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237章

他们家收麦子早,量也不多,都晒干了,装了一大包,捎带给陆杨,让陆杨尝尝新粮。

陆柳看他们记着哥哥,心里高兴,跟他们说:“我给哥哥带了一条小狗,他养着解解闷,名字都取好了,叫谢威猛!”

两个爹都说好。

他们没养过狗,没旁的话好说。

夫夫俩不留饭,顺道来,匆匆走。

陆柳到了官道上,还一直望着家的方向。

他以前总想不明白绝户是什么意思,他们家明明有人,他是小,可他长大了会嫁人生子,怎么就绝户了?

见过越来越苍老的双亲,看着他们守着老屋,陆柳明白了意思。

年轻人走了,年老的人守不了几年,慢慢也会老去。

屋子里的人会慢慢变少,直到一个人都没有。

那间房屋可能会荒废生尘,也可能被人争抢,住进一些他们根本不熟的人。

他心里有些难过,抱在怀里小狗狗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情绪,一下一下舔着他的手背,用毛茸茸的脑袋顶着他的胳膊,汪汪叫着,奶声奶气的。

陆柳顺手摸它毛发,从头摸到尾巴。

这只小狗不怕生,才与他相处几天,就露出柔软的肚皮,让他一手放下去,随便抓揉,都是温热的触感。

他记起几个月前,他还说这是新生。

陆柳弯弯唇笑了。他肚子里的孩子,也会带来希望和新生。

他没想到会这么快怀孕,今年没法子,明年多回家几趟,带着孩子一起。

他有两个孩子,到时会很热闹。他还能把二黄和小狗带来玩。

陆柳望着黎峰的背,喊他:“大峰,我们还没给小狗狗取名字,哥哥家的狗叫威猛,我们家的叫威风好不好?一听就是一家的。”

黎峰没什么不可以的,狗名而已。

说起来,他们还没给孩子想大名,说读书了,要自己取。他最近是荒废了,看书少,这次去府城,走在路上,要多让书呆子多教他几个字。

孩子的大名,陆柳全无头绪,让黎峰好好努力。

“要大气好听的!”

黎峰知道的。

夏季的雨,只要不是连绵下几天,路况都还不错。

湿地没一会儿就被晒干,走在路上,没太颠簸。

陆柳到县里时,身子还不错,干呕两下,就笑眯眯的。

离别并不会因为次数多了就习惯,他只是熟悉了应对之法,知道该收拾什么东西,说什么话,用什么表情来面对。

黎峰给他一盒眉粉。这盒从府城带回来的眉粉,直到他再次出发去府城之前,才交给陆柳。

陆柳握着小盒子,差点被骗出眼泪。

他跟黎峰说:“我看见酒哥儿有,他说小禾也有,我还以为我没有。”

黎峰轻笑道:“早想给你的,又觉着留到现在会更好。”

陆柳问为什么。

他说:“我回家,你就足够高兴了,这盒眉粉就是添头,看过就忘了。现在就不一样了。”

能让陆柳笑一笑。

陆柳鼓鼓脸,想说他不是那么好哄的,却还是笑了。

他嘱咐黎峰:“我给你带了点银子在包里,你别委屈自己,住客房,不要睡大通铺。我心疼。”

黎峰摸摸他脸,到陆杨家里前,他停在路边小巷里,跟陆柳说了会儿话。没一句不舍,又全是不舍。

第112章 谢老爷

麦收这阵子, 陆杨一直待在铺子里。

天实在热,白天太长,他让银杏和石榴轮换着歇个午觉。

哪怕只睡一刻钟, 精神头都不一样。

他也在前面打盹儿, 困得不行。

天热了,菜蔫吧得快。

收来就不贵,现在要更加薄利的去卖。

越是好时节,还越挣不到钱了。

铺子里有灶台,闷热得很, 只拿了些菜做样品,更多的菜都在后院里, 间隔一阵洒洒水,就算这样, 还有些菜在卖出去之前就蔫了。

陆杨算了一笔账,生意就是生意,做生意可以有个让利的时候,但需要有个限制。现在百姓过日子, 根本不计较菜是不是蔫了,跌价就会让更多人来买。他不能说是蔫了降价卖,否则价钱涨不回去了。

他算算日子, 月中时有野味日,月初时弄个菜蛋日好了。

这天过来买菜,加一文钱多一斤。蛋的话, 可以十文钱十一个鸡蛋。

夏季的鸡蛋便宜, 一文钱一个。他让人收鸡蛋,要挣钱的,不照市价来, 会低一些,也就是五文钱六个的价。十文钱的鸡蛋,他就挣出一个蛋钱。真是不划算。

太热了,鸡蛋和肉不耐放。

每天中午开始,他这儿会有十二文一斤的肉卖。

也就是早上炒完馅料,多余的肉赶紧拿出来卖了。

肉挺俏,半斤半斤的被人割走。不用管。

酱料的保存时间也短了,月末弄个酱料日。

月初月末不能连着来,月初就延迟几天,初五卖菜蛋,十五卖野味,二十五卖酱料。

想好就定下,陆杨等天色稍晚一点,让石榴和银杏分作两头,去外头喊喊。

第一次的菜蛋日就不管日子了,今天定下今天弄,把他的存货变成客人的存货。客人买多了,在家里放放,菜叶子都蔫了,算价格,就是买的蔫菜。以新鲜菜的优惠价卖出去,和直接卖蔫菜,差别可大了。

陆杨不能为蔫菜折价,就想了这个法子。

这个季节能吃的菜实在太多,饭馆酒楼拉一些走,罗家兄弟拉一些到东城区去卖,他这儿还有很多。

多的怎么办?陆杨当人情送。

给乌家送一些,给丁老板送一些,给谢岩的恩师们送一些,再给他干爹鲁老爷子送一些。干爹这头,可以让罗家兄弟帮着孝敬,他们会拉菜到东城区,把数量减掉就行。

刘屠户那里,还有米行那边都送一些。

另外,他新认得一个龚屠户,这头也送送。

再有剩的,他就拿回家,问问邻居们。

如此忙活两天,一个菜蛋日、一个人情走动,铺子里都清爽不少。

已经到七月了,陈老爹那边久没动静,陆杨一直等着他上山,被黎峰关到安全屋教训教训,陈老爹不动,黎峰没法教训。

陆杨想了想,叫石榴去买两块豆腐,看看陈家豆腐坊的生意。

他是不会去那条街转悠的,隔着几条街,大太阳晒得很,懒得费心思跟人纠缠。

石榴也不知看什么情况,买豆腐之前,在街上来来回回走了好几圈。

陈老爹没去招惹陆杨,但对陆杨铺子里的情况很清楚。

陆杨请了人,大气得很。先请了两口子,再又请了两个小哥儿。巴掌大点铺面,有四个人干活。陆杨再到铺子里看店,能有五个人。

他这豆腐坊都还没有请过帮工,每天起早贪黑的劳累。他眼酸得很。

他叫住石榴:“你在这儿转什么?”

石榴没想到他会跟自己搭话,被唬了一跳。

他受惊的样子实在真实,陈老爹都犯迷糊了。不是来找他的?

石榴左右看看,指指自己:“你问我?”

陈老爹点头:“你转什么?”

石榴挠挠头,他虽然不知道看什么情况,但看情况这件事,肯定不能随便说出来。

他说:“铺子里不忙,我出来转转、玩玩。”

陈老爹“呵”一声。

花钱请的帮工,还有空出来玩。

石榴看他不说话了,又沿街走两圈,还躲到荫凉地里,跟扎堆乘凉的小摊贩聊天。

穷人家没有什么妇人夫郎不能抛头露面的说法,在外卖东西的妇人夫郎很多。他过来不显眼。

正好陈老爹找他搭话了,他就指着豆腐坊的方向,问他们:“哥哥姐姐们,那个豆腐坊的老头子你们认得吗?我出来玩,多转两圈,他找我盘问,把我唬一跳。”

这伙人没见过石榴,答话前先问他是干什么的。

石榴如实说:“我是‘卖吃的’的伙计,我家陆老板说这阵子客人少,让我出来转转、透透气。”

说起卖吃的,附近响当当的名号。离得稍远一些的百姓都去那里买过菜。

铺面开着,比集市方便。想要什么菜,随时都能去。不用碰运气似的等菜农。

尤其前一阵的野味日,鹿跟狼都有,满县闻名。

而铺面的陆老板,跟他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为人和善又大方,热情又能干。

这会儿,他们还问石榴:“没见过你?”

石榴说:“我是新来的,我们掌柜的回家收麦子,铺子里忙不过来,让我跟银杏哥哥来帮帮忙。”

银杏他们认得,这小哥儿常在门前转悠,比石榴外向些。

这几句话说完,他们才肯跟石榴聊豆腐坊。

“那是陈家豆腐坊,不是好人。搬过来的时候,豆腐是两文钱一块,后来涨价,要三文钱一块,五文钱两块。涨价以后,生意不好,他又卖回两文钱一块,但豆腐里水多,显得大,他都没压完就拿出来卖。被人说了,又把豆腐做小了卖,说压完水就是小豆腐。不是厚道人。”

“他家小儿子出门收豆子,好好的豆子送到他们家,我们在家称,是一个斤两,到他们家称,又是一个斤两,总要少个一斤多。交粮税的时候都没这样的!也不知他们怎么找的,在豆子里挑出好些干瘪发霉的豆子,说豆子不好,少了斤两还不够,每斤还要少一文钱。这谁受得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