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好几个洗脸洗手的木盆,里头的水在太阳底下晒了大半天,这会子还是温热的,陆谷挽起袖子,鞠起一捧水就往脸上泼,连同胳膊都洗了一遍。
冷水是痛快,但太凉了激人,晒过的水洗完擦干,同样是爽利的。
陆谷洗完后,沈玄青也不嫌弃,懒得再换水,直接在他洗过的水里洗干净了。
昨天晌午饭是在地里吃,今天就能坐下来,因汉子多,纪秋月热了两笼屉的杂面馒头,生怕他们不够吃,一荤一素两道菜也是用大汤盆盛的,分量很足,一盆炒蒜苗,一盆炖鸭肉。
干农活时能吃上有油水的饭菜是顶了天的,林金虎林金龙在沈家干了好几次活,对这样好的伙食都见惯了,陈冬冬一年到头舍不得吃几次肉,他家里炒菜油都不多,十分拮据,这两天的饭不是鸭肉就是兔肉,他又馋又克制,想吃却不敢多吃。
恰好五个汉子五个妇人夫郎,一张桌子围不下十个人,挤在一起也太热,更何况好几个汉子在,挤在一起不像话,就分成两桌吃饭。
见陈冬冬瞅着鸭肉咽口水,却夹了一筷子蒜苗,咬了一口馒头腮帮子鼓鼓的陆谷瞧见,便给他夹了两块鸭肉。
馒头有点噎,没办法说话,陆谷努力咽下去后才对看他的陈冬冬小声说:“吃吧。”
见状,纪秋月笑着说:“快吃,吃完肉再把鸭汤分了喝,天太热,吃完喝完就不用剩到明天,不然馊了也可惜。”
陈冬冬这才能放开些。
收麦天热还要顶着酷日,工钱比插秧时贵,一天是三十文,一天半就给了四十五文,这是汉子的工钱,至于陈冬冬,他干活虽比汉子慢些,可一点都没偷懒,沈家人都看在眼里,算他的工钱时没有压得那么狠,一天给了二十文,一天半是三十文钱。
林金虎和林金龙先拿了工钱回去,何志一看给了这么多,比他预想的十文钱多了一倍,口拙词穷之下,不知该说什么好。
“他应得的,以后再有活计,你若有空就来。”沈尧青笑道。
“好。”何志点点头,他不是扭捏作态的人,将钱揣进怀里带着陈冬冬走了。
吃完纪秋月去洗碗,其他人都坐在堂屋里歇息,卫兰香摇着蒲扇,说起今年这十三亩麦子能打下多少粮食,就喜得合不拢嘴,再热都觉得值了。
陆谷坐在旁边喝水,袖子上沾到的麦芒扎胳膊,就低头仔细寻找,将麦芒一一抽出来。
他手腕子和脸上脖子都有麦芒扎出来的小红点,现在坐着歇息还能好些,在地里割麦子时汗流浃背,又有麦芒在扎,混着汗水那才叫一个难受。
“近来太阳好,晒干估计用不了几天,到时候看你三叔家碾完,把牛借来使。”卫兰香说道。
“嗯。”沈尧青答应着,说:“到下午天凉了,我把石碾拉过去。”
“今年好,在新院子里晒,就是真下雨了也不怕。”卫兰香脸上笑意不减,这几天晒得她越发黑,脸上皱纹也多,就显得越发老相。
经常干粗活重活的人就是这样,苍老的快些。
“可不是。”沈尧青在旁边点头。
收完麦子最怕下雨,麦粒被打湿后很容易发芽,就不值钱了,是以谷场上家家都得留人看着,麦穗熟了,都铺在谷场上,鸟雀会成群来啄食,白天留在那里还能驱赶,晚上也不敢松懈,会有汉子带着铺盖过去睡,就怕夜里不知道的时候下雨。
如今他们在自家院子里晾晒,下雨的话,用长叉把麦子往前面足够大的堂屋卷就好,不用跑太远。
陆谷抽了几根麦芒,坐在他身边的沈玄青转过头来看见他手腕和胳膊,说:“这么红。”
“不打紧,过两天就消了。”他声音不大,从前在陆家的时候他也要跟去割麦子,被麦芒扎出一片片红点早已习惯了,连伤口都不算。
沈尧青喝一口水,笑着说:“今日太累了,明天不忙,到镇上去下馆子。”
他看一眼洗完碗过来的纪秋月,忽然犯了难,镇上离得远,如今媳妇肚子大了,天又热,来回跑岂不是会伤到身子。
夫妻俩在一起久了,能看出对方心思,纪秋月笑着说:“你们自去你们的,我在家里留着看门,天这么热,我也没多少胃口,回来时给我带一筒清甜的琼露就好。”
青梅酿酒味再怎么淡都是酒,她如今有了身孕不能碰,但听别人说,镇上福来酒楼里卖一种叫琼露的饮酿,清甜解渴,左右沈尧青要一趟去镇上,不如给她带一筒回来尝尝。
“好,一定给你带回来。”沈尧青说着,在她坐下来后殷勤地给她扇起蒲扇。
吃馆子对乡下人来说是稀罕的,一年到头去不了两回酒馆食肆,自然会看重些,第二天都换了干净衣裳。
天炎热,这回除了酱牛肉和猪头肉以外,他们还点了两个素凉菜吃,镇上的酒比村里人自己酿的好些,就点了两壶好酒,高高兴兴吃喝了一顿。
福来酒楼东西贵,沈尧青只在吃完后过去买了一竹筒琼露,这东西还挺贵的,一竹筒三十文,但纪秋月没法儿跟来吃馆子,就想尝尝这个是什么滋味,就是八十文他也得买回去。
€€€€
在地里实打实劳累三天,铁打的人都得歇一歇,晌午最热的时候过去,在房里小憩的沈家人才逐渐睡醒。
麦子拉回来已经晒了两天,上面那层不少都干了,下午太阳没那么炎热,陆谷跟着沈玄青到新宅子里翻麦子,把覆在下面的翻上来晒两天,基本就干透了,到时候好碾压脱麦粒。
家里其他五口人在忙碌,纪秋月也过来了,点着泥炉在阴凉处烧水晾茶。
翻动时灰尘飞扬,乖仔都躲开了,没有上前玩闹,趴在纪秋月脚边吐着舌头歇凉。
翻完后陆谷几人都在喝水歇息,卫兰香闲不下来,随手扯过一捆边缘处的麦子,粗糙的老手拍打拍打麦穗,随即就有麦粒掉下。
边沿的麦子铺得薄些,晒得干干的,她便将头上的布再次包严实了,坐在矮凳上拿起棒槌咚咚咚捶打起地上的麦穗,能打下多少麦粒是多少,过两天用石碾滚压就能少一点。
“娘,歇一歇。”沈玄青说道。
卫兰香边捶边笑着说:“坐在这里又不费劲,你们歇你们的。”
“再有个十天,玉平就要成亲了,回头看你三婶怎么说,还得过去帮忙。”
在土里刨食大半辈子,如今日子好过多了,这点活对她来说真不累,一边干活还一边闲聊。
--------------------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2-02-25 21:28:34~2022-02-26 20:45:4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1章
==
割麦子不轻松, 打麦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每天都弄得灰头土脸,汗水一冲脸上更脏, 跟花了一样, 飞灰就像是连嗓子眼都能钻进去, 鼻腔更不用说,又干又痒,直让人难受。
老牛套着绳索拉动石碾在麦子上来回滚压,这会儿是沈玄青牵着牛, 沈尧青和陆谷几人拿着长叉翻麦子,翻好后石碾再轧过来, 如此反复, 麦粒才脱的彻底。
翻过一遍,陆谷直起腰歇息,眼下只是翻动还好, 割麦子时腰才叫一个疼,为不耽误工夫,只好蹲下去割,可蹲久了腿又酸。
他头上包着布巾,省得飞灰把头发弄得太脏, 口鼻也用布蒙住了,热是热了点, 但不用吃灰,嗓子不会那么干。
最近天公作美, 烈日高照, 丝毫没有下雨的迹象。正是打麦子的时候,再怎么热, 都没人会盼着下雨,不然麦粒一发芽,大半年就算是白干了。
沈玄青沈尧青两人夜里都睡在这边,白天忙碌晚上看场,连吃饭都得送过来。好一点的是他俩不用打铺盖睡在谷场上,这边有屋子能住。
“今年天真是好。”卫兰香擦一把脸上的汗,拄着木叉在旁边说:“我在家做姑娘时,有一年打麦子下了雨,我阿奶在谷场里抱着麦茬直哭,那年收成就不好,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活。”
“咱今年就好了。”沈尧青在旁边插话道。
说着话,沈玄青牵着老牛将石碾拉了过来,便又是一阵翻和轧,灰尘再次扬起。
€€€€
花了好几天碾压脱粒,累的人够呛,就这还不算完。他们在自家院里晾晒,不用把碾好的麦子再拉回家,麦秸挑出来后,直接将麦子摊开来晾晒。
十三亩地打下的粮食比以前多多了,卫兰香每天最爱做的,就是上新宅子这边来,蹲在麦子里一把把抓起晒得热乎乎的麦粒,再看着它们从手里漏下去,一把一把全是粮食,她站在太阳底下眯缝着眼睛去瞧,鼻息间全是灼热的灰尘和麦子味道。
他们白天将麦堆摊平推开,晚上还得卷起来收到堂屋底下,是为防着下雨。
夜里要是来不及收起来,粮食淋了雨容易抽出芽,堆积在一起还会发热,手往里头一插就能感受到那种热度,上面一层潮湿发芽,底下的被闷住,就捂得潮湿,很容易长毛。
如此,就需天天劳累谨慎,只有晒干晒透的粮食才能好好贮存。
等到彻底晒干后,离沈玉平成亲的日子没两天了,因是新粮,有人来乡下收,价钱还算高,粮价浮动总是很快,后面谁知道是涨还是掉,不够把稳,沈玄青便做了主,留够家里吃的,其他的麦子就都粜了。
因他们这里稻谷和麦子都有,掺杂着吃,麦子就不用全留。
等粜完粮,阴凉矮屋里囤积的新麦满满当当,不止泥台上的六七个大麻袋,地上放的七个一人高阔口大瓮更是满了,用麦秸和了黄泥将瓮盖给封上了,这样能久放,等麻袋里的吃完了再把瓮里的麦子舀出来去磨面。
人穷时没别的办法,只能用粮食换钱换东西,吃着换着就没了,若到第二年收成不好,只能听天命,苟且活着就已经不错。
今年打的粮食多,但一年一年说不准,年底若有余粮第二年才更放心,为此沈玄青还和沈尧青商议,他俩拉着板车到两丈桥那边买回来十个新瓮,连同铺子给送,跑了两天才把瓮都拉回来。
家里的大瓮新旧一共十五个,到了收稻谷的时候,把剩下的八个大瓮都装满,别说一年了,这么多米和面,若省一点,就是两三年也够吃,大瓮太多矮屋摆不下,好在如今有新宅子了。
陆谷哪里见过这么多粮,一想到全家人从此不用饿肚子,他心里眼里都是喜悦。
尽管买瓮花了不少钱,折算下来,今年粜粮就没挣多少,但没人会觉得亏损,粮食可是活命的根本。
“咱们这,也算是个粮仓了。”沈尧青拍拍冰凉的大瓮,乐得见牙不见眼。
沈玄青只点头嗯了一声,没多言语,但同样笑了,最近他又晒得黑瘦,可一双星眸分外明亮。
常听说高门大户粮仓拥实,米粮根本吃不完,他之前还没想到,但这回囤到粮食了,心中便有了一股热切,有朝一日,他们家也会有个吃不完的米面粮仓,那样才叫殷实!
€€€€
大婚吉日,迎亲的人敲锣打鼓抬着轿子去陈家沟了,沈家三房人来人往,吃喝笑乐很是热闹。
卫兰香带着陆谷过来帮忙,这会子来了周香君娘家人,进门要讲究吃一口面,他不用做别的事,在厨房给下几碗面就好,面条不用太多,够两三口吃的就行,是个意思,等会儿还要坐席呢。
柴火不多了,他提着筐子到门口垒起的麦秸垛抽了半筐麦秸,麦子打完后,麦秸也干了,家家门口都堆着新麦秸当柴火烧。
“谷子。”周香君穿红戴绿,那叫一个喜庆,说:“给你阿婆的碗里卧个荷包蛋。”
“知道了阿嬷。”陆谷笑着点头。
周香君所说的阿婆是沈玉沈玉平的外祖母,他们这里喊祖母是阿奶,喊外祖母便是阿婆,陆谷和沈玉他俩一个辈分,自然也要喊阿婆。
天炎热,就算是早上,在厨房烧火做饭都能热出一身汗,水咕嘟咕嘟滚开,陆谷用长筷将面条挑起来,一碗一碗分好,其中有荷包蛋的那碗,他先端给了周家阿婆。
往来的人多,热闹是热闹,但汉子和夫郎妇人都混在一起,是以无论红白喜事都能称作乱事,家里的贵重东西就需多长个心眼去留神。
“雁雁,你和玉哥儿吃不吃面?”陆谷瞧见沈雁和沈玉便问道。
这两天他们都在三房家吃喝,今日要迎亲拜堂,重心就都在沈玉平身上,来送礼的人也多,没空照顾别人,太小的小孩都是大人引着来厨房要一碗吃的,沈雁和沈玉都未出阁,方才那些迎亲的汉子在席上吃饭,他俩就在房里没出来。
“谷子哥哥,我正要去找你。”沈雁正是饿了,两人都随他一起进了厨房。
今年他们家养的鸡鸭多,干农活时天天吃,沈雁已经不爱吃荷包蛋了,他就只给沈玉打了个蛋。
迎亲的人还没回来,家里客人不能干坐着,无论茶水还是糕点果子都得续上,沈玄青也跟着去接亲了,陆谷觉得外面太吵闹,好多不认识的人,就在厨房烧水,偶尔觉得太热就躲进沈玉房里坐一会儿扇凉。
村里有喜事就数孩子最高兴,抓一把果子或是点心,一群大的小的孩子都在外头边吃边玩,跑着叫着,若在平时早吵得人不得安宁,但今日没人会这样想,只觉热闹。
“回来了,回来了!”
头一个眼尖看见远处迎亲队伍的人是站在村口等候的小孩,一个人喊起来,其他孩子便都跟着喊,聚在沈家三房的人听闻,不少都出来看,待会儿到了门前要撒铜钱呢,都笑着等候,个头矮的还得踮起脚。
鞭炮响起来,噼里啪啦炸开,红纸溅了一地。
花轿抬了回来,走在前面的沈玉平穿着红衣,满脸喜意。
铜钱一洒,门口不少人哄抢,该在地上捡的捡,拾的拾,多少都能得几文钱,连小孩子都钻在其中。
因门前人太多,陆谷挤不到跟前去,只好站在门里瞧,叮当一声,有枚铜钱洒得较远,落在他脚前,这就叫鲤鱼洒子,他曾给纪秋月绣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