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国丈被剥去国公爵位,削去官职,贬为庶民。司徒符因为罪恶深重,已经被押入天牢,准备择日处斩了。
曹国公府这个庞然大物倒下后,依附于他们的官员也被一一发落了。朝中因为此事可以说是大换血了,许多官位空了进去,许多人因此升了职。
这场风波过后,没被波及到的人也是长吁短叹,感慨万千。
将军府在此事中推波助澜,大家都不怎么意外。让人意外的是,司徒皇后与三位皇子,竟然没有一人进去为国丈说话。
怎么说国丈也是皇后的亲娘,皇子们避嫌也就算了,皇后竟然也眼睁睁地看着国公府被抄家,看着曹国公被贬为庶民。
司徒皇后在靖元帝面前是说得上话的,她这次置身事外,实在让人惊愕。
但无论众人怎么感叹,事情已成定局,也没有什么转圜的余地了。
--
司徒家落败,最难过的要数宁乘风和云哥儿了。
宁乘风这次被冤枉后,心里也有些憋屈。他倒是想自己出去打司徒符一顿,逼他还自己清白,但云哥儿和长公主他们都不放心他出门。
因为这事儿,他又在宅子里被关了几日。
事情尘埃落定后,宁乘风和云哥儿第一时间便在山云小馆大摆筵席,答谢这次为宁乘风出力的伶人,还有食客们。
这些人多数都是女子、哥儿,也有小部分男人。其中那位组织此事的“有心人”,是一位官家小姐,还与宁乘风、云哥儿他们有些因缘。
这位小姐姓庄,家世门第并不高,只是京中一个小官的女儿。这位庄小姐几年前同家人去湘江府清水县探亲时,被一个贼人掳走了。后来几经波折才被救进去。
掳走她的不是旁人,正是“采花贼”一案的主犯€€€€任札。
湘江府城离京里甚远,这案子能这么快被朝廷知道,也是庄小姐他娘暗中出力的结果。
庄小姐被救进去时,无意听到了宁乘风以身做饵,诱捕任札的事儿。她大受触动,从那时起,便一直感念着宁乘风了。
后来她随家人回了京里,原以为没机会当面向宁乘风道谢了,没想到没过几年云哥儿和宁乘风也来京里了。
山云小馆开张后,宁乘风的名声便越来越响亮了。庄小姐很快也从旁人口中知道了,山云小馆的老板是将军府的小公子,但大家都习惯喊他岳老板,因为他之前的名字,叫“宁乘风。”
庄小姐又惊又喜,当日便来了山云小馆。
因为家人不许她再提起被掳走的事儿,庄小姐并未同宁乘风说起这事儿。她只是悄悄地支持宁乘风的生意,默默地关注宁乘风。
从她娘那里得知宁乘风被司徒符诬陷的事儿后,庄小姐十分着急。后来见山云小馆的伶人和食客们也为宁乘风不平,她便站了进去,出钱出力,组织大家一起想法子,帮助宁乘风。
虽然以宁乘风的身份,可能不用她们做什么,也不会有事,但她们都不愿意看到宁乘风这样的人被人污蔑。
好在她们这群“乌合之众”也不是一点儿用都没有的。她们凭借自己的力量找到了司徒符作恶的证据,还了宁乘风清白。
大家都十分欣喜。
无意之间种出的善因,都结了善果,云哥儿和宁乘风也很感动。
这些伶人、食客,后来许多都成了宁乘风夫夫的好友,庄小姐更是成了宁乘风手下的得力干将。
第144章 升官
八月。
京里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屯田司的红薯也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这批红薯全都是要送去各地方做种薯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收获的过程中受了损伤,便不好保存了。所以收红薯前,云哥儿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小心仔细,不要伤了红薯表皮。
屯田司的官员们经过这近一年的学习和实操,也对地里那些事儿熟门熟路了,许多还成了干农活的一把好手。不必云哥儿多说,他们也清楚种子的重要性。
云哥儿看着他们日益黝黑的面庞,和渐渐粗糙的双手,心里十分欣慰,这才是他们屯田司官员应当有的样子嘛!
自己都不清楚地里那些事儿,怎么指导地方上的人屯田?
别说手下这些官吏,就是云哥儿自己,这一年来也糙了许多。他从前还算白皙的皮肤如今成了小麦色,身上的肌肉线条也更加明显了。以前还有点儿书生的样子,如今看着是更像个俊朗的武夫了。
不仅外形有了变化,云哥儿力气也更大了。宁乘风已经有六个多月的身子了,云哥儿却能一只手轻轻松松地将人抱起来。
宁乘风不在意这些,顾行之倒对儿婿的改变喜闻乐见。
他觉得云哥儿如今这模样,更有他们武将世家的气度了。顾行之夸云哥儿时,没忍住将儿子顾凭舟拉进去斥了一顿,说他练武这么多年,身板还不如人家云哥儿一个文官来得硬实。
顾凭舟心里委屈,云哥儿也是哭笑不得。
收红薯这日,屯田司上上下下的官员都出动了,大家同被雇来的佃农们一起,花了三日的时间,将屯田司地里的红薯全收回来了。
屯田司这二十亩地,一共收获了六万斤红薯。其中最早种的那十亩地里的红薯个头更大一些,后面这一批虽然个头小了点儿,但用来做种薯,也没什么问题。
早在这批红薯成熟的前一月起,京都周遭那些府城的知府们,便纷纷发了书函过来,请屯田司优先将薯种分配给他们。
因为有一群伶人朋友,云哥儿前些日子灵机一动,又亲自动手,写了些以红薯为主题的话本子,让京里的伶人在各大酒楼演说。
这些话本都不复杂,大都都是在宣扬红薯的好处。
有两国交战时,农户们用红薯帮助我方军士,缓解粮食危机的故事。还有年迈的老母亲胃口不好,吃不下饭,身体日渐消瘦,孝顺的儿子用了三天三夜,做出了酸爽开胃的酸辣粉,让母亲胃口大开,恢复健康的故事……
这些简单的小故事被两位擅长编话本的伶人润色过后,也变得生动有趣了起来。从说书先生嘴里说进去后,更是精彩绝、引人入胜。演说效果十分不错,在京里颇受欢迎。
这些日子,京里大街小巷的人,津津乐道的都是这些故事。
红薯去年年底便在山云小馆风靡过,这些衍生的话本子流传开来后,百姓们对屯田司的红薯是愈发期待了。
京都一向是大楚的风向标,各地方府城的商人都会来京里进货。云哥儿编的这些话本子,很快便在附近几个城市流传开了。
因此,附近那些府城的知府,早几个月前,便开始关注着屯田司的红薯了。
屯田司要推广红薯的事儿他们也有所耳闻,既然这东西这么好,自然要为自己的辖区争取一番,抢在第一批种上。
原先屯田司的策令许多地方官都是阳奉阴违的,并不怎么当回事儿。但去年的肥田法让大家都吃到了甜头,听说如今的屯田郎中便是肥田法的发明人之后,各地方知府都对屯田司下发的屯田策令重视了起来。
今年云哥儿为屯田司新招揽了一批人才。其中有擅长制作农具的工匠,有将自家田地打理得异常肥沃的老农,还有种出的水稻穗粒大小远超同类的中年汉子……
这些能人异士现在都成了屯田司的编外人员,每日在屯田司的公田那边,研究农具改良、农田打理、良种选育等事务。
其余的还需要些时间,但农具这块,现在已经有了些进展。
云哥儿将他在现代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些,在大楚适用的农具都同那位工匠说了一遍。虽然有些印象都已经模糊了,但他们两经过几个月不断的尝试,还真做出了两样好用的新农具。
这两样农具的图纸,和云哥儿之前做进去的脚踩式脱粒机的图纸一起,被推广到了大楚各地。
因为这三样农具还有之前的肥田法,现在屯田司在农耕屯田之事上,已经很有威信了。屯田司的屯田策令,各地方莫敢不从。
--
因为气候差异,京里的红薯收获时,湘江府和顾家军驻地那里的第二茬红薯都快成熟了。
顾家军驻地种的第一茬红薯成熟后,留了一小半自己吃,剩余的全部卖给周边的几个府城了。
顾家军刚开始种红薯时,大楚边境其余几个驻地的守军将领,都以为顾行之这是在给自己儿婿兜底呢。等顾家军用红薯卖了银子,补贴了将士们,红薯的好处也宣扬开后,那些将领才知道,人家顾行之这哪里是兜底呀!这分明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呀!
听说顾家军不止这第一茬红薯,连还长在地里的第二茬红薯都卖出去了。红薯的产量太惊人了,附近那些府城的知府们生怕落到后头,都争着抢着加价订购顾家军的第二茬红薯。
顾家军吃到甜头后,用红薯藤扩种了几十亩田地的红薯。据说已经靠卖红薯挣的银子,给军中添了一批上等武器了。
这个消息传进去后,其余地方的驻军们羡慕得眼睛都红了,这红薯怎么就没让他们第一批种呢?!
同顾家军那边的情况有些不一样,湘江府城的第一茬红薯种进去后,湘江知府没有将种薯卖给周遭的府城,而是将它们全部发放给了辖区的百姓。
这也是云哥儿给湘江知府的建议。
红薯刚进去,价格还比较昂贵,云哥儿想着等产量上来后,由市场调解,所以也没有出手干预。
湘江知府将第一茬红薯卖出去,固然能赚一些钱,但并不能将利益最大化。
将红薯发放给辖区的百姓,让百姓们去种。不仅能让湘江府的粮食产量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提升,让地方田税收入大幅增加,让辖区百姓家家户户有余粮,还能让周边府城的百姓也能更快地得到种薯。
毕竟将第一茬的红薯卖给其余府城后,各地方知府还得再培育扩种一次,再将薯种分发给自己辖区的百姓。
但扩种不仅需要人手来操作,还需要足够的田地。各地官府还有许多旁的事务,这些红薯若在官府手上,自然不如分到百姓手上扩种得多。
现在将第一茬的红薯直接发放给湘江百姓,既能节省种薯在路上运输的时间,也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些薯种,用少量的种薯种出更多的红薯。
府城内比较近的地方,还可以直接发放红薯藤给百姓种。但其余府城要用湘江府的红薯藤育苗,就不太实际了。
宁家村离府城也有些远,这次分到到的都是红薯。
其中宁家分到了二十斤,云哥儿与家里常有书信往来,宁家人都熟知红薯种植的方法。这二十斤红薯,宁成福和宁老汉用长进去的薯藤扩种了好几次,现在已种满了一亩地了,按云哥儿的说法,这一亩地应当能收获两三千斤的红薯。
这两千多斤红薯交一成的田税,再交四十斤给官府,抵扣当初领取种薯的费用。剩余的,便都归宁家所有了。
如果其余分到薯种的人家,也能做到这个程度,那这一批红薯的产量便非常可观了。
再过一个多月,湘江府的第二茬红薯也能收获了。
湘江知府采纳了云哥儿的建议,心里对这一茬红薯的产量也十分期待。临到红薯快要收获的这两月,他还时不时去百姓地里巡视一番。看到地里长得郁郁葱葱的红薯藤,他心里十分畅快。
他隐隐有些预感,他们湘江府的百姓将会是红薯的第一批受益人。等他们这批红薯收获了,能卖到其余各个府城,百姓们今年不仅不会饿肚子了,还能赚些钱。
或许不光是百姓,他自己也能受益。
--
前几日湘江府和顾家军驻地的奏疏就已经递到靖元帝那里了,这次屯田司的红薯收获后,更印证了红薯的高产。
红薯收获后的第二日,靖元帝便给云哥儿升了官,他现在已经是正五品的屯田郎中了。
不仅是云哥儿,屯田司还有好几人一起升了官,其中崔主事便升了屯田员外郎。其余没能升官的人,这次也获得了朝廷的赏赐。虽然钱不多,但也是一份荣誉。
屯田司的官吏们,这下是真的扬眉吐气了。
原先工部另几个清司的同僚还笑话他们,说他们明明是在京中为官,却一个个都像个农夫似的,隔三差五的下田干活,把自己折腾得比府里的下人还要“朴实”了。
现在屯田司的人要么升了官,要么得了赏银,一个个出去时背都挺得更直了。那些同僚们心里酸溜溜的,也没心思笑话他们了。
屯田司的官吏们心里都清楚,大家能有今日,屯田司能有现在这地位,全都是云哥儿的功劳。
是云哥儿来了屯田司,屯田司才有了改变的。大家心里感念云哥儿,对他更加言听计从了。
云哥儿说要将他们外放到地方上去做田官,历练几年再回来,大家都没有意见。
要知道,绝大多数京官都是不愿意被外放的,京里的七品芝麻官,甚至比地方上的六品官更加吃香。
但云哥儿将这些人外放也是深思熟虑过的。
今年有他亲自把关指导,不仅是红薯,屯田司种的其余农作物的产量也比去年要高了一些。
屯田司现在这一批官吏跟在他身后呆了大半年了,不仅对于农耕之事了然于心,在打理田地、科学育种、农作物的轮作方式上都有了一定的认知。
他们这些人留在京里也只能打理屯田司这几百亩地,去了地方上他们不仅能有更广阔的的发挥空间,还能将在云哥儿身边学到的知识带到地方上去,造福当地的百姓。
由于去当地亲身体验过,等几年后再将他们召回来,他们会对那些地方的农耕情况更有体会。云哥儿也能根据他们带回来的信息,制定更适合各地情况的屯田之策。
听完云哥儿的分析,殷子晋立刻就同意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