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疏通过在商城兑换的书籍,对千钟山的了解比当地人还要清楚,气温、海拔、物产、矿物、山脉等等,守着千钟山、沧浪江,便相当于守住了金山银山,端看怎么利用了。
秦疏现在最大的难处反而是人手,没人干活,再多的设想都只是空谈。
他现在勉强是算和青山族搭上了线,只是青山族全族不过三百余人,等到他们交付信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还是因为青山族距离勒石城较近,每年都会出山几次,贩卖毛皮山货,换取一些日常用品。和山下的联系比其他部族紧密,也好沟通一些。
想要与其他的部族建立联系就困难了,那些部族大多过着原始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没有家国的概念,千钟山便是他们的家。
秦疏想过一回,便暂且将此时压在心底。他虽然急,却也不能因此乱了手脚,目前他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王家坞那边。
早在他们抵达勒石城的第三天,李用便登门过来拜访,“不患寡而患不均”便是李用提出的建议。
栽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栖。前后不过一个月,那些人便坐不住了,主动跳进瓮中来。以后他们这艘大船上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
上元节一过,利民杂货铺再次开张,相比从前,又多了许多山珍。
其中最让人惊奇的便是菌子了,冬日里有菌子卖不稀奇,稀奇的是这竟然是新鲜的菌子,肉嘟嘟的一大朵,看着就十分喜人。
勒石郡粮食产量低,自然也比别处贵一些。一石粮食要八钱银子,算下来一升米便是八个铜钱。
冬天难得吃到新鲜菜,许逸宁便将菌子定价十个铜钱,当日便有许多人拿了粟米来换。
这是监管所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赚钱,许逸宁大手一挥,当晚他们就吃到了菌菇汤,味道鲜美,竟似比肉汤还要美味。
年后的这段时间,天气特别冷,之前存了不少口粮,秦疏便没让他们顶着寒风出工。
虽然没有外出,却也不会让他们闲着。这些都是犯人,秦疏若是真的什么都不让他们干,这些人会庆幸,但绝不会感激,人性便是如此。
于是,他们每天吃过朝食,监工便过来分配活计。
原木破开,打磨成固定尺寸的木料,会木工活的这个时候就显出本领来了,按照监工给出的图纸,将其制成各种看过的或没看过的家什。
积攒的毛皮鞣制,最后经过扎染、剪裁,成色好的变成皮裘、披风,成色一般的就做成护手、护膝、鞋子等,便是边角料也不会浪费。
起初这些活都是大家一起做,几天后,监工就重新分配了工种,心灵手巧的明显技术含量更高一些,若是只有蛮力,那就只能做体力活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愁的那些刚酸了没几天,让他们震惊的事出现了,他们中最卖力气的那个,被调到单独的小房子做铁匠了。
那可是铁匠啊,虽然辛苦,可若是有一门打铁的手艺,这辈子就不用愁了。
于是,原本还有些低迷的气氛顿时一变,每个人都铆足了力气,只希望下次若还有类似的机会,上面第一时间能够想到自己。
王家坞忙得热火朝天,唐元益也找上了秦疏。
自打都监大人入住,这还是他第二次过来。这边人多房间少,秦疏和许逸宁平日便在堂屋待客。
唐元益刚进堂屋,就察觉出不同来,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这里毕竟是郡守府的宅院,各个院落的房屋布局大同小异。唐元益打眼一看,就发现了原因。
他绕到后窗的位置往外看,外面正有一人添柴,不时有烟气升起。他在窗前驻足,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脚底传来的热量,“周大人,这是?”
秦疏走到他的身侧:“这是地龙,如今土层冻了,便只简单挖了一下,等到天气回暖,可烧些砖瓦,在下面铺设烟道,看着也能美观些。”
唐元益蹙眉,问道:“周大人,砖是何物?”
“是一种用黏土烧制的建材,”秦疏只说了这一句,便转了话题,“若是嫌麻烦,也可直接挖空,天气冷的时候早晨烧上一捆柴,便能暖和一天,就是会多费些干柴。”
唐元益直觉砖这个东西不普通,不过周大人明显不想多言,他也便没再多问。
许逸宁听到动静,出来看了一眼,与唐元益打过招呼,看了一眼桌面,便去后面的小厨房取了茶水过来,秦疏见状,忙从他手里接过,顺口道:“有什么事你吩咐郭顺便是。”
许逸宁笑了:“多大点儿事,你们慢慢谈,我去书房看看。”
在许逸宁出来的那一刻,唐元益便从座位上起身,他实在不知要用何种态度对待这位——许少爷,实在是周大人的态度让人捉摸不透,这根本就不像对待犯人好吧。
许逸宁转身去了堂屋右边的屋子,房门开合间,唐元益听到了读书声,他诧异地看了一眼,发现里面相对而坐着一老一小,小的那个正是许逸安。上了年纪的那位也有些面善,只一时想不起究竟是谁来。
唐元益看向周全,周大人神态悠然,抬手倒了两盏茶,将其中一盏推到了他的面前。
唐元益忙道:“大人,使不得,该下官给大人倒茶才是。”
秦疏端起面前的茶杯,轻轻嗅闻:“做人不必太拘泥,如此生活才会有更多的可能,唐大人觉得呢?”
唐元益对上他方幽深的眼眸,心里一紧,周大人此话到底何意?唐元益愈发看不懂了。他举起茶盏,掩饰性地喝了一口,附和着说:“大人高见,下官受教了。”
寒暄几句,唐元益便步入了正题:“不瞒大人,今日拜访,事关城防。”
犯人流放到地方,每年都要完成一定的任务。其中以修建防御工事和开荒为主,自打周大人接手了王家坞之后,城墙那边就没有再修了。
每年立春后,唐元益都需要将修建情况上报朝廷,他担心再拖下去会来不及。
秦疏闻言,只说:“放心,不会让你难做的。我比你更关心城防的修建。”
唐元益一愣,随即恭维道:“大人谋虑深远,下官狭隘了。”
两刻钟后,唐元益告辞离开。等到走出院门,他才惊觉后背已经汗湿了。
回去的这段路,他将客院之事反复琢磨,发现有诸多不明之处。
皇上为何要让周大人亲自监管那两位,这监管还包括为许小少爷启蒙吗?
还有住房的安排也让他不解。客院的正房,连排共建了五间屋子,中间是堂屋,左右两侧各两间。现在堂屋右面第一间做了许小少爷的书房,左一按来说应该周大人住,如今却是许少爷从里面出来,且两人说话十分熟稔,怎么看都不像对待犯人该有的态度,反倒~反倒怎样?唐元益一时也无法分辨,总之就是不对劲儿。
到了晚间,唐元益嗓子有些痒,便对老妻道:“给我倒些水来。”
乔氏发现水壶空了,便去外间取了热水回来,唐元益看到,顺口道:“下次这样的事情让夏莲去。”
乔氏笑道:“多大点儿事,我又不是老眼昏花了。”
唐元益原本正在喝水,听到这句话一口水喝呛了,顿时咳得更厉害了。
乔氏忙给他顺背,唐元益看着老妻,神情凝固。
他终于知道为什么不对劲了。还有那个给许小少爷启蒙的人,不是李用又是哪个?
乔氏看他神色有异,急道:“老唐,你怎么了,可别吓我。”
唐元益握住老妻的手,喃喃道:“这回事情大发了。”
第142章 落魄少爷的影卫老攻17
唐元益心里有了怀疑, 一时却仍然不敢相信,之后便留心观察,结果让他心底拔凉。
他发现了不得了的秘密, 却又不好与别人谈论。
勒石郡别看穷困偏远, 事情一点儿不比别处少, 他唯一能交心的也就只有成鼎了, 可成鼎这人勇武有余, 智谋不足,掉脑袋的事儿他还真不好贸然和对方商量。
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上书朝廷, 实话实说;二是只作不知,顺其自然。
但这两条路哪个唐元益都不想选,只要这件事情爆出去, 以当今的行事风格, 他这个郡守肯定会被迁怒,他都熬到这个岁数了, 若是倒了, 家里人可如何是好。
事情憋在心里,唐元益愁得不行, 他现在甚至想辞官。
这种想法也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浮现,他在勒石郡待了二十年,不是故乡, 胜似故乡。这里人口不丰,他连下面村坞中的老人娃娃都识得,想要离开,又哪里割舍得下。
唐元益见天发愁,就这么一拖再拖, 生生愁出了拖延症。
等吧,等到周大人的宅子建起来搬出去就好了,反正旨意是皇上下的,他官职与周大人相差了五个等级,上官行事,哪里容他来置喙。
天气一天天地回暖,唐元益看着城中的变化,忽然就不急了。
这日朝食,唐元益看着桌上两个碗碟形状怪异,便问老妻:“这是在哪家采买的,怎地模样如此稀奇?”
乔氏看着印着手掌的瓷碟,笑道:“昨日客院那边送过来的,说是轩儿亲手所做,轩儿孝顺,送了两个到咱们院子。”
唐元益神情疑惑:“轩儿不过一届稚童,如何会作此物?”
乔氏解释道:“他自是不会,不过是跟那位许小少爷一处玩耍,玩个热闹罢了,哪想到竟然被烧制出来了。”
唐元益心生不妙:“……轩儿何时与那边走得这样近了?我怎么不知?”
“你每日起早贪晚地忙碌,不知也很正常。就清明那天,那边院子里放了好大的风筝,轩儿便寻了过去,两个孩子年纪相仿,便玩到了一处。还与许小少爷一起听了几回故事,每次回来都会学舌给我和他娘听,口齿都比以前伶俐了呢!”想到孙儿顽皮聪敏的模样,乔氏脸上就带了笑,“李老见识广博,便是讲个故事也比别人动听几分,也难怪轩儿喜欢。”
乔氏笑容倏然僵住,意识到了什么,迟疑道:“要不,我与轩儿他娘叮嘱两句?”
唐元益看着瓷碟上面的光泽,他只知道那边烧炭烧砖,没想到竟然连瓷器也能烧制得出,也不知还有多少本事没有使出来,这样的人他敢得罪吗?
唐元益叹息一声:“算了,也许是我想多了。再过两月,他们便会搬出去,小孩子忘性大,等到分开,慢慢也就淡了,咱们做大人的还是不要多插手。”
许逸宁看着每日过来玩耍的唐小少爷,再看一眼弟弟,与秦疏对视一眼,含笑不语。
秦疏感叹:有些人,生来就精通屠龙之术。
一边有意为之,另一边无意阻拦,两个孩子倒是愈发亲近了。
只是唐元益能等,其他人却是等不得了。
次日,他刚到郡衙,郡丞于俊就来报说:“成鼎、孙耀等人正在后堂等他。”
唐元益闻言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心下思量着他们此次前来的目的,踱着步子慢悠悠地往后堂走。
“郡守大人。”
“唐大人。”
唐元益打眼一看,人来得还挺齐全,他走到上首坐下,“都坐。”
衙役奉上热茶,他揭开碗盖,呷了一口。这才悠悠地道:“你们这是商量好了?说吧,是有什么事?”
孙耀去看成鼎,成鼎正在牛饮,他便也跟着保持沉默。史云钊等了半晌,看两人都不说话,只好开口:“大人,周大人又是开铺子,又是建窑,与民争利,是否不妥?”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那个杂货铺是落在监管所的名下,这算不得与民争利。”唐元益心底哂笑,史家守着边境,却暗地里行商,与民争利的事情可没少做,这是怕周全坐大,影响到他们切身的利益了,还真是够未雨绸缪的。
史云钊见他不以为然,急切道:“大人,您是勒石郡的郡守,主掌一方行政,周大人此举,眼下尚看不出什么。长此以往,定然有损大人威严。”
当初周全刚到勒石城,言说自己只要王家坞,哪成想是项庄舞剑呢?
就拿修建城墙来说,这是避之唯恐不及的苦差,如今竟然也有人上赶着询问,便是和那些流放犯一起做活也不介意,为着的就是免费的午食和三个铜板的工钱。
王家坞存在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打破了和原住民之间的壁垒,结果就被一顿饭和几个铜板轻易地击碎了。
还有那个利民杂货铺,当时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还有人暗地里讥讽过,结果小丑竟是“我”自己。
经常有人去杂货铺交易,或是银钱买卖,或是以物易物。就拿山货说吧,他们收进去一斤七个钱,卖出去仅多一钱。收的价钱不低,卖的价钱绝对称不得高,名声传出去后,日常交易大家首选的都是利民杂货铺。
就在两日前,他们又多了一项营生,开始兼职做掮客生意。以后还不知要将触角伸到哪里去呢。
从开张至今,前后不过五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将旁边的两家铺子买了下来,全部打通,对于向来安稳的勒石城来说,这样扩张的速度堪称恐怖。
孙耀终于道:“这位周大人开杂货铺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唐元益心里明镜一样,当然不是为了做生意,人家所谋乃是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