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怎么爱读诗词的朱元璋听完很疑惑。
朱标:……
所以该怎么委婉地提醒自家爹,您暴露了自己的文化水平?
朱€€傻了吧唧地解释:
“这一句是诗一句是词,明显不是原句啊。”
朱元璋死亡凝视:就你懂得多!
朱€€缩了缩脖子,不是您老先问的吗?他回答还有错了。
【这句的前半段出自宋人夏元鼎的《绝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是后世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使用频率极高。】7
【后半句则是出自南宋辛弃疾的一手词作,《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8
紧接着,天幕中又出现了一行解释性的文字€€€€
【词,是宋朝时期十分兴盛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一般会搭配曲子,所以词其实就是歌词。《青玉案》是词牌名,也就是曲子的名字。】
说起来辛弃疾和夏元鼎还是差不多同时期的人物,或者说辛弃疾晚年就和夏元鼎的活跃时期有重合。
所以如今年轻的辛弃疾是没听说过这个人和这句诗的,他看着天幕中的诗词混搭觉得还挺有趣的。
夏元鼎倒是哽住了。
稼轩先生的词他自然读过,他完全没想过自己的诗能和对方的词串在一起。虽然仔细诵读时会觉得别扭,但乍一看,还别说,确实很和谐。
夏元鼎哭笑不得,所以他该荣幸和稼轩先生以另类的方式相提并论了吗?
【类似这种的搭配还有很多啊,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举杯销愁愁更愁。】9
说着把原诗贴在旁边,还贴心地注解了一下诗词的创作背景。
李煜&李白:……
也、也行吧,拼上去不是很违和。
【再比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无人知是荔枝来。】10
李白再次:……
李隆基&杨贵妃:???
回旋镖居然还能误伤旁人的。
看着后半句诗词旁边的注解,李隆基顿时觉得这个瓜不香了。
那个杜牧是后世哪个子孙在位时出现的人?居然敢拿他给爱妃送荔枝的事情出来嘲讽他!可恶!
杜牧擦了擦额头的汗,幸好他不是玄宗时期的人,不然肯定会被打击报复。
【以及:在天愿作比翼鸟,大难临头各自飞。】11
白居易:又来?
你们除了长恨歌没听过其他诗歌了是吗?
后世听过《长恨歌》的文人们都忍不住点头,觉得这句拼得就很有道理。
帝妃二人的爱情故事有什么好吹捧的?唐玄宗最后还不是把杨贵妃赐死了?这爱情给你要不要啊?
再说了,贵妃当初到底是自愿进宫还是被逼入宫的,这还没个定论呢。
可恨天幕的补充文字里没详细写写这段“感人爱情”,就该让玄宗的祖宗们好好看看自家这位儿孙都干了什么。
【再有:美人卷珠帘,万径人踪灭。】12
正在喝酒的李白:噗。
这后半句谁写的?搭配他写的前半句居然莫名地和谐。
柳宗元的表情渐渐空白。
【和上一句同类型的还有:杨家有女初长成,力拔山兮气盖世。】13
白居易:还来???
他的《长恨歌》要被薅秃了!
项羽同样:???
目前还没写出《垓下歌》的项羽看着补充文字里的全诗,感觉到了不妙。
什么叫“虞兮虞兮奈若何”?孤的虞姬怎么了?天幕你给孤说清楚!
天幕不理他:
【上述这些画风还算比较正经,下面给大家看看不太正经的。】
众人:还有不正经的?
不对,上面这些居然还能算是正经的吗?那不正经的到底有多不正经?
哇!
“不正经?具体能有多不正经?”
曹操下意识问了出来。
在场的谋臣武将们闻言,默默看向自家主公。
曹操干咳一声:
“在下只是好奇,好奇而已。”
郭嘉露出一个我懂的表情:
“主公性情中人。”
其他人:……
你俩真是一个赛一个地厚脸皮。
【有一些诗句原本是很正经的,奈何因为后人的不正经运用,它们渐渐也变成不正经起来。】
【例如:醒时同交欢,儿女忽成行。】14
朱厚照忍不住惊呼出声:
“还能这样串?妙哇!”
英国公:…………
英国公绝望地闭上了眼,放弃教导陛下了。没救了,摆烂吧。
又又又一次中枪的李白:我真的会谢。
明明他的原句是很正常的“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怎么到了后人嘴里交欢就变成那个“交欢”了?
后世人就不能想点健康的东西吗???
说书人表示,不能,而且还有更多。
【或许你们听过:春宵一刻值千金,绝知此事要躬行?】15
前半句的作者苏轼很迷茫: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春日短暂又美好,知道这件事之后要好好珍惜,身体力行地利用短暂的时光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多和谐的搭配啊!
然后苏轼听到了后人对“春宵”的歪曲解读€€€€
【春宵一刻值千金,这句诗在后世经常被用在新婚洞房的时候,新郎会这么对新娘说。】
听懂后的苏轼:…………
啊!他的诗!他的诗脏了!
【你们以为这就是全部吗?远远不是,还有诸如“朕与将军解战袍,芙蓉帐暖度春宵。但使龙城飞将在,从此君王不早朝。”】16
白居易:……累了。
你们随意吧,爱怎么用怎么用。
【哦对了,龙城飞将指的是汉武帝刘彻手下的飞将军李广。】
景帝位面。
李广一听那诗就惊得跳了起来:
“末将和太子绝对没有见不得人的关系!末将也是清白的!”
这个“也”字就用得很微妙。
群臣纷纷看向少年太子。
太子刘彻:……
怎么又来?这个梗过不去了是吧?
而且什么叫你也是清白的?你清白了那孤呢?孤就活该不清白吗?
你们清醒一点!他堂堂少年郎,多想不开才会看上大自己那么多的李将军啊?动动脑子好不好!
刘彻现在就是后悔,他不该看这个趣味杂谈节目的。为什么这个节目没有年龄限制呢?是不是针对他?
然而面对羞愤欲死的中年将军,刘彻又没办法指责对方反应过度。
毕竟是未来的他先作风不检点,被后人各种调侃的。李将军纯属被牵连,受了无妄之灾。
所以刘彻只能憋着气咬着牙,勉强挤出一抹微笑:
“诗词串烧不过玩笑话,如何能当真?将军不必过于敏感,反倒叫人多想。”
言下之意你这样很像是不打自招,你冷静一点。
李广这才恍然醒悟,讪讪地告罪坐下了。
武帝位面。
武帝版刘彻已经彻底麻了。
怎么讲个诗词还能把他再拎出来鞭尸一回的?后世人是没有别的皇帝可以调侃是吗?净逮着他一个倒霉蛋祸害,连李老将军都被牵扯进去了,真是过分。
然后他们就听到了说书人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