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秦始皇直播胡亥玩死大秦[无CP向] 第30章

朕要废!太!子!

*

【要说朱祁镇是被朱祁钰从瓦剌接回来,这可冤枉朱祁钰了,他还没有这么傻白甜,而是当时朝廷之中不少大臣都支持将朱祁镇接回来,因为……再怎么丢人,朱祁镇也是大明皇帝!】

明,景泰朝。

一群臣子条件反射地齐刷刷点下脑袋。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怎么雪耻?宋已说得很清楚。一是收复故土,二是迎回二圣。

真以为二圣那么得人心?还不是因为这俩玩意代表着国家颜面,他们不愿意自杀殉国,臣子们只能想办法把他们接回来克。

而叫门……咳,而太上皇留在瓦剌实属奇耻大辱,何况,他能叫门一次两次,也能叫门三次四次,不接回来,万一继续叫门,哪一次就叫开了怎么办?而且太上皇在瓦剌,若瓦剌要求大明给太上皇送贡品,他们还能不送吗?

于国家颜面,于国库厚薄,都不能不把人接回。

【是以,朱祁钰在这般声势下,有所动摇,却也不曾直接下令把太上皇从瓦剌那边要回,而是摇摆不定地……命人出使瓦剌,所下敕书也没有任何奉迎太上皇的语句。】

【也先当时也想把这个肉票送回€€€€一是眼看着不送回说不定会砸手里,二是指望着这个太上皇回去后能和皇帝内斗,引起争乱。但也先想送,朱祁钰不想收,让使臣过去时只带一批赏赐给也先的钱财,多的没有。】

【什么?赎太上皇的金帛?没有!】

【但耐不住使臣中有右都御史杨善,自掏腰包,在市面收购也先所需物资送过去,而后,再凭一嘴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也先不要重宝,将大明太上皇归还。】

正统十四年。

朱祁镇内心毫无波动,面上却带笑:“杨卿心中有朕。还请杨卿收下朕一些心意,切莫推辞。”

随后,让人取银百两、彩币三表里,赐给杨善。杨善正谢恩,旁边有人倏然发出凉凉声音:“才赏百两,赏也先时,足足四百两呢。”

四下骇然无声,杨善僵住。朱祁镇冷了表情,着人:“拖下去!棍二十!”

那出声讽刺的大臣被拖下去,不一会儿,某个地方传来大臣痛呼声,还有棍棒落肉声,划破天际。朱祁镇安抚杨善:“也先怎配与卿相比?四百两不过是勒索之财。”

杨善便又谢恩,可脸上表情是从未有过的尴尬。

他和其他人不同,他对朱祁镇有真心,否则也不会心甘情愿拿出家财来为朱祁镇的回归出力,更不会在后来帮助朱祁镇夺门,但再真心,被明晃晃点出自己所获赏赐不足也先所得,心中终究有些不舒服。

【朱祁镇被迎回,朱祁钰捏着鼻子认了,将其囚禁于南宫,但也就是囚禁,朱祁镇本人过得不错,短短四年,得三子四女。】

【朱见澍,生于景泰三年,母高淑妃。】

【崇德长公主,生于景泰三年,母杨安妃。】

【广德公主,生于景泰五年,母万宸妃。】

【宜兴公主,生于景泰五年,母魏德妃。】

【隆庆公主,生于景泰六年,母高淑妃。】

【朱见泽,生于景泰六年,母周皇后。】

【朱见浚,生于景泰七年,母万宸妃。】

朱元璋整个人都懵了,天幕所播画面仿佛重杵砸在他心上,令他心神震荡,脱口而出:“这只是过得不错?四年里得三子四女,其母还几乎各不相同,这小子也过得太滋润了!不行,俺好气,他凭何过得如此滋润!大玄孙子,你是不是不会杀人?不会杀人你学学俺啊!找人把这畜生的皮一扒,风干后往太庙一挂€€€€嘿,得劲!”

【除此之外,朱祁钰还给朱祁镇二子€€€€朱见清、朱见淳分别封荣王,许王。此儿子皆未足五岁,而朱祁钰本人封王时也才七岁,还是父亲驾崩,新帝登基后,顺带给他封了个王。】

【至于朱祁镇所住的南宫……】

镜头一转,是一座并不破旧,十分有太上皇应有规格的宫殿。

明,嘉靖年间。

恰逢万寿宫失火,严嵩请嘉靖皇帝朱厚€€暂住南宫:“陛下且看天幕,南宫规模不小,装饰尚算华美,陛下不若暂迁之?待万寿宫修缮完毕,再归来?”

朱厚€€不悦:“此为英宗太上皇时所居,晦气。”

【朱祁钰给予朱祁镇的待遇可谓是十分优厚,然而朱祁镇复辟后,先是命宦者蒋安将朱祁钰勒死,而后,废了朱祁钰帝位,且诏书是孙太后所下,用词十分狠辣€€€€】

天幕将一整个废帝诏书都放了出来,其中最显眼还是此句:“€€败纲常,变乱彝典,纵肆淫酗,信任奸回……不孝、不弟、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怒。”

朱棣刚怒砍完案几,累得咕噜噜在灌水,看到这封诏书,水就噗一下喷出来。

“???”朱棣表情扭曲:“这些人怎么有脸写出这封诏书的?到底谁才是不孝、不弟、不仁、不义的人?”

另一个世界。

朱瞻基气过头后,反而已经不气了。让人把此时虚岁方四岁的朱祁钰抱过来,放在自己膝盖上:“祁钰,学一下。”

朱祁钰愣愣看着亲爹。

学……什么?

朱瞻基满脸沉思:“学你哥叫门就不用了,你学一下他这副厚脸皮,我估摸着这封诏书应该是假托……”朱瞻基沉默一下,略去心爱之人的名姓,只道:“……名义,实际操刀之人是你兄长。你再学一下这个斩草除根的狠劲。哦,还有敢于颠倒黑白,并且坦然把它召告天下的勇气,你都学学。”

【最后,还赐谥号为“戾”,为“€€戾王”。】

朱瞻基又沉默一下,慢吞吞地说:“哦,还有,确定对方是敌人后,一定要在方方面面按死对方,绝不可心慈手软。”

四岁的朱祁钰不太明白,犹犹豫豫地点头。

二十四岁的朱祁钰愣在龙椅上,看着底下大臣,心里突然好难过。

我做皇帝这么失败吗?竟然还有人助朱祁镇复辟,而且……我被盖棺定论“戾”这个恶谥,满朝文武竟无人站出来替我说话。

既然你们如此不满我,不若另选宗室登基,让我安安心心当个闲散王爷岂不更好?

他正心灰意冷间,又看到天幕画面变动。

【朱祁镇之后,是其子朱见深即位,朱见深在位期间,平反了朱祁镇弄出的不少冤案,却始终不曾动平反朱祁钰。但朱见深如此仁厚的作为,还是使得有大臣陆陆续续开始为朱祁钰发声。】

【湖广荆门州训导高瑶,上疏言朱祁钰之冤,且恳切请求朱见深恢复朱祁钰帝号。】

【监察御史杨守随上奏,言朱祁钰定人心,安国势,有功于社稷甚大。】

【英国公张懋领群臣大肆夸赞朱祁钰在位时功绩,以及礼部各官员暗示朱见深,朱祁钰功过都记在实录中。】

【后,朱见深为朱祁钰平反,加谥“恭仁康定景皇帝”,无庙号。】

明朝皇帝谥号通常是十七个字,他只有五个字,但朱祁钰很知足了。

朱祁钰望着底下大臣,底下一些大臣惭愧地不敢看他。

“唔……”朱祁钰开口。

那些大臣更加不敢看他。

心想,或许要挨训斥,挨贬谪了吧。

“对不起。”朱祁钰偏偏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朕可能还是回应不了你们的期待,当不了一个杀伐果断的皇帝。”

“我依然没办法怪你们,你们在朱祁镇手下想要保命很正常,你们能愿意在朱见深治下站出来为我平反,我已经很高兴啦。”

朱祁钰心想,也许我确实不适合当皇帝吧……

却在这时,于谦拱手一礼:“陛下,上皇有罪,臣请议上皇之罪。”

随后,陆陆续续有人随着于谦喊:“臣请议上皇之罪!”

再然后,整个宫门都沸腾着大臣们高声请命的声音€€€€

“请议€€€€上皇之罪!”

第37章 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朱祁钰懵懵看着大臣们,脑子重新运转后,他几乎忍不住脸上笑容。

这些大臣并非铁石心肠,他们会被我打动€€€€我们终究还是有情分在的!

朱祁钰心思细腻,并未立刻应下此事,而是遵循自己的仁厚,认真道:“且先按下,今日天幕尚未结束,也不知太上皇复辟之后,是否于国政上有所建树。若要议其功过,需得一览全貌才好。”

这是什么好人啊……都知道自己被谥个“戾”字,还被太上皇派太监去勒死,还能忍住报复心理。

老朱家居然能出这种良心!

多数大臣感动得不行,心里更加坚定:不在这种皇帝手下做事,而是在于谦都能杀的皇帝手下做事,他们脑子没疾!太上皇绝不能复辟!

却也有一些大臣心中遗憾,懊恼于天幕将此事揭露,自己无法拥有从龙之功。

亦有臣子确实忠于朱祁镇,但这些细小声音完全无法在大势下挣扎。议太上皇,此事于多数大臣而言,必定要执行!

【朱见深登基后,所平反冤案第一件,就是于谦之冤。】

【于谦此人,挽社稷有功。自古功高遭忌,于谦并非不知,他亦做好准备,在景泰元年起便多次上疏请辞总督军务之职。更是闲暇时作诗一首,明明白白地说自己:新年祝愿无他事,惟乞皇恩早赐归。】

【后于景泰三年,再次作诗,言自己:只有归心不自由。】

【于谦之友也劝过他要安逸,只怕也是忧他被飞鸟尽良弓藏,他便回答,说自己经常上疏请骸骨,却总是不被允许,只能用一腔血报效国家。】

【几乎是明示朱祁钰,自己并不想功高盖主,搅动社稷,而朱祁钰每次都当做不知道,同时给予于谦他能给出的最大信任。】

【景泰六年,于谦告病,朝廷以工部尚书石璞调任兵部尚书,却没有让于谦将尚书印交出,于谦上疏欲还,请求朱祁钰让石璞掌印,而他得以告病还乡,被朱祁钰拒绝。】

【于谦在兵部当尚书期间,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

洪武年间。

朱元璋双目大睁,整个人坐直了。他旁边的马皇后仿佛能从朱元璋眼睛里看到亮光。

马皇后:“……”

朱元璋奋力起身,椅子“砰”一声被带倒,他大步往外走:“妹子,我去临时开个朝会!”

马皇后:“……”

很快,大臣们就急赶忙赶来殿门下候立,朱元璋一来,都赶不及让自己坐下,就立刻:“看看!看看!这才是贤臣典范!”

你们学着点!

大臣们:“!!!”

上位,人家那是为爱干活,甚至恐怕国家需要,他可以倒贴钱建设大明,我们不行,这个我们真的做不到!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凌晨,朱祁镇上演夺门之变,石亨调兵协助。因着明朝中前期,调兵可以通过圣旨,由兵部传达、五府传达、内官传达、亲军卫传达等多种途径,而不是必须通过兵部,于谦便不曾收到消息€€€€石亨直接绕过兵部,以孙太后敕书调兵,待于谦得知消息时,因着朱祁钰病重,他手中无有调兵圣旨,不能调兵向大内进发,只好无奈看着尘埃落定。】

【此事恰似秦国时,荆轲刺秦王,一众士卒惶恐心焦,却因为秦法规定执兵器者无有诏书不许上殿,只能在殿下干看着。】

一众掌权者自觉地点头。

法就是法,是为了维护稳定而存在。许多掌权者可能一生都碰不到一次刺杀,但如果开了先河,允许士卒为救君王而私自持兵器上殿,那以后就会有可能出现士卒以救君王为名执刃上殿,将君王一刀砍死的情况。

兵部尚书私自调兵,亦是如此。

于谦实是无可奈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