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第174章

那人浑身一抖,挣了几下,不可置信地从昏暗里窥探向前。他乱糟糟的头发里露着双眼,看到沈泽川,愣了半晌,随后吞咽了几口唾沫,嘴唇翕动,猛然间号啕大哭起来。

“累死老子咯!”余小再哭得声音沙哑,他不住地擦着脸,喊着,“同知!元辅没咯!我也要四!这一漏上东多西藏。活得太辛苦了!”

沈泽川随之一惊,跨出一步,沉声地说:“海阁老怎么没了?”

余小再喉间被哽咽声堵塞住,他想要回答,却尽是哭声。他哭得厉害,几乎要滑去地上,不断地摇着头,最终在那肝肠寸断里,声嘶力竭地用官话说:“元辅……元辅死谏无果……”

“先带他去平复片刻,换身衣裳。”萧驰野冷静地说,“骨津去跟厨房说,做些汤水送过来。”

那凄绝的哭声萦绕不散,沈泽川仍旧站在原地。任凭他有千百种猜测,却都没有料到海良宜会死。海良宜是阒都的定海神针,当年花、潘两党那样权焰冲天,他都能在内阁稳居不倒,如今李建恒一死,即便韩丞要扶持自家子嗣,海良宜也该是朝野内外首推的托孤大臣。

萧驰野扶住沈泽川的手臂,让他从木然里回神。萧驰野说:“我在猎场往西几里外的匪群里发现他的,他出阒都不容易,又在离开丹城后被土匪打劫,只能赤脚徒步往茨州走。他贴身带着信,是岑愈给你的。他知道阒都的消息,也知道启东的消息。”

* * *

余小再再入屋时,还是需要人搀扶。他饿得没有力气,在谈话以前,就抱着饭碗狼吞虎咽。他吃着饭,还淌着泪,像是赶着时间,噎得直咳嗽。待到饥饿稍缓,他才用干净的帕子闷了面,擦拭少顷。

“还能活着见到同知,万幸。岑大人的信就在我怀里,一路上贴身存放,生怕被土匪搜去。”余小再跪坐着,艰难地说,“万事开讲以前,我要先告诉两位,即将登基的新帝,是个女子。”

第120章 都事

朝堂上没有女人的位置。

天理把她们驱赶进了闺阁, 成为红楼小院里的易碎物件, 受着君臣、父子的万般呵护,待嫁时就是被估价的瓷瓶, 挪动起来不需要顶天立地的志向。

太后花鹤娓出身显赫, 是花家的贵门嫡女, 及笄前没有见过墙外天,及笄后仍然守着深院墙。她从夫君手中夺走了这世间至高无上的权柄, 却始终没有跨出那条线, 而是垂下了珠帘,谨慎地端坐其后。

大帅戚竹音同样出身显赫, 是戚家的将门嫡女, 打仗前也定了人家, 打仗后无人敢娶。没有该得的封赏,只有玉龙台前的退让,礼部说她不配享有身后名供庙堂的特权,戚竹音这个名字, 至今都被打为启东小女, 只要戚时雨的儿子们争气点, 兵马大帅的职位轮不到她。

薛修卓最初没有想要扶持灵婷的念头,当他知道皇嗣是女儿身时,那种极端的失望让他马上改变了策略。但是当他见到灵婷时,却改变了主意。

因为灵婷太像了光诚帝了。

只要是上了年纪、见过光诚帝的老臣,都能一眼看出灵婷的出身——这是李氏乱伦下的异类。

永宜年间东宫倒台,光诚帝出宫的唯一理由就是探望患病的秦王, 以及秦王貌美如花、无力反抗的妻子。光诚帝在永宜年后期没有宠幸的妃嫔,他病倒以后,身为皇后的花鹤娓就把持了前朝与后宫,严防他再诞下皇嗣。在这层层围墙里,光诚帝把目光放到了他的儿媳身上。

可惜秦王妃生了个女孩儿。

光诚帝像是头殚精竭力的老狮子,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连眼皮子都没有抬,彻底绝了雄心壮志。秦王不知是否听说了什么,没多久就病逝了,死前把灵婷扔出了阒都,然而她像是命中注定,又被香芸捡了回去。

薛修卓才找到灵婷时,她举止粗俗,已经十几岁了。薛修卓想要把她拉回皇嗣的位置上,如果没有剔骨的决心,是决计办不到的事情。最初很难,她在香芸坊里荒废了太多的时光,要把那些多余的痕迹擦抹掉,她自己若是不够坚定,薛修卓即便有通天之力也做不了。

可是灵婷竟然一步步把自己“纠正”了。她把那些粗鄙轻薄的东西一点点从自己身上刮掉,最初认得字不多,就彻夜苦读,写不好的笔画,就没日没夜地练,她似乎是老天留给李氏江山的最后余力,让薛修卓在那颓败的局势里,看到了细微的亮光。

数月以前,潮湿的雨雾笼罩着合欢花,齐惠连在阁楼上回绝薛修卓的时候,灵婷正端坐在席上写字。

她写字很用力,几乎要把纸张写破了。

灵婷写完了,侧头看着淅淅沥沥的雨。她看了许久,没有表情。晚些薛修卓来陪灵婷用饭,她坐在下首,吃得很规矩。薛修卓讲究食不语,他们用饭时从来不会讲话。饭后他会考灵婷功课,这是一日内的头等大事,灵婷要答得干脆利落。薛修卓从不打骂她,却比谁都要苛刻。

“先生,”灵婷俯首时停顿片刻,说,“我要换先生了吗?”

薛修卓整理着册子,漠然地说:“此事不该你考虑。”

灵婷默然,她撑着身,听着薛修卓站起身,往门边走。她忽然侧过脸,看着薛修卓,说:“因为我是个女人吗?”

薛修卓站定,转回身,也看向灵婷。灵婷的眼睛不会躲闪,她的冷静与薛修卓如出一辙。

“我是个女人,”灵婷说,“如果新先生是为了这个缘由不肯教我,那么我请求见他一面。”

薛修卓又转过了身,换着鞋。外边的雨声加大,他说:“不是,你与他没有师生缘分罢了,我还会继续教你。”

“缘分是最不可将就的事情,圣师难求,我不愿就此错过一位先生,”灵婷撑着身,已经站了起来,“先生。”

但是薛修卓没有理会,也没有回答。他掀了帘子,候在外边的小厮连忙撑伞,他也不让下人碰册子,下了阶就走了。

灵婷站在原地,透过那帘子的空隙,看见薛修卓晃了几下,便消失在雨中,她就知道这是薛修卓无声的拒绝。不论别的人如何评价薛修卓,在灵婷眼里,他温和儒雅的面具下都是极端的冷静,他甚至有一些自负,不会被人摆布,也很难听进人言。

灵婷只能作罢,她坐回去,翻开薛修卓留下的策论,临摹着薛修卓的字。可是她永远也写不像,因为她不会圆润地收敛,她的笔画犹如钢锋,从来不会绕弯子。

* * *

数月以后,酷热的烈日暴晒着玉龙台,那里密密麻麻地跪着朝臣,是以海良宜为首的寒门官员。六月以后,韩丞带回了来自他本家的男孩儿,并且声称此子是李氏遗脉。

海良宜的病情在姚温玉的悉心照料下有所回转,他上朝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内阁元辅的身份驳回了韩丞的折子,并且要求公验此子的身份。但是李氏的皇帝都死完了,光凭太后也无法确定此子到底是不是李氏遗脉,双方陷入僵局,谁也不肯再让一步。

“我在永宜年间是八大营同知,还是光诚爷麾下的头号将领,我有光诚爷的托孤私信在身,元辅,这也不够吗?”韩丞近来得势,也敢在朝堂上反驳海良宜。

海良宜病后精力大不如前,站立片刻便会心慌手抖,他出列,说:“空口无凭,指挥使若是肯把私信公示于人,交由内阁审查,你我也不必再在朝堂上做这样的口舌之争。”

韩丞心里冷笑,眼下没有皇嗣,帝位空悬才是海良宜该着急的事情,他这般不肯让步,必定是已经物色好了人选,便说:“如今帝位悬空已经月余,元辅还要等什么?内阁商议来商议去,也没有商议出一个章程么?”

海良宜浑身冒汗,他有些胸闷,便歇了口气,才说:“我们重理宗谱,寻到了前头燕王庶孙次子仍在槐州,这是有迹可循的李氏血脉。依照规矩,如今的储君人选,非他莫属。”

“燕王是万宣年的槐州王,嫡系战死落霞关,往下推的庶系皆是旁支,细算起来,如何能称为李氏血脉?燕王庶孙次子已经年近古稀,如何还能主政?”韩丞一哂,“况且这路途遥远,崎岖颠簸,这样折腾他,他又如何能受得住?元辅,此事根本无法细谈!”

双方争执不下,外边跪着的还有国子监学生。太后隔着珠帘听了半晌,才说:“此事虽然迫在眉睫,但也还有商议的余地。阁老,内阁佐政,哀家没有一件事情敷衍了事,你有异议,大可到了明理堂与哀家面谈,让学生们散了吧。”

她讲得细声细语,海良宜却听出不悦。

韩丞虽然力推此子,却始终是以前八大营同知的身份上奏,没有让世家官员跟着附议。这一是为了事成以后,韩家能够成为新帝的唯一依靠,二是为了避嫌。

避嫌这两个异常重要。

花思谦和潘如贵都栽在了不懂避嫌上,结党营私是朝中大忌。太后重新主政的时日不短,她如今就好比是皇帝,最见不得的就是臣下汇聚成力,形成能够胁迫她做决策的力量,因此没有为了示好而提拔寒门官员,也没有为了稳固权柄而提拔世家官员。她似乎明白了大周已经走到了某个节点,与其再像几年以前,把希望寄托于傀儡,不如交给自己。

海良宜一病两个月,其间寒门官员风声鹤唳,以孔湫、岑愈为首,多有私议,屡次上奏求请太后让海良宜回朝理事。不仅如此,太学学生也胆敢清谈国事,六月才到,已经有了太后夺权自立的风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