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242章

陆杨问他:“你平常跟姓黎的撒娇吗?”

陆柳不知他为何这样问,“嗯,会撒娇的。”

陆杨说:“我看姓黎的就是吃这一套,你以后有什么想法,不要怕惹他讨厌,他巴不得你扑他怀里,缠他一辈子。把他美死了。”

陆柳脸蛋红扑扑的,笑眯眯应声,又很为难。

黎峰很忙,下半年会经常两地奔波,他拿这些小事烦他,还是一些胡思乱想的事,不知黎峰会不会不耐烦听。

陆杨让他试试:“我看人很准的,他肯定会惊讶,然后会心疼你,你要是哭了,他还能怪你?他内疚死!你别听见我说这个,就把话憋回去,我跟你说,适当示弱,会让他很有保护欲,对你俩都好。你平时就软绵绵的,他都看习惯了,你把心捧出来,他才知道你是个活生生的人。”

陆柳小声辩驳:“他是把我当人的。”

陆杨笑不出来,“我的意思是,活人情绪多变,说翻脸就翻脸。”

陆柳努力翻脸了一下,他放下针线,两手捂脸,手掌打开,是笑脸。关上再打开,是哭哭脸。再关上再打开,是眨眼俏皮脸。

陆杨哈哈哈连声大笑。

“行行行,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我吃这套!”

陆柳哄笑了哥哥,也笑起来。

第114章 皮影戏

陆杨跟丁老板说好了, 麦收过后,会带他下乡收麦子。

这件事是陆杨占便宜,能在亲族里占个人情, 让人觉着他很有本事、很有能耐。对丁老板来说, 则没多大的实惠,他的酒坊年年都要买麦子,咋买都是买。

第一次的生意,陆杨要陪同。

丁老板的酒坊规模有限,这回就要一万五千斤麦子。各家要交粮税、留存粮吃, 一家是凑不足的。陆杨按照计划,先带他去上溪村。

这个村子陆杨不大喜欢, 但陆林嫁来了,张铁挺老实的, 他们两口子在铺子里干活,平常回村少,多的不提,至少张家的粮食要带丁老板看看。

他去年在村里画的饼子, 到现在还有人记得,都没想到他真的会来。看见他带丁老板进村,一堆堆的人都露出惊讶目光。

陆杨熟门熟路, 直接往张家去。

途经他们原来的房子门外,陆杨侧目往里看了一眼。

大房子,住两户人家, 陆林两口子不常回来, 张家二房独居,一家人畅快得很,东一个西一个, 怎么都伸展得开。

陆杨只看一眼,就收回视线,找到张家的老爷子,也就是如今上溪村的村长,让他带人看看粮食。

他跟丁老板说好了,不用在上溪村买全乎。大头在陆家屯,给两个爹和大伯他们面上争光,这样以后村里有事都好说了。

进入八月,粮食都晒干了。

丁老板挑选容易,粮食抗到大路上,随机抽几包,打开取粮看一看。

丁老板的酒坊多在本地买原料。一地有一地的价格,他的酒坊里以黄酒和本地酒为主,其他酒类较少,另有状元红、女儿红这种广为人知的名酒。

多用小麦做酒曲,也会酿小麦酒。据他所说,麦曲酿酒用料大,时间长,并不划算。胜在当地粮价不高。

本地酒多是其他酒的尾酒,是最后流出来的浑浊的酒。香味不浓,口感寡淡。买的时间不同,口味有些微变化。还会兑水。

这种酒便宜,也是他们家年年产出最多的酒类,喝的人群广,别说县城,乡下汉子也会买来喝。

他们看着粮食,傻柱娘一直喊陆杨。

她之前听陆杨的话,干了不少事,她家傻柱干活也挺卖力的,陆杨说过,他们两家没有恩怨了。她想卖粮给丁老板。

陆杨让丁老板先看粮,走过去跟她说:“丁老板在上溪村收不了多少粮,你真要卖,就让傻柱回去抗几包过来看看。”

傻柱娘立马使唤两个儿子去帮傻柱,还真是扛着大包麦子过来的。

丁老板带着八个伙计,粮食看完,还要借用村里的牛车驴车拉走。卖粮的人家都挺积极。

他看看货,不挑人家,就眼前这些,他看过的粮食,都称重收了。在上溪村收三千斤,张铁家、傻柱家都是卖了一千斤,余下一千斤,几家抢着过来,零散凑数了。

面粉才卖七文钱一斤,麦子值几个钱?往年卖给粮商,也就四文、四文半顶了天。粮食欠收的时节,他们才能翻倍卖。

丁老板是生意人,他能给的价位就是四文半,算下来跟粮商来买没区别,只是他不讲价,不会压到四文一斤。这就足够让村民们高兴了。

可惜他在上溪村买的少,大部分村民都没沾到光,看他们要走,很是不舍,沿路都有人喊他们留步,再看看粮食,还有人把粮食捧出来,让丁老板看看他们家的粮食多好。也有人找陆杨搭话攀交情。

陆杨跟上溪村的交情止步于此,说走就走。

从上溪村离开,丁老板还跟陆杨说农民苦。

陆杨知道:“我是刨不了地,要说种地,三亩五亩的都嫌少,到地头看一看,人站在地里都看不见尽头,要刨这么多地,刨完了又是播种又是追肥,还要拔草、捉虫,来来回回就在地里转悠。我看这些地就足够多了,累死了!但收粮才多点儿?每家恨不能种三十亩、五十亩才能过上好日子。我肯定不种地。”

丁老板听着点头,也很稀奇,一般人,尤其是书生家,宁可说是农家子,也不能说是商户出身。商户这个名字就是臭的。

他看陆杨一直很坦诚,表现得很爱财,喜欢挣钱,也享受挣钱,两人才能聊得来。

“以劳作来说,做生意确实舒坦,你看我,成天就在铺子里坐着,喝喝茶,唠唠嗑,一天就过去了。再怎么被盘剥,手里捏的银子也比农户多。就是看人脸色,被人瞧不起。我这把年纪了,看透了,能吃饱穿暖才是本事,地位名声都是虚的。”

丁老板说着,又笑了:“哎,我前三十年是看透了,我儿子出生以后,我又没看透了。这不,紧赶着送他去读书。要说人啊,还是不能想太多。自他读书以后,我的舒坦日子是没了。望子成龙,多美的梦?累死了!”

陆杨笑道:“奔一奔嘛,小侄儿考个秀才功名出来,家中都大不一样。你们有家业,他再得个功名,以后不说继续考,慢慢再养些书生后代,门庭也能换。”

丁老板就是这样打算的,他说:“实不相瞒,我连秀才都不敢想,祖上八辈都没出过读书人。老哥哥我也是读过几天书的,真是读不进去。就这样慢慢学着吧,不想读了,就去酒坊学酿酒,干劳力活。干熟了,能料理酒坊了,再来铺子里学学怎么做掌柜的,这辈字不愁吃喝。”

人生出路多不胜数,不用执着一条。

陆杨拱手:“老哥哥豁达。”

丁老板乐呵呵的:“不如你。”

两个人吹着笑着,到了陆家屯。

陆杨有阵子没回家了,先见两个爹。

是亲爹,就介绍给丁老板认识,也让丁老板到他们家里喝茶。

收粮的事,让伙计们忙。

两个爹见了他,很是高兴,看他带了大老板过来,还想支持他的生意,把家里的几袋麦子卖了。陆杨让他们收着。

“家里没多少,都留着吧,老哥哥买得多,我家这点也不够数。”

陆杨叫丁老板一声老哥哥,丁老板就要叫陆二保和王丰年一声叔叔。他俩哪里能受大老板的礼?丁老板拱手一回,他俩连着拱手十几次,把丁老板都整懵了。

到底是生意场上混出来的人,这便不管了,他不动了,陆二保跟王丰年就自在了些。

大伯家很快来人,阿青叔带着大松哥过来的。

来得好,陆杨给他们带了一包碎布料子,给大伯家未出生的小孙孙做百家衣。

农家衣裳都没几身,百家衣难做,找别人凑布料都惹人嫌。

一般手上阔绰些的,就会去裁缝铺买碎布料,论斤买,没法挑,都灰扑扑的。

陆杨是去店里挑过,都是颜色鲜亮、摸着软和的好料子。里面还有些大的碎料,是他家里缝衣裳时多的,手巧一些,前后两块拼一处,能做一身小衣裳出来。

苗青拿了料子,真是不知说什么好。

他们跟陆杨熟悉,是源自利益。在往来里,不知什么时候交了心。

陆杨总惦记着他们,他们又不是石头做的,长久以往,也会惦记着陆杨。

陆杨回来一趟,又是带着好事来的,还记着他家怀孕的儿媳,苗青眼圈有些红,“你真是爱操心,这点事还要你记着做什么?”

陆杨笑嘻嘻的:“这还是小事啊?添丁大喜!等孩子出生,我还要来吃酒呢。”

苗青赶忙说:“一定,一定,等孩子出生,我让二柏去县里告诉你!”

寒暄两句家常,就说起收粮食的事。

他们家的地也就十六亩,和张铁家一样,就卖个一千斤。

余下的,各家亲戚都要来,他也不给谁家说话,就让丁老板看,谁家粮食合适,就把谁家的粮食买走。

刚晒好麦子,各家有人手,牛车驴车都能用,可以一溜儿把麦子送到县里去。

陈家湾和黎寨就不去了。

陈家湾那边,陆杨没有熟人,不需要特地照顾。

黎寨路远,跑一趟太累。再说,黎寨有营生,地里粮食只是添头,不用上赶着拉拔。

中午在家吃饭,两个爹宰了一只公鸡,炖汤来不及,陆杨做了一顿炒鸡,给料理了。

苗青让陆柏过来添菜,给送了半条草鱼。草鱼很大,一整条他们吃不完,给陆杨送来的是有鱼头的部分,鱼身腹都在,肉厚刺大。他们炖个鱼头汤,余下的切块腌制,做了煎鱼块吃。

另外炒两个时蔬,蒸个鸡蛋。

这一顿就是农家饭了,让丁老板将就吃。

这伙食在县里也是顶好的,丁老板吃得很好。

他是做的酒生意,今天没拿酒过来,下午带粮食回县里,他让陆家屯的人带两坛子好酒回村,一坛子给陆二保,一坛子给陆大河。谢他们兄弟款待。

这事陆杨还不知道,他忙活一天,冷落了弟弟,回城以后,都没去铺子里,径直往家中赶。

陆柳今天没出门,就在家里待着。

他跟赵佩兰相处有些尴尬,还好两人都想友好相处,各自拿着绣箩,能凑一处叽叽咕咕说好久。

陆柳针线活还不错,细密紧实,基本功扎实。他绣花只会几样,劈丝不错,这是以前缝补衣裳时,为了省线练出来的。绣花不用整根的粗线,要劈丝,劈多少,有讲究。

赵佩兰从前没干重活,缝补绣花她做得好。陆柳愿意学,她就教陆柳怎么绣。

陆柳想绣梅花,梅花是冬天开的,一朵朵小小的、红红的,他在年画上看过,很漂亮。他给哥哥做的是冬季的靴子,适合绣梅花。

赵佩兰拿纸笔,给他画样子。

她学画比学字早,很早的时候做绣娘,会先画出粗略的绣样,这样下针有准头。

挺多厉害绣娘不用画出样子也能绣,她没练出来。

陆柳看她画出来,拿手上比着瞧,很是喜欢。

纸张软,等墨迹干了,可以蒙在鞋面上看。

赵佩兰跟他说:“一般是照着鞋样来画,你刚开始学,可以画不同样子的图,放在鞋样上比划,看多了就熟了,以后就能拿炭笔在鞋样上做记号了。”

陆柳知道用炭笔做记号,他平常是用来标记缝线的位置。每个人的脚长、脚高不一样,比对比对再去缝,穿着合脚一些。

他上次做绣花布鞋的时候,苗小禾教他,也是用炭笔在鞋面上画出大概位置,他在圈出来的位置里绣花,做完以后很好看。

图样定好,位置标好,赵佩兰就跟他细说梅花纹路的样式。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