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鱼 第62章

“大人自欺欺人的本事还真是登峰造极,尹毓廿载以来,教会大人的东西,就是敞着天窗说瞎话么?”

钟自照被他噎的脸色微僵,半晌过后才恢复原样,“世子瞧不上我,理所应当,毕竟沈氏才是当时嘉辰帝明媒正娶的皇后,至于尹毓,世子不该如此。”

沈宓很想冷笑,却又觉得没意思。

钟自照大概看得出来他在想什么,解释道:“是你当初断了他三根手指,害他丢了官职。”

沈宓这下是实实在在笑了,看他像是在看一个堂而皇之的笑话一样,“他是这样教导你的?”

钟自照比他年长数载,听他这般毫无长幼地撒气时,还是觉得有些不快,“难道不是吗?”

尹毓是他的师,授他诗书学问,教他做人处世之道。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他自幼丧父,后母早逝,全凭亦师亦父的尹毓悉心教导,才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君子。

纵然他掺合进一场千万人不允的算计里,却也不能将错误,归结到他师的身上。

沈宓清晰地看见了他眼睛里流露出,平日姚如许提及韩礼时那样衷虔的目光,顿时觉得他也有些可怜。

可能这如数参与进这场阴谋里,搅弄风波的人,自始至终都从未明白过他们的初心。

只是生养任由教导之人,又有开辟先道者,替他们奠基了这样一条是非不论的路。

并固执地劝诫他们,告诉他们,任何路都可以通行,只是唯有这一条,是先辈坚定数载的、且始终认为正确的路,是他们这些人呕心沥血数载,铺成了大半的锦绣荣途。

自这一刻起,便没有了是非对错,立场和格局,只有承继和延续这桩愿望的寄托。

因为需要有人去做,便是对的。

沈宓偶尔透彻到底,也会犯起糊涂,其实无论对错,他始终站的都只是一个立场的不同。

可两边都是对,两边又都是错。

这难题磋磨众人,将原本就立身其中的人衷心,收敛进重现前朝的行囊。

又暗中盯紧了他这个沾了千丝万缕不得了干系的人,等到一个所谓他们的时机,中途也过来拉扯劝说他,要他推翻从前的信仰,来倒戈一方阵地,做一个清醒的参与者。

这结果怎么可能办到。

却还是要落到他的头上。

“是,如此,你却还是认为我活着是众望所归吗?”

钟自照动了动嘴唇,不知道他为何突然又扯到生死之上,只是理智告诉他的答案是“是。”

“我一直很好奇,连这样的仇怨你们都可以化解,为何谋逆这件事,就不能呢?”

钟自照不可置信地看着他,“这是两码事,复辟前朝是大势所趋。”

“难道不是一茬又一茬的为人师者,培养为他们所用的棋子,以达到一己之私吗,这样的用心,也能称作大势所趋?”

沈宓起身推开窗,指向楼下的繁闹的街道,“你们问过如今置身于太平盛世的人,他们的意愿么?”

钟自照反驳不了他,但凡选择一条道走到黑,就要认准一个死道理,任是别人如何动摇,都不能摇摆本心。

沈宓无声的讥笑,又抬手关上了窗。

“你们说给我听的道理,正如此刻我指给你看的道理。”

钟自照忧心忡忡地看着他,“这条路上已经有太多鲜血了,沈宓,你既然已经选择,就不能再反悔。”

沈宓何尝不清楚。

“我没想过要反悔。”他说。

钟自照盯着他的眼睛看了许久,最后终于相信一般,舒出一口长气,“三日之后,便是温€€受审之时,届时他的供词落定,你便再没有这样的自由日子。”

说的好像他一直都有一样。

沈宓自顾自嘲讽地弯了弯嘴角。

又听他说,“明日中元节,可否与下官一同前去白叶寺祈福祭祖?”

提及白叶寺三字,沈宓倏然眯了眯眼睛,“白叶寺?”

钟自照点头,“京中未免人多眼杂,白叶寺再好不过。”

“好。”沈宓没有再推辞。

“对了,”钟自照说:“前些日子皇后贺氏曾往宫外传过一封私信,半路被我们的人给拦了下来。”

沈宓眸光微闪,又毫不在意地问道:“哦?寄给何人的?”

“北境统帅贺云舟。”

话落,他笑的如春风般和煦。

可与此当时,沈宓只觉得有些发冷。

作者有话说:

稍尝一点甜,便觉要大难临头……

闻濯:摸摸老婆~

感谢各位支持!

第62章 中元游

七月十五,中元节。

沈宓近来夜里常常睡不好,梦里藏书楼的场景千回百转,尹毓和贺襄的血肉总能溏他满身。

就连从前嘉靖帝手中没能刺下来的匕首,也出奇地有了准头,回回刺下来时候鲜血四溅,迸飞他满嘴。

他看着嘉靖形如恶鬼一般的面容,只觉得如释重负终于能够解脱。

梦中周身脏肺肠子流了一地,身侧爬满了找他索命的冤魂,他丝毫不惧,只是死死盯着嘉靖帝说:“我从未背叛过您。”

但嘉靖帝不信,直冲他冷笑,接着快刀落下割了他的脑袋。

沈宓说不清自己为什么总是会被疼醒,明明只是一场梦而已。

直到后来有一日,他梦醒下意识去找枕边另外一人的身影,才恍然大悟€€€€

梦中是从来是不会疼的,只有梦外,他清醒地活着,身侧却没有再能捞他入怀暖着的那个人。

闻濯从江南送回来的信,他都趁着夜间梦醒之时看过。

这人信中宛如一个老妈子一样,什么事情都觉得新鲜都要同他讲,又怕京中繁华迷人眼,他三言两语就被旁人哄了去,最后还要仔细叮嘱,教他养好身子,等他回来。

沈宓夜夜枕着这些书信再次入睡,一点慰藉也能教他稍微安稳一些。

他虽并没有回信,却并非不想回。

人的心肠尚且是肉做的,他若一开始就忍不住要心软,那之后便永远也学不会镇定果断。

***

天清气熏,云色重叠,盛夏的暑气消解大半,只有微冷的风。

有一场大雨,迟迟不肯来。

沈宓落座在屋里书案前,磨墨提笔落下两行字,明明是胸有成竹的执笔,却再也写不下去。

他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好。

许多想说的话不能说,写先前想说的,又没了当时的心情,哪怕就是随意讲两句见闻,都觉得破绽百出。

他倒也不是矫情,只是非常肯定,有些话无论用哪种方式说出来,闻濯都能够一眼瞧出来不对劲。

他聪明绝顶,却非要沾红尘。

沈宓踌躇不决,最后听到清晨的雨点垂打在青灰色的瓦片上,才撕了宣纸,重新写下:

“€€€€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末问:何时归尔?

封好信,天色阴沉更甚,外头的雨点子飘打进窗台,湿了跪坐的小案。

冷风阵阵,吹着雨丝进屋,零星拂到了沈宓面上。

他收好信封,起身去小案旁关好窗户,又从衣柜里找了件披风披上出门。

站在屋檐下,丝丝缕缕飘进来的雨水濡湿了他的袍子,夏日的闷热全番散去,他浑身上下又只剩下了冷。

濂澈端了盆热水走进院中,见他丝毫不躲避地淋着,顿时变了神色,两三步上前劝道:“世子还是进屋坐着为好,以免受凉惹上风寒。”

沈宓转身进了屋,见他将水放下就打算出门,随即出声叫住了他,“今日江南可有信?”

濂澈回头看着他,神色有些犹豫,“就快到了。”

按照闻濯的敏觉,沈宓前后两次都未曾给他回过信,他定然会冒出疑心。

或许第二次写信时,还曾抱着兴冲冲的新鲜劲儿,净给沈宓写着枕边小话,那么第三次他肯定会觉察出不对来。

倘若这这一次京中还是没有去信,他就算是从江南快马加鞭杀回京,沈宓也不会意外。

所以沈宓这第一封和第二封回信,就得压在同一时间回,还得捎上临时写的第三封。

濂澈出去又回来时,手中端了一碗姜汤,进屋后,沈宓就将这两日写好的信,递到了他手上,“送去徽州。”

濂澈愣了愣,随即一言不发地出了门。

他其实很想问沈宓一句“何意”,但尊卑和命令让他不得不闭紧了嘴巴。

今日大雨,想必街上并没有什么人了。

用过早膳之后,沈宓吩咐濂澈叫来了濂渊,问起了白叶寺。

白叶寺如今仍旧是有人监守,但确实也是个正儿八经的寺庙,只是平日里极少有人会去烧香参拜。

钟自照相邀他去白叶寺的目的,肯定不如他表面说的那样简单,除了试探闻濯在京中遗留下来的一些人手,沈宓想不到他还能翻出什么浪花儿。

触及闻濯暗中留下的人手,沈宓也说不明白。

此前他二人从未认真坦白过这些事情,或许都觉得不是什么大事。

“白叶寺如今遗留的都是些什么人?”沈宓问。

濂渊道:“除了原本的一些僧人,还有之前救济的一部分难民。”

沈宓以为他至少会给自己留条后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