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子冉走到她的身侧,顺势坐了下来。
“最近有人献了九篇文章给我。”子冉继续说道,“我还记得,你在入燕的路上和我说过的话。”
“什么文章?”姬蘅只挑了一句自己想回答的话问道。
“关于变法图强。”子冉回道。
“你要在燕国变法?”姬蘅侧过头。
“对。”子冉点头道。
第055章 图强
“你知道变法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吗,先不论成败。”姬蘅说道。
“我知道。”子冉回道。
“你刚刚执掌政权,根基未稳,为何如此急于图强?”姬蘅问道,“燕国的宗室,起初并不支持你,是你的保证才安抚住了他们,而你如今要实行变法,势必会再次触怒他们。”
“当今列国,实行过变法的国家不少,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无一例外都是要与贵族抗衡。”姬蘅又道,她似在担心子冉。
“我明白的,”子冉说道,“变法,便要打破原有的秩序,建立一套新的有利于国家发展的秩序,从而实现国富民强,但这会侵害贵族的利益。”
“从富人手中索要钱财,富人会答应吗?”姬蘅摇了摇头,“可变法不是索要,而是抢夺。”
“你本就是在贵族的支持下,才获得的政权,而现在你却又将利刃指向他们,”姬蘅又道,“你就不怕,发生变故吗。”
“但只有这样做,才能使燕国强大。”子冉道。
姬蘅看着她,思考了片刻,“你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惜冒险。”
“与列国争雄吗?”她又问道,见子冉不回话,她又道:“还是南下伐齐。”
“如果有一天,燕国举兵伐齐,你会阻止吗?”子冉问道。
齐国毕竟是姬蘅的母国,“齐与燕的战争由来已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斗,我能干预什么呢,如果你是想要夺回齐国占领的燕国城池,一雪前耻,我认为这是应该的,你也不需要来问我。”
子冉抬起头,盯了半天后才回道:“好。”
大周宣平二十九年,燕王兴元年,盛夏,赵国将领剧昕投奔燕国,并受到重用,成为燕国的亚卿。
同年秋,燕国开始了一场重大的变革,于军事、政治、经济上,推行变法,并由上将军乐易与亚卿剧昕共同主持。
军事上,训练强兵,严明军纪,并统一学习战法。
而政治上,对于官员的选拔,确定了察能而授官之制,并制定考核的标准,以才能替代出身,对有才能与功勋者,授予相应的官职与爵禄,不看出身与亲贵,首重任人唯贤。
为了安定秩序,于律法上,针对燕国废弛的法度,重新制定与完善了新的律令,为加强律法的作用,对于遵守法律的百姓,无论士庶还是奴隶,都按照制定的制度给予相应的奖励。
变法施行后,子冉开始大力度整顿朝中,加强对官吏的审查与考核,短短几个月里,先是罢黜了一批不作为的官员,而后又于全国开始大量选拔人才。
对于子冉推行的变法,其中以宗室与贵族的利益受损最为严重,子孙无法再凭借出身获得官职与爵位,律法的完善,也让贵族失去了特权,这场变法,很快就引来了宗室与贵族的强烈不满与抗议。
但他们不敢攻击当权者,于是便将矛头对准了主持变法的大臣。
由于乐易位高权重,手握兵权,所以初入燕国的剧昕,便成为了宗室弹劾与诋毁的对象。
但所有的压力,都堆到了子冉的身上,因为贵族的要求,是将剧昕驱逐出境甚至是处死。
但对于堆积在案上的弹劾书简,子冉并没有理会。
是年冬
察觉到危机的宗室,再一次聚集在了一起开始商讨应对的策略。
“这才不过两年,公子冉就忘了当初在先王灵前的承诺,亏得宗室如此的支持他,让他以公子的身份执掌朝政。”
“宗伯,长此以往,宗室在朝的影响必定会越来越弱,公子冉重用他国之臣,现在燕国朝堂上的重臣,有一半并非国人,若再放任他推行变法,怕是燕国要变成六国的燕国了。”
其中反抗最激烈的,是一些因没有成绩与功勋而被罢黜了官爵的宗子。
“我等自先王登基以来,便一直在朝中,他说罢黜就罢黜。”
“还拿出一堆什么考核,燕国立国百年,从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宗伯,您评评理。”还有年轻的宗室之子,因为不再看出身,所以及冠后他们没有办法入朝得到官爵。
一直跪坐着沉默不语的大宗伯子呈,心中万分纠结,一面是宗室,一面是国。
作为燕王室的子孙,他心中希望自己的国能够强大,同时他也明白子冉推行变法是为了什么,列国的变法,都有显著的结果,但作为宗室的长者,这样的变法,无疑会动摇宗室的地位,宗室子弟无法再继续享有本该有的权力,逐渐沦为庶民,长久下去,宗室定然衰微。
“公子冉对于宗室的诉求不闻不问,我们的奏疏都被搁置了,他这是要强行变革。”
“宗伯!”
“我会去同大宰交涉。”子呈睁眼道,“但以宗室现有的力量,我不能保证可以成功劝阻。”
“若是联合贵族呢?”有人说道,“燕国的中坚力量,一直都是贵族,现在被侵害利益的,不仅仅是宗室。”
“可是军队在公子冉的手中。”但也有人提出了顾虑。
“难道公子冉要因为推行变法,而将宗室与贵族屠戮殆尽吗?”他反驳道。
“够了!”子呈呵斥道,“争取权益并没有错,但是有一点,那就是不能挑起内斗。”
€€€€燕王宫€€€€
子冉推行的变法,一开始只是在中央,几个月后,便于全国推行。
在严明律法下,廷尉要处理的案件骤增,但相应的,治安也有所改善。
“自变法推行以来,短短几个月,燕国的度支便改善不少,不过都用在了变法当中,如果变法可以继续顺利推行,明年这个时候,国库会有所增收。”大司徒邹衍计算着国家的收支。
子冉听懂了大司徒的意思,“这才半年,变法的推行当然要继续。”
“希望公子,能够承受住宗室的怒火。”邹衍眯着老眼说道。
“启禀大宰,大宗伯求见。”谒者入殿通报。
刚刚说到宗室,宗室中最德高望重的长者便到了。
“公子,那么老臣就先告退了。”邹衍弯腰道。
子冉抬起手,“大司徒…”
“只是大宗伯独自前来,公子可以应付的。”邹衍说道。
子冉无奈,只得向谒者挥了挥手,同意了大宗伯子呈的入见。
子呈撑着拐杖进入殿中,欲要下跪行礼,却被子冉所制止,“宗伯免礼。”
“公子所推行的变法,是何意?”子呈抬起头,直言质问着子冉。
面对质问,子冉也不再客气,她淡下脸色,直起腰身,负手背对着子呈回道:“大宗伯博闻强识,应该明白,燕国的变法,是为了图强,这并不是为了我个人,也不是为了谁,而是为了燕国。”
“为了燕国,就要以牺牲宗室为代价吗?”子呈继续问道。
“子冉何曾说过要牺牲宗室?”子冉反问道。
“朝廷的那些举措,难道不是针对宗室吗?”子呈敲着拐杖愤怒道,“比起贵族,宗室享有的权力是最多的,你将这些全部取消…”
“大宗伯也知道,”子冉转过身,“宗室即便不出力,却也占走了燕国半数的财力。”
“任人唯亲,任人唯贵,不考虑能力,不考虑德行,这样的国家,只会越来越腐朽。”子冉继续说道。
“公子一心为了燕国,臣没有意见,但是变法需适度,没有了宗室,将来一旦生变,公子能倚靠的,还有谁呢?”子呈问道,“那些外姓臣子吗?”
“他们是有利可乘,才会赴燕,将这里当做栖息之地罢了,倘若不是公子给了这样的待遇,他们可会心甘情愿的留在此地?”子呈又道,“真正能做到不抛弃国家,坚定拥护国君的,唯有宗室,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谁会背叛自己的家呢。”
子呈的话,让子冉陷入了沉思。
“公子在先王灵前的话,臣还记得,尽管宗室子弟没有那么让人如意,但至少,对于自己的国,对于自己的家,还算尽心尽力。”
“在对燕国的变革上,你和你的父亲如出一辙,但是你比你的父亲要更加激进。”子呈又道,“或许是因为你更年轻的缘故,以及你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一个稳定的政权,而非在动乱中继承。”
“齐国也在变法,大宗伯知道吗?”面对子呈动之以情,子冉并没有动摇变法的决心,“燕国若不图强,其结局,必然会走向灭亡。”
“我推行的变法,只是将原本的偏颇与不公正进行了合理的修改,没有要舍弃任何人的意思。”子冉又道,“宗室的能者,仍然可以担任要职,并且他们可以获得举荐,有直接见我的特权。”
子呈还想反驳什么,却被子冉一句话唬住,“倘若国家灭亡,你我皆要沦为阶下囚,丧家之犬,又谈何宗室?”
第056章 遇刺
燕国燕王兴三年,正月,春,大宰子冉于燕国推行的变法,获得了大宗伯子呈的支持。
然而一些宗室与贵族,因为变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怀恨在心,但又不敢真的与当权者作对,于是便将恨意转至主持变法的大臣身上。
子冉推行的变法,其中,上将军乐易主要负责军事上的革新,而政治上则全权交由了亚卿剧昕。
随着变法的深入以及显著成果,子冉对于剧昕越来越看重,而剧昕在朝中的声望也越来越高。
剧昕主张的变法得到了子冉的全力支持,对于子冉的知遇之恩,剧昕尤为感激,于是更加尽心辅佐,并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身于燕国以及变法当中。
剧昕的才能,在燕国得到了最大的施展,同时也吸引了各国的贤才纷纷赴燕。
短短一年时间,注入了新鲜血液的燕国便焕然一新,燕王裕晚年无力改变的局面,在子冉手中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颓废的气象一扫而空。
“主君今日也不回家么?”车夫一边架着马车,一边问道。
剧昕跪坐在马车内,手中还捧着一简竹书,是关于历代变法的详情汇总,通过参考其他六国的变法,制定出一套完全适用于燕国的变法,这将更加有利于君主的统治不被动摇,因而剧昕所考虑的,不光是对于燕国,还有统治燕国的当权,只有政权稳定,变法才能持续,国家才能实现真正的强大。
“不了,现在是变法的紧张时期。”剧昕说道,“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与怠慢。”
车夫驱车赶往剧昕办事的公廨,初春的燕国仍然寒冷,屋顶上的积雪没有丝毫消融的迹象,车轮碾压着街道上的黄土。
突然,临街两侧的住宅,窗户被统一打开,几支锋利的羽毛箭从窗□□出,其方向正是剧昕的马车。
人来人往的街道瞬间变得慌乱,利箭从车窗射入车内,将剧昕手中的竹书钉到了车厢的木板上。
就在剧昕侧头时,又有几支利箭,以同样的速度向他袭来,他吓得抱头弓腰蹲了下去。
“怎么回事?”剧昕掀开车帘,只见坐在车前驾车,刚还在问话的车夫从车板上倒了下去。
鲜血渗透了地上的黄土,而他的头颅前,正插着一支锋利的羽箭。
剧昕这才明白,自己是遭到了刺杀,而且是当街行凶。
于是他便向前爬了几步,想要去够马车的缰绳驱动马车逃离。
然而随着锋利的箭将马儿擦伤,马车便开始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