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第54章

王璨深感窒息,他决定明天白天就去找这些好友,挨个叮嘱他们不要再干出这种事情了。

现在被天幕一放,全天下都知道他王璨有这种稀奇古怪的爱好,他真的很难做人!

魏文帝位面的曹丕却十分感慨。

“仲宣已经走了数年了,朕还是十分怀念他啊!可惜上次与父亲对话时没能见到仲宣,不知仲宣当时在何地。”

魏朝臣子们无话可说。

他们非常想提醒陛下,您的好友王仲宣现在可能已经社死了,您还是想想下次见到人怎么哄吧。

曹丕自顾自怀念了半晌,终于意识到气氛不对。

“诸位爱卿是有什么想说的吗?”

群臣:“不,没什么。”

优秀的臣子要精通职场糊弄学,有些话还是不要对上司说的好。

【近日齐€€王位面发生了一则趣闻。】

【据传齐€€王的父亲齐宣王喜好听人吹竽,尤其喜欢让一群人一起吹奏,所有吹竽的乐师都能得到优厚待遇。】

画面中出现了一个乐师,他向齐宣王吹嘘自己很会吹竽,成功混进了乐队里。结果每次吹竽他都是装装样子,其实根本不会吹。

【月前齐宣王去世,齐€€王继位。齐€€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人独奏。南郭处士根本不会吹竽,只好逃走了。】

【目前齐国正在通缉这位胆大包天的乐师。】

齐宣王原本还在一边听着奏乐一边看天幕,看得起劲。结果这个故事一出,他沉默了。

乐师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吹奏时是没空看天幕的。

所以混在人群里装模作样的南郭处士,就这么和齐宣王对上了视线。

齐宣王缓缓露出一个咬着牙的微笑:

“把他给寡人拖下去!”

竟敢糊弄寡人,还让寡人成了天幕上的笑柄,不杀此贼难解他心头之恨。

就在这个时候,新闻镜头给到了这边,天幕前的所有人都围观了这场齐宣王恼羞成怒的大戏。

刘彻继续拍腿大笑:

“快记下记下,没想到朕还能看到现场版,这可比看《韩非子》里的文字记载有意思多了。”

汉武群臣们:……

上次陛下这么笑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来着?

卫青冷漠脸提醒:

“陛下,小心乐极生悲。”

刘彻好了伤疤忘了疼,根本不为所动:

“不可能,朕没有这种黑历史!”

然后就听卯兔主持人说:

【唐高宗位面,诗人刘希夷写下诗作《公子行》。因近日趣味解读诗词之风盛行,在文人聚会上,这篇诗作中的一句引发了文人墨客们的热烈讨论。】

画面给到白天里聚在一块儿畅饮聊天的诗人们。

其中一位打马赛克的诗人说:

“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若是理解成汉武帝曾有过倾国倾城的美人李夫人,未免无趣。”2

另一位同样被打马赛克的诗人赞同:

“武帝本身容貌脱俗,也是配得上‘倾国倾城’一词,延之此诗作得妙极!”

诗作者刘希夷端着酒杯站起来,醉醺醺地向诸位致谢。

“不敢当不敢当,在下当初作这首诗时没想那么多,纯粹是巧合,巧合!”

“唉,延之你这就太谦虚了。”

“来来来,喝酒喝酒。”

刘彻:…………

倾国倾城汉武帝?你再说一遍谁倾国倾城?

卫青没忍住:“噗嗤。”

这次轮到同样侵国侵城但却不是那个倾的始皇嘴角露出笑容了。

“这一段,记下。”

始皇吩咐道。

史官:…………

某个无辜受到牵连的楚王位面。

楚襄王:…………

楚襄王表情扭曲。

寡人是不是遭受了无妄之灾?这个为云为雨又是什么意思?天幕你倒是解释清楚啊!

第33章 新闻:今日说法

刘彻的记仇竹简里又添上了一个人。

卫青探头一看,不是写诗的刘希夷,也不是跟着起哄的其他不知名文人,同样不是天幕上那个叫卯兔的主持人。

而是唐太宗李世民。

卫青:?

“他怎么你了?”

卫青耐心询问。

刘彻疯狂记仇:

“那个写诗的又是他们唐朝的人,唐朝怎么那么喜欢写诗,上次那个龙城飞将和长恨歌就是唐人写的。朕不和普通文人一般见识,朕收拾他们皇帝去!”

然后刘彻知道的唐朝皇帝就一个李世民,剩下的小鱼小虾诸如唐德宗之类的没记住。

谁让李世民是和他一起在八卦栏目被调侃的呢?

李世民:???

刘彻记完仇十分遗憾:

“怎么天幕不讲李世民的黑历史了?朕想多记一些。”

卫青冷静地告诉他:

“可能人家名声经营得好,后人不怎么调侃他吧。”

刘彻:?

朕的大将军是不是在内涵朕名声不好?

霍去病:“噗噗噗。”

满朝文武除了霍去病没人敢真的笑出声,只能努力憋着。

接下来的节目中,分享的大多是一些百姓间的趣闻。庶民们看得很乐呵,跟着学到了不少东西。

比如有一则新闻说的是某个村子里的猫狗鸡鸭突然暴躁不安,村里的水井也开始浑浊冒泡,看起来很吓人。

村里人害怕是天神降罪,就全村一起聚集在空旷的晒谷场里商量该怎么平息天生怒火。

没想到正是因为他们跑到了空旷地带,没多久地震发生了,全村都幸免于难没有受伤。

卯兔在新闻里强调:

【动物的反常举动和水井中的这些异常现象,与天神降罪无关。这是地震发生之前的先兆,就像下雨之前天上会出现乌云一样。如果大家下次再发现这样的情况,记得及时跑到安全位置等待。】

百姓们:学会了!

原来地龙翻身之前也有征兆的,只是他们之前都不知道。

“幺儿,你以后就盯着咱家的水井和鸡鸭,一有问题立刻喊大人。”

父母叮嘱家里最小的孩子。

这么小的孩子天天没什么事干,只会招猫逗狗惹人嫌。现在给安排个活,应该能少闯些祸了。

幺儿挺起小胸脯:

“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邻里趣闻的后半段几乎发展成了走近科学,不过大家都看得很起劲。就连权贵们也渐渐从看了乐子的心态转变成了学知识,毕竟很多事情连他们都不知道。

眼看着邻里趣闻就这么结束了,刘彻更气了。

“怎么没有李世民的趣闻?”

刘彻又记了一笔仇。

卫青已经不搭理他了,只问外甥:

“脏水过滤成清水的办法记下了吗?”

霍去病点头。

用木炭石子之类的可以初步过滤水中杂质,这一点对没条件喝干净水的行军士兵以及灾区难民来说实在是太有用了。

有大臣问道:

“卯兔不是说这个办法只能稍微过滤一二,其实水质还是很差,喝了容易生病吗?”

问话的是个文臣,没上过战场,霍去病便耐心解释了两句。

“在外行军的时候不可能每次都找得到干净的水,有时候只能发现泥水,稍微放置一段时间就取用上层比较清澈的水喝了。”

和这样的水比起来,只是没有处理掉卯兔口中那些“寄生虫”“微生物”的过滤水,显然要好得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