各位爱卿定要好好帮朕重新计划出海事宜。”

说罢,挥手退朝。

将一个独断专行的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朝臣不住叹气,大逆不道暗想。

他们真是生不逢时啊,当初先帝就已经够强硬了,没想到当今陛下更过之无不及!

真是羡慕前朝那些臣子,皇帝真正能与士大夫同治天下,臣子指着皇帝鼻子骂都没事儿……

前朝皇帝:所以我们亡国了。

群臣心里不服气,憋屈得慌。

但等第二天。

跟着谢文彦去码头迎接出海归来的船只,看着那些大船上满满当当的金银珠宝,香料珊瑚象牙……等等东西时。

一个个眼睛都直了,什么私盐印子钱利益,都抛到了脑后。

“陛下,这,这些东西都是此次出海赚的?”

朝臣们激动难以置信。

之前谢文彦派遣出海船队,携带的货物数量,他们都是知道的。

就那么几船瓷器丝绸,竟然就换了这么多好东西回来?

以前出海没这么赚吧!

谢文彦也很惊讶,此次出海船队的收获,比他预估确实多了不少。

“舅舅,此次怎会带回如此多东西,您快与朕说说。”

谢文彦亲热上前握住此次出海任务的邹家家主,也就是乔玉景血缘上外家的亲舅舅。

不过几句口头青睐,就能换人忠诚好感。

别说舅舅,利益到位,再认个义父他也是可以的。

作者有话要说:

谢文彦:我,认爹狂魔,打钱!

第188章 黎国危机捉虫

此次邹家家主带队出海做生意,之所以能够带回比以前更多的收获。

当然是因为楚国的造船技术,因为谢文彦从边境捞回来几个义父的贡献提高,以及邹家乃是江南巨富,擅长经商的结果。

“此次能够有这么多收获,还得多亏陛下提供的大船,让我们用比以前更短的时间,到达更远的海外国家做生意。”

“那些海外国家好东西真多,可他们也太不会用了,吃穿用度粗糙得很,看到我们带去的瓷器,茶叶,丝绸……一个个眼睛都摞不动了,挥着大把大把金银来交换……”

邹舅舅满脸红光,想起那些海外蛮国拿着大笔金银,疯抢瓷器丝绸的模样,简直乐得合不拢嘴。

他们邹家做了这么多年生意,还真没做过这么简单,还这么好赚钱的。

海外可真是个捞金之地,真真是去捡钱啊!

一群楚国官员们听着也是热血澎湃。

他们在这边为了点利益,整天斗死斗活,没想到出海天地竟如此广阔。

果然。

陛下能成为陛下不是没道理的,到底是他们格局小了啊。

“陛下,这出海实在大有可为,臣觉得事不宜迟,咱们商议下再尽快派遣船只继续出海吧……”

“陛下果真高明,以前是臣狭隘了!臣对出海之事有点拙见,您听臣瞎编……哦不,听臣给您建议……”

“陛下,陛下……”

世上圣人是少数,普遍俗人才现实。

在利益面前脸皮就是扯谈,一群官员对出海的利益全都眼馋上了。

比起冒着抄家流放的风险,去放印子钱、去贩卖私盐,当然是跟着谢文彦掺和出海赚钱更好。

只要跟着陛下能吃肉,他们就算憋屈点听陛下的话又如何?

大部分人辛辛苦苦当官,为的不就是荣华富贵么!

至此。

楚国朝堂的官员,除去投靠世族的那些,基本都对谢文彦彻底臣服了。

谢文彦也没有再计较众人之前的小动作,只要是真心给他办事,他都不吝啬重用,以及给好处。

毕竟,没有人谁会无缘无故为谁白白奉献。

以前这些人跟他作对,是他的价值还不够大,现在他的价值足够,众人自然也就奉上忠诚了。

世上没有永远不变的忠心,只有永远不变的利益。

有海外赚钱门路吊着,楚国官员们对谢文彦的政令,基本都不再阻止,开始积极配合了。

在所有人齐心协力,和谢文彦的提前准备下,朝廷高效运转,楚国不到半个月,所有县镇及以上的城池,就全部铺设好了国有钱庄。

并且下发圣旨:凡在国有钱庄,存款达到1两银子的百姓,就能在官府购买低价官盐。

此举一出,楚国因私盐造成的动荡瞬间消失。

“真的假的?在朝廷钱庄存款达到1两银子,就能买低价官盐,跟咱们之前偷偷买的那个低价细盐,价格精细都一样?”

“肯定是真的啊,这是衙门亲自贴的告示……”

“虽然要在钱庄存1两银子,但如果能够一直购买这么便宜的细盐,倒也挺划算,我去试试看……”

百姓们喜出望外讨论着。

若是能够用买低价私盐的铜板,正大光明在官府买官盐,大家还是很愿意去钱庄存上1两银子做抵押金的。

毕竟购买私盐终究不合法,若是朝廷铁了心要追求,就算他们人多,也难免被收拾。

要知道,前朝为了镇压百姓,又不是没有屠村屠城的例子!

……

谢文彦的解决办法,传到王氏、吴氏、石氏三大世族耳中。

还等着抄作业的他们全都傻了。

万万没想到,谢文彦竟然如此豁得出去,没有强行镇压百姓,而是选择开办钱庄,自己拿钱贴补民间盐价。

这简直比出现低价私盐还可怕!

若是楚国的官盐价格被控制下来,以后一直都是这么低,那他们三大世族在楚国还有混的余地吗?

“谢文彦,这是一点活路都不给咱们啊……”

王族长气得差点没喘上气。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