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98章

夫夫俩说说笑笑,绕路去了铺面后门敲门,开门的是傻柱。

陆柳蒙住了脸,乖乖跟在黎峰后面。

傻柱认得他们,侧身让步,迎他们进屋。

这不用他招呼,陆柳进院子就喊哥哥。

陆杨清早到店里,先去灶屋蒸包子。

都在后院的事,听见声音就应了话:“诶!来啦!”

他手上有面粉,省得洗手了,他把陆林和傻柱使唤到前头去忙活,叫陆柳和黎峰到灶屋来。

黎峰傻大个,让他揉面。

弟弟就不忙活了,在灶膛前递柴烤火。

见面先把钱事理清,陆杨让谢岩去拿银子来,他跟黎峰说:“年糕都卖完了,按照数量,总共七两银子。摊位费你给过了,饼子我也吃完了,咱们两清。”

黎峰收了银子,二话没说,洗手揉面。

陆杨再看弟弟,这傻弟弟还笑眯眯的。

今天谈完事情,陆杨要跟黎峰走一趟陈家湾,也回陆家屯看看,两边年礼走了。

他去了陈家湾,弟弟就要在铺子里待一会儿。

陆杨跟他说:“我让谢岩写了些字,等会儿他教你,你学好了,回家教黎峰,方便你们记账算账。你要是怕,就在屋里认字,认得的字多念几遍,认完了再叫他教你别的字。混日子可快了!我跟他们说好了,今天关门早,下午我们官道上碰个面,去看看两个爹。”

他说完,也瞅瞅黎峰的脸色。黎峰没意见。

知道他们换亲之事的长辈,只有陆家两个爹。

都知道了,他们四个人一起上门拜访一回,老人家也安心。

陆柳只点头,他带了帽子、手套还有小背心过来。另有他编好的钱篓子一只。

上次有一双手套,这次又拿一双。谢岩可以戴。

帽子有三顶,哥哥和谢家母子都有。小背心就哥哥穿。

他一样样介绍了来历:“帽子和小背心还有手套都是娘做的,顺哥儿帮了忙。我手上活慢,这回就做了一顶帽子出来。想着你们两个都有帽子戴,剩婶子一个人没有,就一起拿来了。”

算起来,陆柳这段时间只做了三双手套和一顶帽子。给两个爹的只有两双手套了。

年礼上,黎峰有准备,拿了一整条腊肉,有个八斤多。糖就没有。

他跟哥哥说一声,陆杨听了,就说:“你们送腊肉,那我就不拿肉了。家里就两个人,吃完再看。我最近花销大,不能摆阔,省着点来,待会儿从铺子里拿几斤面粉算了。”

兄弟俩有商有量,把年礼的事定下。

陆杨手上麻利,蒸上三笼肉包子,余下的能让陆林凑合着添补。再跟黎峰谈谈各类山货以及目前已说定的进货类别与价位,就能收拾东西,跟弟弟换身衣裳,去陈家湾。

黎峰跟他说:“价钱谈好后,我要去一趟羊汤馆子找人。”

陆杨点头:“行。”

绕个路的事,最好天色见晚才去陈家湾,这样不用在陈家留饭。

他最近在喝药,陈家的饭吃不起。

第51章 好巧

谈价的事, 谢岩接手了。

他记性好,又列了单子,说起来不费事。陆杨没想在山货上挣钱, 价目给出来, 黎峰只有满意的。

陆杨看他一眼,谢岩可怜兮兮的,陆杨就答应了。

去过医馆后,谢岩事事都想接手帮一帮,就连陆杨去灶屋做个饭, 他都要搭把手学学,表现得很积极勤快。

陆杨不感动是假的。只可惜谢岩还是太呆太木了点, 从前也没干过多少家务活,铺子里这些事, 也不是短短几天就能里外通透的。还要慢慢来。

陆杨也没走,洗手过后,跟弟弟坐一起,都在灶膛后烤火。

兄弟俩聊天, 也顺便听听两个男人在说什么。

陆柳也是呆呆的,他偷瞄一眼谢岩,然后小小声跟陆杨说:“哥哥, 我学什么字啊?”

上次见面,陆杨说要教他考状元,给他图册看, 还要用图文都有的书册教他认字。

那种书多羞人啊, 他跟大峰看都脸红。让谢岩教,他不得羞死?

陆杨捏捏他的脸蛋:“想什么呢?教你正经字,学学你们俩的名字, 再学一些数字,然后学个银钱计量,比如一文钱,‘文’和‘钱’,都要学,一到十给你们排出来,每天照着看看。再就是‘两’,一两银子的‘两’。搭着把‘银子’的写法也学了。这些你们口头上都会念,我都排好顺序了,照着大小来。很简单的。”

农家人,大字不识,基础的算账会,不然到外边,以物易物都算不清楚。

只是没读书吃亏,像黎峰这种手里过钱多的人,也是大帐算起来吃力,会用到算盘。

有算盘,又无法书写,就拿鹅卵石替代银两数目,计算过后再算鹅卵石,以此明账。麻烦了些,而且过了当天,时间久了,又忘了。账目不留痕,查起来麻烦。

陆杨让谢岩写了两套启蒙的字词,第一套就是他跟陆柳说的这些。第二套则是他们买卖的货品名词。

两家离得远,教起来实在不方便,等会儿看黎峰带货的种类,他会往筐里放纸片,纸片上就写着货品名字。他们认得货,比着纸片,就能念出字。念得出来,就多看看,比划比划,写顺了,记熟了,就算识得字了。

“我们又不考状元,学些家常日用的字就好了,先认字,反正简单的账你们都会算,等你们能记账了,我再让阿岩教你们算数,也学学怎么记好账。”陆杨说。

陆柳听着放心了,嘿嘿笑道:“哥哥,你不考状元啦?”

陆杨笑了:“你行呀,都会调笑我了?”

陆柳没有,他就是问一问,问一问而已啦。

他挺想跟陆杨好好聚聚,又问:“你们过年休息吗?我听说过年的时候,铺面都会关门的,你这里关门吗?”

陆杨点头:“要关的,一般是除夕关门,到初五开市。这也没几天了,我趁着关门的日子,想让大松哥带几个兄弟过来帮我把后院的通铺做个隔断,分两个小屋,我们年后就搬来县里了。这头要忙一阵。”

过年没空聚了。

陆柳有些失望,也为他高兴,又往两个男人那里看了眼,声音再次压低:“村里的事都顺了吗?”

他上次问的时候,陆杨只说起英勇事迹,陆柳事后想起,才发现没有明确答复,心中担忧。

陆杨点头:“都好了。”

其实没好,但快了。

他最开始假意认账,说已经还了部分债务,还有人贪心,多拿了钱,把村里的水搅浑了。

后来村里吵吵闹闹的,互相撕起来,众多小村民已经否认债务。到这一步,陆杨就可以来硬的了。

都说法不责众,一个村子里,大部分人都参与进来,他们告官也不会有好结果。

现在把“大债主”孤立出来了,告官才不会让人为难。

这事要年后办,但他年前会带几个人把谢四财家砸了。让人签字摁手印,先把良田拿回来。

他可不是谢岩那种软性子,还让人过安生年。想都别想。

到时年饭祭拜谢岩爹,也算有交代。

陆杨转话题,不说这个让人生气的事,问起陆柳的小铺子。

陆柳眼里有光,高兴得不行。

“我们回去那天就跟娘说了,她当时就同意了。后来打年糕,又跟大峰商量了几次,把要拿的货品定下了。大峰这几天一直收拾屋子,我们家院子里有两间新建的屋子,之前是家里住不开,现在清一间出来做小铺面,地方挺大的,他说到时会沿着墙壁放货,留出走人的道,再放三面柜台遮挡,客人不能随意进去。中间的堂屋就空着了,他说要摆张桌子,寨里不比县里,到时我们能坐一块儿唠唠嗑。娘也说这种地方很快就会热闹起来,让我们不要小气,瓜子花生肯定不能随便让人吃,茶水得管饱,劣茶十文钱好大一包,抓一把能泡两壶茶,这东西要舍得。”

他以前常自己待着,两个爹总忙不完,他没什么亲近人的嗜好。成亲以后,总有闲工夫,和黎峰处得好,跟姚夫郎出去玩,都是手挽手,现在不知不觉爱贴着人,说个话都要挨着,挨着坐还不够,总往人身上靠。

陆杨任他靠。在他看来,这种亲近人的表现,也可以理解会撒娇。只有受宠的人才会撒娇。是那种自然流露出来的娇态,让人心里软软的。

陆柳还跟陆杨说起他的努力:“我也出去串门唠嗑了,都跟大家说了小铺子的事,但现在就几家人来买酒,干货还没动过。姚夫郎说要小年后才能卖得动,我串门的时候看了,他们嗑瓜子都好节制,有人嘴馋就喝茶,茶喝多了尿多,上茅房都舍不得便宜别家,跑回自家就不会出来了。正好这阵子各家都有些家务没弄完,过了小年,也就只能唠唠。到时就好了。”

他能挣到钱贴补家里,大峰和娘对他也会松泛一些,会让他手里留点银子。到时他做什么都方便了。他惦记着亲人。

陆杨瞧出苗头,给他掐灭了。

“柳哥儿,你先不要想钱,日子过顺再说。”

嫁到黎寨的好处明显,黎家日子摆在那里。

坏处也很明显,黎家母子都是当家做主的人,有老二做坏榜样,陆柳跟娘家人礼尚往来还好,手里捏着银子往外贴补,这会让人心里不爽。一时大气理解,二时大气让他去,时间长了,积怨就深了,到手的好日子就飞了。

陆杨不能这样说,他想了想,教陆柳,道:“做生意呢,是这样,要舍得本,要承担的风险。先拿钱换货,再拿货换钱。卖出去,挣一笔,卖不出去,砸手里。

“生意就是买卖,买入卖出。买好说,拿着银子,哪里都能买东西。卖出去怎么说?要有人,要满足人的需求。人的需求是无法彻底满足的,富人有富人的需求,穷人有穷人的日子,咱们做点小买卖,就是嘴里的嚼头。

“嚼头是什么?是吃喝。吃喝是一日三餐,条件差一点,一日两餐。一天能吃多少东西?我们做这种生意,就是要沉下心,做好半年、一年才能回本的准备。这阶段是最难熬的,银子花了,迟迟得不到预期的收益,甚至本钱都套进去了,很多人都会放弃,还有人会埋怨你,怪你做出了坏决定。

“这时你要做什么?你要稳住。有买卖,就有钱财来往。钱流到你口袋,就是你挣来的。这事不能急。”

这话很长,陆柳听得认真,听完在心里回想好久,有些东西他暂时理解不了,先记下了。

陆杨看他脸色怯怯的,又拍拍他的手:“你不要急,还有我。”

陆柳一听这话,眼泪就止不住。喊一声“哥哥”,又有热泪流出。

他心里难受,无法不急。只听陆杨又说:“一年只有一次秋收,急不来。今年的买卖,年底结算。”

陆柳擦擦眼睛:“嗯!”

陆柳和陆杨说起旁的事:“我最近在养兔子,养了好久,大峰说母兔正月里会下崽,我要继续养着。来年还是要养鸡。山货我不会弄,开春娘会教我。我给你们拿一些补身子。”

菌子炖鸡好吃,也滋补。

陆杨答应了:“行,我等着。”

这间灶屋是标准的铺面灶屋布局,和家里的灶屋不一样。

进门,东西两侧都是长条石台,最上面既当桌子又当案板,下方有一条格子放着米面、调料、菜肉蛋、箩筐、碗筷等杂物。

正中间摆着一张方方桌,上面放着生食熟食。陆杨做了布局规划,分四个位置。

第一区放醒发的面团,第二区放还没蒸的包子,第三区放调制好的馅料。第四区是中转,上锅出锅的东西,在这里稍停。

黎峰揉好一团面,依着谢岩的说法,放到了醒发区,在上叠个盆,放入面团,再用小圆簸箕盖上。

他侧目一看,陆柳眼睛红红的,分明哭过,说起话又在笑,想说什么,见两兄弟聊得好,到底没开口,回头又取了面粉继续揉面。

谢岩手上也没闲着,跟黎峰谈价的时候,也在揉面。

他力气小一些,同样的分量,要比黎峰晚揉好。

黎峰还嘲讽了他一句:“再见面了,你也没成厨神。”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