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加上之后,欧阳修觉得自己把自己摆到了一个很糟糕的位置。即便文章的作者失传了,别人一看最后那句,就能把他欧阳修的名字重新标注上去。
想想那个画面,欧阳修又不好了。
这种感觉叫做社死,不过欧阳修没听过这个词。他现在只想原地消失,但天幕开始催他回答问题了。
欧阳修:摆烂吧,随便了。
最后欧阳修老老实实把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填了上去,点击提交。
不出意外,又获得了一个大红叉。
系统自动阅卷评分,原作者欧阳修得到了零分。
巳蛇老师看着一片的零分,十分生气:
【你看看你们做的题目,答案都写的什么东西?第二道题不是很简单吗?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这个答案有难度吗?不都是随随便便就能想得出来的?怎么还有人得零分?】7
学渣们:不,这不是人能想出来的答案。
欧阳修看看自己写的:捉笔成文的自负他也写了啊,但可能是描述得太过接地气和真实,一点都不高大上,系统没给他分。
巳蛇老师随便拎了一个零分答案出来念:
【“这句话是作者在自卖自夸,现在已经后悔了,当初不该那么志得意满,应该等酒醒之后再写文章的。或者酒醒之后重新检查一遍,修改这句不恰当的文字。”
听听!你们听听!这写的什么东西!有这么答题的吗?还敢批判作者写的不好。让我来看看是哪位大才这么有自信,还敢说别人的大作结尾词句不恰当。】
三秒钟后,答题者的名字和头像被挂在天幕上公开处刑€€€€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
巳蛇老师:…………
欧阳修本人:…………
其他围观群众:…………
第47章 教育:对话文学4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在所有人沉默无言的几秒钟后,还是见多识广的巳蛇老师端得住,若无其事地改变了口风。
【原来是欧阳先生的答案,看来是评分出现了问题。这道题设计得不好,标准答案也不够精准。】
【时间不早了,我们继续介绍接下来的三位散文家吧。】
说着把差生公示给去掉了,PPT切换到了下一张,刚刚那些仿佛都没发生。
大家:……
这也行?教育频道的主持人脸皮够厚的。
【接下来的三位散文家可以一起介绍,因为他们是一家人。】
一家人?!
一家出三个流传千古的散文家,厉害啊!
北宋之前的人都惊呆了,这一家子风水也太好了,全家文豪,他们做梦都不敢想这种美事。
PPT放出了三个人的介绍。
【苏洵,字明允,北宋人士。启蒙书籍《三字经》中有句“二十七,始发愤”,说的就是这位大器晚成的文人。】
【苏辙,字子由,苏洵的第三子。与父亲、二哥并称为“三苏”。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苏洵的第二子,欧阳修的学生,王安石的政敌,可以说八大家里一大半都和他有关系。】
先不提苏轼在八大家里的硬关系。
刘彻:是那个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轼吗?
曹操:是那个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轼吗?
李世民:是那个老夫……
朱元璋:是那个……
朱棣:是……
苏轼:…………
你们怎么还记得这句啊摔!
“啊,所以苏东坡就是苏轼,我说呢,感觉之前见过。”
之前诗词串烧介绍苏轼时,号东坡居士这一点不太显眼,不少人看了一眼就忽略了,之前才觉得眼熟。
巳蛇老师继续介绍,给足了苏轼这个大宋文坛全民偶像的排面。
【苏轼的个人才能非常全面€€€€
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善词,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善文章,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善文人画,尤其擅长画墨竹、怪石、枯木等。】2
这一连串的“善”下来,学渣羡慕哭了。
这家伙也太夸张了点吧?有什么是他不擅长的吗?!
苏轼:有的,不擅长做官。
【苏洵和苏辙的文章在课本里不多见,所以考点也相对较少。】
学渣们听到这里悄悄松了口气。
他们这口气松早了。
【但是苏轼就不一样了,苏轼全身都是考点。他写的诗要背,他写的文章要背,他写的词更更要背。】
学渣们:……杀了我吧!
看着天幕里罗列出的一大串一大串的作品,大家眼前一黑。
诗和文章稍微少一点,虽然苏轼是以散文家被选入本次语文课题的,但苏轼的考点里其实大篇幅是各种词。
有婉约的,有豪放的。哪怕一个个都朗朗上口,然而对学渣来说,好背的和难背的都一样难背。
苏轼看着天幕上那一堆的必背诗词文章,忽然觉得舒服了。
被天幕反复扎心了这么久,风评还被害了一遍又一遍,他总算有机会出口恶气了。
即便出气对象不是天幕主持人,而是其他无辜学渣,可谁管呢?能出气就行
了,只要不是他一个人遭罪,他就觉得很快乐。
来啊,互相伤害啊。
不过主持人吹捧他半天,公布了考点,居然没有提的逸闻趣事,这让苏轼觉得很不踏实。
按照天幕这群人的恶劣性格,不可能放过他的。现在不说,一定是有更大坑的等着他。
天幕中的巳蛇老师慢条斯理地喝着枸杞水,大约等待了几分钟。确定学渣们已经深刻领会到了被苏东坡支配的恐惧之后,终于落下最后一刀了。
【唐宋八大家都介绍完了,接下来还剩一点时间,老师就来给你们讲讲东坡居士的故事。】
苏轼:果然!
苏轼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祈祷自己的黑历史别被翻出来。
巳蛇老师确实没怎么翻他的黑历史,因为巳蛇老师讲的都是野史故事,比黑历史还有趣。
【关于苏轼的故事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后人编纂的。虽然不保真,但是很有趣。反正我们这是闲聊,就随便说说,大家也不要当真。】
苏轼的表情僵住了。
这这这,还不如讲他的黑历史呢。
编纂的故事肯定特别离谱,就像那个说“一树梨花压海棠”是他写的一样。来一个就够糟糕的了,居然还有更多。
【首先,我们讲讲苏轼和他的政敌王安石的野史故事。】
王安石:……
这里怎么还有我的事?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据说有一天苏轼去王安石家里做客,看到书桌上有一首写到一半的诗作:[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这句诗写的是菊花花瓣落了满地,但当时正是秋天,苏轼觉得王安石在乱写,秋天哪有菊花会凋谢?于是提笔补上了两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用来嘲讽王安石。】3
苏轼有了不好的预感。
这个故事很不妙啊,他不会成为故事里的丑角吧?
果然:
【王安石发现了苏轼补的这句诗,决定把苏轼贬去黄州。因为黄州的菊花会在秋天凋谢,到时候苏轼就知道到底是谁错了。
后来苏轼果真在黄州看到了凋谢的秋菊,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苏轼:……为了证明菊花真的会凋谢就把人贬官?这什么离谱故事?
王安石:……我和苏轼是政敌,我怎么可能随便让他进我家?
欧阳修:……和介甫发生菊花争执的不是老夫吗?怎么变成了子瞻?
天幕补充道:
【这个故事是冯梦龙在《警世通言》里写的,这本书属于小说话本,里面的内容当不得真。
历史上和王安石针对菊花发生争端的是欧阳修,但两人并没有发生自行续诗、贬官等一系列后续。
当时王安石直接就解释了,他说:《离骚》里面有一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餐秋菊之落英”,写的就是秋菊凋谢,难道你没读过《离骚》吗?】4
欧阳修:…………