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秀才的花花情史 第39章

  赵泰接着笑道:“我在牢里天天想着,我死了老二就独霸你一辈子,我不甘心,所以我一定要活着!”

  陶令华见他一句正经话也没有,不理他了,出去端了热水青盐,扶起他洗漱,又忙着端了饭来。赵泰一边大口吃一边挑着眉毛笑:“待会吃你——”

  陶令华一边喂他一边笑,对赵泰的调笑他只当劫后重逢的喜悦了。

  因为不想留在京城,所以第三天就开始准备离开。首先是人员。陶令华的意思是穆平想走就跟着五娘一起走,可是穆府竟然不放人,只好让五娘留下,好在陶慧现在已经断奶,不用天天粘着五娘了。赵华写了自家在松江的地址给穆平,若是将来他们有空可以来走动。

  赵家的表姐那里,因为邱家举家去祭祖,回了湖南,已经大半年了,所以只好留封书信让他们家里留守的下人转交。

  看看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就准备好了三辆马车一起动身去通州雇船。

  冬日的清晨,寒风夹杂着吹起的雪雾迎面吹来。别人都在忙碌着装车,孩子们在雪地上跑,陶家大姐一边搬包袱一边追赶两个调皮的小娃。

  陶令华裹着厚厚皮毛的斗篷,站在窗前呆立,不由自主像东边望去。粉皮墙高高耸立,看不到隔壁。呆了半晌,赵泰忽然喊道:“陶陶,干什么呢?”

  陶令华惊醒,抬头一看,老高和储信抬着用门板做好的担架,赵泰半身欠起正在呼喊。陶令华赶忙上去,赵泰一把拉着他手笑道:“你不会还想着穆启吧?”口气中醋味十足。

  陶令华甩开他手道:“大哥你说什么?我只是觉得离开了就再也不回来了,有点舍不得,毕竟在这里过了几年。”

  众人上车出门。

  看着大门缓缓关闭、上了锁,心情都有些复杂。但是此时却没时间伤春悲秋,还是赶紧逃离险地为上。

  水陆比陆路要方便快速的多,而且赵泰腿脚不便,不能来回搬动,所以坐船还是最好的选择。

  沿路都没心情看风景,也没什么风景可看,岸边残雪成堆,野草枯败,一片萧条,也只有停船补给的时候才有机会下船走动走动。

  几乎过了一个月,渐渐景物变换,岸边有了绿色,是江南的风景了。问了船家,前路就到徐州了,众人都兴奋不已。

  到了徐州码头,停船歇息半天,陶令华亲自带着陶慧去见找芳叶,过门不访,有些过意不去。赵泰有点不高兴,但也没说什么。

  好在离的不是很远。

  芳叶闻报,急忙说请。自己也带着两个孩子出来到客厅。

  两人相见,都有些岁月如白驹过隙的感觉。陶令华很高兴,芳叶有了两个儿子,看上去容颜鲜艳,心情颇好,想必夫妻感情也很好,日子非常平顺。想着也就问了出来。

  芳叶笑着让保姆抱了不到两岁的两个双胞胎儿子给陶令华看,都粉妆玉琢,瓷娃娃一般。陶令华很为她高兴,女人家有了两个儿子傍身,日子必定要平顺许多。

  芳叶接过慧儿亲昵地在他小脸蛋上蹭,一边笑道:“多亏哥哥给我做主,如今过的很好,当家的生意很好,对我也不错,哥哥自己保重,不要担心我了。只是……”看看慧儿,慧儿似乎还记得自己的母亲,抓着芳叶的发丝眼睛却看着那两个本应该是他弟弟的小娃娃笑。

  陶令华道:“放心,慧儿也是我儿子,我会疼他的,今日时间很紧,就要走了,我留下地址,日后若是有机缘再见吧。”说话间就要起身。芳叶知道拦不住,连忙命人去仓库搬东西,自己又从首饰盒里捡了一个最大的金锁给慧儿带上,想必她这几年早就准备好了。慧儿虽然有点对于母亲的记忆,却不是很深,所以也没哭闹就离开了娘怀。芳叶有些黯然却也无法,只得寄希望于以后有机会还能见面。

  离开徐州,一路行来并无阻滞,到了松江,先遣赵兴去老宅报信。

  李老太爷派了五辆车和十来个下人来接他们。

  陶令华一直在踌躇,在京的时候只当跟赵泰和赵华回老家是理所当然的,只是到了这里,却心下忐忑起来。毕竟自己一个男人霸占了人家兄弟两个,不知道老太爷会作何反应。想必不会很高兴。

  前路是福是祸还未可知,陶令华有点不敢向前迈脚了。

  赵华揽住他肩膀笑道:“外祖父他老人家是最开明的了,我早先不是写过信给他么?他老人家知道咱们的事情,不会怪你的,放心吧。”

  赵泰躺在担架上也拍着胸脯说道:“你放心,一切都有我呢。”

  陶令华勉强对他们笑了笑,事到临头,就是硬着头皮也得向前,不管降临到自己身上的是和风细雨还是雷鸣电闪,一概接受就是,反正,不管怎样,死也不离开这两兄弟。

  松江离海甚近,所以连空气中都有一股海风的味道。咸腥的海风味道反而让人觉得很新鲜。慧儿抓住自己姑姑的衣襟叫道:“姑妈,听说松江有很多鱼,我要吃鱼啊——”

  众人都笑了。来接船的一个下人,看上去五十来岁年纪,赵华介绍说是府中的李管家,这时也笑道:“老太爷早就准备好了很多鱼,小公子一定能吃到很多你没吃过的鱼的。”

  慧儿听了高兴地笑闹起来。

  一路行来,到了一座古朴的大宅前面,大门黑漆铜钉,门上悬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两个隶书大字:李宅,端严无比。

  门前两座石狮子,显得年代颇久远了。一看这就是那种几代传下来的官宦大家的府邸。

  众人忙着搬东西,把赵泰搬进屋去安置。李管家笑道:“老太爷近日身子不爽,本想接出门去的,却行动不太方便,只得辛苦陶公子去客厅见面了。”

  陶令华忙道:“老人家身体不好,本应晚辈来探望拜见的,哪里敢劳动他老人家出门呢?”

  赵华忙问道:“李叔,外公身体怎么了?”

  李管家道:“前几日有些伤风咳嗽,喝了药,这几天好些了。只是外面太冷,不能出门。”

  陶令华握住赵华的手,担心地看了他一眼。

  赵华拍拍他手笑道:“别担心,外公身体一向强健,自己又是大夫,一定没事的。”

  李管家看他们亲近,笑而不语。

  客厅分两层,前厅没人,后厅却是很温暖的,再后面连着老太爷的卧室。还没进屋,就听见里面一个苍老的声音道:“怎么还没来?出去看看。”就又仆人应声而出,正好见到赵华进门,忙笑道:“老太爷,二公子回来了。”

  赵华挑起棉帘进去,笑道:“外公,我来了。”

  陶令华站在门口不敢进去。赵华轻轻一拉就把他拉进来。

  陶令华见一位六十几岁年纪的老人须发花白,面目慈祥,微笑着坐在那里,连忙走上前,跪倒磕头道:“外公,您老人家一向可好?晚辈给您请安了。”

  老爷子呵呵笑道:“你是陶陶?快起来。让外公看看。”

  陶令华只好慢慢起身,走近几步。

  赵华拉着陶令华的手笑道:“外公,这就是陶陶。你看,我们这次脱难归来,不准备走了,就在家孝敬您老人家。”

  老太爷不解地问道:“什么脱难?到底怎么回事?你们在京中可是出事了?”原来这次出事,因为路途遥远,并未给老太爷通信,他老人家一毫不知。赵华只得轻描淡写地述了一遍。李老爷子宦海浮沉几十年,只听几句就明白了其中的艰险,自然是大惊失色,听闻脱险了才松了口气。

  老爷子看着陶令华,心里也很复杂,虽然早就通过信,知道两个外孙和这孩子的事情,只是到了眼前,还是有些接受不了,可是作为一个通情达理的长辈,也不能硬生生拆散鸳鸯。而且这孩子确实本性极佳,温柔知礼,品行纯良,是好人家的孩子,不是那种风尘中善于迷惑人的卑贱之人,而且不攀富贵,不惧危难,大难临头也对自己的外孙不离不弃。那么自己还能说什么?有多少不甘心也得先压下来。不能让人说自己这个老头子不明是非。

  想罢拉过陶令华的手,看了半晌叹道:“好孩子,你受苦了。难得你对泰儿如此情分,不离不弃还举家相随,我做老人的,没什么可说的,只希望你们过的开心罢。”

  陶令华本来是低着头,忐忑着不知老爷子会怎么对待自己,乍一听这话,倒是有点出乎意料,有些感动,连忙笑道:“大哥二哥对我恩重如山,我是一辈子报答不了的。”

  赵华见事情如此顺利,更加高兴,连忙命人把慧儿抱来。赵华抱过慧儿刚要和老爷子说话,陶令华笑道:“外公,这孩子是大哥的儿子,叫赵慧,先前因为离的路远,只是取的小名,现在见到外公了,大名还是您来给取吧。”

  老爷子抱过孩子,只略略看了一眼就知道这孩子必是陶令华的儿子,根本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只是为什么却是姓赵呢?老爷子在心里打了个转就明白了,心里有点苦涩,却也明白陶令华一番苦心,当下也就不点明,只笑道:“好啊,只是今日却有些精神不济,改日好好商议一下,给咱们这个宝贝好好取个好名字。”众人都笑了。

  陶令华又把自己的姐姐一家请来见老太爷,老高和洪瑾也来见。老太爷一一温和问候。家里总算热闹了。老太爷高兴的很。

  当下众人见老人家身体不快,就都作礼告辞,下去安置。

  陶令华一直高高悬起的心总算放了下来,遇到这样通情达理的老人家,他感激不已,所以日日去老人床前伺候,时时陪着解闷,老爷子见他十分的孝顺懂事,比自己那两个外孙还孝顺知礼,就有什么话也都咽了下去。

  何况慧儿又乖巧可爱,十分黏老爷子,一点都不认生。家里静寂了这些年,总算热闹多了,老爷子很满意。每日只和孙儿重孙儿笑闹,身体也很快就好了起来。

  京城的一切似乎迅速从陶令华的世界里褪去了色彩,往日的幸福又唾手可得了。

  陶令华心下安稳,幸福都挂在脸上,就连赵泰的纠缠都让他觉得甜蜜的像泡在蜜罐里,也不嫌赵泰要的太频繁了,为了安慰大哥受的苦难,他也放开了怀抱,不拒亲昵,赵泰乐的快要飞起来了。什么时候受过这等待遇?自己不用动,每天都有心爱的人伺候,简直是神仙日子嘛。赵泰希望自己在床上再多躺几天,可是又很想自己在床上大展雄风,唉,真是矛盾哪!

  还没到三月,官府贴出告示,说是万贵妃薨,举国大丧。正好京中赵泰的朋友托人带信来验证了这件事,并说皇帝病重,朝中人事变动极大,梁监和太子的争斗日益激烈,想必会有大事发生。

  老太爷看了信道:“唉,太子受万妃压制这许多年,终于快熬出头了,这次朝中不知道又是怎样腥风血雨,幸亏你们回来,不然不知道还有什么事呢?”

  众人都点头赞同。

  时间很快就到了五月,这天早饭过后,陶令华刚刚从老太爷处回来,准备亲手包粽子,明天就是端午节了,要热热闹闹地过。

  正在淘米,就听一个仆人气喘吁吁跑来报道:“公子,有人要见你。”

  陶令华很纳闷,自己在此地一个熟人都没有,老家也无人,谁会来见?忙让来人进来。

  来人跟着仆人进来,陶令华一见大惊道:“怎么是你?”

  ☆、第六十六章 繁华如梦(大结局)

  竟然是穆平!

  陶令华惊疑道:“怎么是你?你和五娘不在穆启那里了?”或者穆启出什么事了?这一句陶令华没说出来,怕自己乌鸦嘴。就算对穆启没什么好感了,也不希望他出事。

  穆平躬身作揖道:“不是的公子。月前琉球老王薨,新王要登基,老爷奉圣命出使琉球宣旨去了。路途遥远,又隔着海域,生死未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是以老爷把家产都变卖了,命我等带着小公子来找您。老爷说只有您才值得托付。还说两位赵公子心地良善,必定会不计前嫌,收留小公子的。若是老爷不幸,还请您把小公子抚养成人,他感激不尽。哦,这是书信。”

  陶令华心里“咯噔”一声。穆平的神色不是很好,想也是为他家老爷担心。就怕一语成谶吧。

  出使琉球,隔着广袤海域,风高浪险,这确实不是一个好差事啊。

  打开书信,熟悉的字迹。大体内容和穆平说的一样。只是信中提到已经给府中所有下人都脱籍,家产全权交付陶令华打理。信尾反复说珍重。

  唉,陶令华心中叹道:你自己才要珍重才是。

  想起穆修,这孩子可怜,没了娘,现在爹爹又生死不知,怎么可能拒他于门外?

  叹了口气,立刻对穆平道:“修儿现在哪里?”

  穆平答道:“在松江客栈。因为人多,怕打扰到您,所以小的自己先来报信的。老爷说可以在这里买所宅子安置,不必打扰您的家人。只是希望您常来看望一下。”

  陶令华摇头:“不行,修儿那么小,还是在我跟前的好。您们有多少人?若是愿意,就都留在我这里吧。若是愿意走,也可以。”

  穆平摇头道:“来的都是愿意跟着您的,也只有小的一家和俞管家一家人。别人都走了。”

  “嗯,那好,你先下去喝口水歇一下,我马上安排。”

  穆平点头跟着下人下去了。

  陶令华起身就奔内室。

  赵华出去看病人去了,只有赵泰还在床上养着,虽然腿长好了,但是不能活动太多,所以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屋里呆着。

  赵泰一听,当下不太高兴,但是也无法反驳。因为,毕竟和穆启没有深仇大恨,出使海疆,确实风险极大,穆修那孩子也很可怜可爱,不可能真的拒之门外,所以也就答应下来。正如穆启说的,赵家兄弟本质是善良的,不会和一个孩子计较,他看的很准。

  两人又走到老太爷那里,只说故友远赴海疆出使,以子相托。

  老太爷慨然相应。陶令华赶忙亲自带了车马仆人去客栈接人。

  穆修大概这一路被折腾的够呛,小脸黄黄的,有点萎靡。见了陶令华立刻扑过来叫陶叔,瘪着嘴想哭的样子。五娘笑道:“小公子晕船,一路吐的厉害,直到徐州的时候才好一些。”

  陶令华心疼地摸着孩子的脑门叹道:“苦了修儿了。”

  穆修“哇”的大哭起来:“陶叔你不疼我了,你走的时候都不告诉我——”说着就扭成了麻花一样缠闹起来。

  陶令华知道这小子难缠,也不生气,只问穆平道:“其他人呢?”

  穆平急忙把俞三一家也带过来相见。俞三老泪纵横就要跪下,陶令华连忙止住,都安排上车,一同回家。

  路上,穆修问道:“陶叔,这回你不会丢下我了吧?”

  陶令华点头。

  穆修欢呼一声就爬到他背上去叫道:“陶慧呢?我要跟他玩。”

  陶令华把他扯下来抱在怀里道:“他如今改名叫赵慧了,以后都叫赵慧。”原来老太爷觉得慧儿这名字不错,也就没改,还叫原来的名字。

  穆修懵懂地点了点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